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03-11 02:03:31|431|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空调器技术的发展,空调器配件渐趋完善,导风门结构也在日益更新。导风门结构是空调器中用于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的部件,现有技术中,导风门结构是安装在空调器出风口位置处。
[0003]
导风门结构包括主板和固设于主板两端的端板,主板和端板之间形成导风口,在使用时,空调器冷风通过导风口吹出。
[0004]
现有技术中的导风门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空调器吹冷风时,在端板内端面(靠近导风口的一端)温度较低,在外端面(远离导风口的一端)温度相对较高,从而,在端板内、外两端面形成温度差,在外端面容易出现凝露水现象,尤其是当左右扫风叶片设定在最左或者最右侧位置时,凝露问题更为严重,空调器凝露滴水,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风门结构及空调器,能够均衡端板内、外两侧端面的温度差值,减少或避免端板外侧出现凝露水的现象。
[0006]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门结构,包括主板和固设于所述主板长度方向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端板内侧和外侧两个端面。
[0007]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端板的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导风口来说的,为了便于理解,将靠近导风口的一侧为内侧,远离导风口的一侧为外侧。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端板上开设通孔,当使用空调器时,空调器冷风由导风口吹出,冷风通过端板时,一部分冷风由通孔吹出,对端板外侧进行降温,使得端板内、外两端面的温度得以均衡。从而,空调器在吹风过程中避免或减少了凝露水的产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8]
优选的,沿所述通孔的出风方向,所述通孔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大。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设置在渐变孔,通孔在远离导风口一端的截面积较大,冷风在由端板内侧吹向端板外侧时,能够更加均衡的垂直端板外侧,能够快速地均衡端板内外两侧的温度,从而避免或减少凝露水的产生。
[0010]
优选的,所述通孔设有多个,且错位排布。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空调器时,冷风能够由多个通孔同时向端板外侧吹风,冷风在吹向端板外侧时较为均衡,能够快速均衡端板内、外两侧的温度。
[0012]
优选的,k=s/s,k的取值范围为:1/10≤k≤1/5;s为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s为所述端板一个端面的面积。。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总面积设置过大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端板的强度,进而影响导风门的强度,而当通孔的总面积设计过小时,对凝露现象改善效果有限。
而将通孔的总面积控制为端板面积的1/10-1/5,在保证了端板强度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端板的凝露现象。
[0014]
优选的,所述端板的外侧设置有吸水结构,所述吸水结构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调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虽然在端板上开设有通孔,但是在端板外侧依旧可能产生凝露水,通过设置的吸水结构,当产生凝露水时,可以对凝露水进行吸收,避免凝露水由导风门滴落,影响用户体验。
[0016]
优选的,所述主板对应所述端板的外侧延伸有边沿板,所述吸水结构设置于所述边沿板。
[0017]
优选的,所述端板与所述主板相接的部分,开设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贯穿端板内侧和外侧两个端面。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过流孔,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平衡端板内、外两侧的温度,减少凝露水产生。另一方面,当产生凝露水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凝露水流至端板与主板相接的位置,而过流孔设置在与主板相接的位置,此时,随着冷风风向,凝露水被吹至边沿板一侧,吸水结构能够更好的对凝露水进行吸附。
[0019]
优选的,所述边沿板靠近端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吸水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0020]
优选的,所述吸水结构的上端面与所述主板共面设置。
[0021]
优选的,所述吸水结构由复合材料mofs制成。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的凹槽,将吸水结构设置在凹槽内,既能够对凝露水进行吸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吸水结构与主板公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空调器风场的影响。
[0023]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导风门结构。
[002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5]
1、通过在端板上开设通孔,冷风可以通过通孔吹出至端板外侧,以对端板外侧降温,均衡端板内、外两侧温度,进而,避免或减少端板外侧凝露水的产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0026]
2、通过设置吸水结构,吸收端板外侧的凝露水,进而避免凝露水滴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0027]
3、通过设置过流孔,进一步平衡端板内外两侧的温度,同时将产生的凝露水吹至边沿板一侧,便于边沿板处的吸水结构对凝露水吸收。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9]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
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风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风门结构中突出图1中a结构的放大图;
[003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0034]
100、主板;110、边沿板;111、凹槽;120、吸水结构;200、副板;300、端板;310、通孔;320、过流孔;400、导风口;500、加强筋;600、室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门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主板100、副板200、以及连接主板100和副板200的端板300。主板100、副板200和端板300围合形成导风口400,在使用时,将其安装在空调器出风口处,空调器出风口吹出的风经过导风口400吹出。
[0037]
请继续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主板100设置有一块,在主板100的上方设置有两块副板200,端板300设置与主板的两端,且端板300的上端固接与副板200,下端固接于主板100;需要说明的是,副板200可以设置有一块副板200,或者多块副板200。而端板300指的是,位于主板100两端的两块端板300。端板300与副板200或者主板100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0038]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副板200与主板100之间固设有加强筋500,加强筋500与副板200或者主板1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加强筋500在两块端板300之间间隔设置有多块。加强筋500用于加强主板100与副板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空调器进行吹风时,冷风通过加强筋500的两侧,加强筋500两侧的温度均衡,在加强筋500两侧不会出现凝露水。
[0039]
其中,端板300包括有两个端面,分别为内端面和外端面,内端面为靠近导风口400的一端面,外端面为远离导风口400的一端面。
[0040]
为了避免端板300外端面一侧出现凝露水,在端板300上开设有通孔310,通孔310的两端分别贯穿内侧和外侧两个端面,即内端面和外端面。当空调器吹出冷风时,一部分冷风在经过导风口400时穿过通孔310,该部分冷风穿过端板300后吹到外端面,从而,降低端板300外端面一侧的温度,使得导风板两侧的温度得以均衡,减少或者避免了端板300内、外两侧由于温度差产生凝露水的现象。
[0041]
通孔310为渐变孔,沿通孔310的出风方向,通孔310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大。通孔310沿轴线方向靠近导风口400的一端截面积较小,在远离导风口400的一端截面积较大。其中,截面积指的是垂直于通孔310轴线方向的横截面积。当通孔310为圆形孔时,通孔310的直径沿轴线方向渐变,在靠近导风口400的一端直径相对较小,在远离导风口400的一端直
径相对较大。例如,通孔310靠近导风口400一端的直径为3mm,通孔310在远离导风口400一端的直径为4mm。当空调器吹风时,由于通孔310远离导风口400的一端截面积较大,从而,冷风进入通孔310后,能够更加均匀的吹至端板300外侧,均衡端板300内、外两侧的温度,避免或减少凝露的产生。
[0042]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空调器的冷风由内部向外吹出。为了方便冷风能够更好地进入通孔310内,通孔310倾斜设置,使得通孔310的出风方向与导风口400的出风方向夹角a小于九十度。从而,使用过程中,有利于冷风进入端板300另一侧。进一步均衡了端板300内、外两侧的温度差,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凝露水。
[0043]
如图2所示,通孔310设有多个,且错位排布。使得冷风可以均衡吹至端板300外侧,进而,能够快速均衡端板300内、外两侧的温度,避免或者减少端板300外侧产生凝露水。
[0044]
在开设通孔310时,控制多个通孔310的总面积处于一定范围值内,当通孔310开设的总面积相对较小时,冷风出风量相对较小,对凝露改善较小。当通孔310开设的总面积相对较大时,冷风出风量充足,但是,导风门结构的强度相对较差。因此,通孔310的面积满足以下条件:
[0045]
k=s/s,k的取值范围为:1/10≤k≤1/5。
[0046]
其中,s为通孔310的横截面积之和;s为端板300一个端面的面积。其中,横截面积具体指的是垂直于通孔310轴线方向的横截面积;当通孔310为渐变孔时,横截面积具体指的是通孔310靠近端板300外侧一端、且垂直于通孔310轴线方向的横截面积。
[0047]
具体的,可以在一块端板300上开设通孔310,或者在两块端板300上均开设通孔310。本实施例为在一块端板300上开设通孔310。
[0048]
在安装导风门时,两块端板300分别位于靠近或者远离空调器电控盒的一侧,在靠近空调器电控盒一侧的端板300可以不开设通孔310,或者根据具体空调器电控盒的位置以及整体风道结构选择在该侧端板300不同位置上开设数量不等的通孔310。
[0049]
在端板300上开设通孔310后,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端板300两侧的温度差值。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端板300处依旧可能出现凝露水,为了避免出现的凝露水从导风门滴落,端板300靠近外端面的一侧设置有吸水结构120,吸水结构120位于端板300靠近主板100的一侧。当出现凝露水之后,凝露水流至吸水结构120上,被吸水结构120吸收,避免了凝露水滴落的现象。
[0050]
如图2所示,主板100上且位于端板300外端面的一侧设置有边沿板110,吸水结构120设置在边沿板110靠近端板300的一侧。通过设置的边沿板110可以对吸水结构120进行支撑固定。
[0051]
具体地,在边沿板110上且位于靠近端板30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11,吸水结构120设置在凹槽111内。其中,凹槽111可以设置在整个边沿板110上,或者占据局部边沿板110,当占据局部边沿板110时,凹槽111位于边沿板110较低的位置。当出现凝露水时,凝露水可以沿着边沿板110流向凹槽111内,被凹槽111内部的吸水结构120吸附。其中,吸水结构120具体结构可以采用新型复合材料mofs,新型复合材料mofs采用离子溶液渗透法制成,具体为将高吸湿性盐氯化锂封装在多孔mofs材料中制备而成,它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防止凝露水从导风门处滴落,给用户带来较佳的体验感。当吸水结构120吸水后,空调器在停止使用时,吸水结构120内部的水分可以通过蒸发再次回到室内环境中。
[0052]
在设计时,吸水结构120铺满整个凹槽111,吸水结构120的上端面与主板100的平面公面设置;其中,上端面指的是主板背离凹槽111底部的一侧面。从而,在冷风吹出时,减小对风场的改变。如图2所示位置,在安装时,主板100向下倾斜设置,凹槽111开设在图示位置处时,凝露水能够流至该凹槽111内部。
[0053]
在端板300与主板100相接的部分,开设有过流孔320,过流孔320贯穿端板300的内、外两侧端面。通过设置过流孔320,可以平衡端板300内、外两侧的温度差值;当端板300外侧产生凝露水时,凝露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端板300流至与主板100相接的部分,由于过流孔320相接与主板100,当空调器吹冷风时,凝露水随着冷风风向,被吹至边沿板110侧的吸水结构120处,吸水结构120对凝露水进行吸收。通过设置过流孔320,更加有利于吸水结构120对产生的凝露水进行吸收。
[0054]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图3所示,包括室内机600,在室内机600上设置有出风口,在出风口处设置有上述的导风门结构。
[0055]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板300上开设通孔310,从凝露水形成原理上解决端板300外侧容易出现凝露水的问题,而通过设置吸水结构120,可以对端板300外侧出现的凝露水进行吸附,避免凝露水由导风门结构处滴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005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57]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