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水下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装置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无人水下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军事的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军事已成为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部分,是大国综合实力的标志。无论是海洋经济还是海洋军事,都离不开海洋交通运输装备;而海洋交通运输装备当中最重要的便是水上航船和水下潜航设备。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无论是水上航船还是水下潜航设备都有发生事故的风险,在事故当中对人员的营救无疑最为关键和重要;当事故较为严重无法在短时间内将人员救出时,为遇险人员运输保障生命的救援物资便极为重要。
当前海洋物资运输主要是靠船舶运输,由于船舶对于海水深度有要求,当人员被困于远离大陆的孤岛,周边有暗礁的情况下船舶如果靠近有触角风险,因此救援物资难以通过水上船舶及时抵达。如果潜艇等军事设施在水下遇险,若是通过另一大型潜艇进行物资的输送,这输送成本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更快速抵达且成本较低的无人水下运输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水下运输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设置在壳体上;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导航模块和雷达发射装置,微处理器分别与导航模块、雷达发射装置连接;壳体上设置有放置腔、动力腔和尾腔,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覆盖放置腔,放置腔内有多个放置格;动力系统包括电源、驱动装置和螺旋桨,电源和驱动装置设置在动力腔内,电源与驱动装置连接,电源与控制系统连接,驱动装置的驱动杆穿过动力腔与螺旋桨连接,螺旋桨位于尾腔内;壳体在尾腔处沿驱动杆的轴向设置有第一开口,壳体在尾腔处沿驱动杆的径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壳体在尾腔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鳍片。
由上述方案可见,驱动装置驱动螺旋桨转动,螺旋桨的转动驱动水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流出,驱动运输装置前进;雷达发射装置发射超声波,对运输装置前方的海域进行扫描,对前方的障碍物进行判断,雷达发射装置将扫描信号输出至微处理器,运输装置开始转向,通过导航模块输出的关于运输装置当前的经度和纬度、目的坐标,微处理器计算出航行路线,运输装置根据该航行路线前进;放置腔内的放置格可放置不同类型的救援物资,放置格的设置避免救援物资在运输过程找那个发生碰撞,导致物资损坏的情况,运输装置采用无人化设计,物资放置在通过第一盖板密封的放置腔内,为运输装置设置目标地点后,运输装置自动航行至目标处,无需人工过多干预的同时,该运输装置对于海水深度没有要求,在浅海面和深海中均可航行,应用范围广,该运输装置通过雷达扫描减少发生事故的机率,更快速地达到目标处。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上还设置有头部密封腔,控制系统设置在头部密封腔内,沿驱动装置的驱动杆的轴向,放置腔位于头部密封腔和动力腔之间,动力腔位于放置腔与尾腔之间,壳体在头部密封腔处的外侧壁设置有尖形端部。
可见,由于螺旋桨设置在尾腔内,推动运输装置前进,动力腔设置需设置在尾腔与放置腔之间,而设置有雷达发射装置的控制系统设置在头部密封腔,便于雷达发射装置对运输装置前方海域进行扫描,头部密封腔的尖形端部可减少运输装置在前进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进一步的方案是,放置腔内设置有两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两个第一隔板与放置腔的内壁连接,两个第一隔板平行设置,多个第二隔板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隔板之间、第一隔板和放置腔内壁之间,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垂直连接,多个第二隔板分别平行设置。
可见,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相交连接,形成大小不同的放置格,用于放置不同类型的救援物质。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上设置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覆盖动力腔。
可见,通过打开第二盖板从而打开动力腔,便于对动力腔内作为电源的电池进行更换。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分别铰接于壳体。
进一步的方案是,动力腔内通过两个第三隔板形成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电源设置在第一腔室,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腔室,驱动装置的驱动杆穿过第三腔室。
可见,两个第三隔板的设置将动力腔进行划分,使动力腔内部件的分布更加合理,同时第三隔板作为电源和驱动装置的安装载体。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开口的数量为三个,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见,三个第二开口均匀地分布在尾腔的外周壁上,螺旋桨将尾腔内的水均匀地从三个第二开口流出,保持运输装置的平衡。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呈圆柱形,第一盖板呈弧形,第一盖板为橡胶。
可见,圆柱形的壳体使运输装置的外部线条更加流畅,有效减少运输装置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材质为橡胶的第一盖板提高动力腔和放置腔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水下运输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水下运输装置实施例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开盖后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水下运输装置包括壳体1、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设置在壳体1上,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呈圆柱形,使运输装置的外部线条更加流畅,有效减少运输装置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微处理器、导航模块、雷达发射装置和信号接收模块,第一微处理器分别与导航模块、雷达发射装置和通信模块连接。
壳体1上设置有头部密封腔2、放置腔3、动力腔4和尾腔5,沿运输装置的轴向,放置腔3位于头部密封腔2和动力腔4之间,动力腔4位于放置腔3与尾腔5之间。
控制系统设置在头部密封腔2内,连接第一微处理器的雷达发射装置设置在头部密封腔2,便于雷达发射装置对运输装置前方海域进行扫描。壳体1在头部密封腔2处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尖形端部21,壳体1上的尖形端部21为运输装置前进时的最始端,尖形端部21的设置可减少运输装置在前进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控制系统采用北斗导航模块进行导航定位,第一微处理器控制雷达发射装置发射超声波对前面海域进行扫描,对障碍物进行准确判断并及时规避,第一微处理器和北斗导航模块可根据当前经度和纬度以及目的地坐标及时准确计算出航行线路,依据计算出的线路向目标前进。
壳体1上铰接有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第一盖板11覆盖放置腔3,第二盖板12覆盖动力腔4,放置腔3内有多个放置格31。第一盖板11的设置实现对放置腔3内的救援物质进行密封的同时,便于遇险人员快速打开放置腔3。第二盖板12的设置便于对动力腔4内作为电源的电池进行快速更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的材质为橡胶,提高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的密封力度。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21可为锁扣式胶板。
放置腔3内设置有两个第一隔板32和多个第二隔板33,两个第一隔板32与放置腔3的内壁连接,两个第一隔板32平行设置,多个第二隔板33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隔板32之间、第一隔板32和放置腔3内壁之间,第一隔板32和第二隔板33垂直连接,多个第二隔板33分别平行设置。第一隔板32与第二隔板33相交连接,形成多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放置格31,用于放置不同类型的救援物质。不同大小的放置格31主要用来放置不同大小的救援物资,如饮用水,压缩饼干,营养液,氧气瓶,医用急救包,救生衣等,放置格31的设置便于救援物质分类的同时,防止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受损,起保护作用。
动力系统包括第二微处理器、通信模块、电源6、驱动装置7和多个螺旋桨8,第二微处理器分别和通信模块、电源6和驱动装置7连接,通信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里连接,实现根据头部密封腔2内的控制系统所探测周围环境来调整驱动装置7的驱动程度,从而调整与驱动装置7连接的螺旋桨8的旋转速度,控制运输装置的前进速度。
电源6和驱动装置7设置在动力腔4内,电源6与驱动装置7连接,电源6与控制系统连接,电源6可为蓄电池。驱动装置7的驱动杆71穿过动力腔4,便于与位于尾腔5的螺旋桨8连接。动力腔4内通过两个第三隔板41形成有第一腔室42、第二腔室43和第三腔室44,电源6设置在第一腔室42,驱动装置7设置在第二腔室43,驱动装置7的驱动杆71穿过第三腔室44。两个第三隔板41的设置将动力腔4进行划分,使动力腔4内部件的分布更加合理,同时第三隔板41可作为电源6和驱动装置7的安装载体。
螺旋桨8连接驱动装置7的驱动杆71,从而驱动装置7驱动螺旋桨8转动,推动运输装置移动,螺旋桨8位于尾腔5内。壳体1在尾腔5处沿驱动装置7的驱动杆71的轴向设置有第一开口51,壳体1在尾腔5处沿驱动装置7的驱动杆71的径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52。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桨8中螺旋桨叶片的数量为三个,第二开口52的数量为三个,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开口52之间的距离相等;三个第二开口52均匀地分布在壳体1在尾腔5处的外周壁上,螺旋桨8将尾腔5内的水均匀地从三个第二开口52流入或流出,保证螺旋桨8在水中将周围的水推出,使运输装置前进的同时,保持运输装置的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在尾腔5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三个可转动的鳍片9和三个转动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可采用液压驱动装置,鳍片9可绕驱动杆71的径向转动,或鳍片9可绕驱动杆71的轴向转动,液压驱动装置与鳍片9连接并驱动鳍片9转动,三个鳍片9中每两个相邻的鳍片9之间的距离相等,鳍片9的设置实现运输装置的转向,鳍片9的设置可参照鱼雷的方向控制系统。
驱动装置7驱动多个螺旋桨8转动,螺旋桨8的转动驱动水从第一开口51和第二开口52流出,驱动运输装置前进,壳体1在尾腔5外周壁上的鳍片9实现运输装置的转向;雷达发射装置发射超声波,对运输装置前方的海域进行扫描,对前方的障碍物进行判断,雷达发射装置将扫描信号输出至第一微处理器,运输装置开始转向,通过导航模块输出的关于运输装置当前的经度和纬度、目的坐标,第一微处理器计算出航行路线,运输装置根据该航行路线前进;放置腔3内的放置格31可放置不同类型的救援物资,放置格31的设置避免救援物资在运输过程找那个发生碰撞,导致物资损坏的情况,运输装置采用无人化设计,物资放置在通过第一盖板11密封的放置腔3内,为运输装置设置目标地点后,运输装置自动航行至目标处,无需人工过多干预的同时,该运输装置对于海水深度没有要求,在浅海面和深海中均可航行,应用范围广,该运输装置通过雷达扫描减少发生事故的机率,更快速地达到目标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