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自2011年问世以来,漂浮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因不占用耕地林地、提高了水域利用率、降低水蒸发等优势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要实现漂浮式水面光伏“平价上网”,须不断推进水面光伏技术创新,用新技术、新材料带动水面光伏行业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在“新政”的影响下,光伏建设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势在必行,许多光伏产品为了追求成本的降低而减少了光伏浮体系统的一些部件或功能。然而,由于水面光伏浮体阵列每时每刻都经受着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必须要保证浮体阵列的稳定性以获得最大的光伏系统发电量;其次,漂浮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需要运行25年,在运行周期内不可避免的需要多次的运行检查、维护、维修等工作,因此光伏阵列必须要有充足的运维通道以保证每个组件、电气设备、电缆接线、锚固等重要设备部件可运维更换。
现有技术中,如公布号为cn109927856a的一种组件支撑浮体交叉拼接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该光伏发电系统,包括组件支撑浮体装置和设备浮体装置,组件支撑浮体装置包括交叉拼接在一起的多排组件支撑浮体,相邻两排组件支撑浮体之间的相应的组件支撑浮体交替拼接在一起,形成了牢固的网状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排组件之间无横向约束容易造成碰撞损坏的问题,整体稳定性更优;组件支撑浮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相比现有组件的连接方式,连接点更少,稳定性更好,安装更为方便,可实现水面光伏电站光伏组件、电气设备、电缆敷设、锚固系统和维护通道等重要功能,并在功能性增强的同时降低了浮体用量,节约了光伏电站造价,为推动水面光伏市场早日实现平价上网提供了技术保证。
但是,上述该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1、浮体种类多,安装和使用过程较为麻烦,不方便前后调换安装;2、在同等组件浮体数量的排布下,占用水域面积比较大,十分占用空间;3、对于安装后的发电系统,无法很好的对铺设间距进行控制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面光伏发电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通过组件浮体相连构成的组件列、用于连接组件列的走道浮体、以及安装在组件浮体上的光伏组件,其中;
组件浮体,其中心的一侧开设有中空孔,所述组件浮体靠近中空孔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光伏组件插孔一和对接孔一,所述组件浮体远离中空孔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对接孔二,所述对接孔二与中空孔之间的组件浮体两侧对称设置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光伏组件插孔二和对接孔三,所述光伏组件插孔一和光伏组件插孔二均呈内收设置;
走道浮体,其四个角均设置有走道对接孔,每侧的所述走道对接孔分别用于与对接孔二和对接孔三连接。
优选的,所述组件列通过若干组件浮体上下依次连接构成,其中,上侧所述组件浮体的对接孔二与下侧所述组件浮体的对接孔一对应连接,相邻两列的所述组件列之间通过走道浮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组件列的一端连接有走道列,所述走道列通过左右依次连接的走道浮体构成。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对称开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组件列通过两个组件浮体上下连接构成,其中,所述组件列中的上侧所述组件浮体的对接孔一与下侧所述组件浮体的对接孔一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对接孔一与对应的连接孔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组件列之间通过对接孔二和对接孔三交叉拼接。
优选的,上下两端的组件浮体之间通过走道浮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伏组件设置在高支架和低支架上,所述高支架和低支架底端均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光伏组件插孔一和光伏组件插孔二分别与螺纹杆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对齐的方式排列,在同等组件浮体数量的排布下,使用的水域面积会更小,并且浮体种类更少,整个方阵采用的浮体种类就两种:组件浮体和走道浮体,安装和使用过程更加方便,光伏组件前后支撑件都采用hdpe材质,可以前后调换安装,并且浮体与浮体连接固定的紧固件都采用同材质的hdpe,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半铺方式,采用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交错安装组件浮体的方式,调整连接板就可以调整半铺间距,非常实用且效果特别好,并且,由于光伏组件的支撑件可前后调换安装,此方案可采用光伏组件背靠背方式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全铺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铺方式未安装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半铺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半铺方式未安装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浮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浮体结构轴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浮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走道浮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走道浮体结构轴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走道浮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连接结构轴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连接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结构轴视示意图。
图中:1组件浮体、2走道浮体、21走道对接孔、3光伏组件、31高支架、32低支架、33螺纹杆、4中空孔、5光伏组件插孔一、6对接孔一、7对接孔二、8光伏组件插孔二、9对接孔三、10连接板、1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通过组件浮体1相连构成的组件列、用于连接组件列的走道浮体2、以及安装在组件浮体1上的光伏组件3,其中:组件浮体1的结构,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其中心的一侧开设有中空孔4,中心孔4并没有开设在组件浮体1正中心,而是偏离中心一侧,组件浮体1靠近中空孔4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光伏组件插孔一5和对接孔一6,左右各设置一组,光伏组件插孔一5和对接孔一6相互一体成型与组件浮体1固定连接,光伏组件插孔一5用来插接安装光伏组件3,对接孔一6用来连接构成组件列,组件浮体1远离中空孔4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对接孔二7,左右各设置一组,对接孔二7设置在与对接孔一6相对的两个拐角处,对接孔二7与中空孔4之间的组件浮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相互固定连接的光伏组件插孔二8和对接孔三9,左右各设置一组,光伏组件插孔二8和对接孔三9也为一体成型,光伏组件插孔二8用来对应插接支撑光伏组件3的支架,光伏组件插孔一5和光伏组件插孔二8均呈内收设置,设置在组件浮体1内部、并不延伸出去,使得光伏组件3在插接安装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对接孔的连接使用,走道浮体2,其四个角均设置有走道对接孔21,每侧的走道对接孔21分别用于与对接孔二7和对接孔三9连接,当组件浮体1相互连接构成组件列之后,走道浮体2用来连接在两个组件浮体1的对接孔二7和对接孔三9上,起到支撑固定住组件浮体1的作用,并可以提供一个供人走动的通道。
实施例一:作为全铺式的浮体排布方法,如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其特点为,组件列通过六个组件浮体1上下依次连接构成,即每一列组件列通过六个组件浮体1组成,其中,上侧组件浮体1的对接孔二7与下侧组件浮体1的对接孔一6对应连接,类似首尾相连的方式相互连接,多列组件列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每相邻两列的组件列之间通过走道浮体2连接,走道浮体2两侧的走道对接孔21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组件浮体1上的对接孔二7和对接孔三9,并且,为了更好的形成一个供人员走动的走道,在组件列的一端连接有走道列,走道列通过左右依次连接的走道浮体2构成,走道浮体2之间通过走道对接孔21固定连接,并且与组件浮体1上端的对接孔一6固定连接。
实施例二:作为半铺式的浮体排布方法,如说明书附图3和附图4所示,其特点为,除了上述的组件浮体1和走道浮体2,还包括连接板10,连接板10用于连接组件列中的两个组件浮体1,连接板10两端对称开设有连接孔11,组件列通过两个组件浮体1上下连接构成,组件浮体1采用中空孔4相互靠近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组件列中的上侧组件浮体1的对接孔一6与下侧组件浮体1的对接孔一6之间通过连接板10连接,对接孔一6和连接孔11相互连接,实现两个组件浮体1和一个连接板10组成的组件列,对接孔一6与对应的连接孔11固定连接,组件列设置有三排,且每排组件列相互间隔设置,相邻的组件列之间通过对接孔二7和对接孔三9交叉拼接,上下两端的组件浮体1之间通过走道浮体2固定连接形成走道通道。
对于光伏组件3来说,光伏组件3作为安装在组件浮体1上的光电转换部件,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光伏组件3设置在高支架31和低支架32上,高支架31和低支架32底端均连接有螺纹杆33,光伏组件插孔一5和光伏组件插孔二8分别与螺纹杆33螺纹连接,并且,光伏组件3的高、低支撑件都采用hdpe材质,光伏组件的支撑件可前后调换安装,所以此方案可采用光伏组件3的背靠背方式进行安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