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组框夹具的制作方法

2021-01-12 11:01:50|177|起点商标网
组框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框夹具,属于木制家具制造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木制家具的制造中,常有矩形的框架结构,其由前后两根平行的门框和左右两根平行的门框构成,左右两根门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根门框的左右两端采用胶粘连接,具体是在左右两根门框的前后两端涂胶,再与前后两根门框粘接,在胶水干燥心以前,门框容易散开,导致框架的制造质量较差,如长时间的用手按压框架,则制造效率较低,框架的制造也很不方便,尤其是框架的体积较大时,制造更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框夹具,解决现有技术制造家具的框架不方便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组框夹具,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用于从底部支撑用于构成框架的门框;前夹块,前夹块设置在支撑杆上,并且与支撑杆构成水平移动副,前夹块的后端用于与前方一根用于构成框架的门框相贴合;固定件,固定件设置在支撑杆上,并且可在支撑杆上移动用于在使用状态下将前夹块固定在支撑杆上;后夹块,后夹块设置在支撑杆上,并且与支撑杆构成水平移动副,后夹块的前端用于与后方一根用于构成框架的门框相贴合;固定块,固定块固定在支撑杆上,并且前夹块和固定块分别位于后夹块的两侧;推杆,推杆安装在固定块上,并且可相对固定块在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推杆靠近后固定块的一端用于在推杆移动进推动后夹块将后夹块朝着前夹块的方向推动。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夹块和后夹块在支撑杆上移动,以调整前夹块和后夹块间的距离,用于夹紧框架,使框架的门框在端部粘接固定,便于框架的制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前夹块包括前套管,前套管用于套设在支撑杆上并且可在前套管上移动,前套管的上下两侧分别开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用于安装固定件;前夹板,前夹板位于前套管上靠近后夹块的一端,并且与前夹板固定,前夹板的后表面用于与构成框架的门框相贴合;前支撑板,前支撑板与前套管固定,用于在使用状态下将前套管支撑在平台上,前支撑板与前夹板分别位于前套管的上下两侧。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套管套设在支撑杆上,便于整个前夹块在支撑杆上移动,前套管上的上开口和下开口的开设便于固定件的安装,前夹板与门框相贴合,便于对门框产生挤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开口靠近前夹板的一端固定有加强板,加强板与前夹板间设置有前加强筋。本实用新型设置加强板,配合前加强筋,弹强前夹板的强度,有效的避免在使用中前夹板受力发生形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定件包括固定圈,固定圈用于套设在支撑杆上;上挡杆,上挡杆的一端与固定圈固定,并且上挡杆的延长线经过定固定圈的圆心,上挡杆从前套管的上开口向上伸出前套管;下挡杆,下挡杆的一端与固定圈固定,上挡杆与下挡杆共线并且分别位于固定圈的两侧,下挡杆从前套管的下开口向下伸出前套管。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圈在相对支撑杆发生上下翻转摆动时,可相对支撑杆固定,由于上挡杆和下挡杆分别位于上开口和下开口内,固定件的固定阻挡前夹块相对支撑杆移动,实现前夹块在支撑杆上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后夹块包括后套筒,后套筒用于套设在支撑杆上并相对支撑杆滑动;后夹板,后夹板位于后套筒上靠近前夹块的一端并且与后套筒固定,后夹板的前表面用于与构成框架的门框相贴合,后夹板的后部用于与推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后套筒用于套设在支撑杆上,用于相对支撑杆移动,后夹板与门框相贴合,从框架的后方推框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定块包括固定套,支撑杆的后端插入固定套内并且与固定套固定;固定板,固定板与固定套的后端固定,固定板的底端用于在使用状态下将固定套支撑在平台上,推杆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贯穿固定板的上部并且与固定板螺纹配合,转动推杆,推杆相对固定板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套便于固定块与支撑杆的固定,固定板便于推杆与固定块的连接,推杆与固定块的螺纹连接将推杆的转动转换成推杆的轴向移动,从而推动后夹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后夹板靠近推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开有连接孔,连接孔包括共轴线并且相通的内连接单元和外连接单元,外连接单元位于靠近固定块的一侧并且外连接单元的孔径小于内连接单元的孔径,推杆用于与连接块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外连接段和内连接段,内连接段的直径大于外连接段的直径,内连接段位于内连接单元内,外连接段穿过外连接单元,内连接段和外连接段分别可在内连接单元和外连接单元内转动。本实用新型设置连接块,推杆可与连接块连接,推杆通过推动连接块使整个后夹块在支撑杆上移动,并且由于推杆与连接块转动连接,还可将后夹块朝着远离前夹块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块的高度小于后夹板的高度,在连接块上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上设置有后加强筋,用于增强连接块与后夹板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设置后加强筋,增强连接块与扣夹板的连接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把手,把手可拆卸的设置在推杆上远离连接块的一端。本实用新型设置把手,通过操作把手方便转动推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把手上开有多边形的安装孔,推杆用于与把手连接的一端与安装孔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开设安装孔,便于把手与推杆的连接,安装孔为多边形孔,可有效的避免推杆与把手间产生相对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夹块与后夹块从框架的前后两端夹紧框架,使构成框架胶粘接更牢固,框架的制造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角度的立体分解意图。

图8是图7中d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角度的立体分解意图。

图10图8中e部放大图。

图11图8中f放大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三角度的立体分解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支撑杆;2、前夹块;3、固定件;4、后夹块;5、固定块;6、推杆;7、前套管;8、上开口;9、下开口;10、前夹板;11、前支撑板;12、加强板;13、前加强筋;14、固定圈;15、上挡杆;16、下挡杆;17、后套筒;18、后夹板;19、固定套;20、固定板;21、连接块;22、连接孔;23、外连接段;24、内连接段;25、后架强筋;26、把手;27、安装孔;28、前减重槽;29、后减重槽;30、后支撑板;31、连接套;32、固定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12所示的组框夹具,包括支撑杆1、前夹块2、固定件3、后夹块4、固定块5和推杆6;所述的支撑杆1采用钢管制成,用于从底部支撑用于构成框架的门框;所述的前夹块2设置在支撑杆1上,并且与支撑杆1构成水平移动副,所述的前夹块2的后端用于与前方一根用于构成框架的门框相贴合;所述的固定件3设置在支撑杆1上,并且可在支撑杆1上移动用于在使用状态下将前夹块2固定在支撑杆1上;所述的后夹块4设置在支撑杆1上,并且与支撑杆1构成水平移动副,所述的后夹块4的前端用于与后方一根用于构成框架的门框相贴合;所述的固定块5固定在支撑杆1上,并且前夹块2和固定块5分别位于后夹块4的两侧;所述的推杆6安装在固定块5上,并且可相对固定块5在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推杆6靠近后固定块5的一端用于在推杆6移动进推动后夹块4将后夹块4朝着前夹块2的方向推动。本申请在使用时,前夹块2和后夹块4分别与构成框架的前后两根门框相贴合,前后两根门框的两端分别由两根与支撑杆1平行且等长的门框连接,与支撑杆1平行的两根门框的两端涂有胶水,推杆6推动后夹块4朝着前夹块2的方向移动,前夹块2和后夹块4夹紧框架,使构成框架的门框粘拉牢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夹块2包括前套管7、前夹板10和前支撑板11,所述的前套管7上开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前通孔,用于套设在支撑杆1上可在支撑杆1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套管7上的前通孔的孔径大于支撑杆1的外径,在所述的前套管7的上下两侧分别开有上开口8和下开口9,用于安装固定件3,固定件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由上开口8和下开口9伸出前套管7;所述的前夹板10位于前套管7上靠近后夹块4的一端,并且前套管7的后端面与前夹板10的后表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的前套管7与前夹板10固定,所述的前夹板10的后表面用于与构成框架的前方一根门框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套管7与前夹套10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也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前套管7和前夹板10;所述的前支撑板11与前套管7固定,用于在使用状态下将前套管7支撑在平台上,所述的前支撑板11与前夹板10分别位于前套管7的上下两侧,本实用新型为了减少前夹块2的制造所需的材料,在前支撑板11的底部开有贯穿其前后两侧的前减重槽28。

为了增强前夹板10的强度,防止在使用时发生弯曲等变形,本实用新型在上开口8靠近前夹板10的一端固定有与前夹板10平行的加强板12,所述的加强板12与前夹板10间设置有前加强筋13,其中前加强筋1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加强板12的后表面和前夹板10的前表面固定(焊接),前加强筋13的底部与前套管7的顶部固定(焊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件3包括固定圈14、上挡杆15和下挡杆16,其中:所述的固定圈14为环状,用于套设在支撑杆1上,所述的固定圈14的内径大于支撑杆1的外径,如此所述的固定圈14可在支撑杆1上以支撑杆1的直径为轴相对支撑杆1的摆动,在固定圈14沿径向的截面与支撑杆1沿径向的截面间存在非零夹角时,所述的固定圈14与支撑杆1间的摩擦较大,如此固定圈14与支撑杆1间可无相对移动,实现固定圈14在支撑杆1上的固定,所述的固定圈14的外径小于前套管7的内径,避免所述的前套管7阻止固定圈14的的摆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挡杆15的一端与固定圈14固定,并且所述的上挡杆15的延长线经过定固定圈14的圆心,所述的上挡杆15从前套管7的上开口8向上伸出前套管7;所述的下挡杆16的一端与固定圈14固定,所述的上挡杆15与下挡杆16共线并且分别位于固定圈14的两侧,所述的下挡杆16从前套管7的下开口9向下伸出前套管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开口9包括前后两部分,其前侧一部分的宽度等于前套管7的内径,以方便将固定圈14从下开口9放置到前套管7内,后侧一部分下开口9的宽度小于前套管7的内径且大于下挡杆16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3的数量有多个,具体可根据前套管7以及其上的上开口8和下开口9的长度适当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后夹块4包括后套筒17和后夹板18;所述的后套筒17上沿着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开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后通孔,用于套设在支撑杆1上并相对支撑杆1滑动,其中后通孔的孔径略大于支撑杆1的外径以使后套筒17可在支撑杆1上无障碍的滑动;所述的后夹板18位于后套筒17上靠近前夹块2的一端并且与后套筒17固定,本实用新型中的后套筒17与后夹板18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也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后套筒17和后夹板18,所述的后夹板18的前表面用于与后方一根构成框架的门框相贴合,所述的后夹板18的后部用于与推杆6连接,所述的推杆6沿着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推动后夹板18以及与后夹板18相固定的后套筒17同步在支撑杆1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块5包括固定套19和固定板20,所述的支撑杆1的后端插入固定套19内并且与固定套19固定,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杆1的端部与固定套19过盈配合,以实现两者的固定而无相对转动和相对滑动;所述的固定板20与固定套19的后端固定(如焊接),所述的固定板20的底端用于在使用状态下将固定套19支撑在平台上,本实用新型为节约材料,在所述的固定板20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开有贯穿其前后两表面的后减重槽29,所述的推杆6沿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贯穿固定板20的上部并且与固定板20螺纹配合,转动所述的推杆6,所述的推杆6相对固定板20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固定套19的前端设置有后支撑板30,在后支撑板30与固定板20之间焊接固定有连接套31,在后支撑板30、固定板20、连接套31和固定套19之间焊接固定有固定加强板32,在后支撑板30、连接套31和固定套19上沿着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开有螺纹孔,所述的推杆6上设置有螺纹,推杆6穿过螺纹孔并且与螺纹孔相配合,如此转动所述的推杆6,推杆6在转动的同时做轴向移动,可推动后夹块4在支撑杆1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在所述的后夹板18靠近推杆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21,所述的连接块21上沿着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开有贯穿连接块21前后两侧的连接孔22,所述的连接孔22包括共轴线并且相通的内连接单元和外连接单元,所述的外连接单元位于靠近固定块5的一侧并且外连接单元的孔径小于内连接单元的孔径,所述的推杆6用于与连接块2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包括外连接段23和内连接段24,所述的内连接段24的直径大于外连接段23的直径,所述的内连接段24位于内连接单元内,所述的外连接段23穿过外连接单元,所述的内连接段24和外连接段23分别可在内连接单元和外连接单元内转动。如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推杆6在沿着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朝前夹块2处移动时,推动后夹块4向前夹块2的方向移动,减小前夹块2和后夹块4之间的距离,以夹紧框架,当推杆6沿着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朝着远离前夹块2处移动时,可将后夹块4朝着远离前夹块2的方向拉动,增大前夹块2和后夹块4之间的距离,可将框架取下。

为增强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块21的高度小于后夹板18的高度,并且在连接块21上远离支撑杆1的一端上设置有后加强筋25,用于增强连接块21与后夹板18的连接强度,其中后加强筋25呈三角状,并且后加强筋25与连接块21和后夹板18均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

为便于推杆6的转动,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把手26,所述的把手26可拆卸的设置在推杆6上远离连接块21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实现把手26与推杆6可拆卸连接的具体结构是:在所述的把手26上开有多边形的贯穿把手两侧的安装孔27,所述的推杆6用于与把手26连接的一端与安装孔27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安装孔27的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的推杆6的端部的截面也为正方形以与安装孔27相配合,在使用时,手持把手26,使推杆6的端部插入安装孔27内即可。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用于制造框架时,可采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本实用新型配合使用,其中至少两个从框架的两端处夹紧框架,具体使用数量由框架的长度适当的选择,附图13和附图14示意使用两个本实用新型制造框架。

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能实现。而且本发明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