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动力救援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动力救援船。
背景技术:
空气动力艇是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动力组件、转向系统置于船体上部,因而能够在浅水、沼泽、湿地等复杂界面上航行的多地形交通工具。但现有的空气动力艇的方向舵采用机械方式控制方向,精准性低,没那么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动力救援船,通过方向舵驱动器控制导流片转向,从而精确便捷改变救援船的行驶方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动力救援船,包括船体,设于船体船艉上的动力组件、用于控制动力组件的操控系统,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设于发动机输出端的螺旋桨,所述发动机通过支撑臂与船体固定连接,所述操控系统包括操控面盘、方向舵,所述方向舵包括方向舵驱动器、转轴、与转轴铰接连接的导流片,所述方向舵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所述发动机、方向舵驱动器与操控面盘连接,所述方向舵通过支撑板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防护罩,所述发动机、所述螺旋桨设于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包括防护圈、固定盘、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固定盘连接,另一端与防护圈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的一端与防护罩的防护圈连接,另一端与转轴上端连接,所述下支撑板的一端与船体连接,另一端与转轴下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均为u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所述船体上设有内置油箱。
优选的,所述船体内设有四排横座,所述横座等间距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船体两侧设有若干侧位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点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由发动机带动螺旋桨产生强劲反向空气动力推动船只航行,由方向舵驱动器驱动转轴转动带动导流片的转动来改变气流的方式,从而控制船体的行驶方向,方向控制精确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救援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体,2-把手,3-操控面盘,4-支撑臂,5-动力组件,51-发动机,52-螺旋浆,6-防护罩,61-固定盘,62-连接杆,63-防护圈,7-方向舵,71-方向舵驱动器,72-转轴,73导流片,8-上支撑板,9-下支撑板,10-横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动力救援船,包括船体1、设于船体船艉上的动力组件5、用于控制动力组件5的操控系统,所述动力组件5包括发动机51、设于发动机输出端的螺旋桨52,所述操控系统包括操控面盘3、方向舵7,所述方向舵7包括方向舵驱动器71、转轴72、与转轴72铰接连接的导流片,所述方向舵驱动器71的输出端与转轴72连接,所述发动机、方向舵驱动器与操控面盘3连接,所述方向舵7通过支撑板固定,所述发动机通过支撑臂与船体固定连接,发动机支撑臂内部走线,可以把后部空间利用最大化。
还包括防护罩6,所述发动机51、所述螺旋桨设于防护罩6内,所述防护罩6包括防护圈63、固定盘61、连接件62,所述连接件62一端与固定盘61连接,另一端与防护圈63连接。防护罩可避免外界等异物飞入损坏螺旋桨,起到防护作用。
所述支撑板包括上支撑板8、下支撑板9,所述上支撑板8的一端与防护罩的防护圈63连接,另一端与转轴72上端连接,所述下支撑板8的一端与船体1连接,另一端与转轴72下端连接。所述上支撑板8、所述下支撑板9均为u型结构。u型结构一体成型,使得支撑更稳固。
所述发动机51为柴油发动机,所述船体1上设有内置油箱。油箱内置节省空间。
所述船体1内设有四排横座10,所述横座10等间距间隔设置。便于工作人员乘坐,每条横座10可坐两人,使得船体可容纳的量为8-10人。
所述船体1两侧设有若干侧位把手2。便于救援人员支撑上船使用。
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由发动机带动螺旋桨产生强劲反向空气动力推动船只航行,由方向舵驱动器驱动转轴转动带动导流片的转动来改变气流的方式,从而控制船体的行驶方向,方向控制精确便捷。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