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2021-03-10 05:03:19|334|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空调室内机领域,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已成为日益迫切的话题,现有技术中大多换热器由于流路设置不合理,导致冷媒流速不均匀,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较大,而且风场本身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制冷时的偏流及冷媒压力损失进一步加大,该换热器使得各个流路的冷媒换热不均匀,从而导致该空调室内机换热不均衡,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能效。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具有压力损失小、换热均匀、换热能效高的优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如上所述的换热器组件。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包括主换热器和辅助换热器,所述主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依次拼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三换热器具有第三换热管;所述辅助换热器设在所述主换热器的迎风侧,所述辅助换热器具有第四换热管;
[0006]
其中,所述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二流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和第五支路,在所述换热器组件制冷时,冷媒流经所述第一流路后同时进入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所述第四支路和所述第五支路,所述第一流路流经所述辅助换热器的所述第四换热管,所述第一支路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支路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三支路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四支路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其余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部分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五支路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其余所述第三换热管。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冷媒流经第一流路后同时进入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和第五支路,由此可以缩短冷媒在每一支路的流动路径,进而,可以降低冷媒的压力损失,提高冷媒冷量或热量的利用率,冷媒分别在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和第五支路流动可以使得每一支路的冷媒可以充分换热,从而提高换热器组件的能效。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迎风侧。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支路的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路包含的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三支路包含的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数量。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支路包含的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三支路的靠近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侧。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支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支路的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支路包含的所述第三换热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四支路包含的所述第三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总数量。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路包含的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数量为所述第二支路包含的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数量以上。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换热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的内径。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换热管的管内截面积为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的管内截面积的1.44倍以上。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换热管的管内截面积为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的管内截面积的1.96倍以上。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所述第四支路、所述第五支路通过分配器连接。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具有至少三排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具有至少三排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或,所述第三换热器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具有至少三排所述第三换热管。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换热器的换热管的数量为30根以上。
[002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轮和根据如上所述的换热器组件,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轮设在所述壳体内,以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均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均位于所述风轮的进风侧,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的连接部为主换热器的最接近所述进风口的部位。
[002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冷媒流经第一流路后同时进入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和第五支路,由此可以缩短冷媒在每一支路的流动路径,进而,可以降低冷媒的压力损失,提高冷媒冷量或热量的利用率,冷媒分别在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和第五支路流动可以使得每一支路的冷媒可以充分换热,从而提高换热器组件的能效。
[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侧,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在侧视图里形成为从上方覆盖所述风轮的大致倒v形。
[0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风轮,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风轮的前下方,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风轮的前上方,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端向着后方倾斜,下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风轮的后上方,上端向着前方倾斜,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端连接。
[0025]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7]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根据图1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
[0030]
空调室内机1000,换热器组件100,
[0031]
主换热器1,
[0032]
第一换热器11,第一换热管111,
[0033]
第二换热器12,第二换热管121,
[0034]
第三换热器13,第三换热管131,
[0035]
辅助换热器2,第四换热管21,
[0036]
第一流路3,第二流路4,
[0037]
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第五支路45,
[0038]
分配器5,壳体200,进风口201,出风口202,风轮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0]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100和空调室内机1000。
[004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壳体200、风轮300以及换热器组件100。空调室内机1000是挂壁式分体空调器的室内机,但也可以是其他空调器的室内机或室内单元,在此不做任何限定。
[0042]
具体地,参考图1,壳体200具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进风口201设置在壳体200的上侧,出风口202设置在壳体200的下侧。一般而言,壳体200沿前后向的宽度尺寸为800mm以下,壳体200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为295mm以下。风轮300设在壳体200内,以驱动气流从进风口201流向出风口202。风轮300是贯流风轮,但也可以是其他风轮,例如轴流风轮。
[0043]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100,包括主换热器1和辅助换热器2,主换热器1包括第一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和第三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和第三换热器13均设在壳体200内且均位于风轮300的进风侧,由此能够使得气流在于换热器组件100换热后再由风轮300驱动送出空调室内机1000,使得空调室内机1000的换热能效更好。
[0044]
第一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和第三换热器13依次拼接,至少部分地包围风轮300。具体而言,第一换热器11设置在风轮300的前下方。在此,以空调室内机1000的安装状态的远离墙壁的一方为前方,靠近墙壁的一方为后方,靠近天花板的一方为上方,远离天花板的一方为下方。第二换热器12设置在风轮300的前上方,位于第一换热器11和进风口201之间。第二换热器12的上端向着后方倾斜,下端与第一换热器11的上端连接。第三换热器13
设置在风轮300的后上方,上端向着前方倾斜,并与第二换热器12的上端连接。
[0045]
第二换热器12和第三换热器13在侧视图里形成为从上方覆盖风轮300的大致倒v形。第二换热器12和第三换热器13的连接部为主换热器1的最接近进风口201的部位,具体而言,第二换热器12和第三换热器13的连接部与进风口201之间的距离,短于主换热器1的其他任何部分与进风口201之间的距离。
[0046]
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器11具有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器12具有第二换热管121,第三换热器13具有第三换热管131;辅助换热器2设在主换热器1的迎风侧,能够增加换热器组件100的换热能力,辅助换热器2具有第四换热管2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管111可以为冷媒提供流通通道,使得冷媒可以在流通通道内顺畅流动,同理,第二换热管121、第三换热管131和第四换热管21均可以为冷媒提供流通通道。
[0047]
其中,参考图2,换热器组件100的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流路3和第二流路4,第二流路4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在换热器组件100制冷时,冷媒流经第一流路3后同时进入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第一流路3流经辅助换热器2的第四换热管21,第一支路41流经第一换热器11的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支路42流经第二换热器12的一部分第二换热管121,第三支路43流经第二换热器12的另一部分第二换热管121,第四支路44流经第二换热器12的其余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器13的一部分第三换热管131,第五支路45流经第三换热器13的其余第三换热管131。
[0048]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冷时,冷媒流向辅助换热器2,经过第一流路3换热,从第一流路3流向第二流路4,也即分别流向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冷媒经过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换热后流出主换热器1,由此,辅助换热器2可以增强换热器组件100的换热能力。
[0049]
在制热时,冷媒流向主换热器1,经过第二流路4换热,从第二流路4流向第一流路3,也即冷媒分别从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流向第一流路3,冷媒在第一流路3换热后流出辅助换热器2,需要说明的是,冷媒在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换热后温度下降,进入第二流路4后温度进一步下降,由此,可以节约后续给冷媒降温的能耗,而且,也可以提升换热器组件100的制热性能。
[0050]
其中,冷媒流经第一流路3后同时进入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与少于五个支路的换热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100可以缩短冷媒在每一支路的流动路径,由此,可以降低冷媒的压力损失,提高冷媒冷量或热量的利用率,冷媒分别在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流动使得每一支路的冷媒可以充分换热,从而提高换热器组件100的能效。
[0051]
如表1所示,以不同机型为例,第二流路4分为四条支路和五条支路时,冷媒在第二流路4流动对能效apf(全称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即全年能源消耗率)的影响。明显地,相同的机型,第二流路4分为五条支路时,apf值越大,换热能效越好。
[0052]
表1
[0053]
第二流路的支路数量机型apf45.6kw5.22
46.3kw4.9255.6kw5.4756.3kw5.22
[0054]
在如图1-图2所示的一个示例中,辅助换热器2可以位于第二换热器12的迎风侧。在制冷时,冷媒流向辅助换热器2,经过第一流路3换热,从第一流路3流向第二流路4,也即分别流向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冷媒经过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换热后流出主换热器1,由此,能够缩短整个换热器组件100中过渡管的长度,由此能够进一步简化流路的设计,降低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根据风场的排布,靠近进风口201的地方气流流动更快,而在远离进风口201的位置,气流流动相对较慢,在气流流动更快的地方冷媒与气流的温差比气流流动较慢地方冷媒与气流温差更大时,换热器组件100的换热能效更好。因此,遵循由靠近进风口201的换热器组件100的部分流向远离进风口201的换热器组件100的部分,将辅助换热器2设于第二换热器12的迎风侧能够使得换热器组件100的换热能效更好。
[0055]
在附图未示出的另一个示例中,辅助换热器2也可以位于第三换热器13的迎风侧。在制冷时,冷媒流向辅助换热器2,经过第一流路3换热,从第一流路3流向第二流路4,也即分别流向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冷媒经过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换热后流出主换热器1,由此,能够缩短整个换热器组件100中过渡管的长度,由此能够进一步简化流路的设计,降低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根据风场的排布,靠近进风口201的地方气流流动更快,而在远离进风口201的位置,气流流动相对较慢,在气流流动更快的地方冷媒与气流的温差比气流流动较慢地方冷媒与气流温差更大时,换热器组件100的换热能效更好。因此,遵循由靠近进风口201的换热器组件100的部分流向远离进风口201的换热器组件100的部分,将辅助换热器2设于第三换热器13的迎风侧能够使得换热器组件100的换热能效更好。
[0056]
辅助换热器2位于第二换热器12的迎风侧和辅助换热器2位于第三换热器13的迎风侧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然而,辅助换热器2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此,辅助换热器2还可以设于第二换热器12和第三换热器13之间的迎风侧,辅助换热器2的设置可以遵循由靠近进风口201的换热器组件100的部分流向远离进风口201的换热器组件100的部分的原则即可,这里不对辅助换热器2的位置作过多限制。
[0057]
结合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支路4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三支路43的靠近第一换热器1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路42流经第二换热器12的部分第二换热管121,第三支路43流经第二换热器12的部分第二换热管121,由此,第二换热器12上至少可以有第二支路42和第三支路43两个独立的冷媒流通支路,由此,可以缩短冷媒在第二换热器12上的流动路径,降低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第二支路4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三支路43的靠近第一换热器11的一侧使得第二换热器12上的流路可以沿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的f1方向)布置,一方面使得第二换热器12上的流路可以更贴近气流流动方向,另一方面便于换热器组件100的空间结构布局,使得换热器组件100结构紧凑,节省占用空间。
[0058]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二支路42包含的第二换热管121的数量大于第三支路43包含的第二换热管121的数量。根据风场的排布,靠近进风口201的地方气流流动更快,而在远离进风口201的位置,气流流动相对较慢,结合图1,第三支路43位于第二换热器12的靠近
进风口201的一侧,第二支路42位于第二换热器12的远离进风口201的一侧,由此,第三支路43的风速大于第二支路42的风速。
[0059]
又根据换热关系式q=ka
△
t,其中,q为热传导速率,k为换热系数,a为换热面积,
△
t为换热平均温度差,在产品设计中,q和
△
t为预设值,k与风速呈正相关,为了保持换热关系式平衡,可知k值越大,a值越小;k值越小,a值越大。由于第三支路43的风速大于第二支路42的风速,第三支路43的换热系数k大于第二支路42的换热系数k,由此,为保持第二支路42和第三支路43的冷媒换热均匀,需要第三支路43的换热面积a小于第二支路42的换热面积a。
[0060]
其中,第二支路42包含的换热管数量越多,第二支路42的换热面积a越大,第二支路42包含的换热管数量越少,第二支路42的换热面积a越小;第三支路43包含的换热管数量越多,第三支路43的换热面积a越大,第三支路43包含的换热管数量越少,第三支路43的换热面积a越小。由此,第二支路42包含的第二换热管121的数量大于第三支路43包含的第二换热管121的数量,可以使得第二支路42的换热面积a大于第三支路43的换热面积a,从而使得第二支路42和第三支路43的冷媒换热均匀。
[006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四支路44包含的第二换热管121位于第三支路43的靠近第三换热器13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支路44流经第二换热器12的部分第二换热管121,第三支路43流经第二换热器12的部分第二换热管121,由此,第二换热器12上至少可以有第四支路44和第三支路43两个独立的冷媒流通支路,由此,可以缩短冷媒在第二换热器12上的流动路径,降低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第四支路44包含的第二换热管121位于第三支路43包含的第二换热管121的远离第一换热器11的一侧使得第二换热器12上的流路可以沿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的f1方向)布置,一方面使得第二换热器12上的流路可以更贴近气流流动方向,另一方面便于换热器组件100的空间结构布局,使得换热器组件100结构紧凑,节省占用空间。
[0062]
结合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五支路45的至少部分位于第四支路44的远离第二换热器1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支路44流经第二换热器12的部分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器13的部分第三换热管131,第五支路45流进第三换热器13的其余第三换热管131,由此,第三换热器13上至少可以有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两个独立的冷媒流通支路,由此,可以缩短冷媒在第三换热器13上的流动路径,降低冷媒流动的压力损失,第五支路45的至少部分位于第四支路44的远离第二换热器12的一侧使得第三换热器13上的流路可以沿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的f2方向)布置,一方面使得第三换热器13上的流路可以更贴近气流流动方向,另一方面便于换热器组件100的空间结构布局,使得换热器组件100结构紧凑,节省占用空间。
[0063]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五支路45包含的第三换热管131的数量大于第四支路44包含的第三换热管131和第二换热管121的总数量。根据风场的排布,靠近进风口201的地方气流流动更快,而在远离进风口201的位置,气流流动相对较慢,结合图1,第四支路44位于第三换热器13的靠近进风口201的一侧,第五支路45位于第三换热器13的远离进风口201的一侧,由此,第四支路44的风速大于第五支路45的风速。
[0064]
又根据换热关系式q=ka
△
t,其中,q为热传导速率,k为换热系数,a为换热面积,
△
t为换热平均温度差,在产品设计中,q和
△
t为预设值,k与风速呈正相关,为了保持换热
关系式平衡,可知k值越大,a值越小;k值越小,a值越大。由于第四支路44的风速大于第五支路45的风速,第四支路44的换热系数k大于第五支路45的换热系数k,由此,为保持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的冷媒换热均匀,需要第四支路44的换热面积a小于第五支路45的换热面积a。
[0065]
其中,第四支路44包含的换热管数量越多,第四支路44的换热面积a越大,第四支路44包含的换热管数量越少,第四支路44的换热面积a越小;第五支路45包含的换热管数量越多,第五支路45的换热面积a越大,第五支路45包含的换热管数量越少,第五支路45的换热面积a越小。由此,第五支路45包含的第三换热管131的数量大于第四支路44包含的第三换热管131和第二换热管121的总数量,可以使得第五支路45的换热面积a大于第四支路44的换热面积a,从而使得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的冷媒换热均匀。
[006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支路41包含的第一换热管111的数量为第二支路42包含的第二换热管121的数量以上,同理,越靠近进风口201的支路风速越大,由此,第二支路42的风速大于第一支路41的风速,根据换热关系式q=ka
△
t,为保持第一支路41和第二支路42的冷媒换热均匀,需要第二支路42的换热面积a小于第一支路41的换热面积a,进而,第一支路41包含的第一换热管111的数量为第二支路42包含的第二换热管121的数量以上,可以使得第一支路41的换热面积a大于第二支路42的换热面积a,从而使得第一支路41和第二支路42的冷媒换热均匀。
[006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四换热管21的内径大于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的内径。如图1所示,沿气流流动方向,主换热器1的迎风侧即主换热器1的上游,采用小管径的换热管能够减少换热管的用料,继而显著降低换热器组件100的整体成本,但是冷媒通过小管径的换热管时,换热阻力大,压力损失大,不利于冷媒的循环。综合考虑换热器组件100的成本和冷媒循环流动效率问题,将辅助换热器2设在主换热器1的迎风侧且第四换热管21的直径大于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的直径,能够在降低换热器组件100的生产成本的同时使得换热器组件100的换热能效好。
[006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换热管21的管内截面积为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的管内截面积的1.44倍以上,管内截面积可以理解为以换热管的内径为准计算得出的换热管的横截面积,例如,第四换热管21的内径可以为6mm,则第四换热管21的管内截面积为9πmm2,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的内径可以均为5mm,则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的管内截面积均为6.25πmm2,由此,9π/6.25π为1.44。由于第一流路3流经第四换热管21,第二流路4的五个支路流经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第四换热管21的管内截面积为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的管内截面积的1.44倍以上便于第一流路3快速分散冷媒到第一流路4的五个支路,或冷媒从第一流路4的五个支路快速汇聚到第一流路3,可以提高冷媒流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空调器1000的换热效果。
[0069]
进一步地,第四换热管21的管内截面积为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的管内截面积的1.96倍以上,例如,第四换热管21的内径可以为7mm,则第四换热管21的管内截面积为12.25πmm2,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的内径可以均为5mm,则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的管内截面积均为6.25πmm2,由此,12.25π/6.25π为1.96。由此,使得第四换热管21的管内截面积比第一换热管111、
第二换热管121和第三换热管131均大,进而使得第四换热管21内可以流动更多的冷媒,从而便于第一流路3快速分散冷媒到第一流路4的五个支路,或冷媒从第一流路4的五个支路快速汇聚到第一流路3,可以提高冷媒流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空调器1000的换热效果。
[0070]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流路3和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第五支路45通过分配器5连接。由此,分配器5可以便于将第一流路3的冷媒汇聚到分配器5后分别流向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也便于将第一支路41、第二支路42、第三支路43、第四支路44和第五支路45的冷媒汇聚到分配器5后流向第一流路3。
[007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第一换热器11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具有至少三排第一换热管111,和/或,第二换热器12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具有至少三排第二换热管121,和/或,第三换热器13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具有至少三排第三换热管131。由此能够既避免换热管排数过少以致换热不充分,又防止换热管设置过多以致浪费。
[007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主换热器1的换热管的数量为30根以上。由此能够使得换热器组件100的换热能效更好。
[0073]
进一步地,以主换热器1的换热管的数量为30根举例,第一支路41包含7根第一换热管111,第二支路42包含7根第二换热管121,第三支路43包含5根第二换热管121,第四支路44包含1根第二换热管121和4根第三换热管131,第五支路45包含6根第三换热管131,如表2所示,为五个支路换热管数量分配不同对能效apf,全称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即全年能源消耗率)的影响。由表2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能效更好。
[0074]
表2
[0075][007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0沿前后向的宽度尺寸为800mm以下,壳体200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为295mm以下,由此能够使得空调室内机1000的尺寸更为合适,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整体尺寸。
[007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7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7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8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