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与流程
2021-03-11 07:03:17|356|起点商标网
[0001]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一种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在炎热环境下通过制冷降低室温,在寒冷环境通过制热升高室温,而且在过渡季节还需要除湿运行,对室内湿度进行调整,维持较为舒适且不易致病的湿度范围。
[0003]
常规的空调系统尤其是新风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需要除湿运行时,利用蒸发器的换热将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为了保证除湿效果,会出现系统蒸发温度较低的问题,蒸发温度低会带来以下问题:从制冷循环的角度看,在系统冷凝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蒸发温度越低,压缩机吸排气压比也就越大,系统的能效越低。
[0004]
有鉴于此,亟需对现有的空调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系统运行能效。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新风空调在除湿过程中蒸发温度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设置于新风通道内,还包括:
[0006]
集水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底部,以收集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凝露水;以及,
[0007]
回收换热器,连通所述集水件,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工质接通,工质预先在所述回收换热器与凝露水换热。
[000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为相变相反的换热器,所述回收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之间的工质管路上。
[0009]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所述压缩机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通过第三管路连通,所述回收换热器置于所述第三管路。
[0010]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为两级,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并排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
[0011]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所处的支路设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处的支路设有第二节流阀。
[0012]
或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设置于出风道内。
[0013]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并联的第四换热器。
[0014]
再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
[0015]
第一四通阀,其开口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
[0016]
第二四通阀,其开口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
[0017]
或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所处的支路分别设有第三节流阀和第四节流阀。
[0018]
或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热回收装置为全热回收器,所述全热回收器内设有换热芯体,室内回风管道和所述新风管道分别通入所述换热芯体,室内回风和新风通过所述换热芯体换热。
[0019]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芯体置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进风侧的上游。
[0020]
或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
[0021]
第一四通阀,其开口分别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
[0022]
第二四通阀,其开口分别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四通阀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开口处设有第一电磁阀。
[0023]
或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设有两个所述吸气口,所述出气口为一个或两个。
[0024]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设有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所述第一压缩缸和所述第二压缩缸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吸气口,第二电磁阀旁通于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吸气管路和所述第二压缩缸的吸气管路之间。
[0025]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的热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
第一换热装置产生的凝露水汇入集水件,进入回收换热器;
[0027]
工质预先在回收换热器与凝露水换热,再进入工质管路循环流通。
[0028]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新风空调系统及其热回收方法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新风经过第一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在制冷和除湿时,空气制冷过程中会在第一换热装置凝结形成凝露水,利用集水件将凝露水通入回收换热器,以将凝露水的能量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对空调内的冷媒或工质进行换热,提高回收换热器的过冷度,降低空调能效损耗。
附图说明
[0029]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003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
图1是根据实施例一示出的新风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是根据实施例一示出的新风空调系统制冷时的流路图。
[0033]
图3是根据实施例一示出的新风空调系统除湿再热时的流路图。
[0034]
图4是根据实施例一示出的新风空调系统制热时的流路图。
[0035]
图5是根据实施例一示出的压缩机具有两个出气口的新风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是根据实施例一示出的压缩机具有两个出气口的新风空调系统制冷时的流路图。
[0037]
图7是根据实施例一示出的压缩机具有两个出气口的新风空调系统除湿再热时的流路图。
[0038]
图8是根据实施例一示出的压缩机具有两个出气口的新风空调系统制热时的流路图。
[0039]
图9是根据实施例二示出的新风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0是根据实施例二示出的新风空调系统制冷时的流路图。
[0041]
图11是根据实施例二示出的新风空调系统除湿再热时的流路图。
[0042]
图12是根据实施例二示出的新风空调系统制热时的流路图。
[0043]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4]
压缩机100,第一压缩缸101,第二压缩缸102,第一出气口103,第二出气口104,第一换热器201,第二换热器202,第三换热器203,第四换热器204,回收换热器205,第一四通阀301,第二四通阀302,第一电磁阀401,第二电磁阀402,第一节流阀501,第二节流阀502,第三节流阀503,第四节流阀504,集水件600,全热回收器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新风空调系统存在系统能效低和舒适性低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集水件600和回收换热器205,第一换热装置置于新风通道内,集水件600位于第一换热装置的底部,以收集第一换热装置的凝露水;回收换热器205连通集水件600,与第一换热装置的工质接通,工质预先在回收换热器205与凝露水换热。
[0047]
其中,工质是指各种热机或热力设备借以完成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常见的有:燃烧气体、水蒸汽、制冷剂以及空气等,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称为工质,依靠它在热机中的状态变化(如膨胀)才能获得功,而做功通过工质才能传递热。
[004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新风经过第一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在制冷和除湿时,空气制冷过程中会在第一换热装置凝结形成凝露水,利用集水件将凝露水通入回收换热器205,以将凝露水的能量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对空调内的冷媒或工质进行换热,提高冷媒或工质的过冷度,降低空调能效损耗。
[0049]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结构,第一换热装置设置于外界新风进入的新风通道,配合新风系统使用,对新风进行换热然后引入室内。还可以将第一换热装置设于室内回风的通道,仅应用于室内回风的换热,直接进行室内空气的封闭换热。尤其是在夏季闷热潮湿和梅雨季节,空气中的湿度会大于人体健康承受的范围,为了保持室内清爽,可以对室内封闭除湿,也可以引入室外新风,提高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室内空气湿度。本发明适用于但不限于新风新风空调系统。
[005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为相变相反的换热器,回收换热器205设于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之间的工质管路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相变相反,分别设置为蒸发器和冷凝器,保证实现工质的整个循环换热流程。回收换热器205用于利用制冷和除湿产生的凝露水,起到能量回收和降低能量损耗的目的。
[0051]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100,第一换热装置和压缩机100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压缩机100和第二换热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连通,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通过第三管路连通,回收换热器205置于第三管路。本实施例中,将回收换热器205设于第三管路上,与压缩机100置于不同管路,由于工质从压缩机100输出后,其能量经过运输和换热后逐渐降低,回收换热器205使得工质经过后经过换热回收器205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具体地,回收换热器205优选的是套管换热器,且优选的是制冷工质走内侧、凝露水走外侧,同时也可以是用于水和制冷剂换热的其他形式的换热器。
[0052]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装置为两级,包括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并排设置于新风通道内,第二换热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203。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装置设置在蒸发侧,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优选翅片管换热器,同时也可以是用于空气和制冷剂换热的其他形式换热器如微通道换热器等。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两者之间有合适的距离,且能够保证从前一个换热器经过的风都能经过后一个换热器。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都可置于新风进风侧的上游。同时这两个换热器的下方布置有集水件600用以接收储存凝露水。新风经第一换热装置依次梯级换热后进入室内。具体地,第三换热器203可以是任意形式的换热器,用于工质流入进行换热,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风冷翅片管换热器。
[0053]
梯级换热使得换热效果能够实现量化控制,进而使得新风温度能够进行多级调节,实现梯级换热效果,避免新风经过换热后温度过低较难调节的问题;而且在保证系统制冷量和除湿量的情况下,第一换热装置可根据需要分配换热效率,降低压缩机100受蒸发温度的直接影响,改善压缩机100的吸排气压比,提升系统运行能效。
[0054]
更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201所处的支路设有第一节流阀501,第二换热器202所处的支路设有第二节流阀502。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用于梯级换热的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两个换热器对空气的换热效果并不相同,可将靠近进风侧的换热器设置为主换热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空调结构设置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的换热温度和效率。第一节流阀501用于调节对应第一换热器201的工质流量,第二节流阀502用于调节第二换热器202的工质流量,由于压缩机100的工质出气量基本维持恒定,因此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的工质流量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时可根据预定的换热效率进行协同控制,以达到更为精确的调温效果。具体地,节流阀根据需要设置于第一换热器201所在支路
的一侧,由于空调模式具有制冷、制热和除湿模式,因此工质在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的流向会有不同,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第一节流阀501和第二节流阀502的具体位置。
[0055]
或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热回收装置,热回收装置设置于出风道内。具体结构见下文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在出风道内还设置了热回收装置,出风道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热回收装置能够将室内排风回收一部分显热后排出至室外。在制冷模式下,室内空气的温度高于制冷温度,因此热量可进行回收,同时还能使热回收装置流出的工质过冷度增大,从循环的角度看,使得工质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得到提高,系统能效也得到提升。因此,利用热回收装置将室内排风的热量加以回收利用,可提高系统能效,降低能量损耗。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排风温度高于室外,室内排风则经过热回收装置释放一部分显热后排出至室外,室内排风温度较高,从而保证了热回收装置不会结霜。从系统的角度看,本申请回收了排风的热能和凝露水的热能并进行了有效利用,大大地提高了该系统的效率。
[0056]
热回收设备有两类包括显热回收型和全热回收型。显热回收型回收的能量体现于新风和排风的温差上所含的部分能量,实施例一中用到的是显热回收型。
[0057]
下面,以第一换热装置为两级,且包括热回收装置和回收换热器205的结构基础上,提供以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热回收装置的结构不同。
[0058]
实施例一
[0059]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热回收装置包括与第三换热器203并联的第四换热器204。本实施例,将第四换热器204设置为与第三换热器203并联,可将第四换热器204应用于工质循环回路的换热,提高系统的换热效率,而且还能回收室内排风的热量加以再次利用。
[0060]
进一步地,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四通阀301和第二四通阀302。第一四通阀301的四个开口分别连接压缩机100的出气口、第三换热器203、压缩机100的吸气口和第一换热器201;第二四通阀302的四个开口分别连接压缩机100的出气口、第四换热器204、压缩机100的吸气口和第二换热器202。
[0061]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四通换向阀301和第二四通换向阀302均有两种连通模式。第一连通模式为:d与c导通,e与s导通。第二连通模式为:d与e导通,c与s导通。
[0062]
进一步地,压缩机100设有两个吸气口,出气口为一个或两个。两个吸气口和两个出气口为双吸双排压缩机100,在制冷模式和再热除湿模式时,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的冷凝指标可以不同,从而在第四换热器204以具有较低温度的室内排风为热源时,系统的平均冷凝温度有所降低,压缩机100功耗也相应减少,能效得到进一步地提高。相比只有一个双吸单排压缩机,整体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逻辑可以更为精确地协同控制。如图5-8所示,两个出气口分别为第一出气口103和第二出气口104,分别沿两路输出工质。
[0063]
更进一步地,如图5-8所示,压缩机100设有第一压缩缸101和第二压缩缸102,第一压缩缸101连通第一出气口103,第二压缩缸102连通第二出气口104,第二电磁阀402旁通于第一压缩缸101的吸气管路和第二压缩缸102的吸气管路之间。针对不同使用场合对压缩机100的吸气和排气结构做了不同的改进,以方便切换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流路循环方向。
[0064]
优选地,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所处的支路分别设有第三节流阀503和第四节流阀504。第三节流阀503和第四节流阀504的作用和第一节流阀501和第二节流阀
502的作用相同,具有节流和降压作用,为了调节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的工质流量从而调节换热效果,调节工质流量在管路内的压力以达到工质循环使用,并保证换热效率。
[0065]
本申请公开的新风空调系统具有三种运行模式,分别为:制冷模式、再热除湿模式和制热模式。下面具体描述三种模式的运行方法。
[0066]
1.制冷模式(如图2所示):
[0067]
首先,此时的第一四通阀301和第二四通阀302均处于第一连通模式,d口和c口连通,e口和s口连通。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工质得以分别进入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冷凝放热。从第三换热器203流出的工质与从第四换热器204流出的工质分别经第三节流阀503和第四节流阀504调节流量后汇合,然后一同进入到回收换热器205中,被来自于集水件600的凝露水冷却为具有一定过冷度的液相工质。之后,过冷工质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节流阀501节流降低至一定压力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01蒸发吸热,而另一路则经过第二节流阀502节流至更低压力后进入第二换热器202蒸发吸热。最后,第二电磁阀402闭合,使得从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流出的工质按照图示管路分别由压缩机100吸入,具体可被第一压缩缸101和第二压缩缸102吸入。第一压缩缸101和第二压缩缸102内的工质被压缩至一定状态后排出,以此构成循环。
[0068]
在制冷模式中,第三换热器203为主冷凝器,第四换热器204为热回收冷凝器,回收换热器205为热回收过冷器,第一换热器201为高温蒸发器,第二换热器202为低温蒸发器。其中第一换热器201内工质的蒸发压力高于第二换热器202内工质的蒸发压力。第四换热器204能够回收一部分排风的热量,同时还能使流出的工质过冷度增大,其流量通过第四节流阀504控制。而回收换热器205则回收了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的凝露水热量,同时还可以使从第三换热器203和第四换热器204的工质进一步过冷。从循环的角度看,工质的过冷度增大,使得工质的单位质量制冷量提高,系统能效也得到提升。
[0069]
对于空气侧而言,室外新风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被梯级冷却至预定合适温度后进入室内。室内排风则经过第四换热器204回收一部分显热后排出至室外。此外,运行过程中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产生的凝露水汇集于集水件600内,然后可选的通过泵送装置(图中未示出)或者依靠重力将凝露水输送至回收换热器205中。
[0070]
2.再热除湿模式(如图3所示):
[0071]
首先,从压缩机100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工质分作两路分别进入第一四通阀301的d口和第二四通阀302的d口。此时第一四通阀301处于第一连通模式,工质从阀的c口流出,而第二四通阀302处于第二连通模式,工质从e口流出,使得从第一四通阀301的c口流出的工质进入到第三换热器203冷凝放热。从第三换热器203流出的工质经第三节流阀503节流降压后,进入到回收换热器205中,被来自于集水件600的凝露水冷却为具有一定过冷度的液相工质。而从第二四通阀302的e口流出的工质则进入第二换热器202冷凝放热,之后经第二节流阀502节流降压。上述过冷液相工质与从第二换热器202流出经第二节流阀502节流降压的工质汇合。之后,汇合的工质经过第一节流阀501进一步节流至更低压力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01蒸发吸热。最后,第二电磁阀402导通,第四节流阀504全闭,使得从第一换热器201流出的工质分成两路,按照图3所示管路分别被第一压缩缸101和第二压缩缸102吸入。两个压缩缸内的工质被压缩至一定状态后排出,以此构成循环。
[0072]
再热模式中,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和制冷模式下相同。对于空气侧而言,室外新风依次先经过第一换热器201降温除湿,然后再经过第二换热器202被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后进入室内(合适的温度指室内出风符合人体舒适性条件下的温度)。室内排风则经过第四换热器204回收一部分显热后排出至室外。
[0073]
3.制热模式(如图4所示):
[0074]
首先,此时的第一四通阀301和第二四通阀302均处于第二连通模式,d口和e口连通,c口和s口连通,第二电磁阀402闭合不允许工质通过。从压缩机100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工质得以分别进入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冷凝放热。从第一换热器201流出的工质和从第二换热器202流出的工质分别经过第一节流阀501和第二节流阀502调节流量后汇合。制热模式下集水件600中没有凝露水,回收换热器205不起作用。前述汇合后的工质经过回收换热器205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四节流阀504节流至一定压力后进入第四换热器204蒸发吸热,而另一路则经过第三节流阀503节流至更低压力后进入第三换热器203蒸发吸热。最后,第二电磁阀402闭合,使得从第四换热器204和第三换热器203流出的工质按照图4所示管路分别被第一压缩缸101和第二压缩缸102吸入。两个压缩缸内的工质被压缩至一定状态后排出,以此构成循环。
[0075]
制热模式下,第一换热器201为低温冷凝器,第二换热器202为高温冷凝器,回收换热器205不起作用,第四换热器204为高温蒸发器,第三换热器203为低温蒸发器。其中第二换热器202内工质的压力高于第一换热器201内工质的压力。
[0076]
对于空气侧而言,室外新风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被梯级加热至室内温度后进入室内。室内排风则经过第四换热器204释放一部分显热后排出至室外,室内排风温度较高,从而保证了高温蒸发器即第四换热器204不会结霜。
[0077]
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新风空调系统通过合理管路布置、以及相应阀的控制可以实现制冷、再热除湿模式和制热模式地有效切换。在过渡季节,仅通过第一四通阀301和第二四通阀302的切换就可将新风通道内的背风侧的第四换热器204转变为再热器,从而实现除湿后送风不降温的目的同时还不用添加额外的再热器,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简化了系统结构。
[0078]
实施例二
[0079]
如图9-12所示,热回收装置为全热回收器700,全热回收器700内设有换热芯体,室内回风管道和新风管道分别通入换热芯体,室内回风和新风通过换热芯体换热。实施例二中的热回收装置为全热回收型,全热回收型的能量要大于显热回收型的能量,因此全热回收型是更加节能的设备。把排风与进风进行热交换,将排风的热量交换到进风中,减少主空调设备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相比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热回收装置的结构和作用都有了改进。热回收装置代替了实施例一中只能回收排风显热的第四换热器204和配套的第四节流阀504,同时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也做了相应的改变。
[0080]
优选地,换热芯体置于第一换热装置的进风侧的上游。根据新风空调系统的流路需要,可以合理设置热回收装置的位置,从而选择第一换热器201或第二换热器202设置于进风侧的下游。
[0081]
优选地,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四通阀301和第二四通阀302。由于热回收装置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两个阀体的连通流路和实施例一不同。具体地,第一四通阀301的
四个开口分别连接压缩机100的出气口、第三换热器203、压缩机100的吸气口和第一换热器201;第二四通阀302的四个开口分别连接压缩机100的出气口、第三换热器203、压缩机100的吸气口和第二换热器202,第二四通阀302和第三换热器203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401。第一电磁阀401用于保证再热除湿模式的合理运行。
[0082]
应当注意的是,图示中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四通阀301和第二四通阀302的位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与之对应地,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以及第一节流阀501和第二节流阀502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
[0083]
关于实施例二的运行原理,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如下:
[0084]
1.制冷模式(如图10所示)
[0085]
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一(图2所示)不同的是,第一四通阀301和第二四通阀302的工质均进入第三换热器203,其它部分的工质流路与实施例一相同。
[0086]
对于空气侧而言,室外新风先通过全热回收器700的换热芯体,与室内排风进行初步换热,然后再通过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梯级冷却,以合适温度进入室内。
[0087]
2.再热除湿模式(如图11所示):
[0088]
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的工质流向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二换热器202的工质设置为反向。第一换热器201中的工质流向与制冷模式中的为相同方向。
[0089]
与实施例一(图3)不同的是,最后,第二电磁阀402导通,第一电磁阀401闭合,使得从第一换热器201流出的工质分成两路,按照图11所示管路分别被第一压缩缸101和第二压缩缸102吸入。两个压缩缸内的工质被压缩至一定状态后排出,以此构成循环。
[0090]
对于空气侧而言,室外新风先经过全热回收器700回收室内排风的热能,然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01降温除湿,最后经过第二换热器202被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后进入室内。
[0091]
3.制热模式(如图12所示):
[0092]
与实施例一(图4)不同之处在于,工质经过回收换热器205后,进入第三换热器203,其它部分的工质流路与实施例一相同。
[0093]
对于空气侧而言,室外新风先通过全热回收器700的换热芯体,与室内排风进行初步换热,然后再通过第一换热器201和第二换热器202梯级加热,以合适温度进入室内。
[0094]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的热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5]
第一换热装置产生的凝露水汇入集水件600,进入回收换热器205;
[0096]
工质预先在回收换热器205与凝露水换热,再进入工质管路循环流通。
[009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气经过第一换热装置制冷和除湿再热模式中的凝露水进行收集,利用回收换热器205将产生的凝露水能量再次回收利用,有效降低系统能耗。
[0098]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新风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新风经过第一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在制冷和除湿时,空气制冷过程中会在第一换热装置凝结形成凝露水,利用集水件将凝露水通入回收换热器205,以将凝露水的能量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对空调内的冷媒或工质进行换热,提高回收换热器205的过冷度,降低空调能效损耗。
[009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
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0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