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的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的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车辆是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传统的例如电动车、自行车等,新式的例如电动滑板车等。
目前的电动滑板车大多具有折叠功能,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156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滑板车折叠结构》(申请号:cn201620376636.0)、授权公告号为cn20769791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折叠式滑板车》(申请号:cn201721597397.2)、申请公开号为cn10779227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折叠式滑板车》(申请号:cn201711199918.3)分别披露了滑板车的不同折叠结构。
现有的滑板车折叠结构主要分为三类:
(1)与通过快拆螺丝压力进行预紧,即通过快拆螺丝提供的压力通过锁紧圈预压两个链接件进行锁紧;
(2)通过快拆螺丝提供预紧力卡住卡扣进行锁紧;
(3)直接横插管销进行连接。
对于上述折叠结构的连接方式来说,由于配件加工尺寸不可能完全做到紧配,装配件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缝隙,而滑板车主要是站立骑行,骑行时把手部位的冲击力传递到折叠锁紧结构处时,力矩会放大很多倍,这就导致现有的折叠结构在初期使用时虽然能实现紧配,但随着时间增长,磨损逐渐严重,装配结构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不仅会发出异音,影响用户骑行感觉,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发生折叠结构断裂等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随时进行磨损补偿从而使连接处始终保持紧配而降低磨损、避免产生异音、提高用户体验感的车的折叠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的折叠机构,包括立杆及折叠基座,所述立杆用于与车把手相连接,所述折叠基座用于与车身相连接,且该折叠基座的上端与所述立杆下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的下端面上开设有插口,相应的,所述折叠基座的上端具有能与该插口相插配连接的连接柱,且所述插口内周壁与连接柱外周壁的至少下部通过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形面配合压紧。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柱下部的外周壁成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第一锥形面,相应的,所述插口下部的内周壁成形为能与第一锥形面相配合贴紧的第二锥形面。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插口与连接柱之间的装配稳定性,缩小装配间隙,从而降低磨损。
进一步改进,出厂状态下,所述第二锥形面上端的内径小于第一锥形面上端的内径。该结构可在发生磨损后随时调整连接柱插入插口中的深度,从而对磨损处进行自动补偿,保持连接柱与插口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降低磨损及使用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感。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插口包括自下而上相互衔接的第一插口、第二插口,且第二插口的内径小于第一插口的内径,相应的,所述连接柱包括能与第一插口相插配连接的第一连接柱及自该第一连接柱的上端向上延伸、能与第二插口相插配连接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插口的内周壁构成所述的第一锥形面,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周壁构成所述的第二锥形面。通过上述第一插口与第一连接柱、第二插口与第二连接柱的双重紧配将立杆与折叠基座连接在一起,有利于降低磨损,减少异音,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延长折叠机构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实现折叠,所述立杆侧壁上开有自下端向上延伸且与第一插口相贯通、能供第二连接柱的至少上部穿过的让位口。
优选地,所述立杆下端的侧壁上开有上下延伸且与第一插口、第二插口贯通的长孔,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置有垂直其轴向布置的连接轴,该连接轴能上下滑移且周向转动的连接于所述长孔中。该结构便于将折叠基座转动连接于立杆上,且配合立杆与折叠基座的上下移动,从而适配锁紧状态及折叠状态。
优选地,所述长孔的上端对应第二插口中上部布置,所述长孔的下端对应第一插口的中下部布置。该结构可使立杆与折叠基座的上下相对移动具有适应的行程,以便于快速实现锁紧状态定位或折叠状态定位。
优选地,所述让位口的上端不高于第一插口上端的高度。该结构有利于在满足折叠功能的同时,兼顾连接结构的牢固及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杆外周套置有能上下滑移的锁紧套,该锁紧套的上端约束在立杆上,该锁紧套的下端与所述折叠基座脱卸式锁紧连接。该结构可在使用状态(折叠机构锁紧状态)下,对折叠机构的锁紧状态进行限位,防止立杆与折叠基座之间发生上下位移而影响使用。
为了便于对立杆与折叠基座进行锁紧,所述折叠基座的外周设置有位于第一连接柱下方的外螺纹,相应的,所述锁紧套的内周壁上具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优选,所述锁紧套的侧壁上开有自下端向上延伸的缺口,该缺口使所述锁紧套的下部形成c形结构,该c形结构的两端处连接有能使其相对抱紧的快拆组件。该结构在螺纹锁紧的状态下,进一步加强锁紧套的锁紧力,有利于提高锁紧后立杆与折叠基座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因骑行中的振动引起锁紧套松动。
为了便于生产及装配,所述立杆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的第一插口、第二插口及让位口均开设于该连接头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杆下端的侧壁上开有上下延伸且与插口的上下部均贯通的长孔,所述连接柱在靠近上端处设置有垂直其轴向布置的连接轴,该连接轴能上下滑移且周向转动的连接于所述长孔中;所述立杆侧壁上开有自下端向上延伸且与插口下部相贯通、能供连接柱的至少上部穿过的让位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插口与连接柱插配连接的方式使车的立杆相对于车身处于立起状态,而由于插配面的至少下部通过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形面配合压紧,因此当配合处发生磨损时,可随时调整连接柱插入插口中的深度而对磨损处进行自动补偿,保持连接柱与插口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从而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降低磨损及使用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机构结构示意图(竖立状态);
图3为图2的分解图;
图4为图2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机构结构示意图(折叠状态);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以电动滑板车为例,对车的折叠机构进行说明,当然该折叠机构也可以在自行车、电动车等车辆上使用。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车的折叠机构a包括立杆1及折叠基座2,立杆1用于与滑板车100的把手101相连接,折叠基座2用于与滑板车100的车身102相连接,且该折叠基座2的上端与立杆1下端转动连接,从而实现折叠。
本实施例立杆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头10,该连接头10的下端面上开设有插口1a,相应的,折叠基座2的上端具有能与该插口1a相插配连接的连接柱20,且插口1a内周壁与连接柱20外周壁的下部通过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形面配合压紧。
具体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插口1a包括自下而上相互衔接的第一插口11、第二插口12,且第二插口12的内径小于第一插口11的内径,相应的,连接柱20包括能与第一插口11相插配连接的第一连接柱21及自该第一连接柱21上端的中央部位向上延伸、能与第二插口12相插配连接的第二连接柱22。连接头10侧壁上开有自下端向上延伸且与第一插口11相贯通的让位口13,该让位口13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柱22的外径,从而使第二连接柱22能自让位口13穿出。连接头10的侧壁上开有上下延伸且与第一插口11、第二插口12贯通的长孔14。第二连接柱22上设置有垂直其轴向布置的连接轴221,该连接轴221能上下滑移且周向转动的连接于长孔14中,该结构便于将折叠基2转动连接于立杆1上,且配合立杆1与折叠基座2的上下移动,从而适配锁紧状态及折叠状态。
上述让位口13的上端不高于第一插口11上端的高度,该结构有利于在满足折叠功能的同时,兼顾连接结构的牢固及稳定性。上述长孔14的上端对应第二插口12中上部布置,长孔14的下端对应第一插口11的中下部布置,该结构可使立杆1与折叠基座2的上下相对移动具有适应的行程,以便于快速实现锁紧状态定位或折叠状态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21的外周壁成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第一锥形面211,相应的,第一插口11的内周壁成形为能与第一锥形面211相配合贴紧的第二锥形面111。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一插口11与第一连接柱21之间的装配稳定性,缩小装配间隙,从而降低磨损。出厂状态下,第二锥形面111上端的内径小于第一锥形面211上端的内径,该结构可在发生磨损后随时调整第一连接柱21插入第一插口11中的深度,从而对磨损处进行自动补偿,保持第一连接柱21与第一插口11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降低磨损及使用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实施例的立杆1、连接头10外周还套置有能上下滑移的锁紧套3,该锁紧套3的上端约束在连接头10上。连接头10的外周形成有一台阶15,相应的,锁紧套3的上端具有能在下移后与台阶15相抵的限位圈31,当然,除了该限位圈31与台阶15的配合方式,还可以在台阶15附近外周与限位圈31内周处采用相应的斜面配合,以提高锁紧力度。锁紧套3的下端与折叠基座2脱卸式锁紧连接。该结构可在滑板车使用状态(折叠机构锁紧状态)下,对折叠机构的锁紧状态进行限位,防止立杆1与折叠基座2之间发生上下位移而影响使用。
为了便于对立杆1与折叠基座2进行锁紧,折叠基座2的外周设置有位于第一连接柱21下方的外螺纹23,相应的,锁紧套3的内周壁上具有与该外螺纹23相匹配的内螺纹32。锁紧套3的侧壁上开有自下端向上延伸的缺口33,该缺口33使锁紧套3的下部形成c形结构30,该c形结构30的两端处连接有能使其相对抱紧的快拆组件34,该快拆组件34通过螺旋微调顶使c形结构30抱紧折叠基座2上具有外螺纹23的部分,从而在螺纹锁紧的状态下,进一步加强锁紧套3的锁紧力,有利于提高锁紧后立杆1与折叠基座2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因骑行中的振动引起锁紧套3松动。
本实施例的滑板车在使用时,将立杆1相对于折叠基座2向下压,通过第一插口11与第一连接柱21、第二插口12与第二连接柱22的双重紧配将立杆1与折叠基座2连接在一起,再通过锁紧套3将二者锁紧,由于第一插口11与第一连接柱21之间采用锥形面配合,可始终保持紧配,且在磨损后自动对磨损处进行补偿,从而有利于降低磨损,减少异音,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延长折叠机构的使用寿命;当需要折叠时,先解锁锁紧套3,再将立杆1向上拉动,使第一连接柱21的大部分退出第一插口11、第二连接柱22自第二插口12退至第一插口11中,然后将立杆1向一侧折叠,第二连接柱22穿过让位口13伸出连接头10,即可实现折叠,操作方便。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