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1-01-08 13:01:12|239|起点商标网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性物品,除了垫型、带型、短裤型等形式的一次性尿布之外,还已知有卫生巾。作为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结构,通常具有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底片以及设置于两片之间的吸收体。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公知有在吸收体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或缝的结构。这样的槽或缝起到促进体液沿前后方向转移而防止沿宽度方向的泄漏、或者提高通气性等作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沿长度方向y延伸的筋状的凹部13的吸收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681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里,在向吸收体的厚度方向施加体压的情况下,由于吸收体能够沿面方向扩张,因此有时槽或缝闭合(塌陷),其功能降低。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对凹部(槽)的塌陷没有任何提及。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形成于吸收体的槽等不容易塌陷并且能够确保吸收体的柔软性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底片以及设置于两片之间的吸收体,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其中,所述吸收体设置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槽或缝,所述吸收体具有所述顶片侧的第1吸收体层和所述底片侧的第2吸收体层,所述第1吸收体层具有从所述槽或缝的缘部起向所述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高刚性部,所述高刚性部的刚性比所述第2吸收体层的刚性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形成于吸收体的槽等不容易塌陷并且能够确保吸收体的柔软性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线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图。

图4是示出吸收体中的体液的转移过程的示意图。

图5是对第1吸收体层的制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有时对相同或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2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基本构造进行说明。图1示出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另外,图2示出图1的i-i线剖视图。在本方式中,作为一例,对垫型一次性尿布(吸尿垫)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吸收性物品1具有透液性的顶片22、不透液性的底片21以及设置在两片21、22之间的吸收体30。如后所述,吸收体30可以由包含顶片22侧(上侧或正面侧)的第1吸收体层和底片21侧(下侧或背面侧)的第2吸收体层的多个层构成。在穿戴吸收性物品1时,顶片22侧成为皮肤侧,底片21侧固定于外部(外侧的尿布)或内衣等。

在本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在俯视时整体具有细长的形状。即,吸收性物品1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或长度方向)d1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在与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宽度方向)d2上具有比上述长度小的规定的宽度。吸收性物品1的前方和后方在穿戴时分别相当于腹侧和背侧。

在图示的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形状以前后方向中心线cl为对称线而线对称,但也可以不一定是线对称。另外,如上所述,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形状即使不是具有宽度比前后区域的宽度窄的部分(收窄部分)的形状,也可以是在前后方向d1上宽度恒定的矩形状等其他形状。

另外,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以外的结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配置等)也相对于前后方向中心线cl成为线对称,但也可以不一定是线对称。

如图1所示,吸收性物品1在前后方向d1上观察时在中央附近具有裆间对应区域c1。在本说明书中,“裆间对应区域”是指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裆间(裆下)对应的部分。裆间对应区域c1例如可以是从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中央或其附近至前方的规定位置为止的范围,也可以是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中央的规定范围。另外,在图示的方式中,在吸收性物品1上形成有宽度变窄的收窄部分,但形成有该收窄部分的区域的一部分成为裆间对应区域。另外,与裆间对应区域c1的前方相邻且直至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的区域成为前方区域f1,与裆间对应区域c1的后方相邻且直至吸收性物品1的后端的区域成为后方区域b1。在本说明书中,后方区域b1成为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臀部对应的部分,也称为“臀部对应区域”。

在穿戴时与穿戴者的体液排出口对应的体液排出口对应部q可以位于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中心线cl上。该体液排出口对应部q可以位于裆间对应区域c1,另外,也可以如图所示那样位于从裆间对应区域c1至前方区域f1。

吸收性物品1的全长(前后方向d1的长度)能够为350mm~700mm程度,整个宽度(宽度方向d2的长度)能够为130mm~400mm程度。另外,裆间对应区域c1的前后方向d1的长度能够为10mm~150mm程度,前方区域f1的前后方向d1的长度能够为50mm~350mm程度,后方区域b1的前后方向d1的长度能够为50mm~350mm程度。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具有收窄部分的情况下,其最小宽度优选为吸收性物品1的整个宽度(收窄部分前后的沿宽度方向d2的长度)的50%~90%程度。

如图1所示,底片21的尺寸可以比吸收体30大。而且,吸收体30能够以收纳在底片21的范围内的方式配置。作为不透液性的底片21,除了聚乙烯膜等之外,从防止闷热的观点出发,还能够使用不损害防水性而具有透湿性的片材。该防水/透湿性片材例如能够使用微多孔性片材,该微多孔性片材是在向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树脂中熔融混合无机填充材料而形成为片材之后,通过沿单轴或二轴方向延伸而得到的。另外,底片21的外表面也可以由无纺布等外装片材覆盖。

在图示的方式中,顶片22不覆盖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d2的端部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覆盖吸收体30整体。作为顶片22,能够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开孔的塑料片等。作为构成无纺布的原材料纤维,除了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酰胺系等合成纤维之外,还能够使用人造丝、铜氨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

如图1和图2所示,能够使中间片25夹在顶片22与吸收体30之间。通过设置中间片25,能够防止被吸收体30吸收的体液倒流。因此,作为中间片25,优选使用保水性低且透液性高的原材料,例如各种无纺布、网膜等。

在吸收体30的前后方向d1的两端部,底片21与顶片22贴合。另外,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d2的两侧部,底片21与沿着前后方向d1分别设置于吸收性物品1的两侧部的褶裥片24、24贴合。

作为褶裥片24,也可以使用塑料片、熔喷无纺布等,但从对皮肤的触感性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利用硅酮等对无纺布进行了防水处理的材料。

如图1和图2所示,褶裥片24、24分别重叠在顶片22上。而且,也可以在各褶裥片24的宽度方向d2的内侧的端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以拉伸状态固定的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可以由形成为线状、绳状、带状等的苯乙烯类橡胶、烯烃类橡胶、聚氨酯类橡胶、酯类橡胶等制造。

另外,褶裥片24可以在前方和后方的端部以及侧缘部与配置于其正下方的顶片22、包装片26或者底片21贴合。而且,如上所述,如果在褶裥片24的宽度方向d2的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弹性部件,则褶裥片24的未贴合的部分(即,宽度方向d2的内侧的区域,也就是除去褶裥片24的两端部的区域)能够成为在吸收性物品1的正面侧(顶片22侧)立起的褶裥g、g(图2)。通过褶裥g、g,能够防止体液向侧方泄漏等。另外,褶裥片24、24与其下方的结构要素的贴合例如能够通过热熔粘接剂、热封、超声波密封来形成。

吸收体30在前后方向d1上观察时在中央附近具有裆间对应区域c2,该裆间对应区域c2与上述吸收性物品1的裆间对应区域c1对应。而且,与裆间对应区域c2的前方相邻且直至吸收体30的前端的区域为前方区域f2,与裆间对应区域c2的后方相邻且直至吸收体30的后端的区域为后方区域b2。

与吸收性物品1整体的俯视形状相同,吸收体30的俯视形状具有收窄部分,但也可以无论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形状如何而形成为在前后方向d1上宽度恒定的没有收窄部分的矩形状等。另外,如图示的方式那样,在吸收体30具有收窄部分的情况下,收窄部分的最小宽度能够为收窄部分前后的宽度方向d2的长度的50%~75%程度。另外,在吸收体30具有收窄部分的情况下,如图所示,包含收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裆间对应区域c2可以配置于吸收体30的前半部分的区域,也可以根据吸收性物品整体的结构而配置于吸收体30的前后方向d1的中央。

作为吸收体30所包含的材料,可以是纸浆纤维的积纤体、醋酸纤维素等单纤维的集合体、无纺布等,能够根据需要而使用将粒子状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混合、固定等而成的材料。另外,也可以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纤维或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以外的聚合物粒子或无机粒子等。

吸收体30中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能够适当确定。作为吸收体30整体,优选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700g/m2程度,另外,优选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0g/m2~550g/m2程度。

优选吸收体30被无纺布或皱纹纸等包装片26(图1)包裹。包装片26的使用在吸收体30包含聚合物粒子等粒子状材料的情况下能够包含材料的溢出,特别优选。

吸收体30的整体也可以被上述的包装片26包裹。另外,如后所述,在吸收体30由第1吸收体层31和第2吸收体层32的多个层构成的情况下,各吸收体层可以被包装片包裹,包装片也可以夹在层间。另外,包装片可以不着色(即,白色),也可以被着色。颜色可以是能够使排出的体液的颜色不明显的颜色例如接近体液颜色的颜色、或者体液的颜色的补色或接近其补色的颜色等。

接着,对上述吸收性物品中的吸收体的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吸收体可以具有多个层。更具体而言,吸收体具有包含顶片22侧的第1吸收体层和底片侧的第2吸收体层的层叠构造。这样,通过吸收体具有多个层,能够使各层承担不同的功能。

图3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0。图3的(a)示出吸收体130的俯视图(从顶片侧观察的图),图3的(b)示出图3的(a)的x1-x1线剖视图,图3的(c)示出图3的(a)的y1-y1线剖视图。

如图3的(a)~(c)所示,吸收体130具有顶片侧(上侧)的第1吸收体层131和层叠在该第1吸收体层131下方的第2吸收体层132。通过吸收体130包含第1吸收体层131和第2吸收体层132这两层,能够使各层承担不同的功能。或者,即使各层具有相同的功能,也能够改变各层的功能的程度。

在图示的方式中,第1吸收体层131在前后方向d1上配置于从越过裆间对应区域c2的前端的位置起至越过后方区域b2的前后方向d1中央的位置为止,并且在宽度方向d2上配置于中央。由此,在体液排出口对应部q(图1)及其附近、以及体液容易从体液排出口对应部q扩散、浸透的区域中,能够增加吸收体130的吸收量。

第1吸收体层131的形状是在前后方向d1上较长的具有大致恒定的宽度的长方形,第2吸收体层132呈具有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形状的收窄的形状。另外,下侧的第2吸收体层132的大小比第1吸收体层131大,即,上侧的第1吸收体层131成为不从下层的第2吸收体层132露出的大小。第1吸收体层131的宽度在裆间对应区域c2中比第2吸收体层132的宽度稍小,并且在后方区域(臀部对应区域)b2中为第2吸收体层132的宽度的大约一半程度。但是,设置有第1吸收体层131的区域和设置有第2吸收体层132的区域之间的关系不限于图示的关系,也可以使层叠的第1吸收体层131和第2吸收体层132的俯视形状和/或大小相同。

在吸收体130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d1延伸的槽150。如图3的(a)所示,槽150从越过裆间对应区域c2的前端的位置起至越过后方区域b2的前后方向d1中央的位置为止,但设置于吸收体的槽的结构不限于图3的结构,可以是包含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的各种结构。

通过具有槽150,能够使体液沿着槽150在前后方向d1上迅速地转移,因此即使在体液一次地大量排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体液沿宽度方向d2泄漏。另外,还能够通过槽150来提高吸收体的通气性。

槽150的宽度能够为10mm~30mm程度。槽150的宽度可以不一定沿前后方向d1恒定,也可以变化。另外,槽150的长度可以为100mm~350mm。在图示的方式中,设置有沿前后方向d1连续的一个槽150,但槽也可以沿前后方向d1分离成多个。另外,也可以设置有沿宽度方向d2分离的多个槽。

在上侧的第1吸收体层131中,如图3的(a)和(b)所示,高刚性部131h从槽150的缘部向宽度方向d2外侧延伸。高刚性部131h是具有比相邻的吸收体相对高的刚性的部分。高刚性部131h的刚性比层叠在其下方的第2吸收体层的刚性高。另外,高刚性部131h的刚性比与高刚性部131h的宽度方向d2外侧相邻的部分的刚性高。在第1吸收体层131中,将刚性比高刚性部131h低的部分(在本方式中为与高刚性部131h的宽度方向d2外侧相邻的吸收体的部分)称为低刚性部131l。

第1吸收体层131中的高刚性部131h和低刚性部131l的刚性可以在各部分内均匀化,也可以变化。另外,第2吸收体层132的刚性也可以在层内均匀化,也可以变化。

吸收性物品在穿戴时(使用时)能够受到各种力而变形。例如,在吸收性物品被穿戴者的臀部沿厚度方向挤压的情况下,吸收体能够沿厚度方向塌陷而沿宽度方向d2和前后方向d1扩张。因此,如本方式那样,在具有沿前后方向d1延伸的槽的情况下,该槽的缘部彼此在宽度方向d2上接近,存在槽的宽度变窄或者槽闭合的情况。

与此相对,如上所述,如果在吸收体130上形成有从槽150的缘部起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高刚性部131h,则即使向吸收体130施加力,高刚性部131h也不容易发生变形,因此能够抑制槽150的宽度变窄或者槽150闭合的情况(有时称为槽的塌陷)。因此,能够维持引导体液和提高通气性这样的槽150本来的功能。换言之,槽150被高刚性部131h加强。

如上所述,高刚性部131h的刚性比层叠在其下方的第2吸收体层132的刚性高。换言之,在高刚性部131h的底片侧(下侧)存在具有更低刚性的第2吸收体层。因此,能够确保避免槽的塌陷(使槽不容易塌陷)这样的由高刚性部131h带来的上述效果,并且能够通过下侧的第2吸收体层132获得吸收体的柔软性。

如图3的(a)所示,高刚性部131h在俯视时沿着槽150在前后方向d1上连续地设置。但是,只要不损害使槽不容易塌陷这样的效果,则高刚性部131h也可以具有非连续部分。另外,对槽150进行加强的高刚性部131h也可以采用设置于特别希望使槽不容易塌陷的区域而不设置于除此以外的区域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基于高刚性部131h的加强主要设置于容易沿厚度方向施加力的臀部对应区域b2而不设置于其前方的裆间对应区域c2和前方区域f2。在使高刚性部集中于槽容易塌陷的区域的这样的结构中,能够通过比较少的高刚性部131h即吸收体量比较少的高刚性部131h来更有效地防止槽的塌陷。另外,能够提高特别希望防止槽的塌陷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柔软性。

另外,在本方式中,高刚性部131h也从槽150的前端和后端起沿前后方向d1延伸。根据该方式,在吸收体从侧方受到力的情况等下,也容易维持槽本来的形状,因此是优选的。因此,从防止槽的塌陷并维持其功能的观点出发,如图3的(a)所示,优选以包围槽150整体的方式(以对槽150进行镶边的方式)连续地设置。

在图示的方式中,高刚性部131h的宽度(从槽150的缘部起向宽度方向d2外侧的延伸距离、即形成于槽150的一侧的高刚性部131h的宽度)是与槽150的宽度相同的程度,但高刚性部131h的宽度可以比槽150的宽度大,也可以比槽150的宽度小。但是,从提高槽150不容易塌陷这样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高刚性部131h的宽度为槽150的宽度的一半以上。例如,高刚性部131h可以超过从前后方向中心线cl离开第1吸收体层131的一半宽度(从前后方向中心线cl至第1吸收体层131的宽度方向d2的端缘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而延伸,也可以超过从前后方向中心线cl离开第1吸收体层131的一半宽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位置而延伸。另外,高刚性部131h也可以延伸至第1吸收体层131的宽度方向d2的端缘(图6)。

更具体而言,高刚性部131h的宽度(从槽150的缘部向宽度方向d2外侧的延伸距离、即形成于槽150的一侧的高刚性部131h的宽度)w能够为15mm~75mm。另外,在宽度方向d2上观察时,高刚性部131h的宽度的合计能够为30mm~150mm。

在将高刚性部131h的宽度合计后的情况下,该合计优选为吸收体130的宽度的10%~60%。通过使该合计为10%以上,能够提高使槽150不容易塌陷这样的效果,另外,通过使该合计为60%以下,能够防止第1吸收体层131变得过硬。

另外,优选为,在俯视时,高刚性部131h的面积相对于第1吸收体层131的面积的合计为10%~60%。通过使该合计为10%以上,能够提高使槽150不容易塌陷这样的效果,另外,通过使该合计为60%以下,能够减少高刚性部在上侧的露出,减轻穿戴时的不适感等。

只要从上侧朝向下侧形成槽150,则槽150的深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如图3的(b)和(c)所示,优选槽150贯穿上侧的第1吸收体层131而到达下侧的第2吸收体层132,即第2吸收体层132的上表面成为槽150的底面。

这样,在槽150到达下侧的第2吸收体层132的情况下,体液能够与第2吸收体层132直接接触,因此体液也被第2吸收体层132吸收,能够在第2吸收体层132内沿面方向转移。如后所述,在将高刚性部131h构成为高密度部、将低刚性部131l构成为低密度部的情况下,能够特别显著地发挥这样的效果。

图4的(a)示意性地示出吸收体130中的体液的转移。如图3的(b)和图4的(a)所示,在本方式中,槽150的壁部由第1吸收体层131的高刚性部131h形成,另外,槽150的底部由第2吸收体层132形成。因此,进入到槽150的体液被向侧方引入到第1吸收体层131的高刚性部131h,并且也能够被第2吸收体层132的上表面吸收。这里,由于第2吸收体层132的刚性比较低,体液容易扩散,因此被第2吸收体层132的上表面吸收的体液能够在第2吸收体层132内沿宽度方向d2迅速地扩散(图4的(a))。这样,由于促进了在穿戴时远离皮肤侧的吸收体层中的扩散,因此也能够抑制体液的倒流。

另外,第2吸收体层132也可以具有朝向下侧的凹陷,该凹陷部分构成槽150的一部分。即,如图4的(b)所示,也可以为,槽150的壁部由第1吸收体层131的高刚性部131h和第2吸收体层132的一部分形成,槽150的底部由第2吸收体层132的凹陷部分的底部形成。在该方式中,进入到槽150的体液也与第2吸收体层132接触,能够直接被第2吸收体层132吸收(图4的(b)),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提高扩散性的效果。

进而,也可以代替上述槽150而在吸收体130上形成有贯穿第1吸收体层131和第2吸收体层132这两者的缝150'。图4的(c)示出设置有缝150'的吸收体130'。

如图4的(c)所示,缝150'的壁部由第1吸收体层131的高刚性部131h和第2吸收体层132形成。因此,进入到缝150'的体液被向侧方引入到第1吸收体层131的高刚性部131h,并且也向侧方被第2吸收体层132吸收。这样,由于体液被第2吸收体132直接吸收,因此能够在第2吸收体层132内沿宽度方向d2迅速地扩散。

这样,通过槽150的内表面至少局部地由刚性比较低的第2吸收体层132的面形成,能够提高吸收体130中的体液的扩散性。

高刚性部131h能够通过使密度比周围的区域高来形成。即,高刚性部131h能够构成为高密度部,低刚性部131l能够构成为低密度部。

在高刚性部131h构成为高密度部的情况下,其密度优选为20kg/m3~80kg/m3,更优选为30kg/m3~60kg/m3。另外,低刚性部131l的密度优选为5kg/m3~40kg/m3,更优选为10kg/m3~30kg/m3。此外,第2吸收体层132的密度优选为5kg/m3~40kg/m3,更优选为10kg/m3~30kg/m3

低刚性部131l的密度和第2吸收体层132的密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下侧的第2吸收体层132的密度比上侧的第1吸收体层131的低密度部131l的密度大的情况下,由于在低密度部131l与第2吸收体层132紧密接触的部分处,能够产生从低密度部131l向第2吸收体层引入体液的力,因此从使体液迅速地向下方转移而不在吸收体上表面残留体液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吸收体30整体的厚度(吸收体30的除去形成有槽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可以为1mm~30mm程度,优选为5mm~25mm程度。第1吸收体层131的厚度能够为5mm~25mm程度,第2吸收体层132的厚度能够为5mm~25mm程度。如果第1吸收体层131的厚度比第2吸收体层132的厚度大,则皮肤面侧的吸收量变大,倒流减少,因此能够降低穿戴者的不适感,因此是优选的。另外,对于第1吸收体层131和第2吸收体层中的任意层,其厚度可以沿整个面方向均匀化,也可以在表面上存在一些凹凸。

在本说明书中,吸收体的密度等能够如下那样进行测量。将想要测量的部分从吸收体中切取出任意的大小,对该部分的面积和重量进行测量。另一方面,例如使用厚度测量器(株式会社尾崎制作所制“peacock”,型号:ffd-7)来测量厚度。根据这样测量出的面积、厚度以及重量,能够计算密度。

图5示出第1吸收体层131的制作方法的例子。首先,如图5的(a)所示,形成槽150,得到使从该槽150的缘部起向宽度方向d2外侧延伸的规定的部分(想要形成高刚性部131h的部分)的厚度增大的形状的积纤体131a。接着,如图5的(b)所示,通过利用压力机等的模具p对所得到的积纤体进行压缩,得到第1吸收体层131(图5的(c))。另外,压缩后的厚度有时如图示那样均匀,有时高刚性部131h的厚度比低刚性部131l的厚度高。

在图5的(a)中,使用具有台阶部的积纤体131a,使成为高刚性部131h的部分的厚度均匀化。但是,也可以使用成为高刚性部131h的部分的厚度从槽150的缘部朝向宽度方向d2外侧逐渐变小、即上表面成为朝向宽度方向d2外侧向下倾斜的面的积纤体131a。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所得到的第1吸收体层131的高刚性部131h的密度朝向宽度方向d2外侧逐渐变小的吸收体。

高刚性部131h的制作方法不限于上述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为,分别制作高刚性部131h和低刚性部131l,将两者相邻地配置或接合,从而形成第1吸收体层131。另外,也可以为,高刚性部131h不通过提高密度来制作,而通过利用能够提高刚性的材料来制作,例如通过将纤维材料变更为刚性较高的材料,或者追加刚性较高的材料来制作。另外,也可以通过使密度和材料双方不同来制作高刚性部131h和低刚性部131l。

所制作的第1吸收体层131能够通过层叠在另外制作的第2吸收体层132上来制作吸收体130。此时,即使在第2吸收体层132的刚性在层内不均匀的情况下,也构成为第2吸收体层132的配置在第1吸收体层131的高刚性部131h下方的部分的密度比高刚性部131h的刚性小。层叠的两层优选在厚度方向上加压。通过这样的两层的结构,能够得到防止槽的塌陷并且确保了柔软性的吸收体130。

第1吸收体层131和第2吸收体层132可以分体,但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在使第1吸收体层131和第2吸收体层132成为一体的情况下,在制作了第1吸收体层131的部分之后,在其上方使构成第2吸收体层132的材料积纤,进而进行加压等而形成第2吸收体层132,从而能够得到吸收体130。

另外,在将高刚性部131h构成为高密度部的情况下,由于毛细管力的差,体液容易被从其周围的密度较低的区域向高刚性部131h引入。因此,在第1吸收体层131和第2吸收体层132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暂时被第2吸收体层132吸收的体液容易再次向上方被第1吸收体层131的高刚性部131h引入,体液有可能向顶片侧倒流。与此相对,在第1吸收体层131和第2吸收体层132分体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体液从第2吸收体层132向第1吸收体层131即向顶片侧引入,因此能够防止体液向顶片侧倒流。

图6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体230。图6的(a)示出吸收体230的俯视图(从顶片侧观察的图),图6的(b)示出图6的(a)的x2-x2线剖视图,图6的(c)示出图6的(a)的x2'-x2'线剖视图,图6的(d)示出图6的(a)的y2-y2线剖视图。

与上述其他的吸收体130(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吸收体230通过层叠第1吸收体层231和第2吸收体层232而构成。但是,与吸收体130的不同点在于:在吸收体230上形成有多个槽,并且第1吸收体层231的结构不同。

设置于吸收体230的槽包含在前方和后方独立的多个槽。更具体而言,包含主要形成于裆间对应区域c2的两个槽251、251和主要形成于臀部对应区域(后方区域)b2的一个槽252。

主要设置于臀部对应区域b2的一个槽252设置在臀部对应区域b2内,但也可以超过臀部对应区域b2的前端而延伸。这样,在槽252设置在臀部对应区域b2内的情况下,槽252的长度优选为臀部对应区域b2的前后方向d1的长度的30%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100mm以上。

另外,槽252设置在前后方向中心线cl上,但也可以不必设置在前后方向中心线cl上。例如,作为主要形成于臀部对应区域b2的多个槽,也可以将该多个槽相互分离地设置于前后方向中心线cl的两侧。但是,在该情况下,如果考虑体液被排出而浸透到吸收体的位置,则也优选将槽252配置于宽度方向d2中央(以前后方向中心线cl为中心线,具有吸收体的宽度的一半宽度的区域)。

主要设置于裆间对应区域c2的槽251、251相互分离地配置于前后方向中心线cl的两侧。槽251、251分别超过裆间对应区域c2的前端和后端而设置,但也可以不超过前端和后端中的任意端,另外,也可以配置在裆间对应区域c2内。

槽251、251的各宽度比设置于臀部对应区域b2的槽252的宽度大,但槽251和槽252的宽度的大小关系没有特别限定。但是,通过增大槽251、251的宽度,能够提高作为体液容易滞留的区域的裆间对应区域c2的通气性,因此是优选的。另外,也可以代替两个槽251、251而在裆间对应区域c2中设置配置在前后方向中心线cl上的一个槽。

如图6的(a)和(b)所示,在臀部对应区域b2的槽252的侧方的缘部,从缘部起向宽度方向d2外侧设置有高刚性部231h。即,槽252在侧方被高刚性部231h加强。由此,能够在容易向厚度方向施加压力的臀部对应区域b2中维持槽的功能。在本方式中,高刚性部231h从槽252的缘部起延伸至第1吸收体层231的侧缘。因此,槽252的加强效果更大。

另外,在图6的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高刚性部231h也从槽252的前端和后端起沿前后方向d1延伸,以包围槽252整体的方式连续地设置。如对图3的方式(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那样,从即使在吸收体从侧方受到力的情况等下也容易维持槽本来的形状的方面出发,该方式是优选的,但也可以在槽252的前方的缘部和后方的缘部中的至少一方不配置高刚性部231h而配置低刚性部231l。

在图示的方式中,在槽251、251的侧方的缘部没有设置高刚性部231h,刚性比高刚性部231h低的低刚性部231l从槽251、251的缘部起向宽度方向d2外侧延伸。由于裆间对应区域c2在穿戴时容易与穿戴者的皮肤密接,因此从提高吸收体的柔软性和穿戴感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槽251、251的缘部设置有低刚性部231l。

另一方面,可以在槽251、251的侧方的缘部也设置高刚性部231h,对槽251、251进行加强。例如,在前后方向中心线cl附近,吸收体230沿宽度方向d2被折成两部分的状态下,在穿戴者朝向侧面并合拢腿的情况等下,在裆间对应区域c2中也容易沿厚度方向施加力。在该情况下,如果在裆间对应区域c2中的槽251、251的侧方的缘部设置有高刚性部231h,则能够防止槽的宽度变窄或者槽闭合的情况。

另外,在槽251、251的前方的缘部没有设置高刚性部231h,低刚性部231l延伸至第1吸收体层231的前端。因此,能够确保从吸收体容易与皮肤密接的裆间对应区域c2至前方区域f2的柔软性。

另一方面,槽251、251的后方的缘部与高刚性部231h接触。在高刚性部231h由高密度部构成的情况下,沿着槽251、251被向后方引导的体液容易被引入到在后方的缘部接触的高刚性部231h,因此是优选的。但是,也可以在槽251、251的前方的缘部设置高刚性部231h,也可以在槽251、251的后方的缘部设置低刚性部231l。

在图示的方式中,高刚性部231h的前后方向d1的长度在第1吸收体层231的两侧部比中央部长。更具体而言,高刚性部231h在第1吸收体层231的两侧部向前方超过臀部对应区域b2的前端而向前方延伸(图6的(a)和(c))。由此,在裆间对应区域c2的一部分处,能够提高第1吸收体层231的两侧部的刚性。由于裆间对应区域c2的侧部特别容易受到来自侧方的力,因此通过至少局部地提高该部分的刚性,裆间对应区域c2的吸收体不会扭曲,能够更长时间地维持适当的穿戴状态。

在本方式中,高刚性部231h的厚度比低刚性部231l的厚度大(图6的(d))。各部分的厚度的关系不限于图示的方式,高刚性部231h的厚度和低刚性部231l的厚度也可以相等。但是,通过提高对槽252进行加强的高刚性部231h的高度,能够增加臀部对应区域b2中的吸收体的量,并且能够加深槽252的深度。优选高刚性部231h的厚度比低刚性部231l的厚度大1mm~5mm。

如上所述,高刚性部231h在第1吸收体层231的两侧部向前方延伸设置。换言之,高刚性部231h以在后方和侧方包围形成于裆间对应区域c2的槽251、251的方式配置(图6的(a))。这里,在高刚性部231h的厚度比低刚性部231l的厚度大的情况下,在设置有槽252的部分以外,在前后方向d1上观察时形成有台阶。由此,从前方向后方转移的体液能够沿着高刚性部231h的前方的轮廓迅速地被引导至后方的槽252。由此,也能够有效地防止体液向侧方(宽度方向d2外侧)泄漏。

图7的(a)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7的(a)仅示出吸收性物品所包含的吸收体中的第1吸收体层331的截面。该截面是沿着宽度方向d2切断吸收体的截面、即是相当于图3的(b)的截面的一部分(上层)的截面。

与吸收体130的第1吸收体层131(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三实施方式的第1吸收体层331具有从槽350的缘部起向宽度方向d2外侧延伸的高刚性部331h,由此,对槽350进行加强。另外,在高刚性部331h的宽度方向d2外侧具有刚性比高刚性部331h低的低刚性部331l。但是,与第1吸收体层131(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高刚性部331h在下侧(底片侧)的宽度比在上侧(顶片侧)的宽度大。

根据本方式,能够不改变高刚性部331h的体积而减少高刚性部331h向顶片侧露出的区域。由此,能够确保防止槽或缝塌陷这样的上述的高刚性部的功能,并且能够减少在穿戴时能够与皮肤接触的刚性部分,因此能够获得舒适的穿戴感。

高刚性部331h的宽度可以朝向厚度方向下侧逐渐变大,也可以阶段性地变大,但如图7的(a)所示,优选高刚性部331h的宽度朝向下侧逐渐变大。更具体而言,在本方式中,在截面中观察的高刚性部331h与低刚性部331l之间的边界线bl朝向前后方向中心线cl倾斜。即,从第1吸收体层331整体来看,边界线bl以逐渐扩展的方式(以在厚度方向上观察时越接近底片21侧越朝向宽度方向d2外侧的方式)延伸。

在图7的(a)所示的第1吸收体层331中,例如在从皮肤侧沿厚度方向施加力的情况下,高刚性部331h不容易发生变形,但低刚性部331l能够被压缩而发生变形。此时,低刚性部331l沿着边界线bl的倾斜而被朝向下侧(底片侧)按压,并且也被向宽度方向d2外侧按压,能够向宽度方向d2外侧扩张(图7的(b))。由此,在高刚性部331h与低刚性部331l之间不会产生台阶,能够被压缩为具有平缓的倾斜。因此,例如在槽350附近,即使通过臀部施加较大的力,也能够抑制通过变形后(压缩后)的吸收体与皮肤接触而产生的不适感。

以上,关于具体的方式,以垫型的一次性尿布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方式除了带型、短裤型等其他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之外,还可以用作卫生巾。

以下,附记本发明的优选方案。

(附记1)

附记1的方案是一种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底片以及设置于两片之间的吸收体,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所述吸收体设置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槽或缝,所述吸收体具有所述顶片侧的第1吸收体层和所述底片侧的第2吸收体层,所述第1吸收体层具有从所述槽或缝的缘部起向所述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高刚性部,所述高刚性部的刚性比所述第2吸收体层的刚性高。

根据上述附记1的方案,由于吸收体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或缝,因此能够促进体液沿前后方向的扩散。另外,由于吸收体具有顶片侧的第1吸收体层和底片侧的第2吸收体层,第1吸收体层具有从槽或缝的缘部起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高刚性部,因此槽或缝被加强而不容易塌陷。

此外,高刚性部的刚性比层叠在其下方的第2吸收体层的刚性高。即,在设置有高刚性部的区域中,在底片侧(下侧)存在第2吸收体层,该第2吸收体层具有比高刚性部的刚性低的刚性。因此,能够确保使上述槽或缝不容易塌陷这样的由第1吸收体层的高刚性部带来的效果,并且能够实现吸收体整体的柔软性的提高。

(附记2)

在附记2的方案中,所述吸收体设置有到达所述第2吸收体层的槽,或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1吸收体层和所述第2吸收体层的缝。

根据上述附记2的方案,设置于吸收体的槽或缝是到达底片侧的第2吸收体层的槽或者贯穿第1吸收体层以及第2吸收体层的缝。在该结构中,槽或缝的壁部的一部分由刚性比较低的第2吸收体层形成。由此,沿着槽或缝转移来的体液被底片侧的第2吸收体层吸收,也向宽度方向外侧扩散,因此能够在吸收体内的面方向上提高扩散性。

(附记3)

在附记3的方案中,在俯视时,所述高刚性部的面积的合计为所述吸收体的面积的5%~50%。

根据上述附记3的方案,通过高刚性部具有规定的面积,能够使槽或缝不容易塌陷,并且能够减小刚性较高的区域与皮肤接触的面积,从而能够降低穿戴时的不适感等。

(附记4)

在附记4的方案中,所述第1吸收体层在所述高刚性部的所述宽度方向外侧具有刚性比所述高刚性部低的低刚性部,所述高刚性部的宽度在所述底片侧进一步变大。

根据上述附记4的方案,在高刚性部的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低刚性部,高刚性部的宽度在底片侧变大。由此,能够不改变高刚性部的体积而减小高刚性部在顶片侧露出的面积。由此,能够确保防止槽或缝塌陷这样的上述高刚性部的功能,并且能够减少在穿戴时能够与皮肤接触的刚性部分,因此能够获得舒适的穿戴感。

(附记5)

在附记5的方案中,所述高刚性部至少设置于穿戴时与穿戴者的臀部对应的臀部对应区域。

根据上述附记5的方案,对槽或缝进行加强的高刚性部至少设置于臀部对应区域。臀部对应区域中的吸收体特别容易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力,因此设置于臀部对应区域的槽或缝容易塌陷。与此相对,根据本方案,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臀部对应区域中槽或缝塌陷,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槽或缝本来的功能下降。

(附记6)

在附记6的方案中,在所述臀部对应区域的前方的区域中,刚性比所述高刚性部低的低刚性部从所述槽或缝的缘部起向所述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根据上述附记6的方案,在臀部对应区域的前方,低刚性部从槽或缝起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与臀部对应区域的前方相邻的区域的吸收体与臀部对应区域的吸收体相比不容易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力,另一方面,在穿戴时容易与皮肤接触。因此,根据本方案,能够在比臀部对应区域靠前方的位置优先确保吸收体的柔软性,从而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感。

本申请基于2018年6月4日向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06939号而主张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标号说明

1:吸收性物品;21:底片;22:顶片;24:褶裥片;25:中间片;26:包装片;30、130、230、330:吸收体;131、231、331:第1吸收体层;131h、231h、331h:高刚性部;131l、231l、331l:低刚性部;132、232、332:第2吸收体层;150、250、251、252、350:槽;150':缝;f1:(吸收性物品的)前方区域;f2:(吸收体的)前方区域;c1:(吸收性物品的)裆间对应区域;c2:(吸收体的)裆间对应区域;b1:(吸收性物品的)后方区域或臀部对应区域;b2:(吸收体的)后方区域或臀部对应区域;bl:高刚性部与低刚性部的边界线;cl:前后方向中心线(沿着第1方向d1的中心线);d1:前后方向(第1方向);d2:宽度方向(第2方向);g:褶裥;p:压力机的模具;q:体液排出口对应部。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性物品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