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用于辅助袖前折叠装置的衣袖折叠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13 10:01:09|228|起点商标网
用于辅助袖前折叠装置的衣袖折叠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辅助衣袖折叠装置的衣袖折叠辅助装置,该衣袖折叠辅助装置在将衣物进行所谓的袖前折叠时,为了将该衣物的两袖部分折叠成与该衣物的胸部分重叠,将其两袖部分诱导至袖前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所谓的亚麻供应行业中,反复进行如下服务:回收在旅馆或医院等中使用的衣物例如长袍或浴衣,进行洗涤、干燥、熨烫之后折叠,并配送给上述旅馆或医院等的顾客。

此时,根据其顾客的要求,有时指定折叠该衣物时的形状。此时,大致分为两种折叠方法,例如,所谓的袖后折叠和袖前折叠。

其中,袖后折叠是指以使衣物的胸部分露出在外部的方式进行折叠。尤其在衣物的胸部分带有标记等的情况或为了使后领部分的标签可见,有时顾客要求该袖后折叠。

在此,所谓的袖后折叠是指经过如下工序进行折叠:在将衣物的两袖部分折叠成与其后背部分接触之后,将该衣物沿宽度方向折叠,然后沿纵向折叠。

并且,袖前折叠是指以使衣物的背部分露出在外部的方式进行折叠。尤其在衣物的背部分带有标记等的情况或为了使在颈部露出的标签可见,有时顾客要求该袖前折叠。

在此,所谓的袖前折叠是指经过如下工序进行折叠:在将衣物的两袖部分折叠成与其胸部分接触之后,将该衣物沿纵向折叠,然后沿衣物的宽度方向折叠。

作为这样的折叠装置,公开有日本专利特开2009-213553号公报。由此,通过投入悬挂在衣架上的衣物能够自动进行袖后折叠,但在该装置中,为了进行袖前折叠,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向该装置投入衣物时,在该装置的输送机上通过手工操作将该衣物的两袖部分折叠成与其胸部分接触。如此,袖后折叠能够自动进行折叠,但袖前折叠无法自动进行折叠而工作效率降低。尤其,在工作人员将衣袖折叠成与胸部分重叠,然后使该衣物以趴着的状态载置于输送机上,在将长袍或浴衣等衣物的前对齐部分整理之后以前衣身部分与输送机接触的方式放置在输送机上时,该衣物的状态蓬乱,从而效率进一步降低。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135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几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袖折叠辅助装置,该衣袖折叠辅助装置在为了进行袖前折叠而将衣物的两袖部分折叠成与胸部分重叠时,将其衣袖部分诱导至袖前折叠装置,辅助该袖前折叠装置。

第1观点中的用于辅助袖前折叠装置的衣袖折叠辅助装置,其具有: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为了将具有衣身部分和两袖部分的衣物从前方向后方输送,将衣身部分配置于投入输送机上,并且为了将在投入输送机的两侧下垂的所述衣物的两袖部分诱导至用于进行袖前折叠的衣袖折叠装置,以能够接近投入输送机的两侧的方式移动,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接近投入输送机的两侧,并且在投入输送机上将所述衣身部分从前方向后方输送时,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分别抬起衣物的两袖部分。

第2观点中的用于辅助袖前折叠装置的衣袖折叠辅助装置,在第1观点中,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具有:在投入输送机的两侧隔着规定间隔配置的左右一对基部;和能够旋转地配置于该基部上的移动部。通过移动部旋转并接近投入输送机,衣物的两袖部分被移动部抬起,通过其两袖部分进一步载置于所述基部上,将该衣物的两袖部分诱导至袖前折叠装置。

第3观点中的用于辅助袖前折叠装置的衣袖折叠辅助装置,在第2观点中,基部具有:用于进一步抬起衣物的两袖部的弹起部,载置于基部上的两袖部分通过弹起部进一步弹起。

第4观点中的袖前折叠装置,通过第1观点至第3观点中的任一个用于辅助袖前折叠装置的衣袖折叠辅助装置,将衣物的两袖部分抬起,然后将其两袖部分折叠成与该衣物的胸部分重叠。

第5观点中的折叠装置具有:第4观点中的袖前折叠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衣袖折叠辅助装置,该衣袖折叠辅助装置在为了进行袖前折叠而将衣物的两袖部分折叠成与胸部分重叠时,将其衣袖部分诱导至袖前折叠装置,辅助该袖前折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从图1的前方f向后方r观察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衣物折叠装置中的衣袖折叠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衣物折叠装置中的衣袖折叠辅助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5是衣物折叠装置中的袖后折叠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衣物折叠装置中的袖后折叠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衣物折叠装置中的袖前折叠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8是图示了衣物折叠装置中的躯干三折部、对折部及袖后对折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9中,a是说明欲进行袖前折叠的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俯视图。b是a的侧视图。c是a的主视图。

图10中,a是说明进行袖前折叠的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俯视图。b是a的侧视图。c是a的主视图。d是进行袖前折叠的衣物的俯视图。

图11中,a是说明进行袖前折叠的袖前折叠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进行袖前折叠的衣物的俯视图。

图12中,a是说明衣物翻转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将进行袖前折叠的衣物翻转的俯视图。

图13中,a是说明躯干三折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a的主视图。c是欲进行躯干三折的衣物的俯视图。

图14中,a是说明通过躯干三折工序将衣物进行躯干三折的状态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a的主视图。c是进行躯干三折的衣物的俯视图。

图15是说明对折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

图16中,a是说明堆叠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在堆叠工序中衣物c载置于第2堆叠输送机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中,a是说明袖背折叠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a的主视图。c是a的俯视图。

图18中,a是衣物的两袖部分进入间隔的状态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a的俯视图。c是a的主视图。d是衣物的两袖部分下垂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中,a是衣物通过了间隙的状态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示出通过的状态的衣物的图。

图20是说明衣物袖后翻转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

图21中,a是说明袖后躯干三折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a的主视图。c是示出欲进行袖后躯干三折的衣物的图。

图22中,a是说明袖后躯干三折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a的主视图。c是示出进行袖后躯干三折的衣物的图。

图23中,a是说明袖后对折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示出进行袖后对折的衣物的图。

图24中,a是说明袖后再对折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示出进行袖后再对折的衣物的图。

图25中,a是说明堆叠工序的衣物折叠装置的侧视图。b是示出进行堆叠的衣物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袖前折叠辅助装置10抬起衣物c的下垂的两袖部分c2、c2,并维持该状态。并且,袖前折叠辅助装置10具有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11、11,这些衣袖诱导部11分别具有基部12和移动部13。投入输送机120只要具有为了载置衣物c的衣身部分c1而足够的宽度,则优选。并且,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11、11配置于投入输送机120的左右两侧(参考图1、2、3)。

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11、11以分别具有规定间隔x、x的方式与该投入输送机120的输送方向(从前方f向后方r)大致平行地配置于投入输送机120的左右两侧。另外,对该间隔x、x将在后面叙述。并且,如后所述,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11、11用于将衣物c的下垂的两袖部分c2、c2诱导至在袖前折叠装置20中折叠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的衣袖折叠部22、22。

基部12、12安装于袖前折叠装置20,在该基部12、12的前端分别具有轴部12a,移动部13配置为能够与该轴部12a旋转。移动部13能够从与基部12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旋转到接近投入输送机120的状态。当然,移动部13、13也可以以与投入输送机120接触的方式旋转。

在侧视观察时,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11、11的上表面配置于比投入输送机120的位置稍微高的位置(参考图4)。如后所述,这是因为在通过袖前折叠装置20折叠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时优选。并且,为了进一步将下垂的两袖部分c2、c2向上方抬起,在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11、11的上表面分别具有弹起部14、14。弹起部14、14优选将平坦的板状物加工成弯曲的形状,该弹起部14、14分别具有呈板状的第1板部14a和第2板部14b,在侧视观察时,这些第1板部14a与第2板部14b所呈的角度优选呈以大约120度至140度连接的状态。另外,第2板部14b安装于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11、11的上表面。

另外,移动部13也能够由输送带13c构成,俯视观察时,在第1支轴13a与第2支轴13b之间分别沿图3中的箭头方向旋转。由此,衣物的衣身部分输送到投入输送机120,并且当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与该移动部13、13接触时,与该移动部13、13的外侧部分接触,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被逐渐抬起,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载置于基部12上。

即,若将衣物c载置于前端输送机110上,将衣物c输送至投入输送机120上,则该衣物c移动到投入输送机120,其两袖部分c2、c2在投入输送机120的两侧下垂。而且,当投入输送机120欲将衣物c从前方f向后方r输送时,工作人员预先按下未图示的选择袖前折叠的开关,因此移动部13、13从与基部12、12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旋转到与投入输送机120接触的状态。

如上所述,移动部13、13从与基部12、12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旋转到与投入输送机120接触的状态。通过基部12、12的旋转,该基部12、12分别与投入输送机120的两侧接触。随着从投入输送机120的前方f向后方r输送,在该投入输送机120两侧下垂的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被移动部13、13抬起。然后,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载置于基部12、12上。并且,与此同时,防止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分别进入该间隔x、x。即,袖前折叠辅助装置10能够将衣物c分类为通过袖前折叠装置20将后述的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折叠成与该衣物c的胸部分重叠,或者通过袖后折叠部200将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折叠成与该衣物c的背部分重叠,并且折叠成露出该衣物c的胸部分。

如上所述,在投入输送机120的两侧下垂的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被移动部13、13抬起,然后载置于基部12、12上。这样一来,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诱导至预先配置于该基部12、12附近的后述的衣袖折叠部20的衣袖折叠部22、22,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载置于衣袖折叠部22、22上。

接着,对袖前折叠装置20进行说明。衣袖折叠部20将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折叠成与该衣物c的胸部分重叠,并且折叠成露出该衣物c的背部分。并且,袖前折叠装置20具有:左右一对衣袖折叠量规部21、21,限定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的折叠位置;及衣袖折叠部22、22,按照该左右一对衣袖折叠量规部21、21所示的位置折叠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衣袖折叠部22、22优选分别仅具有内侧衣袖折叠棒22a、22a,此时,能够在基部13、13上配置于接近投入输送机120的位置。并且,衣袖折叠部22、22优选分别具有2根呈棒状的内侧衣袖折叠棒22a和外侧衣袖折叠棒22b,在俯视观察时,外侧衣袖折叠棒22b优选配置于比弹起部14更靠内侧(参考图3)。并且,关于内侧衣袖折叠棒22a与外侧衣袖折叠棒22b之间的间隔s,在俯视观察时,优选使宽度比弹起部14窄。

左右一对衣袖折叠量规部21、21能够分别沿投入输送机12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移动,能够根据衣物c的尺寸调整其宽度的位置。并且,衣袖折叠部22、22还具有机动部23,用于相互从投入输送机120的两侧(左右方向)朝向中央大致水平地进行往复运动。机动部23能够使用气缸,由此,分别载置于衣袖折叠部22、22上的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通过相互从投入输送机120的两侧(左右方向)朝向中央大致水平地进行往复运动的衣袖折叠部22、22,能够将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折叠成与衣物c的胸部分重叠。

并且,衣袖折叠部22、22配置于接近基部13、13的位置。因此,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被移动部13、13抬起。然后,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载置于基部12、12上,并且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配置于衣袖折叠部22、22上。尤其在具有弹起部14、14的情况下,能够将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容易地载置于衣袖折叠部22、22上。因此,利用衣袖折叠部22、22的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的折叠良好。

衣物折叠装置100是能够对衣物c进行所谓的袖后折叠及袖前折叠这两者的装置,并且具有上述投入输送机120、上述袖前折叠辅助装置10及袖前折叠装置20。而且,衣物折叠装置100具有袖后折叠部200、后述的袖前折叠部300、翻转部400、躯干三折部500、对折部600、袖后对折部700及堆叠部800。

对袖后折叠部200进行说明。袖后折叠部200将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折叠成与该衣物c的背部分重叠,并且折叠成露出该衣物c的胸部分。并且,袖后折叠部200配置于投入输送机120的正下方,并且具有左衣袖折叠部210和右衣袖折叠部220。因此,在投入输送机120的上部配置有袖前折叠装置20,在该下部配置有袖后折叠部200。

上述左衣袖折叠部220配置于右衣袖折叠部210的稍前方。右衣袖折叠部210具有第1右辊211、第2右辊212、第3右辊213及第4右辊214,在它们上以沿附图箭头方向旋转的方式挂设有右折带215,并由未图示的驱动部驱动。在这些第1右辊211、第2右辊212、第3右辊213及第4右辊214中,该第3右辊213和第4右辊214配置于相互接近的位置。如此相互接近的第3右辊213及第4右辊214、第1右辊211以及第2右辊212配置成在俯视观察时大致呈三角形状。

并且,在俯视观察时,第1右辊211配置于在投入输送机120与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11之间存在的间隔x。并且,配置于相互接近的位置的第3右辊213和第4右辊214配置于第1右辊211的后方。并且,第2右辊212配置于投入输送机120的左端部l的正下方。

并且,在侧视观察时,以从第1右辊211朝向第2右辊212的方式配置于斜上方(参考图6)。并且,第3右辊213和第4右辊214配置于投入输送机120的右端部r附近的正下方(参考图5)。

并且,左衣袖折叠部220具有第1左辊221、第2左辊222、第3左辊223及第4左辊224,在它们上以沿附图箭头方向旋转的方式挂设有左折带225。在这些第1左辊221、第2左辊222、第3左辊223及第4左辊244中,该第3左辊223和第4左辊224配置于相互接近的位置。如此相互接近的第3左辊223及第4左辊224、第1左辊221以及第2左辊222配置成在俯视观察时大致呈三角形状。

并且,在俯视观察时,第1左辊221配置于在投入输送机120与左右一对衣袖诱导部11之间存在的间隔x。并且,配置于相互接近的位置的第3左辊223和第4左辊224配置于第1右辊221的后方。并且,第2左辊222配置于投入输送机120的右端部r的正下方。

并且,在侧视观察时,以从第1左辊221朝向第2左辊222的方式配置于斜上方(参考图6)。并且,第3左辊223和第4左辊224配置于投入输送机120的左端部l附近的正下方(参考图5)。

袖前折叠部300具有:第1输送机310,将衣物向后方r输送;第2输送机320,将衣物向后方r输送,并且该旋转反转;及折刀部330。第1输送机310卷挂有第1带314,以在第1辊311、第2辊312及第3辊313之间旋转。第1辊311、第2辊312及第3辊313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旋转,以一同通过第1带314将衣物向后方r输送。

第2输送机320具有第4辊321和第5辊322、第6辊323和第7辊324,以在这些各辊之间旋转的方式卷挂有第2带325。在将衣物c对折时,第4辊321向前方移动,并且使第1输送机310与第2输送机320之间的间隔y的间隔变窄。然后,将以跨过该间隔y的方式配置的衣物c利用折刀部330将该衣物c推入该间隔y,将该衣物c对折。由此,以缩短衣物c的衣长的方式折叠(参考图7)。

翻转部400如字意那样使衣物c上下翻转,在将衣物c的前衣身部分设为表面侧的情况下,将其翻过来。翻转部400具有第1翻转部410和第2翻转支承部420,第1翻转部410具有翻转第1辊411、翻转第2辊412、翻转第3辊413及翻转第4辊414,以在这些各辊之间旋转的方式卷挂有翻转第1带415。

第2翻转支承部420是用于向后方输送衣物c的输送带,具有翻转支承第1辊421和翻转支承第2辊422,以在这些各辊之间旋转的方式卷挂有翻转支承带423。并且,具有翻转支承第3辊424,防止翻转支承带423的下垂。

并且,在翻转第1辊411的后方r配置有翻转第2辊412,在翻转第2辊412的正下方配置有翻转第3辊413,在翻转第3辊413的前方f配置有翻转第4辊414,在翻转第4辊414的上方配置有翻转第1辊411。翻转第1带415被配置有翻转支承带423的翻转支承第1辊421向后方r推压,翻转第1辊411与翻转第4辊414之间的翻转第1带415通过该翻转支承第1辊421以环绕的方式弯曲而配置。因此,通过卷挂于翻转支承第1辊421的翻转支承带423、翻转第3辊413和翻转第4辊414之间的翻转第1带415,能够使衣物c翻转。

接着,对躯干三折部500进行说明。躯干三折部500具有配置于躯干三折输送机501上的一对躯干三折量规502、502和在其左右分别配置的躯干三折刀503、503。另外,躯干三折输送机501具有前部输送机511和后部输送机512,在前部输送机511与后部输送机512之间具有间隙z。

能够将一对躯干三折量规502、502的间隔调整为将衣物c的衣身部分c1进行三折的宽度。并且,对落入一对躯干三折量规502、502之间的衣物c进行引导,以一对躯干三折量规502、502成为该衣物c的折线,在躯干三折输送机501上使躯干三折刀503、503分别朝向该躯干三折输送机501的中央沿左右方向移动,能够将衣物c的躯干(衣物c的宽度)进行三折(参考图2、图8)。

接着,对对折部600进行说明。对折部600将衣物c沿长度方向(衣物c的衣长)进行对折,该对折部600具有对折刀601,并配置于上述前部输送机511与后部输送机512之间的间隙z的正上方。以跨过的方式将衣物c配置于前部输送机511与后部输送机512之间的间隙z上,按下配置于该间隙z的正上方的对折刀601,将衣物c推入该间隙z,由此对折状态的衣物c被推入该间隙z,能够将衣物c进一步进行对折。因此,衣物c的衣长缩短(参考图8)。

接着,对袖后对折部700进行说明。在上述对折部600中,将沿衣物c的长度方向进行对折的衣物c进一步沿长度方向进行对折。袖后对折部700具有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第2袖后对折输送机720、第3袖后对折输送机730及未图示的喷出空气的喷出部。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在侧视观察时大致呈三角形状,在该前方的前方斜边部711的上方配置有第2袖后对折输送机720,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在侧视观察时大致呈三角形状,在其后方的后方斜边部712的上方配置有第3袖后对折输送机730(参考图8)。

上述结构的袖后对折部700将从前部输送机511与后部输送机512之间的间隙z排出并进行对折的衣物c,进一步沿衣物c的长度方向(衣物c的衣长)进行对折。

接着,对堆叠部800进行说明。堆叠部800具有第1堆叠输送机801、落板部802及第2堆叠输送机803,将多个进行折叠的衣物c堆积在第2堆叠输送机803上。

对通过上述结构的折叠装置100进行所谓的袖前折叠的工序进行说明。进行所谓的袖前折叠的工序通过依次执行以下工序来实现。首先,对衣袖抬起工序进行说明。衣袖抬起工序将悬挂在衣架h上的衣物c配置于前端输送机110(参考图9)。此时,未图示的工作人员预先选择了进行袖前折叠的工序,因此移动部13、13以与投入输送机120接触的方式进行旋转(参考图9a)。

并且,随着通过投入输送机120的输送,衣物c从前方f向后方r输送,以与投入输送机120接触的方式进行旋转的移动部13、13抬起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该被抬起的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移动到基部12、12上(参考图10a、b、c)。

移动到基部12、12上的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在移动到基部12、12上的同时,分别配置于袖前折叠装置20的衣袖折叠部22、22上。因此,该衣袖折叠部22、22朝向投入输送机1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分别水平地移动,由此按照左右一对衣袖折叠量规部21、21所示的位置,能够将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折叠成与该衣物c的胸部分重叠(参考图10d)。将其称为所谓的袖前(折叠)。

接着,对通过袖前折叠部300进行袖前折叠的袖前折叠工序进行说明。将衣物c进一步从前方f向后方r的方向输送。第2输送机320的第4辊321预先接近第1输送机310的第3辊313,该间隔y的间隔变小。因此,以跨过该间隔y的方式,输送衣物c,在衣物c的衣长方向的长度的大致一半配置于该间隔y上的时间点,折刀部330对准该间隙y并下降,由此衣物c的衣长方向的长度折叠成大致成为一半(参考图11a、b)。

接着,对衣物翻转工序进行说明。如上所述,通过袖前折叠工序,被进行袖前折叠而将衣物c翻转。如上所述,翻转第1辊411与翻转第4辊414之间的翻转第1带415被翻转支承第1辊421向后方r推压,并且以环绕翻转支承第1辊421的方式弯曲而配置。因此,能够将夹持在翻转第1带415与翻转支承带423之间的衣物c翻过来(参考图12a、b)。

接着,对躯干三折工序进行说明。躯干三折工序是通过与衣物c的衣长平行地折叠两处来使该衣物c的躯干的宽度变窄的折叠工序。如上所述,为了将被翻转的衣物c(参考图13c)的宽度进行三折,在躯干三折输送机501上将衣物配置于一对躯干三折量规502、502之间(参考图13a、b、c)。然后,使左右配置的躯干三折刀503、503分别朝向输送机501的中心动作,将衣物c进行三折(参考图14a、b、c)。

接着,关于对折工序进行说明。对折工序是使输送的衣物c的衣长方向的长度大致成为一半的工序。如上所述,将进行躯干三折的衣物c对折,以进一步缩短衣长。即,以跨过的方式将衣物c输送至前部输送机511与后部输送机512之间的间隙z上,并且该衣物c的衣长方向的长度的大致中心部分位于间隙z上时,按下配置于该间隙z的正上方的对折刀601,将该衣物c推入间隙z,由此对折状态的衣物c被推入该间隙z,将衣物c的躯干进行对折(参考图15)。然后,衣物c通过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与第3袖后对折输送机730之间。

对堆叠工序进行说明。进行对折的衣物c通过袖后对折部700,输送至堆叠部800。衣物c通过堆叠第1堆叠输送机801进一步输送至后方r,配置于关闭的落板部802上(参考图16a)。然后,落板部802打开,进行折叠的衣物c堆积在第2堆叠输送机803上(参考图16b)。

对通过上述结构的折叠装置100进行所谓的袖后折叠的工序进行说明。进行所谓的袖后折叠的工序通过依次执行以下工序来实现。将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以与该衣物c的后背部分重叠的方式进行折叠的袖背折叠工序将悬挂在衣架h上的衣物c配置于前端输送机110(参考图17a、b、c)。此时,未图示的工作人员预先选择了进行袖后折叠的工序,因此移动部13、13配置成与投入输送机120大致平行。因此,移动部13、13配置于不与投入输送机120接触的位置(参考图17c)。

并且,衣物c通过投入输送机120的输送从前方f向后方r输送。移动部13、13配置成与投入输送机120大致平行,因此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分别进入间隔x、x(参考图18a、b、c)。

分别进入间隔x、x的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通过袖后折叠部200的右衣袖折叠部210和左衣袖折叠部220进行折叠。即,在俯视观察时,两袖部分c2、c2中的一个与配置于间隔x的第1右辊211附近的右折带215接触,由此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中的一个沿该右折带215旋转的方向(箭头方向,参考图5)进行折叠。并且,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中的另一个也同样地,在俯视观察时,两袖部分c2、c2中的另一个与配置于间隔x的第1左辊221附近的左折带225接触,由此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中的另一个沿该左折带225旋转的方向进行折叠。

然后,衣物c的衣身部分c1和隔着投入输送机120进行折叠的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通过该投入输送机120,并载置于第1输送机310,由此衣物c的衣身部分c1的后背部分与该衣物c的两袖部分c2、c2重叠(参考图18d)。

接着,袖前折叠部300的第1输送机310与第2输送机320之间的间隔y的间隔变大,因此衣物c通过该间隙y(图19a、b)。另外,间隔y的间隔变大是因为,未图示的工作人员预先选择了进行袖后折叠的工序(图19a、b)。

接着,对衣物袖后翻转工序进行说明。将在衣物c的后背部分折叠两袖部分c2、c2的该衣物c进行翻转,以使其翻过来。另外,如上所述,翻转第1辊411与翻转第4辊414之间的翻转第1带415被翻转支承第1辊421向后方r推压,并且以环绕翻转支承第1辊421的方式弯曲而配置。因此,通过了间隙y的衣物c被夹持在翻转第1带415与翻转支承带423之间而输送,由此能够将该衣物c翻过来(参考图20)。

接着,对袖后躯干三折工序进行说明。对此,与上述躯干三折工序同样地,是通过与衣物c的衣长平行地折叠两处来使该衣物c的躯干c1的宽度变窄的折叠工序(参考图21a)。如上所述,为了将被翻转的衣物c(参考图21c)的宽度进行三折,在躯干三折输送机501上将衣物配置于一对躯干三折量规502、502之间(参考图21b)。然后,使左右配置的躯干三折刀503、503分别朝向输送机501的中心动作,将衣物c进行三折(参考图22a、b、c)。

接着,对袖后对折工序进行说明。袖后对折工序是使输送的衣物c的衣长方向的长度大致成为一半的工序。如上所述,将进行躯干三折的衣物c对折,以进一步缩短衣长。即,以跨过的方式将衣物c输送至前部输送机511与后部输送机512之间的间隙z上,在该衣物c的衣长方向的长度的大致中心部分位于间隙z上时,停止该衣物c的输送动作。然后,按下配置于该间隙z的正上方的对折刀601,将该衣物c推入间隙z,由此对折状态的衣物c被推入该间隙z,将衣物c的躯干进行对折(参考图23a、b)。

接着,对袖后再对折工序进行说明。袖后再对折工序是使输送的衣物c的衣长方向的长度进一步成为大致一半的长度工序。在上述袖后对折工序中,将使衣长方向的长度大致成为一半的衣物c进一步成为一半的长度。

上述袖后再对折工序通过袖后对折部700进行。袖后对折部700在上述对折部600中,将沿衣物c的长度方向进行对折的衣物c进一步沿长度方向进行对折。如上所述,该袖后对折部700具有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第2袖后对折输送机720、第3袖后对折输送机730及未图示的喷出空气的喷出部。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在侧视观察时大致呈三角形状,在该前方的前方斜边部711的上方配置有第2袖后对折输送机720,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在侧视观察时大致呈三角形状,在该后方的后方斜边部712的上方配置有第3袖后对折输送机730(参考图8、图24a、b)。

上述结构的袖后对折部700从未图示的喷出空气的喷出部喷出空气,由此将从前部输送机511与后部输送机512之间的间隙z排出的衣物c诱导至沿箭头a方向移动的袖后对折部700的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与第2袖后对折输送机720之间。然后,在从间隙z排出的衣物c的长度的一半的部分进一步进入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与第2袖后对折输送机720之间时,该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和第2袖后对折输送机720的箭头a方向的动作反向旋转(参考图24)。

然后,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第2袖后对折输送机720及第3袖后对折输送机730沿箭头b方向移动,而且衣长的长度成为一半的衣物c′夹持在第1袖后对折输送机710与第3袖后对折输送机730之间,将衣物c沿长度方向(衣物c的衣长)进行对折(参考图24)。

然后,进行对折的衣物c输送至堆叠部800。即,衣物c通过堆叠第1堆叠输送机801进一步输送至后方r,配置于关闭的落板部802上,落板部802打开,进行折叠的衣物c堆积在第2堆叠输送机803上(参考图25)。

符号说明

10袖前折叠辅助装置

11衣袖诱导部

12基部

13移动部

14弹起部

20袖前折叠装置

21折叠量规部

22衣袖折叠部

100衣物折叠装置

110前端输送机

120投入输送机

200袖后折叠部

300袖前折叠部

400翻转部

500躯干三折部

600对折部

700袖后对折部

800堆叠部

x间隔

c衣物

c1衣身部分

c2两袖部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