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救援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援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救援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如今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火灾抢险、重大安全事故中,且这种救援无人机可在进行救援前将通过图像采集机构,对人体信息进行拍摄捕捉,并传送到中央处理器中进行储存,并进行深度学习,便于将在进行救援过程中对待救援人员进行拍摄捕捉,但是如今传统的救援无人机脚架较大,且不能够进行拆卸,在收纳时救援无人机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不便于运输和储存,且传统的救援无人机脚架不具有减震功能,当救援无人机着陆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对机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救援无人机,能够快速拆装救援无人机的两个脚架,便于对救援无人机的运输和存放,且设有支架减震机构,对救援无人机着陆时进行减震,对机体进行保护。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救援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侧四角均装配有螺旋桨,所述机体下侧装配有图像采集机构,所述机体内置有中央处理模块,所述机体左右两侧均设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内部均装配有安装条,两个所述安装条下侧均设有第一台阶孔,两个所述第一台阶孔内部均装配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下侧均装配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下侧均设有伸出第一台阶孔的锁件,两个所述放置槽底部均设有与锁件相匹配的锁孔,所述机体底部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锁孔位置相匹配的塑料按压带,所述塑料按压带固定连接有与锁孔相匹配的顶件,两个所述放置槽外侧均设有与锁件相匹配的斜槽,两个所述安装条左右两侧均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相靠近一侧内壁均设有两个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杆,两个所述安装条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架减震机构,所述支架减震机构包括有:支架、第二弹簧、滑块与支脚,所述支架与安装条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另一端设有第二台阶孔,所述第二弹簧装配在第二台阶孔内,所述第二弹簧下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支脚一端伸入第二台阶孔内与滑块固定连接,处于同侧的两个支脚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一个安装条、两个支架减震机构与一个支撑杆组成脚架。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当需要运输或存放救援无人机脚架时,依次按下两个塑料按压带,分别带动两个顶件向下移动,两个顶件分别顶入锁孔内,分别挤压两个锁件向第一台阶孔方向移动,两个锁件分别通过两个限位块挤压两个第一弹簧压缩,直至两个锁件分别从两个锁孔内移出,此时可分别拉动机体左右两侧的支架,使两个安装条依次从放置槽内移出,与上同理,将两个脚架与机体分离,这样的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拆装脚架,当需要运输救援无人机时,可使脚架与机体分离,使脚架单独存放,减小救援无人机占用的空间;当需要安装脚架时,将安装条伸入放置槽内,两个限位杆分别伸入两个限位槽内,在安装条伸入放置槽的过程中,斜槽挤压锁件,使锁件进入第一台阶孔内,第一弹簧压缩,直至锁件与锁孔位置相匹配,第一弹簧伸张,将锁件锁入锁孔内,从而对安装条限位,从而对脚架进行限位,与上同理,将两个脚架安装在机体上;当救援无人机着陆时,两个支撑杆首先着地,支撑杆着地后,支脚通过滑块在第二台阶孔内向上移动,第二弹簧压缩,对救援无人机着路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当救援无人机稳定后,第二弹簧伸张复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快速拆装救援无人机的两个脚架,便于对救援无人机的运输和存放,且设有支架减震机构,对救援无人机着陆时进行减震,对机体进行保护。
进一步限定,所述机体上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分别与四个螺旋桨相匹配的保护圆框。这样的结构,便于对螺旋桨进行保护,防止螺旋桨撞击其它物品造成损害。
进一步限定,四个所述保护圆框均与机体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当保护圆框发生损坏时,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更换。
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支撑杆内部均为空心。这样的结构,减小了无人机整体的重量的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携带。
进一步限定,所述图像采集机构与机体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将图像采集机构拆下来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具有以下优点:
结构简单,能够快速拆装救援无人机的两个脚架,使两个脚架与机体分离,使脚架可进行单独存放,减小了救援无人机的占用空间,便于对救援无人机的运输和存放,且设有支架减震机构,在救援无人机着陆时进行减震,对机体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救援无人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救援无人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救援无人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救援无人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机体1、保护圆框10、螺旋桨11、图像采集机构12、放置槽13、安装条14、第一台阶孔15、第一弹簧16、限位块17、锁件18、锁孔181、塑料按压带1811、顶件1812、斜槽19、限位槽191、限位杆192、支架2、第二弹簧21、滑块22、支脚23、第二台阶孔24、支撑杆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救援无人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上侧四角均装配有螺旋桨11,机体1下侧装配有图像采集机构12,机体1内置有中央处理模块,机体1左右两侧均设有放置槽13,两个放置槽13内部均装配有安装条14,两个安装条14下侧均设有第一台阶孔15,两个第一台阶孔15内部均装配有第一弹簧16,两个第一弹簧16下侧均装配有限位块17,两个限位块17下侧均设有伸出第一台阶孔15的锁件18,两个放置槽13底部均设有与锁件18相匹配的锁孔181,机体1底部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锁孔181位置相匹配的塑料按压带1811,塑料按压带1811固定连接有与锁孔181相匹配的顶件1812,两个放置槽13外侧均设有与锁件18相匹配的斜槽19,两个安装条14左右两侧均设有限位槽191,两个放置槽13相靠近一侧内壁均设有两个与限位槽191相匹配的限位杆192,两个安装条14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架减震机构,支架减震机构包括有:支架2、第二弹簧21、滑块22与支脚23,支架2与安装条14固定连接,支架2另一端设有第二台阶孔24,第二弹簧21装配在第二台阶孔24内,第二弹簧21下端与滑块22固定连接,支脚23一端伸入第二台阶孔24内与滑块22固定连接,处于同侧的两个支脚23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5,一个安装条14、两个支架减震机构与一个支撑杆25组成脚架。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当需要运输或存放救援无人机脚架时,依次按下两个塑料按压带1811,分别带动两个顶件1812向下移动,两个顶件1812分别顶入锁孔181内,分别挤压两个锁件18向第一台阶孔15方向移动,两个锁件18分别通过两个限位块17挤压两个第一弹簧16压缩,直至两个锁件18分别从两个锁孔181内移出,此时可分别拉动机体1左右两侧的支架2,使两个安装条14依次从放置槽13内移出,与上同理,将两个脚架与机体1分离,这样的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拆装脚架,当需要运输救援无人机时,可使脚架与机体1分离,使脚架单独存放,减小救援无人机占用的空间;当需要安装脚架时,将安装条14伸入放置槽13内,两个限位杆192分别伸入两个限位槽191内,在安装条14伸入放置槽13的过程中,斜槽19挤压锁件18,使锁件18进入第一台阶孔15内,第一弹簧16压缩,直至锁件18与锁孔181位置相匹配,第一弹簧16伸张,将锁件18锁入锁孔181内,从而对安装条14限位,从而对脚架进行限位,与上同理,将两个脚架安装在机体1上;当救援无人机着陆时,两个支撑杆25首先着地,支撑杆25着地后,支脚23通过滑块22在第二台阶孔24内向上移动,第二弹簧21压缩,对救援无人机着路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当救援无人机稳定后,第二弹簧12伸张复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快速拆装救援无人机的两个脚架,便于对救援无人机的运输和存放,且设有支架减震机构,对救援无人机着陆时进行减震,对机体1进行保护。
优选机体1上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分别与四个螺旋桨11相匹配的保护圆框10。这样的结构,便于对螺旋桨11进行保护,防止螺旋桨11撞击其它物品造成损害。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它结构,便于对螺旋桨11进行保护,防止螺旋桨11撞击其它物品造成损害。
优选四个保护圆框10均与机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当保护圆框10发生损坏时,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更换。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它结构,当保护圆框10发生损坏时,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更换。
优选两个支撑杆25内部均为空心。这样的结构,减小了无人机整体的重量的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携带。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它结构,减小了无人机整体的重量的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携带。
优选图像采集机构12与机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将图像采集机构12拆下来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它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将图像采集机构12拆下来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