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回转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回转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回转式换热器主要作用是吸收锅炉前段排出废热,来加热锅炉燃烧和煤粉输送空气,或者加热脱硫系统冷却后的烟气,回转式换热器包括空气预热器和烟气换热器,并采用特殊设计的传动系统来保证其连续转动,换热器可收集工业生产中发散的热量,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现有回转式换热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现有换热器换热接触面积较小,换热效率不高,同时不能储存多余的热量,换热不彻底存在热量的浪费,同时回转式换热器在连续的换热工作中,换热器壳体受转动,空气流动的影响,容易产生细微的晃动,影响回转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回转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回转式换热器,包括底座、换热器壳体、电机,所述换热器壳体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电机上固定安装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穿过换热器壳体并与底座转动连接,处于换热器壳体内部的所述转向轴外侧固定安装有轴向密封层,所述轴向密封层远离转向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远离转向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蓄热体,所述第一蓄热体外侧固定安装有换热折流板,所述换热器壳体内侧固定安装有周向密封层,所述周向密封层与换热器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并与换热器壳体内壁相切,所述周向密封层靠近转向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保温层,所述换热器壳体一侧壁中间位置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热废气管、热空气管,所述热废气管、热空气管延伸至第二蓄热体内部,安装有热废气管、热空气管的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另一侧壁中间对应位置处分别固定安装有冷废气管、冷空气管,所述冷废气管、冷空气管延伸至第二蓄热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壳体底部与转向轴之间固定安装有底部密封层。
优选的,所述转向轴与底座之间固定安装有缓冲层。
优选的,所述周向密封层、第三保温层、第二蓄热体均与换热器壳体内壁紧密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保温层靠近转向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蓄热体。
优选的,所述热废气管、热空气管、冷废气管、冷空气管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保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向轴外侧与换热器壳体内侧设置密封层、保温层有效保持换热器壳体内部的热量,防止换热器热量的散失,同时安装在转向轴外侧与换热器壳体内侧的第一、第二蓄热体可吸收并储存多余的热量,有效提高了热能资源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设置有缓冲层,安装于底座与转向轴之间的缓冲层可减轻换热空气流动可能产生的回转式换热器换热器壳体晃动,保持回转式换热器换热工作的稳定进行,减少细微晃动对各个连接处的影响,提升了回转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回转式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回转式换热器壳体的俯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电机;2、底座;3、换热折流板;4、第一保温层;5、轴向密封层;6、第二保温层;7、第一蓄热体;8、热废气管;9、冷废气管;10、换热器壳体;11、热空气管;12、冷空气管;13、第二蓄热体;14、第三保温层;15、转向轴;16、周向密封层;17、底部密封层;18、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回转式换热器,包括底座2、换热器壳体10、电机1,所述换热器壳体10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所述电机1上固定安装有转向轴15,所述转向轴15穿过换热器壳体10并与底座2转动连接,处于换热器壳体10内部的所述转向轴15外侧固定安装有轴向密封层5,所述轴向密封层5远离转向轴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保温层6,所述第二保温层6远离转向轴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蓄热体7,所述第一蓄热体7外侧固定安装有换热折流板3,所述换热器壳体10内侧固定安装有周向密封层16,所述周向密封层16与换热器壳体10内壁固定连接并与换热器壳体10内壁相切,所述周向密封层16靠近转向轴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保温层14,所述换热器壳体10一侧壁中间位置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热废气管8、热空气管11,所述热废气管8、热空气管11延伸至第二蓄热体13内部,安装有热废气管8、热空气管11的所述换热器壳体10的另一侧壁中间对应位置处分别固定安装有冷废气管9、冷空气管12,所述冷废气管9、冷空气管12延伸至第二蓄热体13内部;
所述换热器壳体10底部与转向轴15之间固定安装有底部密封层17,所述转向轴15与底座2之间固定安装有缓冲层18,所述周向密封层16、第三保温层14、第二蓄热体13均与换热器壳体10内壁紧密连接,所述第三保温层14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蓄热体13,所述热废气管8、热空气管11、冷废气管9、冷空气管12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保温层4,第一保温层4可有效保持换热器壳体10内部的热量,防止换热器热量的散失,同时安装在转向轴15外侧与换热器壳体10内侧的蓄热体可吸收并储存多余的热量,提高热能资源的利用率,安装于底座2与转向轴15之间的缓冲层18可减轻换热空气流动可能产生的回转式换热器换热器壳体10晃动,保持回转式换热器换热工作的稳定进行,减少细微晃动对各个连接处的影响,提升了回转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电机1接通外界的电源,并将热废气管8、冷空气管12与外部管道接通,热废气接入热废气管8中,并通过热废气管8进入换热器壳体10中,此时电机1带动转向轴15转动,转向轴15带动换热折流板3转动,热废气与换热折流板3充分接触并进行热量交换,换热折流板3吸收了热废气的热量,并将多余的热量储存在第一蓄热体7中,而冷空气通过冷空气管12进入换热器壳体10并与加热后的换热折流板3充分接触,冷空气吸收了换热折流板3的热量,经过充分的热量交换转换成热空气,换热折流板3的热量被冷空气吸收,并通过旋转继续与热废气管8中的热废气进行热量转换,由此完成回转式换热器的换热循环,在换热过程中,换热折流板3的存在增加了热废气以及冷空气与其接触的时间与接触面积,增加了换热效率,同时第一蓄热体7和第二蓄热体13避免了热量的流失,而缓冲层18可有效减轻空气流动造成的细微振动,保持回转式换热器长期工作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可靠,换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并有效提高了回转式换热器长期工作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