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救援的无人飞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洪救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救援的无人飞行设备。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在抗洪救灾时,救援人员可以通过救援无人机向待救人员输送救生圈,以便待救人员通过救生圈来漂浮在水面上而等待救援
现有的救援无人机通常只配有一个救生圈,当其出现漏气现象时,待救人员就无法通过救生圈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导致待救人员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援,从而对待久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降低了现有的救援无人机的安全可靠性,不仅如此,现有的救援无人机在救援待救人员时,由于待救人员长期漂浮在水面上,导致待救人员的温度较低,从而对待救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降低了现有的救援无人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救援的无人飞行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救援的无人飞行设备,包括主体、第一救生圈、两个飞行装置和两个升降装置,两个飞行装置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侧,两个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下方的两侧,所述升降装置与第一救生圈的上方连接,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plc,所述肥装置和升降装置均与plc电连接,还包括加热机构和安全机构,所述安全机构设置在第一救生圈上,所述安全机构与加热机构连接;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抽气组件、固定盒、连接盒、两个驱动组件、两个滤网和若干喷嘴,所述固定盒固定在主体内的底部,所述抽气组件设置在固定盒的上方,所述抽气组件与固定盒连接,所述主体的两侧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滤网一一对应,所述滤网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连接盒与第一救生圈同轴设置,两个驱动组件关于第一救生圈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救生圈的上方,所述驱动组件与固定盒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连接盒连接,所述喷嘴周向均匀固定在连接盒的内侧上,所述喷嘴与连接盒连通;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盒、软管、驱动盒、第一连管、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连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驱动盒固定在第一救生圈的上方,所述支撑盒固定在驱动盒的内部,所述支撑盒通过软管与固定盒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分别固定在支撑盒内的两侧,所述支撑盒通过第一连管与连接盒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环设置在第二固定环的靠近第一连管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抵靠在第二固定环的靠近第一固定环的一侧,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板设置在第一固定环的远离第一连管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与安全机构连接;
所述安全机构包括第二救生圈、第二连管和两个切换组件,所述第二救生圈与第一救生圈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管的一端与第二救生圈连通,所述第二连管的另一端与支撑盒的远离第一连管的一侧连通,两个切换组件分别与第一救生圈和第二救生圈连接,所述切换组件与第二盖板的靠近连杆的一侧连接;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气筒、活塞、气杆、连通管、固定管、固定板和检测板,两个固定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救生圈和第二救生圈连通,所述固定板与固定管的另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板设置在固定管的内部,所述检测板与固定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气筒固定在支撑盒的内部,所述活塞设置在气筒的内部,所述活塞与气筒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气筒和固定管连通,所述气筒的靠近第二盖板的一侧设有小孔,所述气杆的一端与活塞的靠近小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气杆的另一端穿过小孔与第二盖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气体流动的功能,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抽气泵、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抽气泵固定在固定盒的上方,所述抽气泵通过进气管与主体的内部连通,所述抽气泵通过出气管与固定盒的内部连通,所述抽气泵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升密封性,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两个密封垫,两个密封垫分别固定在第一盖板的靠近第一固定环的一侧和第二盖板的靠近第二固定环的一侧。
作为优选,为了限制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移动方向,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限位组件分别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块,所述支撑盒内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凹槽,其中两个限位块分别与第一盖板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另外两个限位块分别与第二盖板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在凹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块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与凹槽匹配。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限位块与凹槽脱离,所述凹槽为燕尾槽。
作为优选,为了限制检测板的移动距离,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关于固定管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块与固定管的远离连通管的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升密封性,所述检测板的外周固定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腐蚀,所述喷嘴的外周涂有防腐镀锌层。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太阳光发电的功能,所述主体的上方固定有太阳能板。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提醒的功能,所述第一救生圈和第二救生圈上均涂有荧光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救援的无人飞行设备通过加热机构,实现了对待救人员供暖的功能,避免待救人员的温度过低而影响待救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现有的加热机构相比,该加热机构还可以对主体内部散热,避免主体内部过热而损坏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通过安全机构,防止第一救生圈漏气时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救援,提高了安全性,与现有的安全机构相比,该安全机构与加热机构为一体联动机构,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救援的无人飞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救援的无人飞行设备的安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图中:1.主体,2.飞行装置,3.升降装置,4.第一救生圈,5.滤网,6.进气管,7.抽气泵,8.出气管,9.固定盒,10.软管,11.驱动盒,12.支撑盒,13.第一固定环,14.第一盖板,15.第二盖板,16.第二固定环,17.连杆,18.第一连管,19.连接盒,20.喷嘴,21.第二救生圈,22.第二连管,23.固定板,24.固定管,25.检测板,26.连通管,27.气筒,28.活塞,29.气杆,30.限位块,31.密封垫,32.固定块,33.密封圈,34.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救援的无人飞行设备,包括主体1、第一救生圈4、两个飞行装置2和两个升降装置3,两个飞行装置2分别设置在主体1的两侧,两个升降装置3分别设置在主体1的下方的两侧,所述升降装置3与第一救生圈4的上方连接,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plc,所述肥装置和升降装置3均与plc电连接,还包括加热机构和安全机构,所述安全机构设置在第一救生圈4上,所述安全机构与加热机构连接;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般用于数据的处理以及指令的接收和输出,用于实现中央控制。
该用于救援的无人飞行设备通过加热机构,实现了对待救人员供暖的功能,避免待救人员的温度过低而影响待救人员的身体健康,通过安全机构,防止第一救生圈4漏气时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救援,提高了安全性。
如图2-3所示,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抽气组件、固定盒9、连接盒19、两个驱动组件、两个滤网5和若干喷嘴20,所述固定盒9固定在主体1内的底部,所述抽气组件设置在固定盒9的上方,所述抽气组件与固定盒9连接,所述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滤网5一一对应,所述滤网5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19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连接盒19与第一救生圈4同轴设置,两个驱动组件关于第一救生圈4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救生圈4的上方,所述驱动组件与固定盒9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连接盒19连接,所述喷嘴20周向均匀固定在连接盒19的内侧上,所述喷嘴20与连接盒19连通;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盒12、软管10、驱动盒11、第一连管18、第一固定环13、第二固定环16、连杆17、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所述驱动盒11固定在第一救生圈4的上方,所述支撑盒12固定在驱动盒11的内部,所述支撑盒12通过软管10与固定盒9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环13和第二固定环16分别固定在支撑盒12内的两侧,所述支撑盒12通过第一连管18与连接盒19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环13设置在第二固定环16的靠近第一连管18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15抵靠在第二固定环16的靠近第一固定环13的一侧,所述连杆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板14设置在第一固定环13的远离第一连管18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15与安全机构连接;
当无人机在使用时,主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工作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导致主体1内部的温度较高,当需要加热待救人员时,控制抽气组件工作,将主体1内部的热气导入固定盒9内,再通过软管10导入支撑盒12的内部,再通过第一连管18导入连接盒19内,从喷嘴20处喷出,从而实现向待救人员喷热气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对待救人员供暖的功能,避免待救人员的温度过低而影响待救人员的身体健康,通过将主体1内部的热气导出,使得外界的空气通过滤网5除杂后进入主体1的内部,从而加快主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速度,从而可以对主体1内部进行降温散热工作,避免主体1内部过热而损坏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如图3-4所示,所述安全机构包括第二救生圈21、第二连管22和两个切换组件,所述第二救生圈21与第一救生圈4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管22的一端与第二救生圈21连通,所述第二连管22的另一端与支撑盒12的远离第一连管18的一侧连通,两个切换组件分别与第一救生圈4和第二救生圈21连接,所述切换组件与第二盖板15的靠近连杆17的一侧连接;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气筒27、活塞28、气杆29、连通管26、固定管24、固定板23和检测板25,两个固定管2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救生圈4和第二救生圈21连通,所述固定板23与固定管24的另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板25设置在固定管24的内部,所述检测板25与固定管24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气筒27固定在支撑盒12的内部,所述活塞28设置在气筒27的内部,所述活塞28与气筒27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连通管26的两端分别与气筒27和固定管24连通,所述气筒27的靠近第二盖板15的一侧设有小孔,所述气杆29的一端与活塞28的靠近小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气杆29的另一端穿过小孔与第二盖板15固定连接。
实际上,第一救生圈4未漏气时,第二盖板15与第二固定环16抵靠,而第一盖板14与第一固定环13分离,使得主体1内部的热气只会通过第二固定环16进入第一连管18内,实现供暖的功能,当第一救生圈4漏气,第一救生圈4的气压减小,从而使得与第一救生圈4连接的固定管24内的检测板25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与第一救生圈4对应的气筒27内的空气通过连通管26导入固定管24的内部,从而使得活塞28向远离小孔的方向移动,通过气杆29带动第二盖板15向远离第二固定环16的方向移动,同时通过连杆17带动第一盖板14向靠近第一固定环13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固定环13堵住,从而使得主体1内部的热气通过第二固定环16导入第二连管22内,再导入第二救生圈21内,使得第二救生圈21膨胀,从而给待救人员提供支撑和往上的浮力,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当第二救生圈21逐渐膨胀后,会使得与第二救生圈21连接的固定管24内的检测板25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固定管24内的气体导入气筒27的内部,从而使得活塞28向靠近小孔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盖板15向靠近第二固定环16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盖板14向远离第一固定环13的方向移动,从而堵住了第二固定环16,使得主体1内的热气通过第一固定环13导入第一连管18内,从而再次进行供暖工作,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气体流动的功能,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抽气泵7、进气管6和出气管8,所述抽气泵7固定在固定盒9的上方,所述抽气泵7通过进气管6与主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抽气泵7通过出气管8与固定盒9的内部连通,所述抽气泵7与plc电连接。
当需要加热待救人员时,控制抽气泵7启动,将主体1内部的热气通过进气管6和出气管8导入固定盒9的内部,再通过软管10导入支撑盒12的内部,再通过第一连管18导入连接盒19内,从喷嘴20处喷出,从而实现向待救人员喷热气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对待救人员供暖的功能,避免待救人员的温度过低而影响待救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为优选,为了提升密封性,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两个密封垫31,两个密封垫31分别固定在第一盖板14的靠近第一固定环13的一侧和第二盖板15的靠近第二固定环16的一侧。
通过设置密封垫31,减小了间隙,提高了第一盖板14与第一固定环13抵靠时的密封性,也提高了第二盖板15与第二固定环16抵靠时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为了限制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的移动方向,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限位组件分别与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块30,所述支撑盒12内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凹槽,其中两个限位块30分别与第一盖板14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另外两个限位块30分别与第二盖板15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30设置在凹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块30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30与凹槽匹配。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限位块30与凹槽脱离,所述凹槽为燕尾槽。
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移动时,带动限位块30沿着凹槽移动,从而限制了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的移动方向,使得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移动稳定,从而使得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可以分别与第一固定环13和第二固定环16牢牢的抵靠,从而避免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的位置偏移而出现漏气的现象。
作为优选,为了限制检测板25的移动距离,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两个固定块32,两个固定块32关于固定管24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块32与固定管24的远离连通管26的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固定块32,限制了检测板25的移动距离,避免检测板25与固定管24脱离,从而影响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作为优选,为了提升密封性,所述检测板25的外周固定有密封圈33。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腐蚀,所述喷嘴20的外周涂有防腐镀锌层。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太阳光发电的功能,所述主体1的上方固定有太阳能板34。
通过设置太阳能板34,实现了太阳光发电的功能,为设备提供电能,从而提升了设备的续航能力。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提醒的功能,所述第一救生圈4和第二救生圈21上均涂有荧光粉。
通过涂抹荧光粉,可以在夜间发亮,从而提醒救援人员待救人员的位置。
当无人机在使用时,主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工作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导致主体1内部的温度较高,当需要加热待救人员时,控制抽气组件工作,将主体1内部的热气导入固定盒9内,再通过软管10导入支撑盒12的内部,再通过第一连管18导入连接盒19内,从喷嘴20处喷出,从而实现向待救人员喷热气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对待救人员供暖的功能,避免待救人员的温度过低而影响待救人员的身体健康,通过将主体1内部的热气导出,使得外界的空气通过滤网5除杂后进入主体1的内部,从而加快主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速度,从而可以对主体1内部进行降温散热工作,避免主体1内部过热而损坏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实际上,第一救生圈4未漏气时,第二盖板15与第二固定环16抵靠,而第一盖板14与第一固定环13分离,使得主体1内部的热气只会通过第二固定环16进入第一连管18内,实现供暖的功能,当第一救生圈4漏气,第一救生圈4的气压减小,从而使得与第一救生圈4连接的固定管24内的检测板25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与第一救生圈4对应的气筒27内的空气通过连通管26导入固定管24的内部,从而使得活塞28向远离小孔的方向移动,通过气杆29带动第二盖板15向远离第二固定环16的方向移动,同时通过连杆17带动第一盖板14向靠近第一固定环13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固定环13堵住,从而使得主体1内部的热气通过第二固定环16导入第二连管22内,再导入第二救生圈21内,使得第二救生圈21膨胀,从而给待救人员提供支撑和往上的浮力,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当第二救生圈21逐渐膨胀后,会使得与第二救生圈21连接的固定管24内的检测板25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固定管24内的气体导入气筒27的内部,从而使得活塞28向靠近小孔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盖板15向靠近第二固定环16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盖板14向远离第一固定环13的方向移动,从而堵住了第二固定环16,使得主体1内的热气通过第一固定环13导入第一连管18内,从而再次进行供暖工作,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救援的无人飞行设备通过加热机构,实现了对待救人员供暖的功能,避免待救人员的温度过低而影响待救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现有的加热机构相比,该加热机构还可以对主体1内部散热,避免主体1内部过热而损坏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通过安全机构,防止第一救生圈4漏气时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救援,提高了安全性,与现有的安全机构相比,该安全机构与加热机构为一体联动机构,实用性更高。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