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式无人机起落支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式无人机起落支脚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旋翼无人机来说,脚架是比不可少的部件,其起到在无人机降落时对无人机的支撑作用。现有的无人机的支脚一般为单点式的杆状结构,当无人机在降落时会受到较大的震动冲击,单点的杆状支脚结构在受到较大冲击时稳定性较差,而且在刚性冲击的作用下易产生变形。为了改善上述缺陷,一些无人机会通过增大支脚底部的横截面积,即增大支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支脚受到的冲击,但是大面积的底部支脚会影响无人机的拍摄范围,影响无人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式无人机起落支脚机构,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式无人机起落支脚机构,包括用于与无人机主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微型马达,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安装套,所述微型马达的驱动轴与竖直设置的螺杆的上端相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安装套同轴设置且其下端与所述安装套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上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套,所述螺母套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套的内周壁滑动配合。
所述安装套的上部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第一连接耳,各所述第一连接耳分别与一个支脚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安装套的中部在分别对应三个所述第一连接耳的位置均匀开设有三个导槽。
所述螺母套的外侧均匀设置有三个分别与三个导槽相对应并且与各所述导槽滑动配合的第二连接耳,各所述第二连接耳分别与一个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于其相对应的所述支脚杆上的第三链接耳铰接连接。
进一步的,各所述支脚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支点球。
再进一步的,各所述支脚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缓冲槽的内端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支点球设置于所述滑杆位于所述缓冲槽外部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无人机着陆时,通过微型马达带动所述螺杆旋转,所述螺母套会沿螺杆作直线运动,螺母套向上运动过程中,通过三个连接杆将三个支脚杆向外撑开,从而增大了无人机支脚机构的着陆面积,降低了支脚所受的冲击力,并且形成三点支撑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无人机正常起飞后,微型马达带动螺杆反向旋转,螺母套向下运动,时三个连接杆将三个所述支脚杆收拢起来,这样并不会对无人机的拍摄视线和范围造成遮挡,不会影响无人机的正常摄像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座;2、微型马达;3、安装套;4、螺杆;5、螺母套;6、第一连接耳;7、支脚杆;8、导槽;9、第二连接耳;10、连接杆;11、第三链接耳;12、支点球;13、缓冲槽;14、滑杆;15、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减震式无人机起落支脚机构,包括用于与无人机主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马达2,所述安装座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安装套3。所述微型马达2的驱动轴与竖直设置的螺杆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螺杆4与所述安装套3同轴设置且其下端与所述安装套3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螺杆4上安装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套5,所述螺母套5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套3的内周壁滑动配合。
所述安装套3的上部沿周向均匀的固定设置有三个第一连接耳6,各所述第一连接耳6分别与一个支脚杆7的一端铰接连接。各所述支脚杆7的另一端安装有支点球12,具体的,各所述支脚杆7的另一端开设有缓冲槽13,所述缓冲槽13内滑动安装有滑杆14,所述滑杆14与所述缓冲槽13的内端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5,所述缓冲弹簧15的一端与所述滑杆14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15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槽13的内端固定连接,所述支点球12固定安装于所述滑杆14位于所述缓冲槽13外部的一端。
所述安装套3的中部在分别对应三个所述第一连接耳6的位置均匀开设有三个导槽8,所述螺母套5的外侧均匀的固定设置有三个分别与三个导槽8相对应并且与各所述导槽8滑动配合的第二连接耳9,各所述第二连接耳9分别与一个连接杆10的一端铰接连接,各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于其相对应的所述支脚杆7上的第三链接耳11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无人机正常飞行状态时,三个所述连接杆及三个所述支脚杆处于收拢状态,这样并不会对无人机的拍摄视线和范围造成遮挡,不会影响无人机的正常摄像功能。当无人机需要着陆时,所述微型马达启动带动所述螺杆旋转,螺杆旋转过程中,由于所述螺母套与螺纹螺纹连接,故所述螺母套会沿螺杆作直线运动,螺母套向上运动过程中,通过三个连接杆将三个支脚杆向外撑开,从而增大了无人机支脚机构的着陆面积,降低了支脚所受的冲击力,并且形成三点支撑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