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08 12:01:03|244|起点商标网
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的内窥镜注射针有一定的治疗风险,为更好的达到粘膜下注射的目的,进针角度以45度斜刺为佳,垂直刺入时非常容易刺深造成出血或者穿孔,而平行刺入则容易穿刺深度过浅,不能达到粘膜下注射的目的。

内窥镜下注射通常为远距离操作,操作医生调节镜身来控制针刺角度存在一定困难和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穿刺角度的内窥镜下注射针,成为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内窥镜下注射针的上述缺陷,本发明人对注射针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制成了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通过在外管前端设置可轴向旋转活动的斜率为45度的注射针护套及相应的机械联动装置,当旋转尾部手柄时同时带动护套轴向转动从而调节穿刺角度,精确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确保穿刺注射的有效深度与安全,更好地实现内窥镜下粘膜注射的治疗目的。

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包括前手柄组件1和后手柄组件2,其中:

前手柄组件1包括手柄本体3以及与手柄本体3相连接的外管4,外管4的前端连接可轴向旋转活动的护套5;

后手柄组件2包括尾部手柄6、三通手柄7、连接三通手柄7的内管8,内管8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针管套9以及穿刺针头10,三通手柄7包括侧通路11和主通路12;

其中,内管8位于外管4的内部,针管套9和穿刺针头10位于三通手柄7以及内管8的内部,且与内管8间隙配合,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配合,针管套9、穿刺针头10以及内管8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

手柄本体3内的内管8侧面设置有限位块14,以限制穿刺针头10的伸缩距离,穿刺组织时,将尾部手柄6向前推,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前端,防止出针距离过长;注射结束时,将尾部手柄6后拉回撤,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后端,防止将内管8过于拔出,以使穿刺针头10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通过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可以带动内管8及针管套9转动;

护套5为内部中空结构,外部近外管4端有环形滑槽15,借助外管4远端的凸耳16与外管4松动连接,使护套5能够自由轴向转动;护套5内部均匀分布四个凸块17;针管套9外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弧形斜面18的导向通槽19,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前推时,针管套9前移,护套5内的凸块17沿导向通槽19的弧形斜面18滑动,最终与导向通槽19卡接,同时穿刺针头10从护套5内的通孔20伸出,进行组织穿刺操作;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后拉时,凸块17从导向通槽19内滑出,穿刺针头10从通孔20内回缩,完成穿刺操作;当凸块17与导向通槽19卡接时,轴向转动尾部手柄6,进而带动针管套9转动,使得护套5旋转;

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通过斜行针管套通孔22与内管8相通,当将注射器接于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并推注时,即可进行组织注射操作。

进一步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护套5背面斜率为45度,正面设置有定位标识21,以便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定位标识21的位置来确定穿刺角度;穿刺操作时,将护套5背面完全贴合于组织,即能够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

进一步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护套5前端为弧形钝角设计,以避免在固定穿刺角度时造成组织损伤。

优选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内管8、外管4和护套5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将该注射装置插入内镜活检孔道,在显示屏指引下对准操作部位组织,将后手柄组件2向前推,使护套5内的凸块17与针管套9外的导向通槽19卡接,使穿刺针头10从护套5的通孔20中伸出,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带动护套5旋转,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护套5正面的定位标识21的位置来确定穿刺角度,当定位标识21位于正中时,将护套5背面完全贴合于组织进行穿刺操作,即能够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此时将注射器接于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并推注,进行组织注射操作,操作完毕后,将后手柄组件2向后拉,护套5内的凸块17从导向通槽19内滑出,穿刺针头10从通孔20内回缩,完成注射操作。

作为一种优选,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还可作出以下改进,在所述后手柄组件2中内管8的内部还设置有拉索13,拉索13、针管套9和穿刺针头10位于三通手柄7以及内管8的内部,且与内管8间隙配合,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配合,拉索13、针管套9、穿刺针头10以及内管8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

所述拉索13的近端与尾部手柄6固定连接,远端与针管套9连接,通过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可以带动拉索13旋转,从而带动内管8及针管套9转动;当凸块17与导向通槽19卡接时,轴向转动尾部手柄6,进而通过拉索13转动针管套9,从而带动护套5旋转。

进一步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护套5背面斜率为45度,正面设置有定位标识21,以便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定位标识21的位置来确定穿刺角度;穿刺操作时,将护套5背面完全贴合于组织,即能够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

进一步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护套5前端为弧形钝角设计,以避免在固定穿刺角度时造成组织损伤。

优选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内管8、外管4和护套5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设置可轴向旋转活动的背面斜率为45度的注射针护套,使得针管套与护套卡接后,旋转尾部手柄时可直接或通过拉索带动针管套和护套一起轴向转动,操作者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护套正面的定位标识位置即可方便地调整穿刺角度,当标识位于正中时进行穿刺,可精确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确保穿刺注射的有效深度与安全,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入针角度过大或过小带来的治疗风险,有效避免了出血、穿孔或穿刺深度过浅等情况的发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内窥镜下粘膜下注射的治疗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非常适合目前的临床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的总体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前手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后手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护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护套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针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改进后的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增加拉索设置)的总体剖视图。

图9是改进后的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增加拉索设置)后手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改进后的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增加拉索设置)针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前手柄组件,2-后手柄组件,3-手柄本体,4-外管,5-护套,6-尾部手柄,7-三通手柄,8-内管,9-针管套,10-穿刺针头,11-侧通路,12-主通路,13-拉索,14-限位块,15-环形滑槽,16-凸耳,17-凸块,18-弧形斜面,19-导向通槽,20-通孔,21-定位标识,22-针管套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在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除实施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设备、材料外,根据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实用新型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无特别说明,所有的装置和材料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参见附图1-7),具体包括前手柄组件1和后手柄组件2,其中:

前手柄组件1包括手柄本体3以及与手柄本体3相连接的外管4,外管4的前端连接可轴向旋转活动的护套5;所述护套5背面斜率为45度,正面设置有定位标识21,以便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定位标识21的位置来确定穿刺角度;穿刺操作时,将护套5背面完全贴合于组织,即能够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为避免在固定穿刺角度时造成组织损伤,所述护套5前端为弧形钝角设计;

后手柄组件2包括尾部手柄6、三通手柄7、连接三通手柄7的内管8,内管8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针管套9以及穿刺针头10,三通手柄7包括侧通路11和主通路12;

其中,内管8位于外管4的内部,针管套9和穿刺针头10位于三通手柄7以及内管8的内部,且与内管8间隙配合,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配合,针管套9、穿刺针头10以及内管8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

手柄本体3内的内管8侧面设置有限位块14,以限制穿刺针头10的伸缩距离,穿刺组织时,将尾部手柄6向前推,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前端,防止出针距离过长;注射结束时,将尾部手柄6后拉回撤,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后端,防止将内管8过于拔出,以使穿刺针头10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通过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可以带动内管8及针管套9转动;

护套5为内部中空结构,外部近外管4端有环形滑槽15,借助外管4远端的凸耳16与外管4松动连接,使护套5能够自由轴向转动;护套5内部均匀分布四个凸块17;针管套9外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弧形斜面18的导向通槽19,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前推时,针管套9前移,护套5内的凸块17沿导向通槽19的弧形斜面18滑动,最终与导向通槽19卡接,同时穿刺针头10从护套5内的通孔20伸出,进行组织穿刺操作;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后拉时,凸块17从导向通槽19内滑出,穿刺针头10从通孔20内回缩,完成穿刺操作;当凸块17与导向通槽19卡接时,轴向转动尾部手柄6,进而带动针管套9转动,使得护套5旋转;

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通过斜行针管套通孔22与内管8相通,当将注射器接于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并推注时,即可进行组织注射操作。

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的内管8、外管4和护套5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将该注射装置插入内镜活检孔道,在显示屏指引下对准操作部位组织,将后手柄组件2向前推,使护套5内的凸块17与针管套9外的导向通槽19卡接,使穿刺针头10从护套5的通孔20中伸出,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带动护套5旋转,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护套5正面的定位标识21的位置来确定穿刺角度,当定位标识21位于正中时,将护套5背面完全贴合于组织进行穿刺操作,即能够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此时将注射器接于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并推注,进行组织注射操作,操作完毕后,将后手柄组件2向后拉,护套5内的凸块17从导向通槽19内滑出,穿刺针头10从通孔20内回缩,完成注射操作。

实施例2

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参见附图2、3、5、6、8、9、10),具体包括前手柄组件1和后手柄组件2,其中:

前手柄组件1包括手柄本体3以及与手柄本体3相连接的外管4,外管4的前端连接可轴向旋转活动的护套5;所述护套5背面斜率为45度,正面设置有定位标识21,以便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定位标识21的位置来确定穿刺角度;穿刺操作时,将护套5背面完全贴合于组织,即能够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为避免在固定穿刺角度时造成组织损伤,所述护套5前端为弧形钝角设计;

后手柄组件2包括尾部手柄6、三通手柄7、连接三通手柄7的内管8,内管8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针管套9以及穿刺针头10,三通手柄7包括侧通路11和主通路12;

其中,内管8位于外管4的内部,在内管8的内部还设置有拉索13,拉索13、针管套9和穿刺针头10位于三通手柄7以及内管8的内部,且与内管8间隙配合,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配合,拉索13、针管套9、穿刺针头10以及内管8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

所述拉索13的近端与尾部手柄6固定连接,远端与针管套9连接,通过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可以带动拉索13旋转,从而带动内管8及针管套9转动;当凸块17与导向通槽19卡接时,轴向转动尾部手柄6,进而通过拉索13转动针管套9,从而带动护套5旋转;

手柄本体3内的内管8侧面设置有限位块14,以限制穿刺针头10的伸缩距离,穿刺组织时,将尾部手柄6向前推,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前端,防止出针距离过长;注射结束时,将尾部手柄6后拉回撤,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后端,防止将内管8过于拔出,以使穿刺针头10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护套5为内部中空结构,外部近外管4端有环形滑槽15,借助外管4远端的凸耳16与外管4松动连接,使护套5能够自由轴向转动;护套5内部均匀分布四个凸块17;针管套9外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弧形斜面18的导向通槽19,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前推时,针管套9前移,护套5内的凸块17沿导向通槽19的弧形斜面18滑动,最终与导向通槽19卡接,同时穿刺针头10从护套5内的通孔20伸出,进行组织穿刺操作;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后拉时,凸块17从导向通槽19内滑出,穿刺针头10从通孔20内回缩,完成穿刺操作;当凸块17与导向通槽19卡接时,轴向转动尾部手柄6,进而通过拉索13转动针管套9,从而带动护套5旋转;

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通过斜行针管套通孔22与内管8相通,当将注射器接于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并推注时,即可进行组织注射操作。

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的内管8、外管4和护套5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将该注射装置插入内镜活检孔道,在显示屏指引下对准操作部位组织,将后手柄组件2向前推,使护套5内的凸块17与针管套9外的导向通槽19卡接,使穿刺针头10从护套5的通孔20中伸出,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带动护套5旋转,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护套5正面的定位标识21的位置来确定穿刺角度,当定位标识21位于正中时,将护套5背面完全贴合于组织进行穿刺操作,即能够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此时将注射器接于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并推注,进行组织注射操作,操作完毕后,将后手柄组件2向后拉,护套5内的凸块17从导向通槽19内滑出,穿刺针头10从通孔20内回缩,完成注射操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内窥镜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