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鸟巢装置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防鸟巢装置以及含有该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对缝纫效果的提升,出现了一种防鸟巢装置。该装置能减少平缝机起缝时,面线留在压脚面上开始缝纫后开头处底线出现线团的情况。
但是现有的防鸟巢装置针对勾线杆的伸出与缩回都是采用一个气缸来实现。如专利号为2017216091457,其具体公开了一种防鸟巢装置的结构类型。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为了给操作人员更宽广的空间,除了勾线杆的伸出与缩回外,还需要勾线和吸风组件的移动。通过勾线和吸风组件的移动,使得手指送布的时候能够有更大的空间。
但是如果直接再增加一个驱动机构来单独控制勾线和吸风组件的移动,不仅会造成两个动作的干涉而且也会导致产品价格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鸟巢装置以及含有该装置的缝纫机。这种防鸟巢装置能够利用一个驱动机构就能实现勾线杆的伸出与缩回以及勾线和吸风组件的整体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鸟巢装置,包括支架,其用于固定在缝纫机的壳体上,还包括
升降板,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可上下升降;
勾线和吸风组件,其安装在升降板上,用于勾取并吸走压脚处的缝纫线;
摆杆,其转动安装在支架上;
驱动机构,其安装在支架上,并带动所述摆杆转动;
所述摆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组件,第一连杆组件带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
所述摆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组件,第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勾线和吸风组件的勾线杆的尾端;
所述升降板向下移动时,所述勾线杆的前端伸向缝纫机的压脚;
所述升降板向上移动时,所述勾线杆的前端缩回并勾线。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旋转电磁铁或旋转气缸。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下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升降板铰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板的一侧成型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若干个紧固件,每个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滑槽并与所述支架连接,进而实现升降板的上下升降。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有依次首尾相连的竖连杆、弯连杆和斜拉杆;
所述竖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摆杆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弯连杆转动安装在支架上,且所述弯连杆在其转动支点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竖连杆和斜拉杆;
所述斜拉杆的一端与勾线杆的尾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勾线杆和斜拉杆之间设置有曲柄,曲柄上端成型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勾线杆通过紧固件连接;
所述曲柄侧面成型有销轴,斜拉杆套设在销轴的外侧;
所述销轴与安装孔垂直。
优选地,所述升降板的下端设置有勾簧轴,所述支架上侧延伸成型有勾簧瓣,勾簧瓣与所述勾簧轴之间连接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一侧连接有所述升降板。
一种缝纫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鸟巢装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就可以实现勾线杆以及勾线和吸风组件,这两个部件的运动。因此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因为没有增加新的驱动机构而增加成本,也不会导致勾线杆的伸缩以及勾线和吸风组件整体移动这两个动作之间发生干涉。
2、另外在勾线杆伸缩时,勾线和吸风组件的整体移动,还能够给操作者更大的操作空间,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手指送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二;
图3是防鸟巢机构的结构简图之一;
图4是防鸟巢机构的结构简图之二;
图5是防鸟巢机构的结构简图之三;
图6是勾线杆与斜拉杆之间的连接爆炸图。
图中:1-压脚杆;2-紧固件;3-升降板;4-滑槽;5-驱动机构;6-支架;7-摆杆;8-第一连杆组件;9-斜拉杆;10-弯连杆;11-竖连杆;12-勾线杆;13-勾线和吸风组件;14-曲柄;15-压脚;16-弹簧;17-限位板;18-防护罩;19-卡簧;31-勾簧轴;51-驱动轴;61-勾簧瓣;100-壳体;141-安装孔;142-销轴;200-防鸟巢装置;300-底板;400-第二连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缝纫机至少包括有壳体100、底板300和防鸟巢装置200;在壳体100内设置有压脚杆1和设置在底板300上的压脚15。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防鸟巢装置200就是安装在压脚杆1和压脚15的附近。特别如图1和图2所示防鸟巢装置200还包括有防护罩18,防护罩18用于减少粉尘或者布屑进入防鸟巢装置200内。
接下来具体介绍防鸟巢装置的内部的结构:
如图3所示,一种防鸟巢装置,包括支架6,其用于固定在缝纫机的壳体100上同时还用于连接如驱动机构5等其他部件;还包括
升降板3,其安装在所述支架6上,并可上下升降;
勾线和吸风组件13,其安装在升降板上3,用于勾取并吸走压脚15处的缝纫线;优选地的,在本实施例中,勾线和吸风组件13和升降板上3一体成型,从而能够增加零件强度,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摆杆7,其转动安装在支架6上;
驱动机构5,其安装在支架6上,并带动所述摆杆7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一端会设置有驱动轴51,驱动轴51会穿过摆杆7从而实现带动所述摆杆7转动。
所述摆杆7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组件8,第一连杆组件8带动所述升降板3上下移动;
所述摆杆7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组件400,第二连杆组件连接所述勾线和吸风组件13的勾线杆12的尾端;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51作为转动支点,第一连杆组件8和第二连杆组件400分别设置在驱动轴51的两侧,形成一个杠杆的结构,从而能够通过一个驱动机构5驱动升降板3上下移动和驱动勾线杆12移动。
因此,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板3向下移动时,所述勾线杆12的前端伸向缝纫机的压脚15;
所述升降板3向上移动时,所述勾线杆12的前端缩回并勾线。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驱动机构5实现了勾线杆12以及勾线和吸风组件13,这两个部件的运动。不仅没有增加成本而且还能在每次勾线杆12工作后同时带动升降板3的移动。通过升降板3的移动从而带动勾线和吸风组件13的整体移动。而勾线和吸风组件13的整体移动又能为操作者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5为旋转电磁铁或旋转气缸。上述两种产品均属于市场上成熟产品采购方便、成本低和性能稳定。因此对应的驱动轴51即为电磁铁或者气缸上的转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组件8下端通过轴位螺丝与所述升降板3铰接。所述升降板3的一侧成型有滑槽4,滑槽4内设置有若干个紧固件2,每个所述紧固件2穿过所述滑槽4并与所述支架6连接,进而实现升降板3的上下升降。
上述具体说明了第一连杆组件8带动所述升降板3上下移动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杆组件8与升降板3铰接,又同时摆杆7与第一连杆组件8铰接,从而能够让摆杆7的摆动转化成为升降板3的上下移动。
同时又通过在滑槽4内设置紧固件2,能够限定升降板3升降的轨迹。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紧固件2的数量是两个,通过两个紧固件来确定一个“直线”,这个“直线”就是升降板3上下移动的轨迹。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升降板3的上下升降轨迹能按紧固件2排列的轨迹来,从而能够让升降板3上下移动的轨迹更加可控。
接下来具体介绍所述第二连杆组件400驱动勾线杆12移动的结构: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杆组件400包括有依次首尾相连的竖连杆11、弯连杆10和斜拉杆9;
所述竖连杆11的一端与所述摆杆7的另一端铰接。具体的说,如图4所示,竖连杆11是跟摆杆7的右端部通过紧固件实现铰接;竖连杆11的下端与弯连杆10铰接。
所述弯连杆10转动安装在支架6上,且所述弯连杆10在其转动支点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竖连杆11和斜拉杆9;如图4所示,这样的设计能够再形成一个“杠杆”的结构,从而能将竖连杆11的上下运动转变成斜拉杆9左右摆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斜拉杆9的一端与勾线杆12的尾端连接,从而实现勾线杆12的伸出和回缩。
在本实施例中,弯连杆10转动支点的是轴位螺钉18所在的位置。而轴位螺钉18所在的位置刚好是弯连杆10的拐弯处。而且如图4所示,弯连杆10的形状整体呈“l型”。特别的在弯连杆10水平的短边一端是与竖连杆11铰接,而在弯连杆10竖直的长边一端则是与斜拉杆9铰接。另外在实施例中,弯连杆10的长边和短边之间的夹角会是钝角。轴位螺钉18穿过所述弯连杆10并连接在支架6上。
另外如图3所示,弯连杆10再其长边还成型有向外弯折的弯折部,从而能够留出位置,方便斜拉杆9和勾线杆12之间的连接。
如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勾线杆12和斜拉杆9之间设置有曲柄14,曲柄14上端成型有安装孔141,安装孔141与勾线杆12通过紧固件连接;
所述曲柄14侧面成型有销轴142,斜拉杆9套设在销轴142的外侧;
所述销轴142与安装孔141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斜拉杆9和勾线杆12都具有板的形状。而且在实际使用中,斜拉杆9和勾线杆12之间是垂直的角度,常规的通过轴位螺钉无法解决两者之间的铰接问题。因而曲柄14中销轴142与安装孔141垂直的设计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两个垂直方向的动力传递。
本实施例所述的销轴142与安装孔141垂直是指,销轴142的轴线和安装孔141的轴线之间的垂直。
同时为了增加销轴142和斜拉杆9之间连接的紧密度,还利用卡簧19抵靠在斜拉杆9的端面同时卡住销轴142上的卡槽。
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升降板3的下端设置有勾簧轴31,所述支架6上侧延伸成型有勾簧瓣61,勾簧瓣61与所述勾簧轴31之间连接有弹簧16。
上述具体公开了一种能够辅助升降板3实现复位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勾簧轴31与所述升降板3一体成型且勾簧轴31朝支架6延伸。同时所述的勾簧瓣61与勾簧轴31同侧设置,这样可以避开升降板3另一侧的连杆机构,充分利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架6是固定在壳体100上的并不随着升降板3的移动而移动。
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支架6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17,限位板17一侧连接有所述升降板3。具限位板17的作用是用于在当升降板3移动至设定的极限位置时,可以通过限位板17抵靠在支架6下端的方式实现限位。
同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限位板17的下端部还成型有凹槽,凹槽的尺寸与勾簧轴31的尺寸想适配,从而勾簧轴31能够与限位板17的位置重合,从而能够节省空间。
限位板17的固定方式是通过在其两侧设置紧固件与升降板3紧固连接,这样连接方式简单有效而且稳定。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