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2021-02-06 21:02:08|256|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公开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0002]
前副车架是车辆底盘系统的重要构件,不仅可以连接前后车桥的骨架及汽车的多个零部件,还可以阻隔振动和噪声,提高汽车舒适性。
[0003]
相关技术中,与前副车架连接的零部件包括控制臂、稳定杆和转向器等,前副车架通常采用双层钢板结构,从而通过双层钢板实现对控制臂、稳定杆和转向器等零部件的夹装,进而实现前副车架与相关零部件的稳固连接。
[0004]
然而,上述前副车架虽然能实现对相关部件的稳固连接,但是会使得前副车架重量超标,从而导致汽车的能耗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可以有效降低自身的重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包括底板;
[0007]
所述底板上具有两个第一板组、两个第二板组、用于与稳定杆连接的稳定杆凸台和用于与转向器连接的转向器凸台,各所述第一板组均包括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立板,且各所述第一立板均垂直于所述底板,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之间形成用于夹装控制臂的前点的第一间隙,各所述第二板组均包括第二立板和横板,所述第二立板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横板和所述底板垂直连接在一起,各所述横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形成用于夹装所述控制臂的后点的第二间隙。
[0008]
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具有多个减重孔。
[0009]
可选地,所述前副车架为铝合金结构件。
[0010]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立板上均具有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布置。
[0011]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立板的朝向另一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立板的板面上均具有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所述第一凸起。
[0012]
可选地,各所述第一板组均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平行布置的连接横板,所述连接横板的一侧边与一个所述第一立板连接,所述连接横板的另一侧边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立板连接在一起。
[0013]
可选地,每个所述横板上均具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位置具有第三螺纹孔,各所述第二螺纹孔均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三螺纹孔相对布置。
[0014]
可选地,每个所述横板朝向所述底板的板面均具有第二凸起,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横板的板面具有两个第三凸起,各所述第二凸起和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凸起相对布置,各所述第二螺纹孔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凸起,各所述第三螺纹孔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凸
起。
[0015]
可选地,所述稳定杆凸台为圆柱形结构件,所述稳定杆凸台中同轴具有第四螺纹孔。
[0016]
可选地,所述转向器凸台为圆柱形结构件,所述转向器凸台中同轴具有第五螺纹孔。
[001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8]
对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两个第一立板和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控制臂的前点的第一间隙,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立板和底板形成的稳固的第一间隙来固定控制臂的前点。而第二立板、横板和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控制臂的后点的第二间隙,从而可以通过横板、立板及底板形成的稳固的第二间隙来固定控制臂的后点。
[0019]
另外,稳定杆凸台、转向器凸台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可以通过稳定杆凸台和转向器凸台实现底板与稳定杆、转向器的稳固连接。
[0020]
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前副车架通过使用单层底板不仅能保持前副车架与其它相关部件的稳固连接,还能有效减轻重量,避免了使用两层钢板结构。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的俯视图。
[0026]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27]
1、底板;11、第一板组;111、第一立板;1111、第一螺纹孔;1112、第一凸起;112、第一间隙;113、连接横板;12、第二板组;121、第二立板;122、横板;1221、第二螺纹孔;1222、第二凸起;123、第二间隙;13、稳定杆凸台;131、第四螺纹孔;14、转向器凸台;141、第五螺纹孔;15、第三螺纹孔;16、第三凸起;2、减重孔;3、加强筋板;4、车身前凸台;5、车身后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9]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前副车架包括底板1,底板1上具有两个第一板组11、两个第二板组12、用于与稳定杆连接的稳定杆凸台13和用于与转向器连接的转向器凸台14。
[0030]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各第一板组11均包括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立板111,且各第一立板111均垂直于底板1,相对应的两个第一立板111之间形成用于夹装控制臂的前点的第一间隙112。
[0031]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板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各第二板组12均包括第二立板121和横板122,第二立板121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横板122和底板1垂直连接在一起,各横板122与底板1之间均形成用于夹装控制臂的后点的第二间隙123。
[0032]
对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相对应的两个第一立板111之间形成用于夹装控制臂的前点的第一间隙112,从而可以通过稳固的第一间隙112来固定控制臂的前点。而各横板122与底板1之间均形成用于夹装控制臂的后点的第二间隙123,从而可以通过稳固的第二间隙123来固定控制臂的后点,进而实现对控制臂的整体安装。
[0033]
另外,稳定杆凸台13、转向器凸台14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可以通过稳定杆凸台13和转向器凸台14实现底板1与稳定杆、转向器的稳固连接。
[0034]
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前副车架通过使用单层底板1不仅能保持前副车架与其它零部件的稳固连接,还能有效减轻重量,避免了使用两层钢板结构。
[0035]
需要说明的是,两组第一板组11和两组第二板组12在底板1上均对称布置,即底板1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布置有一个第一板组11和一个第二板组12,从而固定左控制臂。底板1的另一侧(图1中的右侧)布置有另一个第一板组11和另一个第二板组12,从而固定右控制臂。
[0036]
再次参见图1,底板1上具有多个减重孔2。
[003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减重孔2可以有效地减轻底板1的重量,从而降低前副车架的重点。
[0038]
示例性地,减重孔2可以为圆形孔,也可以为三角形孔,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0039]
可选地,前副车架为铝合金结构件。
[00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副车架为铝合金结构件可以有效降低前副车架的重量。另外,铝合金结构便于铸造成型,从而大大降低了前副车架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41]
需要说明的是,钢制前副车架是通过冲压焊接成型的,其不仅重量大,且加工周期长。而铝合金制前副车架可以有效减轻重量和缩短加工周期。
[0042]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还设置有车身前凸台4和车身后凸台5。
[004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身前凸台4和车身后凸台5可以通过螺栓将副车架安装到车身前纵梁上。
[0044]
再次参见图2,每个第一立板111上均具有第一螺纹孔1111,相对应的两个第一立板111上的两个第一螺纹孔1111相对布置。
[004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螺纹孔1111可以实现控制臂的前点与前副车架的螺栓连接,从而不仅保证控制臂的连接强度,还便于拆装。
[0046]
可选地,每个第一立板111的朝向另一个相对应的第一立板111的板面上均具有第一凸起1112,且第一螺纹孔1111贯穿第一凸起1112。
[004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方面,两个第一凸起1112的间距通过机械加工来保证控制臂的前点安装尺寸要求。另一方面,第一凸起1112可以延伸第一螺纹孔1111的长度,使得控制臂与前副车架的螺栓连接更加稳固。
[0048]
可选地,各第一板组11均还包括与底板1平行布置的连接横板113,连接横板113的一侧边与一个第一立板111连接,连接横板113的另一侧边与另一个第一立板111连接在一起。
[004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横板113可以与两个第一立板111、底板1形成一个稳固且封闭的第一间隙112,从而使得控制臂的固定更加稳固。
[0050]
再次参见图3,每个横板122上均具有第二螺纹孔1221,底板1上对应第二螺纹孔1221的位置具有第三螺纹孔15,各第二螺纹孔1221均与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15相对布置。
[005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螺纹孔1221可以实现控制臂的后点与前副车架的螺栓连接,从而不仅保证控制臂的连接强度,还便于拆装。
[0052]
可选地,每个横板122朝向底板1的板面均具有第二凸起1222,底板1朝向横板122的板面具有两个第三凸起16,各第二凸起1222和相对应的第三凸起16相对布置,各第二螺纹孔1221贯穿相对应的第二凸起1222,各第三螺纹孔15贯穿相对应的第三凸起16。
[005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方面,第二凸起1222和第三凸起16的间距通过机械加工来保证控制臂的后点安装尺寸要求。另一方面,第二凸起1222和第三凸起16可以延伸第二螺纹孔1221的长度,使得控制臂与前副车架的螺栓连接更加稳固。
[0054]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稳定杆凸台13为圆柱形结构件,稳定杆凸台13中同轴具有第四螺纹孔131。
[005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四螺纹孔131可以实现稳定杆和前副车架的稳定连接。
[0056]
可选地,转向器凸台14为圆柱形结构件,转向器凸台14中同轴具有第五螺纹孔141。
[005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五螺纹孔141可以实现转向器和前副车架的稳定连接。
[0058]
示例性地,转向器凸台14的外周壁均匀布置有多个加强筋板3,且加强筋板3的底部与底板1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增大转向器凸台14与底板1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大转向器和前副车架的连接强度。
[0059]
示例性地,稳定杆凸台13和转向器凸台14的数目均可以为2个,由于稳定杆和转向器均为细长的杆件,所以设置多个固定点能够便于实现对稳定杆和转向器的固定。另外,其中一个转向器凸台14的第五螺纹孔141可以为长腰孔,从而有利于装配时的调节,避免设计误差。
[0060]
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稳定杆凸台13和转向器凸台14的数目可以均为3个、4个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0061]
以下简要介绍本公开提供的前副车架的工作原理:
[0062]
相对应的两个第一立板111之间形成用于夹装控制臂的前点的第一间隙112,从而可以通过两个第一立板111形成的稳固的第一间隙112来固定控制臂的前点。而各横板122与底板1之间均形成用于夹装控制臂的后点的第二间隙123,从而可以通过横板122和底板1形成的稳固的第二间隙123来固定控制臂的后点。
[0063]
另外,稳定杆凸台13、转向器凸台14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可以通过稳定杆凸台13和转向器凸台14实现底板1与稳定杆、转向器的稳固连接。
[0064]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