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扶手盖板组件及专用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列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损扶手盖板组件及专用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的列车座椅扶手体盖板采用螺栓连接形式,在组装后,为保证扶手体盖板的美观需要增加孔贴进行遮盖螺栓,孔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材质及老化各种原因会使孔贴脱落;并且在维修时,因使用的是螺栓结构,重复拆解后会使螺栓孔的螺纹损坏,出现批量的质量问题。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取消螺钉的使用,采用新的连接结构来实现盖板组件的组装,同时,由于没有螺钉固定,因此还需要一种可以实现无损拆卸新结构盖板组件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螺钉固定、可以反复无损拆卸的扶手盖板组件;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无损拆卸扶手盖板组件的拆卸装置。
为实现盖板的无损拆卸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损扶手盖板组件,包括内连板和盖板本体,其中盖板本体左右两边为向下弯曲的遮盖沿,所述内连板设置在两侧的遮盖沿围成的空间内,且在内连板右侧设置合页固定孔。所述内连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卡头,对应地在盖板本体的遮盖沿的内侧设置卡扣,内连板通过两侧的卡头与盖板本体上的卡扣卡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连板两侧设置卡头,对应地在盖板本体的遮盖沿的内侧设置卡扣,内连板和盖板本体之间通过卡合的方式安装在一起,从而可以避免因反复拆装螺栓导致部件磨损的问题,同时,由于不用在盖板本体和内连板上设置过多螺钉孔,因此可以保证组合后的盖板组件具有完整的外观。
优选地,所述内连板包括顶部平直设置的内撑部和下部两侧平直设置的下卡部,且下卡部通过连接部与内撑部连接,所述卡头设置在下卡部上;该结构的内连板具有更好的形变性,通过挤压两侧的下卡部可使内撑部弯曲,从而使整个内连板的宽度变小,从而避免在安装内连板的过程中造成内连板的损坏。
优选地,在右侧的连接部上设置两个定位孔,对应地在左侧的连接部上设置限位孔;所述定位孔和限位孔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卡头之间,并靠近卡头,且限位孔的长度大于定位孔的长度。定位孔和限位孔分别用于卡装撑杆的顶触端和挤压端,防止在拆卸该盖板组件时撑杆滑脱。
优选地,在盖板本体的遮盖沿的内侧分别设置与定位孔和限位孔正对的基块和顶块,且顶块正对限位孔的一面向着遮盖沿的下沿倾斜下斜面。在使用拆卸装置拆卸内连板时,顶触端顶触基块,挤压端顶触顶块,在撑杆的支撑下,当卡头脱离卡扣时,顶块与挤压端发生相对滑动,使得遮盖沿自动脱离内连板。
优选地,所述盖板本体的内顶部设置加强筋,用于增加盖板本体的强度,且加强筋的高度低于遮盖沿的高度,当内连板和盖板本体盖合后,内撑部接触加强筋,这可以增加内撑部的受力点,防止内撑部过度变形,从而避免内撑部的应力消除,使内连板在长期使用下仍然保持原有形变性能。
优选地,所述盖板本体的内顶部设置螺钉孔,且螺钉孔正对合页固定孔,在将合页安装在内连板上时螺钉贯穿合页螺孔、合页固定孔并最终固定在盖板本体上的螺钉孔内,这可以增加盖板本体与内连板在合页处的强度,使三者合为一体,避免在翻转盖板组件时因用力过大导致的内连板断裂或者内连板脱离盖板本体。
为可以实现无损拆卸上述扶手盖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拆卸上述无损扶手盖板组件的专用拆卸装置,该拆卸装置包括撑杆和设置在撑杆上的指压柄,且撑杆的长度大于限位孔和定位孔之间的距离;所述撑杆包括顶部的挤压端和末端的顶触端,且指压柄设置在靠近挤压端的一端。将该拆卸装置倾斜设置在两侧的遮盖沿之间,使撑杆的两端分别顶触盖板本体两侧的遮盖沿,并通过推动指压柄使撑杆逐渐接近垂直于遮盖沿,此时,遮盖沿被顶触的部位逐渐变宽,直至卡扣和卡头脱离,接触该装置,可以实现盖板组件的无损拆卸,避免在拆卸过程中对组件产生刮痕等影响外观的损伤。
优选地,所述指压柄包括贴面端和指压端,所述贴面端的背面贴着内连板,且指压端的高度高于贴面端的高度,所述撑杆靠近指压端。贴面端用于接触内连板的内撑部,防止在推动指压柄时整个拆卸装置转动,而设置的指压端则可以给手部提供着力点,增加力臂,使拆卸装置的使用不受个人经验左右,从而使盖板组件的拆卸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连板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连板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连板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盖板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连板和盖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用于拆卸无损扶手盖板组件的拆卸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使用拆卸装置拆卸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连板1、卡头2、合页固定孔3、下卡部4、内撑部5、限位孔6、定位孔7、连接部8、标签区9、盖板本体10、卡扣11、加强筋12、螺钉孔13、基块14、顶块15、撑杆20、指压柄21、挤压端22、顶触端23、遮盖沿101、下斜面151、贴面端221、指压端2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组件的实施例一种实施例,一种无损扶手盖板组件,包括内连板1和盖板本体10,其中盖板本体10左右两边为向下弯曲的遮盖沿101,所述内连板1设置在两侧的遮盖沿101围成的空间内,且在内连板1右侧设置合页固定孔3。所述内连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四个卡头2,对应地在盖板本体10的遮盖沿101的内侧设置卡扣11,内连板1通过两侧的卡头2与盖板本体10上的卡扣11卡合。
在该实施例中,内连板1两侧设置卡头2,对应地在盖板本体10的遮盖沿101的内侧设置卡扣11,内连板1和盖板本体10之间通过卡合的方式安装在一起,从而可以避免因反复拆装螺栓导致部件磨损的问题,同时,由于不用在盖板本体10和内连板1上设置过多螺钉孔,因此可以保证组合后的盖板组件具有完整的外观。
具体地,所用内连板1包括顶部平直设置的内撑部5和下部两侧平直设置的下卡部4,且下卡部4通过连接部8与内撑部5连接,卡头2对称设置在两侧的下卡部4上;采用该结构的内连板1具有更好的形变性,通过挤压两侧的下卡部4可使内撑部5弯曲,从而使整个内连板1的宽度变小,从而避免在安装内连板1的过程中造成内连板1的损坏。且在右侧的连接部8上设置两个定位孔7,对应地在左侧的连接部8上设置限位孔6;定位孔7和限位孔6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卡头2之间,并靠近卡头2,且限位孔6的长度大于定位孔7的长度,具体地,限位孔6靠近卡头2的一端与定位孔7靠近卡头2的一端的连线垂直于下卡部4。定位孔7和限位孔6分别用于卡装撑杆20的顶触端23和挤压端22,防止在拆卸该盖板组件时撑杆20滑脱,且撑杆20的起始安装状态为倾斜状态,通过扳动撑杆20,使撑杆逐渐垂直,此时卡头2与卡扣11脱离。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实现盖板组件的无损安装与无损拆卸。
为了进一步提高拆卸效率,在盖板本体10的遮盖沿101的内侧分别设置与定位孔7和限位孔6正对的基块14和顶块15,且顶块15正对限位孔6的一面向着遮盖沿101的下沿倾斜下斜面151。在使用拆卸装置拆卸内连板1时,顶触端23顶触基块14,挤压端22顶触顶块15,在撑杆20的支撑下,当卡头2脱离卡扣11时,顶块15与挤压端22发生相对滑动,使得遮盖沿101自动脱离内连板1。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高盖板组件的整体强度,为此在盖板本体10的内顶部设置加强筋12,用于增加盖板本体10的强度,且加强筋12的高度低于遮盖沿101的高度,当内连板1和盖板本体10盖合后,内撑部5接触加强筋12,这可以增加内撑部5的受力点,防止内撑部5过度变形,从而避免内撑部5的应力消除,使内连板1在长期使用下仍然保持原有形变性能。同时,盖板本体10的内顶部设置螺钉孔13,且螺钉孔13正对合页固定孔3,在将合页安装在内连板1上时螺钉贯穿合页螺孔、合页固定孔3并最终固定在盖板本体10上的螺钉孔13内,这可以增加盖板本体10与内连板1在合页处的强度,使三者合为一体,避免在翻转盖板组件时因用力过大导致的内连板1断裂或者内连板1脱离盖板本体10。
另外,由于盖板组件的使用较为频繁,为了降低出现夹伤乘客的频率,在内连板1上设置标签区9,通过设置警示语来提醒乘客。
图7和图8为用于拆卸盖板组件的专用拆卸装置的实施例,用该装置可以实现无损拆卸上述扶手盖板组件,具体地,该拆卸装置包括撑杆20和设置在撑杆20上的指压柄21,且撑杆20的长度大于限位孔6和定位孔7之间的距离;撑杆20包括顶部的挤压端22和末端的顶触端23,且指压柄21设置在靠近挤压端22的一端。而指压柄21包括贴面端221和指压端222,该贴面端221的背面贴着内连板1,且指压端222的高度高于贴面端221的高度。
需要同时使用两个拆卸装置才能快速完成拆卸,使用时,将挤压端22和顶触端23分别插入限位孔6和定位孔7中(如图9所示),然后两手同时向外推动指压端222,此时贴面端221紧贴内连板1的内撑部5,防止在推动指压柄21时整个拆卸装置转动,而设置的指压端222则可以给手部提供着力点,增加力臂,使拆卸装置的使用不受个人经验左右,从而使盖板组件的拆卸更加便捷。在撑杆20逐渐倾向垂直的过程中,卡头2与卡扣11逐渐脱离,最终实现无损拆卸盖板组件的目的。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