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3-11 01:03:52|451|起点商标网
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空气调节机或者冷冻机等的制冷系统,使通过压缩机压缩了的制冷剂在冷凝器或蒸发器等的热交换器中循环,与第2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进行供冷或供暖。这时,作为系统的性能和节能性很大程度上由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决定。因此,强烈要求热交换器的高性能化。
[0003]
空气调节机或者冷冻机等的制冷系统的热交换器,通常是使用传热管贯通翅片组而构成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通过谋求传热管的细径化而促进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的提高和小型化。
[0004]
但是,传热管的细径化存在限制,因此,热交换性能的提高和小型化正在接近极限。
[0005]
因此,申请人提案将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替换为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来使用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6]
图15和图16表示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将制冷剂的流入用和流出用的集管流路101、102缠绕在板翅片103的一端部侧而设置。并且,构成为使设置于集管流路101与集管流路102之间的传热流路104在板翅片103的另一端部侧u形转弯的结构。另外,将传热流路104分为多个,连接流入用和流出用的集管流路101、102。
[0007]
像这样构成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通过冲压加工能够形成成为传热流路104的凹状槽104a。并且,由凹状槽104a形成的传热流路104的截面积与现有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管相比能够形成为非常小。而且,使集管流路101与集管流路102之间的传热流路104u形转弯,并且分为多个,因此能够不使板翅片103增长而增长传热流路104,能够增大传热面积。因此,能够提高制冷剂和空气的热交换性能同时实现小型化,能够形成小型且高性能的热交换器。
[0008]
但是,上述结构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在u形转弯的传热流路104的折返通路部104b汇流多个传热流路104。因此,在折返通路部104b中流通大量的制冷剂,所以构成为能够耐受来自该制冷剂的压力的结构。具体而言,传热流路104的折返通路部104b,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另一方板翅片103的传热流路104的折返通路部104b背对背地抵接。因此,在上述传热流路104的折返通路部104b,在板翅片103的层叠间隔流通的第二流体的流动被阻挡,产生热交换损伤。
[0009]
在将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例如装载于家庭用的空气调节机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将作为上述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2个热交换器块110a、110b在其上部对接,以覆盖送风风扇111的背面侧和前面侧的方式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热交换器块110a、110b的对接部即板翅片103的端部存在传热流路104的折返通路部104b(参照图16),因此由
箭头x表示的室内空气被传热流路104的折返通路部104b阻挡而不能通过该部分,而成为像箭头y所示那样绕行。由此,产生了较大的热交换损失。
[0010]
现有技术文献
[0011]
专利文献
[00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6653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13]
本发明提供确保在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空气的流动,提高热交换性能的高性能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机,和使用它的制冷系统。
[0014]
本发明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其通过分别具有用于流动第1流体的传热流路的板翅片在第1方向上层叠而构成。板翅片的各自以传热流路在板翅片的各自的端部u形转弯的方式构成。在u形转弯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附近或者折返通路部的一部分,配置比第1方向上的传热流路的高度高的凸部,凸部抵接于与板翅片的各自在第1方向上相邻的另一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附近、或者另一板翅片的折返通路部的凸部。在第1方向上相邻的、板翅片的各自和另一板翅片的、折返通路部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
[0015]
由此,在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彼此之间,也能够利用空隙流通空气。由此,能够使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作为热交换区域发挥功能,能够大幅提高热交换性能。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7]
图2是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8]
图3是表示构成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一对板的分解立体图。
[0019]
图4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的立体图。
[0020]
图5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图。
[0021]
图6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平面图。
[0022]
图7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0023]
图8a是表示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0024]
图8b是表示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又一例的平面图。
[0025]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平面图。
[0026]
图10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平面图。
[0027]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0028]
图12是表示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截面图。
[0029]
图13是表示该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块的立体图。
[0030]
图14是说明基于该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块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图。
[0031]
图15是表示现有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0032]
图16是表示现有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平面图。
[0033]
图17是表示装载有现有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本发明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其通过分别具有用于流动第1流体的传热流路的板翅片在第1方向上层叠而构成。板翅片的各自以传热流路在板翅片的各自的端部u形转弯的方式构成。在u形转弯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附近或者折返通路部的一部分,配置比第1方向上的传热流路的高度高的凸部,凸部抵接于与板翅片的各自在第1方向上相邻的另一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附近、或者另一板翅片的折返通路部的凸部。在第1方向上相邻的、板翅片的各自和另一板翅片的、折返通路部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
[0035]
由此,在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彼此之间利用所形成的空隙,在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也能够流通空气。由此,能够使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作为通风路和热交换区域发挥功能,能够大幅提高热交换性能。
[0036]
另外,上述板翅片的各自中,传热流路以按每一个或者每多个传热流路分为一组并形成u形转弯的方式构成,折返通路部在分为一组的每一个或者每多个上述传热流路中具有汇流的歧管和将歧管彼此相连的连接通路。并且,凸部由歧管的各自构成,并且歧管的各自比第1方向上的上述连接通路的高度高,歧管的各自与另一板翅片的对应的歧管抵接。
[0037]
由此,利用在成为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连接流路、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另一板翅片的成为折返通路部的连接流路之间形成的空隙,能够在板翅片的端部的传热流路折返通路部流动空气。
[0038]
另外,上述板翅片的传热流路,以按每一个或者每多个传热流路分为一组并使其u形转弯,其折返通路部分为作为每多个流路的汇流部的歧管和将歧管彼此相连的连接流路而构成。因此,汇流于歧管和连接流路而流动的第1流体流量,与将传热流路全部的流体集中地汇流于一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
[0039]
因此,例如,歧管和连接流路的截面积,与传热流路的全部的第1流体汇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因此能够避免耐压性的降低,能够提高可靠性。并且,在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彼此之间设置空隙使其作为通风路和热交换区域发挥功能,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
[0040]
另外,上述板翅片的各自中,传热流路以按每一个或者每多个传热流路分为一组并多次形成u形转弯的方式构成。并且,在上述折返通路部附近部,在上述折返通路部之外另配置有上述凸部,凸部与另一板翅片抵接。
[0041]
由此,利用在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另一板翅片的折返通路部之间所形成的空隙,在板翅片端部的传热流路折返通路部也能够流动空气。
[0042]
另外,因为传热流路以按每一个或每多个流路分为一组并反复多次形成u形转弯的方式构成,在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流动的第1流体的流量与在各传热流路中流动的第1流体的流量相同。因此,与将第1流体集中地汇流于一处的情况不同,能够避免耐压性的降低。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并且可靠性也能够大幅提高。
[0043]
另外,通过在板翅片的传热流路折返通路部的附近部分,在折返通路部之外另设的凸部,在与相邻的另一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之间设置有空隙,因此,能够遍及
折返通路部的全长形成空隙。因此,空气的通过面积增大而热交换性能提高,能够形成更加高性能的热交换器。
[0044]
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
[0045]
由此,使用热交换性能高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能够形成节能性高、高性能的制冷系统。
[0046]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0047]
(实施方式1)
[0048]
[1-1.热交换器的结构]
[0049]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构成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一对板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层叠体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图。另外,图6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传热流路的折返通路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8a和图8b分别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传热流路折返通路部的其它例子的平面图。
[005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为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由多个板翅片2a在第1方向(图1和图2的z轴方向)上层叠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翅片2a的各自从层叠方向(图1和图2的z轴方向)看时具有大致弓型的形状。在板翅片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的两侧配置有端板3a、3b。从层叠方向看端板3a、3b的形状与从层叠方向看板翅片2a的形状实质上是相同的。板翅片层叠体2与端板3a、3b接合而一体化。并且,在层叠方向的板翅片层叠体2的一端部侧连接有配管a(液体侧)4和配管b(气体侧)5。配管a4在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情况下成为制冷剂的入口,在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情况下成为制冷剂的出口。配管b5与配管a4的制冷剂的方向相反。
[0051]
板翅片层叠体2的两侧的端板3a、3b在夹持着板翅片层叠体2的状态下被钎焊,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或者铆销轴等构成的紧固部7连结并且固定于板翅片层叠体2。紧固部7在端板3a、3b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连结端板3a、3b与板翅片层叠体2。由此,能够保持热交换器1的刚性。
[0052]
如图3所示,板翅片2a由一对板6a、6b构成。板翅片2a通过将该一对板(第1板)6a和板(第2板)6b利用钎焊等接合,而在板6a与板6b之间构成制冷剂等的第1流体(以下称为制冷剂)流动的传热流路8。另外,如图4所示,板翅片层叠体2通过板翅片2a层叠多层而构成。在相邻的板翅片2a之间形成空气等的第2流体(以下称为空气)流动的层叠间隙d。并且,在设置于板翅片2a的传热流路8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相邻的板翅片2a之间的层叠间隙d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0053]
[1-2.板翅片的详细结构]
[0054]
构成板翅片2a的一对板6a、6b之中,一个板6a如图3所示,配置有分别构成与配管a4相连的集管流路a9和与配管b5相连的集管流路b10的开口9a和开口10a。另外,在开口9a的开口缘和开口10a的开口缘分别配置有环状凹槽9b、10b。在板6a中配置有从环状凹槽9b延伸设置的连通流路用凹槽11aa,和与连通流路用凹槽11aa的端部连接的分流路用凹槽
12aa。并且,以从分流路用凹槽12aa分支的方式,多个流路形成用凹槽8aa并行地配置。另外,配置有从环状凹槽10b延伸设置的连通流路用凹槽11ba,和与连通流路用凹槽11ba的端部连接的汇流路用凹槽12ba。
[0055]
另外,多个流路形成用凹槽8ba以汇流于汇流路用凹槽12ba的方式配置。流路形成用凹槽8aa和流路形成用凹槽8ba在与设置有板6a的集管流路部a(液侧)9和集管流路部b(气体侧)10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的附近被连接,从层叠方向(图4的z轴方向)看时,传热流路8以成为大致u字状的方式构成。
[0056]
另外,在一对板之中的另一个板6b配置有分别构成集管流路a9和集管流路b10的开口9c和开口10c。并且,在开口9c和开口10c的开口缘,分别配置有环状凹槽9d、10d。另外,在板6b中,在与板6a的连通流路用凹槽11a的端部相对的位置配置有分流路用凹槽12ab。另外,以从分流路用凹槽12ab分支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流路形成用凹槽8b。流路形成用凹槽8b当从层叠方向(z轴方向)看时,以成为大致u字状的方式构成。
[0057]
并且,一对板6a、6b如图3所示,在面对面的状态下被钎焊,如图4所示,形成集管流路a9、集管流路b10、连通流路11a、11b、分流路12a、汇流路12b和多个传热流路8。
[0058]
板翅片2a如图5所示,传热流路8在板翅片2a的端部侧弯曲为u形转弯的形状。并且,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将传热流路8按每两个的流路分为一组并使其形成u形转弯。另外,u形转弯的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如图6所示,由多个传热流路8汇流的歧管16和将歧管16彼此相连的连接流路17构成。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以在每一个歧管16汇流两个流路的方式构成。
[0059]
在每两个的u形转弯的传热流路8,区分为与入口侧的集管流路a9相连的6个传热去往流路组8a、和与集管流路b10相连的2个传热返回流路组8b。
[0060]
并且,歧管16如图7所示,其高度(图7中的上下方向(层叠方向)的高度)构成为比连接流路17的高度高。另外,歧管16通过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其它的板翅片2a的歧管16抵接,在传热流路8的层叠方向上相邻的折返通路部15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18。
[0061]
此外,在板翅片2a,沿着传热流路8的长边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适当地设置有多个突起19(参照图3),由此,以在板翅片层叠体2的相邻的板翅片2a之间能够流通空气的方式形成有层叠间隙。
[0062]
[1-3.动作和效果等]
[0063]
接着,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以将其作为空气调节机的热交换器使用的情况为例说明其作用效果。
[0064]
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例如按蒸发条件使用的情况下,气液二相状态的液体制冷剂从配管a4(参照图1)流入到板翅片层叠体2的入口侧的集管流路a9。
[0065]
流入到集管流路a9的液体制冷剂,如图4所示经由各板翅片2a的连通流路11a和分流路12a向传热流路8的传热去往流路组8a流入。流入到各板翅片2a的传热去往流路组8a的制冷剂,在另一端侧的分流路(未图示)u形转弯,经由传热返回流路组8b和集管流路b10从配管b5向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回路流出。
[0066]
像这样,制冷剂从传热流路8的传热去往流路组8a经由传热返回流路组8b向配管b5流动时进行汽化,与在板翅片层叠体2的板翅片层叠间隙d(参照图4)穿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0067]
在此,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如后述的图12所示,在装载于家用空气调节机的情况下,将两个热交换器块1a、1b在它们的上部对接以覆盖送风风扇53的背面侧和前面侧的方式配置。这时,两个热交换器块1a、1b的对接部分位于通风路上。因此,在现有技术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结构中,如上文已述那样,空气不能流动到该部分,因此产生较大的热交换损失。
[0068]
在此,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板翅片层叠型的热交换器1作为两个热交换器块1a、1b使用的情况下,成为热交换器块1a、1b的对接部分的部分相当于板翅片2a的传热流路8进行u形转弯的折返通路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中,折返通路部分由多个传热流路8汇流的歧管16和将歧管16彼此相连的连接流路17构成。并且,通过相邻的板翅片2a的歧管16彼此抵接,在相邻的板翅片2a的连接流路17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18。
[0069]
因此,由送风风扇53吸引的空气能够在相邻的板翅片2a的连接流路17彼此之间的空隙18通过,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分也能够作为通风路和热交换区域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性能大幅提高。
[0070]
另外,传热流路8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每两个传热流路分为一组使其形成u形转弯。并且,该折返通路部15分为作为每多个流路的汇流部的歧管16和将歧管16彼此相连的连接流路17而构成。因此,汇流于歧管16和连接流路17而流动的流体的流量,与将传热流路8的全部的流体集中地汇流于一个流路中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
[0071]
由此,歧管16和连接流路17的截面积,与传热流路8的全部的流体汇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因此能够避免板翅片2a的耐压性降低。另外,能够在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彼此之间设置空隙18使其作为通风路和热交换区域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性能同时能够大幅提高可靠性。
[007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将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分为歧管16与连接流路17来构成,从而形成空隙18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折返通路部15形成为一个流路,在折返通路部15的一部分设置凸部的结构。或者,也可以在折返通路部15的附近,在该折返通路部15之外另设凸部等,形成空隙18。
[0073]
例如,如图8a所示,在将成为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的传热去往流路组8a与传热返回流路组8b相连的一个歧管16的一部分,设置高度较高的凸部16a来赋予高低差,利用该高低差形成空隙18。
[0074]
另外,如图8b所示,也可以在将成为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的传热去往流路组8a与传热返回流路组8b相连的歧管16之外,在板翅片2a的平坦面设置比歧管16高度高的凸部16b。并且,可以使凸部16b与相邻的另一板翅片2a抵接,在歧管16彼此之间形成空隙18。
[0075]
在上述的任一种情况下,使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作为通风路和热交换区域发挥功能,能够使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性能大幅提高。
[0076]
(实施方式2)
[0077]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的板翅片的传热流路折返通路部的平面图。
[0078]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板翅片2a构成为将传热流路8划分为每一个流路或每多个流路的流路,使u形转弯反复多次的结构。在图9和图10所示的例子中,使一个传热流路8形成u形转弯。另外,在板翅片2a的传热流路折返通路部15的附近的平坦面2b中,在折
返通路部15以外另配置比该折返通路部15的高度(第1方向的高度)高的凸部16a。并且,使凸部16a与在层叠方向(第1方向)上相邻的另一板翅片2a的平坦面2b抵接,在传热流路8的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折返通路部15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隙。此外,凸部16a也可以由将沿着板翅片2a的传热流路8配置的突起19(参照图3)也配置于平坦面2b来代替等。
[0079]
如以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板翅片层叠型的热交换器1,在板翅片2a的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与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另一板翅片2a的折返通路部15之间,利用凸部16a形成有空隙18。因此,在板翅片2a的端部的传热流路折返通路部15也能够利用空隙18流通空气。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作为通风路和热交换区域发挥功能,能够使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性能大幅提高。
[008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传热流路8按每一个流路或者每多个流路分组,形成使u形转弯反复多次的形状。因此,传热流路8的各折返通路部15使在每一组的传热流路8流通的流体的流量相同。因此,能够避免制冷剂集中地汇流于一个流路的情况那样板翅片2a的耐压性降低。由此,能够使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性能提高,并且也能够使可靠性大幅提高。
[0081]
另外,在板翅片2a的传热流路折返通路部15的附近,在折返通路部15之外另配置有凸部16a。并且,由该凸部16a在与相邻的另一板翅片2a的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之间设置空隙18。因此,因为不需要在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自身设置凸部,所以能够遍及折返通路部15的全长形成空隙18。因此,空气能够通过的面积增大,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性能,能够形成更高性能的热交换器。
[0082]
(实施方式3)
[0083]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截面图。图13是表示该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块的立体图,图14是说明基于该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块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图。
[0084]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50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热交换器构成制冷循环。在图11所示的室内机的主体51的内部,如图12所示设置有将从开口部52取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和用于将由热交换器1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吹出到室内的送风风扇53。送风风扇53以经由设置于主体51的下方的吹出口54向室内吹出空气的方式设置。在吹出口54设置有将空气的吹出方向上下变更的上下风向变更叶片55,和将空气的吹出方向左右变更的左右风向变更叶片56。
[0085]
当空气调节机50开始空气调节运转时,上下风向变更叶片55以打开的方式被控制,吹出口54打开。在该状态下,通过驱动送风风扇53,室内空气经由开口部52被取入到室内机的内部。被取入的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器1通过时被热交换,通过送风风扇53从吹出口54吹出。
[0086]
在此,如图13所示,热交换器1使两个热交换器块1a、1b在其上部对接。并且,如图12所示,热交换器块1a、1b以覆盖送风风扇53的背面侧和前面侧的方式配置。另外,如图12所示,两个热交换器块1a、1b的对接部分位于通风路,但该热交换器1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在成为两个热交换器块1a、1b的对接部分的传热流路8的折返通路部15具有空隙。因此,如图14的箭头z所示,在该折返通路部15中也能够流动空气,因此能够发挥较高的热交换性能。由此,能够获得节能性能高的、高性能的空气调节机50。
[0087]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系统,使用各实施方
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定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也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意义和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0088]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89]
本发明能够确保在传热流路折返通路部中的空气的流动,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能够提供高性能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机和使用它的制冷系统。由此,能够在家用和工业用空调等中使用的热交换器或者各种制冷设备等中广泛利用。
[0090]
符号说明
[0091]
1 热交换器
[0092]
1a、1b 热交换器块
[0093]
2 板翅片层叠体
[0094]
2b 平坦面
[0095]
2a 板翅片
[0096]
3a、3b 端板
[0097]
4 配管a(液体侧)
[0098]
5 配管b(气体侧)
[0099]
6a 板(第1板)
[0100]
6b 板(第2板)
[0101]
7 紧固部
[0102]
8 传热流路
[0103]
8a 传热去往流路组
[0104]
8b 传热返回流路组
[0105]
9 集管流路a(液体侧)
[0106]
10 集管流路b(气体侧)
[0107]
11a、11b 连通流路
[0108]
12a 分流路
[0109]
12b 汇流路
[0110]
12aa、12ab 分流路用凹槽
[0111]
12ba、12bb 汇流路用凹槽
[0112]
15 折返通路部
[0113]
16 歧管(凸部)
[0114]
16a、16b 凸部
[0115]
17 连接流路
[0116]
18 空隙
[0117]
19 突起
[0118]
50 空气调节机(制冷系统)
[0119]
51 主体
[0120]
52 开口部
[0121]
53 送风风扇
[0122]
54 吹出口
[0123]
55 上下风向变更叶片
[0124]
56 左右风向变更叶片。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