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海上垂直撤离通道的制作方法

2021-02-10 02:02:31|229|起点商标网
海上垂直撤离通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或海洋平台的救生装备,尤其是一种从遇难船舶或海洋平台撤离到登乘平台的撤离通道,属于海上救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上撤离系统用于船舶或海洋平台发生紧急情况时协助人员迅速撤离,海上垂直撤离通道是海上撤离系统的重要单元,撤离人员通过海上垂直撤离通道撤离到登乘平台上,以便登上救生艇驶离遇难海域。

现有的海上垂直撤离通道按撤离高度不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适用于撤离高度在15米以下的客滚轮和小型邮轮,其由钢圈、锥形的通道内衣、阻力布、弹力针织布和通道外套组合而成直线式通道。撤离人员从直线式通道的管道中下滑,通道外部人员无法看清内部撤离情况。当撤离人员在通道外套中突发意外险情时,通道外套外人员无法进行救助。由于撤离人员在直线式通道中的下滑速度不可控,导致滑入登乘平台上的速度过大而造成摔伤跌伤。另外,由于通道内衣和阻力布的材质均为弹力针织布,撤离通道受到的风阻较大,容易造成整个撤离系统摇晃,进而影响撤离的速度和效率。还有,对于撤离过程中海面遇上任何紧急情况,直线式通道不具备反向攀爬逃生能力。

另一种适用于撤离高度在15米以上的大型邮轮或海洋平台,由网墙编织的柔性套筒、支撑钢圈、柔性套筒内“之”字型的网编结构的滑行斜面、钢丝绳组合而成的垂直撤离通道,网编结构的滑行斜面使得撤离人员容易产生恐惧感,且对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撤离人员由于对垂直撤离通道不熟悉容易影响撤离效率。“之”字型的垂直撤离通道要求撤离人员不断改变滑行方向,容易造成眩晕感。在两层支撑钢圈之间的柔性套筒的筒壁上设有通过拉链封闭的开孔供人员逃生,因为长时间压缩放置,容易导致拉链老化而难以开启,进而在使用时影响逃生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海上垂直撤离通道,确保撤离人员能安全、快速地登上登乘平台。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海上垂直撤离通道,包括柔性套筒和多层间隔固定在柔性套筒内的支撑骨架,所述柔性套筒采用绳网编织物制成,所述支撑骨架外缘均布数个穿出柔性套筒的收放绳环,收放绳向下分别穿过各层支撑骨架的收放绳环后固定在底层的支撑骨架上,所述底层的支撑骨架固定在登乘平台的中央;从支撑骨架中心向外成放射状均布的数根支杆将支撑骨架分成数个扇形区,除了一个空缺扇形区外,其余扇形区覆盖钢板网后构成支撑平台;所述空缺扇形区的面积大于人体最大的横截面积,相邻两层支撑平台的空缺扇形区错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骨架的内径为1200mm~1400mm。支撑平台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250mm~1350mm。

进一步的,在支撑骨架上下侧的绳网编织物外围有一圈深色纤维织物;所述深色纤维织物的高度为150mm~200mm。

进一步的,在两相邻的支撑平台之间的柔性套筒上设有竖向开缝,所述竖向开缝两侧通过数个间隔设置的尼龙塔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采用绳网编织物制成的柔性套筒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风阻,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人员撤离的高效性,可满足较高的撤离高度要求。绳网编织物外围有一圈高度为150mm~200mm的深色纤维织物,具有一定遮光性,减少撤离人员的恐惧感。相邻两层支撑平台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250mm~1350mm,且相邻两层支撑骨架的空缺扇形区错开设置,撤离人员短暂停留在支撑平台上再下滑,可减缓撤离人员的下滑速度,避免撤离人员滑入上的速度过大而造成摔伤跌伤,提高撤离的安全性。还可在海面或登乘平台发生紧急情况时,便于撤离人员反向攀登上一层支撑平台后撤离。钢板网还可降低撤离人员在撤离过程产生的晕眩感。柔性套筒上的竖向开缝两侧通过尼龙塔扣连接的结构对撤离人员的随时撤离本实用新型提供逃生路径,提高了逃生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向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图2的b向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用于大型邮轮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使用时位于在大型邮轮10的船舷外侧,包括柔性套筒1和多层间隔固定在柔性套筒1内的支撑骨架21,底层的支撑骨架21固定在登乘平台3的中央。柔性套筒1采用六边形的绳网编织物制成,其材质为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易于加工和成型的凯夫拉纤维。支撑骨架21采用φ10mm圆钢弯制焊接而成,其内径为1200mm~1400mm,从支撑骨架21中心向外成放射状均布的3根φ10mm圆钢的支杆22将支撑骨架21分成3个扇形区,除了一个用于撤离人员通过的空缺扇形区211外,其余扇形区覆盖短节距为5mm,长节距为10mm,厚度为3mm的菱形网格的钢板网23后构成了支撑平台2。空缺扇形区211的面积大于人体最大的横截面积,相邻两层支撑平台2的空缺扇形区211错开设置,相邻两层钢板网23之间的垂直距离h=1300mm。这样的结构便于撤离人员从上层的支撑平台2的空缺扇形区211进入下层的支撑平台2时可短暂停留,再从下层支撑平台2交错设置的空缺扇形区211进入再下一层支撑平台2,从而减缓了撤离人员的下行速度,避免撤离人员滑入登乘平台3的速度过大而造成摔伤跌伤,还可在海面或登乘平台3发生紧急情况时,撤离人员可反向攀登上一层支撑平台2后撤离。撤离人员到达柔性套筒1可从登乘平台3登上救生艇完成撤离。

支撑骨架21外缘均布4个穿出柔性套筒的收放绳环24,芳纶材质的收放绳5向下分别穿过各层支撑骨架的收放绳环24后固定在底层的支撑骨架21上。4根收放绳3可通过大型邮轮舷侧的垂直撤离系统的卷扬机收放。

如图4所示,在柔性套筒1的绳网编织物外围有一圈高度为150mm~200mm的深色纤维织物11,本实施例的深色纤维织物11为黑色涤纶布,其具有一定遮光性,可以减少撤离人员的恐惧感。在两相邻的支撑平台2之间的绳网编织物上设有竖向开缝12,竖向开缝12两侧通过尼龙塔扣13连接。尼龙塔扣13的长度为550mm,由于绳网编织物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拉开尼龙塔扣13后所张开的逃生孔宽度可达650mm,便于撤离人员钻出柔性套筒1登上登乘平台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垂直撤离系统通过卷扬机释放收放绳5时,登乘平台3在其下侧的配重块4的重力作用下垂直下移,直至登乘平台3落到海面上后充气成形,此时下端固定在登乘平台3上的柔性套筒1展开成直筒形。撤离人员通过上平台从第一层支撑平台2的空缺扇形区211进入柔性套筒1后蹲在第二层支撑平台2的钢板网23上,再从第二层支撑平台2的空缺扇形区211下到下一层支撑平台2的钢板网23上,以此类推,撤离人员依次穿过各层支撑平台2的空缺扇形区211安全到达底层的登乘平台3上。然后拉开尼龙塔扣13,撤离人员就可穿过柔性套筒1的逃生孔乘坐救生艇逃生。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扇形面积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