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及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辆中的储能单元,动力电池的安全防护在车辆安全中具有至重要的作用。由于动力电池的稳定性相较于传统燃油能源较差,因此动力电池不能受到挤压,否则就会面临起火甚至爆炸的危险。尤其是对于侧面碰柱工况而言,车身承载集成于一点并向动力电池进行高速挤压,若是车体侧面变形较大则挤压动力电池,起火或爆炸的风险极大,因此汽车界最具权威的安全认证机构,欧盟新车认证程序中心以及中国新车评价体系都将侧面碰柱作为评价工况之一,这就对电动车辆中动力电池的碰撞安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仅对风险较高的指定位置进行侧面柱碰试验,由于安全事故中类似侧面柱挤压的工况可能出现在不同的门槛位置,因此单一位置的侧面柱碰评价并不能将电动车辆在实际安全事故中的风险全部体现出来。因此,需要对动力电池覆盖区域进行全方位的侧面柱碰考察和针对性设计,才能有效降低动力电池覆盖区域内在碰撞事故中的起火风险。
传统的门槛设计是针对侧面碰撞开发,一般为四至五层结构,包括门槛外板、门槛外板加强板、内外板支架和门槛内板,部分车型会再设置一个门槛内/外板的补强板,其中内外板支架设有多个,多个内外板支架间隔分布。上述门槛结构一方面具有整体的抗弯性能偏弱的缺陷;另一方面将多个内外板支架间隔分布,虽然会使内外板支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完全强度满足要求,但由于相邻两个内外板之间的间隔较大,仍然不能有效抵御侧面柱状侵入,因此针对传统燃油车设计的门槛结构及方式已无法满足侧面柱碰对动力电池的保护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及电动车辆,能够提升门槛结构的抗弯能力,并对动力电池进行全面防护。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门槛内板、内板加强组件、门槛立板、外板加强组件和门槛外板;
所述外板加强组件和所述门槛外板均向背离所述门槛立板的一侧凹陷且相互抵接,以使所述门槛立板、所述外板加强组件和所述门槛外板中的相邻两者之间形成外侧封闭型腔;
所述内板加强组件包括内板加强板组,所述内板加强板组和所述门槛内板均向背离所述门槛立板的一侧凹陷且相互抵接,以使所述门槛立板、所述内板加强板组和所述门槛内板中的相邻两者中形成内侧封闭型腔。
作为上述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板加强板组包括第一外板加强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外板加强板和所述门槛外板之间的第二外板加强板,所述第一外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加强板均向所述门槛外板所在侧凹陷,所述第一外板加强板的底壁、所述第二外板加强板的底壁和所述门槛外板的底壁依次抵接使相邻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外侧封闭型腔。
作为上述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门槛外板的开口端部、所述第二外板加强板的开口端部和所述门槛立板依次焊接固定,所述门槛立板和所述第一外板加强板的开口端部焊接固定。
作为上述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板加强板的底壁、所述第二外板加强板的底壁和所述门槛外板的底壁依次胶接。
作为上述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板加强板组包括第一内板加强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内板加强板和所述门槛内板之间的第二内板加强板,所述第一内板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内板加强板均向所述门槛内板所在侧凹陷,所述第一内板加强板的底壁、所述第二内板加强板的底壁和所述门槛内板的底壁依次抵接使相邻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内侧封闭型腔。
作为上述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板加强板的开口端部和所述门槛内板的开口端部均焊接于所述门槛立板,所述第二内板加强板的开口端部焊接于所述门槛内板的内壁。
作为上述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板加强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门槛内板和所述第二内板加强板之间的第三内板加强板,所述第三内板加强板向所述第二内板加强板所在侧凹陷至抵接于所述第二内板加强板,并连接于所述门槛内板,以对所述第二内板加强板和所述门槛内板之间的所述内侧封闭型腔进行分割。
作为上述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内板加强板的开口端部焊接于所述门槛内板的底壁。
作为上述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板加强板的底壁、所述第二内板加强板的底壁和所述第三内板加强板的底壁依次胶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包括上述的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门槛立板和门槛内板之间设置向门槛内板所在凹陷的内板加强组件,并使门槛立板、内板加强板组和门槛内板中的相邻两者中形成内侧封闭型腔;在门槛立板和门槛外板之间设置向门槛外板所在侧凹陷的外板加强板组,并使门槛立板、外板加强组件和门槛外板中的相邻两者之间形成外侧封闭型腔,取代了传统的多个间隔分布的内外板支架,实现对动力电池形成全覆盖的侧面柱碰防护,规避了传统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通过多个连接在侧面柱不同位置的间隔分布的内外板支架连接时,门槛结构抗弯能力不均匀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在侧面柱碰中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的截面图。
图中:
1、门槛结构;10、门槛立板;11、门槛内板;12、第一内板加强板;13、第二内板加强板;14、第三内板加强板;15、门槛外板;16、第一外板加强板;17、第二外板加强板;
2、动力电池系统;21、动力电池框架;22、电池模组;
3、侧面柱碰壁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在侧面柱碰中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动力电池系统2包括动力电池框架21和电池模组22,电池模组22包裹在动力电池框架21内,通过动力电池框架21对电池模组22进行保护,侧面柱碰主要指的是侧面柱碰壁障3碰撞门槛结构1。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1包括依次连接的门槛内板11、内板加强组件、门槛立板10、外板加强组件和门槛外板15。其中,外板加强组件和门槛外板15均向背离门槛立板10的一侧凹陷且相互抵接,以使门槛立板10、外板加强组件和门槛外板15中的相邻两者之间形成外侧封闭型腔。内板加强组件包括内板加强板组,内板加强板组和门槛内板11均向背离门槛立板10的一侧凹陷且相互抵接,以使门槛立板10、内板加强板组和门槛内板11中的相邻两者中形成内侧封闭型腔。
本实施例在门槛立板10和门槛内板11之间设置向门槛内板11所在凹陷的内板加强组件,并使门槛立板10、内板加强板组和门槛内板11中的相邻两者中形成内侧封闭型腔;在门槛立板10和门槛外板15之间设置向门槛外板15所在侧凹陷的外板加强板组,并使门槛立板10、外板加强组件和门槛外板15中的相邻两者之间形成外侧封闭型腔,取代了传统的多个间隔分布的内外板支架,实现对动力电池形成全覆盖的侧面柱碰防护,规避了传统门槛内板11和门槛外板15通过多个连接在侧面柱不同位置的间隔分布的内外板支架连接时,门槛结构1抗弯能力不均匀的情况。
进一步地,外板加强板组包括第一外板加强板16和设于第一外板加强板16和门槛外板15之间的第二外板加强板17,第一外板加强板16和第二外板加强板17均向门槛外板15所在侧凹陷,第一外板加强板16的底壁、第二外板加强板17的底壁和门槛外板15的底壁依次抵接使相邻两者之间形成外侧封闭型腔。其中,门槛外板15的开口端部、第二外板加强板17的开口端部和门槛立板10依次焊接固定,门槛立板10和第一外板加强板16的开口端部焊接固定;第一外板加强板16的底壁、第二外板加强板17的底壁和门槛外板15的底壁依次胶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内板加强板12和第二内板加强板13和门槛外板15均向背离门槛立板10的一侧凹陷,形成同向嵌套的“c”型结构,可以有效提升侧面柱碰时的吸能效果。
进一步地,内板加强板组包括第一内板加强板12,及设于第一内板加强板12和门槛内板11之间的第二内板加强板13,第一内板加强板12和第二内板加强板13均向门槛内板11所在侧凹陷,第一内板加强板12的底壁、第二内板加强板13的底壁和门槛内板11的底壁依次抵接使相邻两者之间形成内侧封闭型腔。其中,第一内板加强板12的开口端部和门槛内板11的开口端部均焊接于门槛立板10,第二内板加强板13的开口端部焊接于门槛内板11的内壁。
进一步地,内板加强组件还包括设于门槛内板11和第二内板加强板13之间的第三内板加强板14,第三内板加强板14向第二内板加强板13所在侧凹陷至抵接于第二内板加强板13,并连接于门槛内板11,以对第二内板加强板13和门槛内板11之间的内侧封闭型腔进行分割。其中,第三内板加强板14的开口端部焊接于门槛内板11的底壁;第一内板加强板12的底壁、第二内板加强板13的底壁和第三内板加强板14的底壁依次胶接。
本实施例将通过第一内板加强板12和门槛立板10围成第一内侧封闭型腔,通过第一内板加强板12、门槛立板10、门槛内板11和第二内板加强板13围成两个第二内侧封闭型腔,通过第二内板加强板13、第三内板加强板14和门槛内板11围成两个第三内侧封闭型腔,通过第三内板加强板14和门槛内板11围成一个第四内侧封闭型腔,且由于第一内板加强板12和第三内板加强板14的凹陷方向相反,能够有效提升门槛结构1的侧面抗弯性能以及侧面柱碰中门槛结构1对于动力电池的保护性能,对于侧面柱碰工况下降低侧面侵入水平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本实施例还通过第一内板加强板12、第二内板加强板13、第三内板加强板14、第一外板加强板16和第二外板加强板17,配合门槛立板10、门槛外板15和门槛内板11形成的嵌套式“c”型结构,实现门槛结构1侧面的层叠渐进式吸能,有效提升门槛结构1侧面的吸能效果,降低侧面柱碰时的侵入速度和侵入量。
本实施例将第一内板加强板12和第一外板加强板16均直接连接于门槛立板10,以形成封闭的第一内侧封闭型腔和第一外侧封闭型腔,有利于提升门槛结构1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提的焊接均为点焊,采用点焊和胶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在增加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工艺连接的便利性,并有效降低连接成本。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包括上述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