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然环境下,稻田中的成螺喜附着在田边或田泥上饵料和腐殖质丰富的地方,不具备游泳能力、不喜动;而仔螺具备游泳能力,喜动,喜摄食小型藻类。田螺寿命短,需要一年性成熟,母螺在寿命3年,公螺3-5年。亲螺繁殖为分批产卵,产卵时间可从4月-10月,受精卵在雌螺育儿室发育成仔螺后产出,每胎产20-50个一年可产80-180颗卵。仔螺产出后仔螺会主动觅食,往溶氧丰富的水面、水生植物或者长满大量藻类与铺满腐蚀质的地方活动。但随着仔螺的大量产出,仔螺的饵料、生长空间、自卫能力和觅食能力不足,导致仔螺存活率很低。
目前,稻螺综合种养依旧采用传统的放螺种到稻田中去,自然繁殖产卵和生长,收获时种螺和不同规格螺苗、商品螺一同捕捞。这样带来的问题是①无法做到繁、养分离,种螺和仔螺一直无法分开;②仔螺规格难统一,无法进行同批次仔螺养殖和收获,苗和种分拣工作量大;③种螺仔螺混养导致在繁殖高峰期、大量仔螺由于饵料不足而存活率极低,总生产值上不去;④种螺寿命短,死螺壳难清理、难分解。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并适合于田螺稻田繁殖专用装置。因此,研究一种能在稻田或者池塘进行田螺螺种繁殖专用装置已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田螺繁养分离困难而使仔螺与种螺混养带来的仔螺存活率低、不能进行批次养殖、种螺死螺壳难清理难分解,导致整个田螺养殖产业生产效率低、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所述田螺稻田繁殖装置包括:产卵槽、产卵槽附着板、底网、附着装置和防逃盖,所述产卵槽附着板围绕形成底部小、顶部开口大的产卵槽,所述产卵槽附着板侧壁上固定有网片,所述底网固定安装在产卵槽的底部,所述附着装置安装在产卵槽内,附着装置的底部与底网固定连接,所述防逃盖设置在产卵槽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产卵槽附着板包括产卵槽横向附着板和产卵槽纵向附着板,所述产卵槽横向附着板与产卵槽纵向附着板相互垂直交叉设置,产卵槽横向附着板与产卵槽纵向附着板之间的空隙处安装网片,网片上具有方形网孔。
进一步地,所述产卵槽内安装有第一附着板和第二附着板,所述第一附着板与产卵槽纵向附着板的中部粘接,所述第二附着板与产卵槽横向附着板中部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附着装置包括多个,并在产卵槽内等间距均匀设置,单个附着装置包括:中心轴、第一提手和第三附着板,中心轴的底部与底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附着板以中心轴为圆点,环绕中心轴固定安装,相邻第三附着板之间夹角角度相同,所述第一提手安装在中心轴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附着装置的第三附着板之间设置有限位卡,限位卡与底板固定,防止附着装置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网上安装有底板,底板在产卵槽底部纵横垂直间隔安装,底网设置在底板之间的空隙处。
进一步地,所述产卵槽底部边缘处安装有多个支撑脚,支撑脚为圆柱状,产卵槽的顶部侧边安装有第二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防逃盖安装在产卵槽的顶部,防逃盖的长和宽均大于产卵槽开口的长和宽,能够完全覆盖在产卵槽顶部,防逃盖上铺设有防逃网,防逃盖的侧边安装有第三提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产卵槽的网孔大小能使种螺隔离在产卵槽内,仔螺通过游泳、运动和觅食等行为可走出产卵槽外,产卵槽内外水流、物质均可交换。同时,产卵槽底部长宽均小于开口,可在减少占地面积的同时,利用斜面面积增大与水和阳光的接触面,从而增加附着面积;
产卵槽矩形设计可以方便放置在稻田沟边;
产卵槽底部的支撑角为圆柱体,可直接插入泥中,保证产卵槽能刚好接触到底泥而不深陷;
产卵槽底部的底板能够使保证底部框架的不变形,还能提供底部附着面,底网可以保证田螺与底泥的接触的同时,不会由此逃逸,内部的附着装置卡子可以防止附着装置滑动;
防逃盖的防逃网较厚边框可以保持整个盖子不变形,防逃盖可以保证遮阳并能够通风,也可保证种螺不从顶部逃逸,同时防止鸟类、鼠类等的捕食;
产卵槽附着板以及产卵槽内部的第一附着板和第二附着板,都可增大田螺的附着面积,其中第二附着板可以起到田螺饲料投喂点的作用,给饵料投喂提供平台;
产卵槽内附着装置起到提供遮阴作用和增加附着面积的作用;
第一提手、第二提手和第三提手的提拉环,能分别给附着装置、产卵槽、和防逃盖的提出取走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的防逃盖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的产卵槽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的内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的附着装置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的产卵槽底部仰视图。
图中:1-产卵槽、2-底网、3-附着装置、4-防逃盖、5-产卵槽横向附着板、6-产卵槽纵向附着板、7-第一附着板、8-第二附着板、9-中心轴、10-第一提手、11-第三附着板、12-限位卡、13-底板、14-支撑脚、15-第二提手、16-防逃网、17-第三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所述田螺稻田繁殖装置包括:产卵槽1、产卵槽附着板、底网2、附着装置3和防逃盖4,所述产卵槽附着板围绕形成底部小、顶部开口大的产卵槽1,所述产卵槽附着板侧壁上固定有网片,所述底网2固定安装在产卵槽1的底部,所述附着装置3安装在产卵槽1内,附着装置3的底部与底网2固定连接,所述防逃盖4设置在产卵槽1的顶部。
产卵槽1底部长宽为180cm×60cm,顶部长宽为240cm×100cm,下小上大的设计,可减少底部占地面积,又可增加遮阴面积;矩形设计便于稻田沟边的放置。产卵槽1整体为灰色塑料材质,利于田螺躲避,产卵槽附着板包括产卵槽横向附着板5和产卵槽纵向附着板6,所述产卵槽横向附着板5与产卵槽纵向附着板6相互垂直交叉设置,产卵槽横向附着板5和产卵槽纵向附着板6由底部排列至顶部,围绕产卵槽一圈分布,产卵槽附着板宽10cm,厚2mm,产卵槽横向附着板5间隔10cm,产卵槽纵向附着板6间隔15cm,提供了螺种在产卵槽壁上的附着空间,也起到产卵槽骨架支撑的作用,使整个产卵槽形状固定不变形。
产卵槽横向附着板5与产卵槽纵向附着板6之间的空隙处安装网片,网片上具有方形网孔。方形网孔大小为2cm×2cm,塑料粗4mm,边框四周塑料粗6mm,保证产卵槽1整体不变形,以及一龄以上螺种无法出去,而仔螺可以跑出。
产卵槽1内安装有第一附着板7和第二附着板8,所述第一附着板7与产卵槽纵向附着板6的中部粘接,所述第二附着板8与产卵槽横向附着板5中部粘接,第一附着板7和第二附着板8的长宽均为15cm×8cm,产卵槽附着板、第一附着板7和第二附着板8均可以增大田螺的附着面积,其中第二附着板8可以起到田螺投喂饲料平台的作用,给饵料投喂提供附着和饲料放置平台。
附着装置3分为四个放置在产卵槽1中,可增大田螺附着面积,增加槽内种螺放养密度,提供遮阴,也给种螺捕捞提供便利。单个附着装置3包括:中心轴9、第一提手10和第三附着板11,中心轴9的底部与底网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附着板11以中心轴9为圆点,环绕中心轴9固定安装,相邻第三附着板11之间夹角角度相同,第三附着板11为灰色塑料材质,长宽为30cm×30cm,共八块呈辐射状。所述第一提手10安装在中心轴9上端,便于提起和安装附着装置3,附着装置3可以起到遮阴和增加田螺附着面积的作用。附着装置3的第三附着板11之间设置有限位卡12,限位卡12与底板13固定,防止附着装置3滑动。
底网2上安装有底板13,底板13在产卵槽底部纵横垂直间隔安装,底网2设置在底板13之间的空隙处,底网2为灰色塑料材质,底网2上同样具有方形网孔,方形网孔的尺寸为2cm×2cm,能保证整个底部可以接触到底泥的同时,防止种螺从底部的逃逸。底板13为灰色塑料材质,与产卵槽附着板大小一致,横向数量为两个,纵向数量四个,底板13够使保证产卵槽1底部框架不变形,还能提供底部附着面。产卵槽1底部边缘处安装有多个支撑脚14,支撑脚14为圆柱状,采用强度大的灰色塑料材质,半径为1.5cm,长度为15cm,共设置八个均匀分布在产卵槽底部,可直接插入泥中,保证产卵槽能在泥中稳定放置,并刚好接触到底泥而不深陷,产卵槽的顶部侧边安装有第二提手15,便于产卵槽1的提拉移动。
产卵槽1的顶部设置有防逃盖4,防逃盖4的长宽分别为250cm×110cm,大于产卵槽开口的长和宽,能够完全覆盖在产卵槽顶部,防逃盖4为灰色塑料,边框加厚,防逃盖4上铺设有防逃网16,防止田螺逃出,防逃盖4的侧边安装有第三提手17,便于将防逃盖4提起。
本实施例公开的田螺稻田繁殖装置可为田螺繁殖提供安全、可控、方便观察、可重复使用的繁殖设施,增大螺种附着面积和活动空间,节省种螺收集工序和时间;同时可根据螺的种类及要求收集螺的规格大小,调整和订制收集螺的长宽和孔的大小,可繁殖多种规格的仔螺。该田螺稻田繁殖专用装置材料简便、操作便捷、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田螺稻田繁殖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为:
将产卵槽和附着装置3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20分钟,充分杀菌;
清洗后,放入稻田中3-7天,待产卵槽和附着装置3长满生物膜和藻类后放置种螺;
种螺在繁殖装置中自然产卵,观察产卵情况和仔螺游出产卵槽的情况,2-3天投喂给种螺饲料和青料,可适当在产卵槽外的稻田中泼洒藻类,引诱仔螺游出;
待种螺产够仔螺,将整个产卵装置抬起,冲洗仔螺至稻田中,产卵装置放置另一块稻田中。
采用本方法可为田螺繁殖提供安全、可控、方便观察、可重复使用的繁殖环境,增大螺种附着面积和活动空间,节省同批仔螺收集工序和时间,节省种螺收集工序;同时可根据螺的种类及要求收集螺的规格大小,调整和订制收集螺孔的大小,可繁殖多种规格的仔螺。该田螺稻田繁殖专用装置材料简便、操作便捷、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