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手自动收合推车的制作方法
2021-02-07 16:02:53|240|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婴儿乘坐的推车,具体是指一种单手自动收合推车。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婴儿外出都会乘坐推车,这样既能减轻父母出行负担,又能让婴儿出行更加舒适,而为了方便推车的随身携带,比如步行背负或放在汽车内,通常还会将推车设计成折叠结构,并且这种折叠结构随着婴童用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不断的进行了完善,例如最早推车的收合都需要双手操作解锁,使用过程较为麻烦,发展到现在只需单手就能操作推车解锁,使用过程无疑更加轻松、省力。然而,传统的单手自动收合推车结构设计过于复杂,常见的是通过增加多根连杆部件以形成联动结构,这样做不但增加推车的生产成本,而且过于复杂的结构也容易损坏,影响推车使用寿命。另外,虽然确实做到了单手一键全部解锁,但在推车收合过程中还是需要用脚或另外一只手辅助,此时会伴随着用户弯腰操作的过程,非常疲累,也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键自动收合推车,显然使用过程还是存在一些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不易损坏、使用轻松、能做到真正意义上一键自动收合的单手自动收合推车。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单手自动收合推车,包括前脚管组、后脚管组、手把管、弯管、撑杆、折叠杆、座位管和扶手管;所述的前脚管组上端、后脚管组上端和手把管下端之间设有同轴铰接的转动关节和设置在转动关节内的关节锁;所述的弯管下端与手把管上端相互转动连接,在弯管上设有控制所述关节锁解锁的捏手和二道锁;所述的撑杆上端与弯管下端铰接,撑杆下端与后脚管组之间设有第一铰接点;所述的座位管前端铰接在前脚管组上,后端铰接在撑杆上;所述的扶手管后端铰接在手把管上;所述的折叠杆包括前端铰接在前脚管组上的前杆和后端铰接在后脚管组上的后杆,该前杆后端与后杆前端之间设有第二铰接点,所述的折叠杆上还设有联动杆和收车拉簧,该联动杆上端铰接在手把管上,联动杆下端同时转动和轴向滑动连接在后杆上,该收车拉簧上端钩连在第二铰接点上,收车拉簧下端钩连在联动杆下端;所述的第一铰接点设有收车扭簧,该收车扭簧的两个支腿分别顶推在撑杆和后脚管组上。
[0006]
所述的联动杆下端与后杆之间的轴向滑动和转动连接是在后杆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滑槽,相应在联动杆下端设有活动配装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块,所述的联动杆下端经滑块滑动配装在后杆的滑槽内,并同时作转动连接。
[0007]
所述的第一铰接点处设有供所述收车扭簧安装的塑胶套。
[0008]
所述的联动杆为s型杆。
[0009]
所述的第二铰接点处设有转动限位板。
[0010]
所述的弯管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段,所述的撑杆上端与该连接段铰接。
[0011]
所述的推车折叠,前脚管组、后脚管组和手把管围绕转动关节折叠,弯管和扶手管均折叠贴合手把管,撑杆带动座位管共同折叠贴合后脚管组,进而带动收车扭簧的两个支腿相互靠拢积蓄势能;前杆和后杆相互折叠贴合带动第二铰接点向下移动,并使联动杆下端同时相对后杆转动和轴向向下滑动,进而带动收车拉簧拉伸积蓄势能。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款能做到真正意义上一键单手自动收合的推车结构,它主要是在折叠杆上设有联动杆和收车拉簧,该折叠杆包括前端铰接在前脚管组上的前杆和后端铰接在后脚管组上的后杆,且前杆后端与后杆前端之间设有第二铰接点,而联动杆下端同时转动和轴向滑动连接在后杆上,收车拉簧上端则钩连在第二铰接点上,收车拉簧下端钩连在联动杆下端;同时,在撑杆下端与后脚管组之间形成的第一铰接点上设有收车扭簧,该收车扭簧的两个支腿分别顶推在撑杆和后脚管组上。这样,当整个推车进行折叠时,随着折叠操作的进行,收车拉簧会自动处于拉伸积蓄势能状态,收车扭簧会自动处于相互靠拢积蓄势能状态,也就是整个推车会被收车拉簧和收车扭簧积蓄势能的过程带动而自动折叠并拢;一旦操作展开,收车拉簧和收车扭簧就在势能释放的同时也自动推动推车展开,如此就能在用户不弯腰的基础上,直接实现一键秒收、站立,一甩就开,从而完美的达到推车单手自动收合的操作目的。另外,改进后的推车还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不易损坏、使用轻松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图1的立体图。
[0017]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
[0018]
图6为图4处于折叠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7为图6的b处放大图。
[0020]
图8为图1的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0022]
如图1~图8所示,1.前脚管组、11.前轮、2.后脚管组、21.后轮、3.手把管、4.弯管、41.二道锁、42.连接段、43.捏手、5.座位管、51.小腿靠管、52.连接件、6.撑杆、61.塑胶套、62.收车扭簧、7.联动杆、8.折叠杆、81.前杆、82.后杆、83.转动限位板、84.收车拉簧、9.转动关节、10.扶手管、12.第一铰接点、13.第二铰接点、14.篷骨支架。
[0023]
一种单手自动收合推车,如图1、图4所示,涉及一种供婴儿外出乘坐的婴童用品,其结构主要是由前脚管组1、后脚管组2、手把管3、弯管4、撑杆6、折叠杆8、座位管5和扶手管10等构成。
[0024]
所述的前脚管组1和后脚管组2都是由一根开口朝上的u型管构成,前脚管组1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前轮11,后脚管组2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后轮21,手把管3一共有两根,分别
设置在推车的两侧,且前脚管组1上端、后脚管组2上端和手把管3下端之间设有同轴铰接的转动关节9,具体是位于推车同侧位置的前脚管组1其中一个上端、后脚管组2的其中一个上端和一根手把管3的下端之间分别设有同轴铰接的转动关节9,两个转动关节内均具有独立设置的关节锁(图中未示)。
[0025]
所述的弯管4是一根开口朝下的u型管,且弯管4的两个下端正好分别与同侧位置的两个手把管3上端铰接,在弯管4中部还设有控制转动关节9内的关节锁解锁的捏手43和二道锁41,该二道锁主要起到捏手43的安全防护作用,即只有解除二道锁41才能按压捏手43,进而经隐藏内置的拉绳拉动解除关节锁。
[0026]
同时,遮阳篷用的篷骨支架14可设计为通过两端扣件可拆式安装在手把管3上端,并实现遮阳篷的折叠和展开。
[0027]
所述的撑杆6具有两根,并分别设置在推车的两侧,每根撑杆6上端均与弯管4下端铰接,具体结构为:弯管4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段42,撑杆6上端与该连接段42铰接;每根撑杆6下端均与同侧位置的后脚管组2之间设有第一铰接点12,该第一铰接点处设有塑胶套61,以及安装在塑胶套上的收车扭簧62,且收车扭簧的两个支腿分别顶推在撑杆6和后脚管组2上。
[0028]
所述的座位管5前端铰接在前脚管组1上,其前端部还设有小腿靠管51,座位管5后端通过连接件52铰接在撑杆6上;所述的扶手管10后端铰接在手把管3上。
[0029]
所述的折叠杆8具有两根,并分别设置在推车的两侧,由于两根折叠杆8的结构设计完全相同,故本实施例仅以其中一根折叠杆8结构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0]
所述的折叠杆8是由前端铰接在前脚管组1上的前杆81和后端铰接在后脚管组2上的后杆82组成,而且前杆81后端与后杆82前端之间还设有第二铰接点13,在第二铰接点处需设有转动限位板83,其目的是:在推车整体展开使用,也就是前杆81和后杆82相对拉开时,可通过转动限位板83阻挡第二铰接点13的进一步向上移动,从而防止前杆81和后杆82出现非必要的相对折叠。
[0031]
所述的折叠杆8上还设有联动杆7和收车拉簧84。其中,联动杆7是一根s型杆,该联动杆上端铰接在手把管3上,下端同时转动和轴向滑动连接在后杆82上,具体结构如图8所示:后杆82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滑槽821,通常是一个长条形的直槽且贯穿后杆82,相应在联动杆7下端设有滑块71,该滑块活动配装在滑槽821内;这样,联动杆7下端就能经滑块71而在后杆82的滑槽821内作前、后轴向往复滑动,同时也能绕滑块71实现转动连接。
[0032]
所述的收车拉簧84上端钩连在第二铰接点13上,收车拉簧84下端钩连在联动杆7下端的滑块71上,故可随同滑块的轴向滑动而同步移动。
[0033]
本实用新型如图2、图3、图6所示进行折叠时,通过单手操作捏手43和二道锁41控制关节锁一键解除后,前脚管组1、后脚管组2和手把管3就会围绕转动关节9折叠,相应的弯管4和扶手管10均折叠贴合手把管3,撑杆6带动座位管5共同折叠贴合后脚管组2,进而带动收车扭簧62的两个支腿相互靠拢积蓄势能;前杆81和后杆82相互折叠贴合带动第二铰接点13向下移动,并使联动杆7下端的滑块71同时相对后杆82转动和轴向向下滑动,进而带动收车拉簧84拉伸积蓄势能。也就是整个推车会被收车拉簧84和收车扭簧62积蓄势能的过程带动而自动折叠并拢。
[0034]
然后,一旦操作展开,收车拉簧84和收车扭簧62就在势能释放的同时也自动推动
推车展开,如此就能在用户不弯腰的基础上,直接实现一键秒收、站立,一甩就开,从而完美的达到推车单手自动收合的操作目的。
[00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与该实施例等同的结构设计,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