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自行车后座的制作方法
2021-02-07 16:02:54|305|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后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自行车后座。
背景技术:
[0002]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 (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
[0003]
现有的自行车后座在使用时大多不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导致了使用者在坐着时容易受到一定影响,在不够平整的路面上会更加明显,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现有的现有的自行车后座不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减震自行车后座。
[0005]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震自行车后座,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环,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后座板,所述后座板的顶部设置有坐垫,所述后座板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后座板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
[0006]
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框,所述减震框的外表面底部与连接柱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框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一侧设置有锁紧旋钮,所述滑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凸块,所述滑动板的底部且位于凸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摩擦块,所述减震框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摩擦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
[000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以有效降低自行车在行进时带来的震动,增加后座的使用效果。
[0008]
优选地,所述锁紧旋钮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锁紧旋钮均与套管之间为螺纹连接。
[000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不同的后座进行夹紧,增加使用范围。
[0010]
优选地,所述滑动板的两侧与减震框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减
震弹簧的顶端与滑动板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减震的效果更好,便于长期进行使用。
[0012]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第一减震弹簧的底端均与减震框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降低震动带来的影响。
[0014]
优选地,所述摩擦块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摩擦块分别位于第二减震弹簧的两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底端与减震框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顶端与凸块的底端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以降低震动的振幅与频率,以此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0016]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的底端与连接环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坐垫的材料为软质橡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与后座板的底部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端与支撑杆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与后座板的底部另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端与支撑杆的另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自行车后座的在使用时会更加舒适稳定,有效减小震动带来的影响。
[0018]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0019]
1、通过设置连接柱的底端与连接环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坐垫的材料为软质橡胶,第一支撑架的顶端与后座板的底部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的底端与支撑杆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的顶端与后座板的底部另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的底端与支撑杆的另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得自行车后座的在使用时会更加舒适稳定,有效减小震动带来的影响,在使用时,先通过连接柱与连接环,将整个后座安装在自行车上,然后通过坐垫的材料为软质橡胶,使得使用者在乘坐时会更加舒适。
[0020]
2、通过设置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框,减震框的外表面底部与连接柱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减震框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套管的一侧设置有锁紧旋钮,滑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凸块,滑动板的底部且位于凸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减震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摩擦块,减震框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摩擦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使得可以有效降低自行车在行进时带来的震动,增加后座的使用效果,在自行车行进至不太平整的路面时,通过车轴对连接环与连接柱,对减震框产生了一定的震动,然后传输到套管上,在传输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可以有效降低震动的频率,再通过凸块的两侧与两组摩擦块之间的摩擦,可以有效降低震动的振幅,通过同时降低震动的频率与振幅,可以有效降低震动对自行车后座的震动,便于增加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震自行车后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震自行车后座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支撑杆;2、减震装置;21、减震框;22、滑动板;23、套管;24、锁紧旋钮;25、凸块;26、第一减震弹簧;27、摩擦块;28、第二减震弹簧;3、连接柱;4、连接环;5、后座板;6、坐垫; 7、第一支撑架;8、第二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
参照图1-2,一种减震自行车后座,包括支撑杆1,支撑杆1的底端设置有减震装置2,减震装置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3,连接柱 3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环4,支撑杆1的顶端设置有后座板5,后座板5 的顶部设置有坐垫6,后座板5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7,后座板5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8。
[0026]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3的底端与连接环4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坐垫6的材料为软质橡胶,第一支撑架7的顶端与后座板5的底部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7的底端与支撑杆1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8的顶端与后座板5的底部另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8的底端与支撑杆1的另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
[0027]
具体地,使得自行车后座的在使用时会更加舒适稳定,有效减小震动带来的影响,在使用时,先通过连接柱3与连接环4,将整个后座安装在自行车上,然后通过坐垫6的材料为软质橡胶,使得使用者在乘坐时会更加舒适。
[0028]
在本实施例中,减震装置2包括减震框21,减震框21的外表面底部与连接柱3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减震框2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滑动板22,滑动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23,套管23 的一侧设置有锁紧旋钮24,滑动板22的底部设置有凸块25,滑动板 22的底部且位于凸块2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26,减震框21 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摩擦块27,减震框21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摩擦块2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28;
[0029]
具体地,使得可以有效降低自行车在行进时带来的震动,增加后座的使用效果。
[0030]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旋钮24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锁紧旋钮24均与套管23之间为螺纹连接,滑动板22的两侧与减震框2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为滑动连接,第一减震弹簧26的顶端与滑动板22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26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一减震弹簧 26的底端均与减震框21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摩擦块27 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摩擦块27分别位于第二减震弹簧28的两侧,第二减震弹簧28的底端与减震框21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28的顶端与凸块25的底端之间为固定连接;
[0031]
具体地,在自行车行进至不太平整的路面时,通过车轴对连接环 4与连接柱3对减震框21产生了一定的震动,然后传输到套管23上,在传输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减震弹簧26与第二减震弹簧28可以有效降低震动的频率,再通过凸块25的两侧与两组摩擦块27之间的摩擦,可以有效降低震动的振幅,通过同时降低震动的频率与振幅,可以有效降低震动对自行车后座的震动,便于增加使用效果。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