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下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下部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下部构造包括底板、在底板的下侧配置的电池和在底板中的电池的上方开设的底板开口部。并且,经由底板开口部进行电池的维护(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8603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车辆下部构造中,若底板开口部的周缘在来自车辆侧方的载荷输入的作用下变形,则存在变形了的底板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电池、燃料箱等部件干涉的可能。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底板开口部的周缘的变形以抑制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部件的干涉的车辆下部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其在下侧配置有部件;底板开口部,其开设在底板中的部件的上方位置;凹槽部,其在底板开口部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并向下方凹设;以及高刚性部,其配置在凹槽部与底板开口部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底板开口部的周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控制底板开口部的周缘的变形以抑制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部件的干涉的车辆下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构造中将车室内的车厢地毯拆除来说明底板上表面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3是在车辆下部构造中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在车辆下部构造中由于来自侧方的加载输入而变形了的情形的底板的剖视图。
图5是在车辆下部构造中沿着图2的v-v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在车辆下部构造中沿着图2的vi-vi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2底板
4燃料箱(部件)
5底板开口部
5a周缘部
6泵单元(部件)
10凹槽部
15高刚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说明方向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均基本上基于从驾驶者观察的前后、左右或上下来说明。另外,“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含义相同。
首先说明车辆1的底板2周边的构成。
图1是在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下部构造的车辆1中将车室内的车厢地毯拆除来观察底板2的上表面时的立体图。
在底板2的左、右两侧设有下纵梁3、3。下纵梁3、3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将车宽方向截面设为大致ロ字状的中空。并且,底板2的各侧缘与下纵梁3接合。
另外,在底板2的下侧的一部分配置有作为部件的燃料箱4。燃料箱4构成为主要包括蓄积燃料的箱主体和在箱主体的上部安装的泵单元6。其中,泵单元6从箱主体汲取燃料并经由燃料管向发动机供给。
在底板2中的燃料箱4的上方位置开设有底板开口部5。底板开口部5俯视观察呈大致圆形且由大致相同直径的圆形的盖体7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
并且,对应于底板开口部5的位置配置有使泵单元6动作的各设备。本实施方式的泵单元6配置为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参照图3)。
因此,在从车室8内侧进行维护时将车厢地毯及盖体7拆除。由此,进行检修的人员能够经由底板开口部5直接进行泵单元6的检修及泵等设备的更换、修理。
另外,在底板2设有凹槽部10。凹槽部10以大致v字状向下方凹设(参照图3)。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部10具有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的直线部11和与直线部11连续并绕至底板开口部5的后侧的曲线部12。
因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凹槽部10俯视观察成为大致倒j字状,并包围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
另外,在凹槽部10的直线部11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形成有高刚性部15。高刚性部15在直线部11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具有沿上下方向与底板2接合的长条状的补片16。并且,高刚性部1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
本实施方式的补片16为长条平板形状的金属制,且在长度方向上交替反复地形成有多个山部和谷部。其中,在谷部隔开规定的间隔设有向下方鼓凸的多个接合部16a~16d。
如图3所示,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的大致全周形成得高于底板2的其他部位。另外,在周缘部5a中的直线部11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与周缘部5a的其他部位相比鼓出更高并具有平坦的上表面的接合座面15a~15c(参照图1)。
并且,补片16的接合部16a~16c分别与各接合座面15a~15c从上方重合并接合。由此,在底板2与补片16的各山部之间分别形成有规定大小的间隙。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底板开口部5的前侧沿车宽方向延伸设有横梁20。横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截面形状设为大致ロ字状并呈长条状。另外,横梁20将车宽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下纵梁3、3接合。并且,横梁20从底板2的上表面以规定的高度向上方凸设(参照图1)。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底板2还具备在横梁20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延伸设置的向上鼓凸的加强筋30(参照图5)。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30与横梁20及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30在图2所示的俯视观察时,以使中心轴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直线向左侧方倾斜大约45度的方式随着趋近横梁20而向外侧延伸设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30分别与横梁20及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连结。
其中,在横梁20侧以向上方鼓出的方式形成有较高刚性的前侧座面部32。
另外,在周缘部5a侧以向上方鼓出的方式形成有较高刚性的盖体座面部33。
并且,加强筋30还在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具有向下鼓凸的凹陷部31。如图6所示,凹陷部31以一体的方式连续设置为前侧座面部32和盖体座面部33间的中间部。另外,凹陷部31以低于前侧座面部32及盖体座面部33的上表面并向下鼓凸的方式形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凹陷部31如图2所示,以宽度方向尺寸小于前侧座面部32及盖体座面部33的方式形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底板2还具备加强部件40。加强部件40以与底板开口部5的后侧的形状匹配的方式,将金属制的平板部件形成为俯视观察呈大致凹字状。另外,加强部件40的车宽方向尺寸w1设定为大于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尺寸w2。
并且,加强部件40与底板2的上表面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并接合。由此,加强部件40固定于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全宽范围内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该底板开口部5重叠的位置。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下部构造的作用效果。如图1所示,车辆1包括:底板2,其在下侧配置有燃料箱4;底板开口部5,其开设在底板2中的泵单元6的上方位置;凹槽部10,其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并向下方凹设;以及高刚性部15,其配置在凹槽部10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
在该构成的车辆1的下部构造中,能够控制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向下方的变形,防止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燃料箱4的主要是泵单元6的干涉。
即,如图4所示,从车辆1的侧方输入的载荷从下纵梁3向底板2大致水平传递(箭头a)。在底板2的底板开口部5的近前存在向下凹设的凹槽部10及高刚性部15。因此,以凹槽部10为基点,载荷向下方传递而使底板2以沉陷的方式弯曲(箭头b)。
此时,以欲维持形状的高刚性部15为支点,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被朝向上方抬起(箭头c)。
因此,即使在底板2的下方配置有燃料箱4的泵单元6,周缘部5a也不易与泵单元6干涉。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下部构造中,能够控制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的变形方向。并且,控制周缘部5a的变形,使其以朝向上方抬起的方式变形。由此能够防止周缘部5a与在燃料箱4的上部配置的泵单元6干涉。
因此,在从车室8内侧进行维护时,检修者能够以良好的接近性经由底板开口部5直接进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配置在与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参照图3)的泵单元6的检修、设备的更换。
另外,如图2所示,由与底板2接合的长条状的补片16构成高刚性部15。因此能够通过补片16的形状、大小或接合部位更加容易地进行变形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下部构造中,补片16形成为长条平板形状。补片16使多个山部和谷部在长度方向上交替重复,将在谷部设置的多个接合部16a~16d与从底板2分别鼓出形成的各接合座面15a~15c在上下方向上接合。
因此,在底板2的上表面与补片16的各山部之间分别形成有规定大小的间隙。因此,即使是长条平板形状的补片16,相比于未形成间隙的与底板2的接合的情况,也能够以良好的部件效率提高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刚性部15中,通过将补片16与底板2的上表面接合,从而能够抑制成本的上升,并能够将凹槽部10与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之间的窄范围以直线状加强而提高刚性。
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控制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的变形方向及变形量。
此外,如图6所示,包括在底板开口部5的后侧设置的横梁20和在横梁20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延伸设置并向上鼓凸的加强筋30。加强筋30在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形成向下鼓凸的凹陷部31。在本实施方式的底板2中,在加强筋30的位于横梁20与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的中间部形成有向下鼓凸的凹陷部31。
在该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中,如图5所示,在从车宽方向外侧传递的载荷的作用下,成为起点的加强筋30一边以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为脊部一边被从水平方向两侧压缩而向上方弯曲变形。
此时,如图6所示,在从横梁20传递的载荷的作用下,加强筋30的凹陷部31成为弯折变形的起点,使凹陷部31以向下方沉陷的方式弯曲。因此,位于凹陷部31的两侧的前侧座面部32与在周缘部5a侧设置的盖体座面部33以相对地向上方隆起的方式变形。
因此,与盖体座面部33连结的周缘部5a能够朝向上方向变形而实现希望的控制。因此,周缘部5a不会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部件干涉。
并且,如图2所示,在底板开口部5的后侧设有加强部件40。
加强部件40的车宽方向尺寸设定为大于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尺寸。另外,加强部件40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全宽范围内设置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该底板开口部5重叠的位置。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中,加强部件40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全宽范围内加强周缘部5a。因此,在从侧方施加载荷时,能够抑制底板开口部5的变形。
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实施多种变形。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清楚易懂地说明本发明而提出的例示,并非限定为具备所说明的全部构成。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能够在某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能够针对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进行删除或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置换。上述实施方式的可能变形例如如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板2的下侧配置有作为部件的燃料箱4。但并不仅限于此,作为部件,也可以是蓄电池、蓄电池组件、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堆等或电装部件等任意部件,只要是安装在底板2的下侧并在上部开设有底板开口部5的部件即可。
另外,高刚性部15可以是任意形状及数量的补片16,也可以不具有补片。即,只要配置在凹槽部10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即可。
例如,也可以直接在底板2上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加强筋部,或是通过将多张板材重叠而成的加强部件等其他部件进行加强,补片16的数量、形状及材质并无特别限定。
此外,横梁20设置在底板开口部5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并且,加强筋30的方向不限于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直线向左侧方倾斜大约45度地延伸设置,而可以以任意方向连接在横梁20与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之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部件40如图2所示设置在底板开口部5的后侧。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加强部件40设在底板开口部5的前侧,或者设在前后两侧。
此外,加强部件40将金属制的平板部件以与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的形状匹配的方式设为俯视观察呈大致凹字状。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棒状部件来加强周缘部5a。
即,加强部件40只要是比底板开口部5大且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全宽范围内设置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该底板开口部5重叠的位置即可,形状、数量及材质并非仅由本实施方式限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