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客载货两用车厢及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车的车厢,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载客载货两用的车厢以及使用该车厢的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轮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无论是电动三轮车、脚踏三轮车还是三轮摩托车,一般都分为载货和载人两种类型,由于用途不同,大多数农村家庭需要几台三轮车承担不同的任务,不仅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且一些三轮车由于使用频率较低,容易因长期闲置影响使用寿命,比如电动三轮车长期闲置会造成蓄电池损坏,后期维护成本高。为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客货两用三轮车,但是一般都是在货运三轮车的车厢内加装可拆卸的座椅实现的,载人时,将座椅安装上,载货前再将座椅拆卸下来,拆装过程费时费力,实用性并不强。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客货两用且功能切换过程更加便捷的车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载客载货两用车厢,该车厢通过加设折叠板,通过折叠板结构及位置的调整,解决了现有的三轮车车厢功能单一、客货两用车厢拆装过程费时费力,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载客载货两用车厢,包括:第一侧前门、第二侧前门、底板、第一侧后门、第二侧后门、后侧门以及折叠板;
所述第一侧前门与第二侧前门对应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底板布置,所述第一侧后门与所述第二侧后门对应设置且均与所述底板可枢转的连接,所述第一侧前门与所述第一侧后门和所述底板在竖直方向上铰接,且所述第二侧前门与所述第二侧后门和所述底板在竖直方向上铰接,所述后侧门与所述底板铰接,所述后侧门的顶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后门和所述第二侧后门卡固连接,所述折叠板一端与所述底板铰接,其另一端设于所述底板前端或与所述第一侧后门和所述第二侧后门顶部卡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车厢加设折叠板,通过折叠板的结构及位置调整,既可以作为部分底板和前侧挡板使用用于载货,又可以形成座椅用于载客,且载客与载货功能切换时无需对折叠板进行拆装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车厢上设置了多个门结构,便于装卸货以及乘客上下车,结构设计更加人性化。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载货板和脚踏板,所述载货板与所述脚踏板固定连接且呈阶梯状设置,所述载货板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脚踏板的设置高度。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底板分为两部分,并将载货板与脚踏板设计为阶梯结构,由于载客时,脚踏板低于载货板,乘客可以在脚部踩在脚踏板上的同时,腿部保持伸展状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车厢用于载客时乘客乘坐过程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板包括靠背板、前挡板和支撑板,所述前挡板的一端与所述靠背板可枢转的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可枢转的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脚踏板适配并与所述载货板可枢转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水平布置且与所述载货板平齐,所述前挡板竖直布置且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前门和所述第二侧前门的前端卡固连接,所述靠背板的顶部朝向脚踏板方向竖直布置。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为载货功能使用时,支撑板放置于脚踏板上方将角踏板盖住,且使支撑板与载货板平齐,这样支撑板代替脚踏板作为底板的一部分用于载货,且前挡板竖直放置于整个车厢的前端,使整个车厢四周围合,车厢内部空间利用率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竖直布置,所述前挡板水平布置,所述靠背板倾斜布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后门和所述第二侧后门的顶部卡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后门的顶部和所述第二侧后门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卡勾,所述靠背板两端对应设有与所述卡勾适配的卡柱,所述卡柱伸入所述卡勾内,实现所述靠背板与所述第一侧后门和所述第二侧后门的顶部卡固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为载客功能使用时,支撑板竖起,将前挡板绕支撑板顶部向后侧转动至水平状态,并将靠背板卡固在第一侧后门顶部和第二侧后门顶部,这样整个折叠板形成一个座椅,乘客面向前方坐在座椅上,且脚部踩在脚踏板上,乘客视野更加开阔且乘坐过程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板距地面的距离为260mm-320mm。也就是说,乘客脚踏位置距离地面低至260mm-320mm,作为客用车厢使用时,上下车更方便。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轮车,该三轮车包括上述的一种载客载货两用车厢。通过将车厢安装于三轮车的车架上,实现三轮车客用和货用两种功能的便捷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载客载货两用车厢用于载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载客载货两用车厢用于载货状态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载客载货两用车厢用于载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载客载货两用车厢用于载客状态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载客载货两用车厢包括:第一侧前门1、第二侧前门2、底板7、第一侧后门3、第二侧后门4、后侧门5以及折叠板6;
第一侧前门1与第二侧前门2对应设置且均与底板7垂直,第一侧后门3与第二侧后门4对应设置且均与底板7可枢转的连接,第一侧前门1与第一侧后门3和底板7在竖直方向上铰接,且第二侧前门2与第二侧后门4和底板7在竖直方向上铰接,后侧门5与底板7铰接,后侧门5的顶部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后门3和第二侧后门4卡固连接,折叠板6一端与底板7铰接,其另一端设于底板7前端或与第一侧后门3和第二侧后门4的顶部卡固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附图3,底板7包括载货板71和脚踏板72,载货板71与脚踏板72固定连接且呈阶梯状设置,载货板71的设置高度大于脚踏板72的设置高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附图1和图2,折叠板6包括靠背板63、前挡板62和支撑板61,前挡板62的一端与靠背板63可枢转的连接,其另一端与支撑板61可枢转的连接,支撑板61与脚踏板72适配并与载货板71可枢转的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附图1和图2,支撑板61水平布置且与载货板71平齐,前挡板62竖直布置且两侧分别与第一侧前门1和第二侧前门2的前端卡固连接,靠背板63的顶部朝向脚踏板72方向竖直布置。
本实施例中图1和图2所示的状态为车厢作为载货功能使用时的状态,作为载货车厢时,支撑板61水平设置在脚踏板72的上方,将脚踏板72盖住,且支撑板61作为底板7的一部分与载货板71平齐,使车厢内侧底部形成从前端到后侧板无障碍载货空间,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前挡板62竖直立起,并通过第一侧前门1和第二侧前门2前端中部位置设置的卡扣卡固,从而将整个载货空间四周全部围合,且靠背板63折叠起来,与前挡板62一样均竖直设置,不占用额外空间。这样,整个车厢与普通载货型的三轮车车厢载货空间基本相同,不会因功能增加而占用使用空间。
装卸货物时,可以将第一侧后门3和第二侧后门4绕与底板7连接的枢转结构(比如铰接轴)转动,即可实现上下翻转开合,同时后侧门5也可以上下翻转展开和关合,这样整个车厢与普通载货三轮车厢类似可以通过两侧车厢板和后侧板开合实现装卸货。
考虑到折叠板为载货结构状态下,三轮车使用时颠簸会使靠背板摆动,不是很安全,在本实施例中,靠背板调整至竖直状态后将其两端分别与前挡板两端卡接固定,具体卡固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合理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附图3和图4,支撑板61竖直布置,前挡板62水平布置,靠背板63倾斜布置且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后门3和第二侧后门4的顶部卡固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后门3的顶部和第二侧后门4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卡勾8,靠背板63两端对应设有与卡勾8适配的卡柱,卡柱伸入卡勾8内,实现靠背板63与第一侧后门3和第二侧后门4的顶部卡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图3和图4展示的是车厢作为载客功能使用时的状态,此时,将前挡板62从第一侧前门1和第二侧前门2的前端拆开,比如之前前挡板62通过扣手与第一侧前门1和第二侧前门2前端的卡勾卡接,将扣手掀起,使扣手与卡勾脱离,从而拉动前挡板62带动支撑板61抬起至竖直状态,此时前挡板62随支撑板61向后旋转至水平状态,将靠背板63打开,向后侧旋转至卡柱伸入第一侧后门3的顶部和第二侧后门4的顶部的卡勾8内,此时整个折叠板6形成一个座椅,用于载客时乘客乘坐使用,同时,脚踏板72由于顶部没有支撑板61遮挡,供乘客落脚,乘坐更加舒适,上下车时,只需将第一侧前门1绕第一侧前门1与第一侧后门3衔接处的铰接轴转动即可实现开合,同样将第二侧前门2绕第二侧前门2与第二侧后门4衔接处的铰接轴转动即可实现开合,上下车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前挡板62与支撑板61既可以采用枢转轴连接,也可以垂直固定连接,由于不论是作为载货型车厢还是载客型车厢使用时,在对折叠板位置做出调整时,前挡板62与支撑板61在使用状态下均是垂直的,所以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保证可以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前挡板62与支撑板61的连接关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脚踏板72距地面的距离为260mm-320mm,较优地,脚踏板72距离地面的距离可以设置为290mm。脚踏板72距离地面相对较近,便于乘客上下车,保证乘客乘坐安全。
因此,本实施例中载货载客两用车厢,初始状态是载货状态时(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将车厢两侧分段形成载客需求的第一侧前门和第二侧前门供乘客上下车使用,第一侧后门和第二侧后门以及后侧门供装卸货物使用,再通过将前挡板与支撑板后移,折叠后放置到车厢两侧车门中间卡座上,形成载客座椅,使其成为电动三轮载客车型(如图3和图4所示),且乘客车门可以轻松打开,功能切换更加便捷。
初始状态是载客状态时(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座椅前移,折叠,挂在车厢侧门前端卡座上,形成货车车厢(如图1和图2所示),且第一侧后门、第二侧后门以及后侧门可以正常打开装运货物。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三轮车,该三轮车包括上述的一种载客载货两用车厢,该车厢可以通过第一侧前门1和第二侧前门2前门靠近底部的安装柱与三轮车车架固定,具体安装方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合理设置,只要能保证车厢与车架平稳固定,整个三轮车可以正常使用,均可以使用。通过客货两用车厢实现载客和载货功能的便捷切换,从而可以通过一个三轮车实现两种用途,避免了为不同用途购买多个三轮车造成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且易出现使用频率低的三轮车长期闲置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载货载客两用车厢,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折叠板,并通过折叠板的移动扩展变形实现载货、载客两种功能的快捷切换,使用更加便捷;
2、通过将车厢两侧分段,第一侧前门和第二侧前门供乘客上下车使用,第一侧后门和第二侧后门以及后侧门供装卸货物使用,整个车厢结构紧凑、设计合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