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带及带有该肩带的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一种肩带及带有该肩带的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是用来装载物资的背囊,由于它涉及科学,结构合理,装载物品方便,背负舒适,利于长途跋涉,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背包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使人们在购买书包时的悬着也变得多样化。
授权公告号为cn2075320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带调整装置及其背包,包括固定安装在背包上的基座以及安装在该基座上的背带,在基座上设置有若干纵向设置的调整板,调整板的外表面悬空,调整板的两端固定在基座上;背带包括固定带,带子一端与背包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带连接,在固定带上延伸有一绑带,在绑带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固定连接件,在固定带上设有第二固定连接件,绑带缠绕一调整板后通过第一固定连接件、第二固定连接件与固定带固定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虽然通过第一固定连接件和第二固定连接件将绑带的两自由端固定,绑带的中部通过调节板固定在基座上,实现绑带的长度调节,但是绑带的两端始终处于固定的状态,在远行时,背包会随着人的走动而发生震动,背包内的物品可能因震动相互碰撞,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肩带及带有该肩带的背包,具有减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肩带,包括上肩带、下肩带、以及将上肩带和下肩带连接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沿上肩带长度方向开设于上肩带下端的容纳槽、两端分别固定于容纳槽槽底和上肩带靠近下肩带一端的带条、以及两端分别固定于容纳槽槽底和上肩带靠近下肩带一端的弹性条,所述带条的长度大于等于弹性条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肩带和下肩带通过带条和弹性条进行连接,在未有震动时,弹性条的长度保持不便收纳在容纳槽内,带条也全部收纳在容纳槽内,当遇到震动时,弹性条拉伸,带动带条拉直,进行往复的拉伸运动,将振动力转化为对弹性条的拉伸力,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条的外侧壁靠近下肩带的位置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折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条回缩的过程中,带条比弹性条长出的部分需要进行折叠,通过设置第一折痕,方便靠近第一折痕的带条部分进行折叠。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条上的第一折痕抵接在带条与下肩带的连接处,所述弹性条恢复原长时,所述带条位于容纳槽内,所述带条比弹性条长出的部分由第一折痕向容纳槽槽底方向滑移,向上折叠,折叠部分覆盖在下肩带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条处于原长状态时,带条比弹性条长出的部分进行折叠,因其折叠的长度大于带条至容纳槽侧壁的宽度,受容纳槽侧壁的作用,折叠部分将覆盖在下肩带的一侧,因下肩带的刚度较强,折叠产生的凸角不易对下肩带产生挤压痕迹,若折叠部分向内覆盖在带条的一侧,带条刚性较弱,折叠产生的凸角易对带条产生挤压痕迹,影响下次的折叠。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肩带的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条第二折痕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肩带的外侧壁两边向靠近两侧的第二折痕线进行挤压,下肩带的两侧壁与第二折痕线呈一定的倾斜角,方便下肩带的上端嵌入容纳槽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相邻第二折痕线围成的区域约与下肩带外表面的面积比约为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肩带向第二折痕线挤压,下肩带两侧至靠近的第二折痕线的距离与第二折痕线形成的倾斜角,保证下肩带能较为方便的嵌入容纳槽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肩带的内侧壁固定有防滑纹路网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网层具有增强摩擦的作用,使用者在进行背包时,增大与使用者之间的摩擦力,使书包不易发生下滑;在需要将下肩带拉出上肩带时,增大手与下肩带之间的摩擦力,使拉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背包。
一种背包,包括包体和两条设置于包体内侧的肩带,所述上肩带远离下肩带的一端固定于包体内侧的上边缘处,所述下肩带的外侧壁固定有调节扣,所述调节扣位于下肩带远离上肩带的边缘处,所述调节扣上滑移连接有调节带,所述调节带的一端固定于包体的内侧壁长度方向的两边缘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包在进行长途跋涉的过程中,肩带可通过减震组件进行减震,防止背包内防止的物品相互碰撞而损坏,同时具有一定的减重效果,且可通过调节扣调节调节带的长度,使其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体内侧壁与其下端抵接的位置沿包体的宽度方向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开口处设置有拉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内可放置物品,通过拉链将放置槽的开口进行密封,防止放置在放置槽内的物品掉落出放置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内放置有将包体底部和外侧壁进行包覆的防雨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天时,人们打伞经常无法遮住书包的全部,书包的底部和外侧壁最为容易打湿,通过防雨套将包体的底部和外侧壁进行包覆,避免背包被雨水打湿,雨水进入内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雨套的两端均固定有魔术贴钩面,所述放置槽靠近开口处固定有与防雨套的魔术贴钩面贴合的第一魔术贴毛面,所述包体内侧壁上端固定有与防雨套的魔术贴钩面贴合的第二魔术贴毛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雨套两端的魔术贴钩面分别与放置槽内的魔术贴毛面、包体内侧壁上端的魔术贴毛面贴附,进行固定,防止风大将防雨套吹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上肩带、下肩带、以及将上肩带和下肩带连接的减震组件,使人在行走时发生震动,弹性条进行拉伸和收缩的动作,将震动力转变为对弹性条的拉力,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
通过设置调节扣和调节带,调节肩带的长度,使背包适用与不同的人群,增强背包的适用性;
通过设置放置槽、防雨套、魔术贴钩面和魔术贴毛面,在雨天时,可通过魔术贴钩面和魔术贴毛面贴合将防雨套套设在包体的外侧壁和底部,使其不易打湿,且不易因风吹而掉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肩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肩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背包的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背包套设防雨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体;11、放置槽;12、第二魔术贴毛面;13、拉链;14、防雨套;15、第一魔术贴毛面;2、肩带;21、上肩带;22、下肩带;221、第二折痕线;222、防滑纹路网层;23、减震组件;231、容纳槽;232、带条;2321、第一折痕;233、弹性条;24、调节扣;34、调节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肩带2,包括上肩带21、下肩带22、以及将上肩带21和下肩带22连接的减震组件23。
参照图1和图2,减震组件23包括沿上肩带21长度方向开设于上肩带21下端的容纳槽231、两端分别固定于容纳槽231槽底和上肩带21靠近下肩带22一端的带条232、以及两端分别固定于容纳槽231槽底和上肩带21靠近下肩带22一端的弹性条233,带条232的长度大于等于弹性条233的长度。上肩带21和下肩带22通过带条232和弹性条233进行连接,在未有震动时,弹性条233的长度保持不便收纳在容纳槽231内,带条232也全部收纳在容纳槽231内,当遇到震动时,弹性条233拉伸,带动带条232拉直,进行往复的拉伸运动,将振动力转化为对弹性条233的拉伸力,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
下肩带22的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第二折痕线221,且两条第二折痕线221之间的区域约与下肩带22外表面的面积比约为1:7。下肩带22的内侧壁固定有防滑纹路网层222。当要将下肩带22靠近上肩带21的一端放入容纳槽231内时,下肩带22两侧至靠近第二折痕线221的距离与第二折痕线221形成的倾斜角,保证下肩带22能较为方便的嵌入容纳槽231内,在整个过程中防滑纹路网层222可增大手臂与下肩带22内侧壁的摩擦力,更容易施力。
带条232的外侧壁靠近下肩带22的位置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折痕2321。第一折痕2321抵接在带条232与下肩带22的连接处。弹性条233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带动带条232位于容纳槽231内,带条232比弹性条233长出的部分随第一折痕2321向容纳槽231槽底方向滑移,向上折叠,折叠部分覆盖在下肩带22的一侧。弹性条233处于原长状态时,带条232比弹性条233长出的部分进行折叠,因其折叠的长度大于带条232至容纳槽231侧壁的宽度,受容纳槽231侧壁的作用,折叠部分将覆盖在下肩带22的一侧,因下肩带22的刚度较强,折叠产生的凸角不易对下肩带22产生挤压痕迹,若折叠部分向内覆盖在带条232的一侧,带条232刚性较弱,折叠产生的凸角易对带条232产生挤压痕迹,影响下次的折叠。
实施例2:
参照图2和图3,一种背包,包括包体1和两条设置于包体1内侧的肩带2,肩带2为实施例1描述的肩带2,上肩带21远离下肩带22的一端固定于包体1内侧的上边缘处,下肩带22的外侧壁固定有调节扣24,调节扣24位于下肩带22远离上肩带21的边缘处,调节扣24上滑移连接有调节带34,调节带34的一端固定于包体1的内侧壁长度方向的两边缘处。背包在进行长途跋涉的过程中,肩带2可通过减震组件23进行减震,防止背包内防止的物品相互碰撞而损坏,同时具有一定的减重效果,且可通过调节扣24调节调节带34的长度,使其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参照图3和图4,包体1内侧壁与其下端抵接的位置沿包体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放置槽11,且包体1内侧壁上端固定有第二魔术贴毛面12。放置槽11的开口处设置有拉链13。放置槽11内放置有将包体1底部和外侧壁进行包覆的防雨套14。放置槽11靠近开口处固定有第一魔术贴毛面15。防雨套14的两端均固定有魔术贴钩面,两魔术贴钩面分别与第一魔术贴毛面15、第二魔术贴毛面12粘附,从而将防雨套14固定在包体1外侧壁和底部。
在雨天时,人们打伞经常无法遮住书包的全部,书包的底部和外侧壁最为容易打湿,通过防雨套14将包体1的底部和外侧壁进行包覆,避免背包被雨水打湿,雨水进入内部,且防雨套14两端的魔术贴钩面分别与放置槽11内的魔术贴毛面、包体1内侧壁上端的魔术贴毛面贴附,进行固定,防止风大将防雨套14吹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