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景行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观景行车系统。
背景技术:
游乐场或景区内,为游客乘坐并带领游客环绕景区观看风景常用山地车,而在有爬山路段时,建立缆车路段为游客提供方便。现有技术中山地车和缆车分别独立设置,游客在普通路面行进或要爬山时就需要在山地车与缆车之间进行换乘,山地车与缆车之间无法自动接驳。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观景行车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山地车与缆车无法自动接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观景行车系统,其包括山地车,其还包括若干个地面轨道和若干个缆车轨道,所述地面轨道和所述缆车轨道依次交替布置;所述山地车上设置有驱动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山地车沿所述地面轨道行进;所述缆车轨道的两端均设置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用于将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缆车轨道连接或分离。
所述观景行车系统,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山地车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地面轨道两侧的至少两个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所述电机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位于所述地面轨道的上下两侧。
所述观景行车系统,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位于所述地面轨道的外侧,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围成容纳所述地面轨道的容纳空间。
所述观景行车系统,其中,所述地面轨道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路段组,所述路段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路段、上坡路段、第二平路段和下坡路段;所述上坡路段上沿所述山地车的行进方向设置有销齿;所述山地车上设置有与所述销齿啮合的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连接的驱动器。
所述观景行车系统,其中,所述缆车轨道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吊板,所述吊板的上端与所述传送带转动连接,下端悬空。
所述观景行车系统,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竖直向上延伸的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端的安装孔和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通孔滑动连接的定位销组件;所述安装孔向下延伸并可容纳所述吊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安装孔垂直并连通;所述吊板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所述观景行车系统,其中,所述安装孔沿平行于所述山地车的行进方向的方向贯穿所述支撑杆,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与所述吊板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观景行车系统,其中,所述定位销组件包括可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滑动的销钉,将所述销钉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的转接件,以及分别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转接件连接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将所述销钉定位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观景行车系统,其中,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弹性件和限位板;所述转接件远离所述销钉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套设在所述转接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机械手与所述转接件相配合,以通过所述限位板压缩所述弹性件。
所述观景行车系统,其中,当所述销钉位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内时,所述弹性件伸长至最大行程,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壳体接触;当所述销钉脱离所述第一通孔时,所述限位板脱离所述壳体。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游客乘坐所述山地车既可以在所述地面轨道行进,还可以沿所述缆车轨道行进,免去爬山旅途的劳累,中途无需换乘,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观景行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地面轨道装配第一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地面轨道装配第二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山地车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且所述销钉未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定位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销钉将所述吊板与所述支撑杆配合定位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缆车轨道驱动所述山地车行进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观景行车系统的功能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观景行车系统,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观景行车系统包括山地车1,安装在地面的若干个地面轨道2和若干个缆车轨道3;所述地面轨道2和所述缆车轨道3依次交替布置;且相邻布置的所述地面轨道2与所述缆车轨道3之间部分重叠,以保证所述山地车1沿所述地面轨道2行进至所述缆车轨道3下方,或沿所述缆车轨道3行进至所述地面轨道2上方时,可以实现所述山地车1在所述地面轨道2与所述缆车轨道3之间的无缝衔接。
所述山地车1上设置有驱动机构4和连接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4用于为所述山地车1提供动力,从而驱动所述山地车1沿所述地面轨道2行进;地面上还设置有机械手100,所述机械手100分别位于所述缆车轨道3的起始端和末端,所述机械手100用于将所述连接机构5与所述缆车轨道3连接或分离。
当所述山地车1在所述驱动机构4的驱动下行进至所述缆车轨道3的起始端时,所述机械手100将所述连接机构5与所述缆车轨道3连接,所述缆车轨道3启动,并将所述山地车1吊起,驱动所述山地车1前进;当所述山地车1沿所述缆车轨道3行进至所述地面轨道2上方时,所述机械手100将所述连接机构5与所述缆车轨道3分离,所述山地车1脱离所述缆车轨道3,并在所述驱动机构4的驱动作用下,沿所述地面轨道2行进,从而实现所述山地车1在所述地面轨道2与所述缆车轨道3之间的无缝接驳;游客乘坐所述山地车1既可以在所述地面轨道2行进,以观看普通路面的景色,还可以乘坐所述山地车1在所述缆车轨道3行进,免去爬山旅途的劳累,中途无需换乘,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至少两个驱动组件41,所述至少两个驱动组件41对称设置在所述山地车1上并分别位于所述地面轨道2的左右两侧。所述地面轨道2包括轨道本体22以及设置在所述轨道本体22下方的第一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1将所述轨道本体22支撑,以使所述轨道本体22脱离地面。所述驱动组件41包括电机、连接板411、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411上的主动轮412和第一从动轮413;所述电机与所述主动轮412连接;所述主动轮412位于所述轨道本体22的上方,并与所述轨道本体22接触;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412沿所述轨道本体22滚动前进;所述第一从动轮413与所述主动轮41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从动轮413位于所述轨道本体22的下方,并与所述轨道本体22接触;所述主动轮412和所述第一从动轮413分别从所述轨道本体22的上下两侧对所述轨道本体22进行夹持;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412沿所述轨道本体22滚动前进时,所述第一从动轮413同步沿所述轨道本体22滚动。
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板411上的第二从动轮;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二从动轮位于所述主动轮412与所述第一从动轮413之间;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二从动轮位于所述轨道本体22的外侧;所述主动轮412、所述第一从动轮413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围成三角形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轨道本体22。
所述主动轮412、所述第一从动轮413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分别从所述轨道本体22的三个侧面对所述轨道本体22进行包抄,有效的避免在较为崎岖的路段行进时所述山地车1相对于所述轨道本体22产生歪斜而导致所述主动轮412脱离所述轨道本体22。
所述轨道本体22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路段组200,所述路段组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路段201、上坡路段202、第二平路段203和下坡路段204;如图2和图3所示,所示,所述上坡路段202上沿所述山地车1的行进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销齿400;所述山地车1上设置有与所述销齿400啮合的齿轮300,以及与所述齿轮300连接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齿轮300转动,从而通过所述齿轮300与所述销齿400的啮合,带动所述山地车1沿所述上坡路段202行进。
由于所述上坡路段202需要的动力较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山地车1在所述驱动机构4的驱动力下沿所述第一平路段201行进至所述上坡路段202的起始端时,所述驱动电机启动,所述齿轮300沿竖直平面转动并与所述销齿400啮合,以构成销齿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4和销齿传动机构同步为所述山地车1提供动力,从而保证所述山地车1沿所述上坡路段202行进时不会溜车。一具体实施例,每一个路段组200中上坡路段202的坡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本实施例中一具体实施方式,每一个路段组200中上坡路段202的坡度不完全相同,且所述销齿400仅设置在坡度大于15°的上坡路段202。
如图1所示,所述缆车轨道3包括支架3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的传送带32;所述传送带32上设置有吊板6,所述吊板6的上端与所述传送带32转动连接,下端悬空。所述吊板6用于与所述连接机构5连接,当所述传送带32对所述山地车1进行传送时,所述吊板6可相对于所述传送带32转动,使得所述吊板6始终处于竖直状态。
所述缆车轨道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并位于山底的第一电机和第一主动轮,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并位于山顶的第二电机和第二主动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传送带32为环形,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主动轮上;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同步启动,并驱动所述传送带3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山地车1完成爬山。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机构5包括竖直向上延伸的支撑杆51,设置在所述支撑杆51上端的安装孔52和第一通孔53,以及与所述安装孔52和所述第一通孔53滑动连接的定位销组件54;所述安装孔52具有开口且开口向上,所述安装孔52向下延伸并用于容纳所述吊板6;所述第一通孔53垂直于所述安装孔52,并与所述安装孔52连通;所述吊板6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53相对应的第二通孔61。当所述吊板6插入所述安装孔52内,且所述第二通孔61与所述第一通孔53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通孔53、所述第二通孔61和所述安装孔52三者连通,所述定位销组件5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3、所述安装孔52和所述第二通孔61,从而将所述吊板6定位在所述安装孔52内,实现所述连接机构5与所述吊板6的连接,进而实现所述山地车1与所述缆车轨道3的连接。
所述安装孔52沿平行于所述山地车1的行进方向的方向贯穿所述支撑杆51,即所述安装孔52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支撑杆51,并且所述安装孔52的内壁与所述吊板6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所述山地车1行进至所述传送带32的下方时,随着所述传送带32的转动,所述吊板6可以从后向前插入所述安装孔52内,当所述第二通孔61与所述第一通孔53对应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停止,保证所述定位销组件54可以穿过所述安装孔52插入所述第二通孔61内。所述安装孔52与所述吊板6配合安装时,无需对所述山地车1进行上下位置调整,所述吊板6随着所述传送带32的转动即可插入所述安装孔52内,完成所述第一通孔53与所述第二通孔61的配合。
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销组件54包括可沿所述第一通孔53和所述第二通孔61滑动的销钉541,将所述销钉541与所述支撑杆51滑动连接的转接件542,以及分别与所述支撑杆51和所述转接件542连接的锁止机构543,所述锁止机构543用于将所述销钉541定位在所述安装孔52和所述第一通孔53内。所述销钉541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通孔53的中心轴线,并垂直于所述支撑杆51。
如图4所示,所述锁止机构543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杆51上的壳体543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5431内的弹性件5432和限位板5433;所述转接件542的一端与所述销钉541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5431并与所述支撑杆51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5433套设在所述转接件542上;所述弹性件543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4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5433连接;所述机械手100与所述转接件542相配合,以通过所述限位板5433压缩所述弹性件5432。所述支撑杆51上还设置有限位圈7,所述限位圈7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53处,以从所述第一通孔53的外围支撑所述销钉541,并对所述销钉541的滑动起导向作用,使所述销钉541沿直线滑动,保证所述第一通孔53与所述第二通孔61对应时,所述销钉541可以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3、所述安装孔52和所述第二通孔61;所述限位圈7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通孔53的中心轴线重叠。
所述限位圈7与所述壳体5431位于所述支撑杆51的同一侧;当所述销钉541位于所述安装孔52和所述第一通孔53内时,所述弹性件5432伸长至最大行程,所述限位板5433与所述壳体5431接触,并且所述弹性件5432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所述销钉541脱离所述第一通孔53时,所述限位板5433脱离所述壳体5431,所述弹性件5432处于被压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件5432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所述机械手100与所述转接件542相分离时,所述限位板5433与所述壳体5431接触,所述弹性件5432伸长至最大行程;所述弹性件5432顶持所述限位板5433,使得所述限位板5433顶持所述壳体5431,所述转接件542穿过所述支撑杆51的长度达到最长,从而将所述销钉541定位在所述安装孔52和所述第一通孔53内。进一步的,当所述弹性件5432伸长至最大行程,所述限位板5433与所述壳体5431接触时,所述销钉541远离所述转接件542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杆51外。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弹性件5432为弹簧。
如图4所示,所述转接件54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部5421、垂直部5422和第二水平部5423,所述第一水平部5421与所述销钉541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5423依次贯穿所述壳体5431和所述支撑杆51;所述第二水平部5423远离所述垂直部542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431始终位于所述支撑杆51的相反两侧。以下以所述壳体5431和所述销钉541均位于所述支撑杆51的左侧为例,对所述定位销组件54的工作原理进行具体说明:
所述第二水平部5423远离所述垂直部5422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杆51,并位于所述支撑杆51的右侧;所述限位圈7位于所述支撑杆51的左侧;所述山地车1沿所述地面轨道2行进时,所述限位板5433与所述壳体5431接触,所述弹性件5432伸长至最大行程,所述销钉541穿过所述安装孔52和所述第一通孔53。当所述山地车1在所述驱动机构4的驱动力下行进至所述传送带32的下方,所述机械手100向左推动所述第二水平部5423,所述限位板5433向左挤压所述弹性件5432,如图4所示,同时所述第一水平部5421带动所述销钉541向左移动至脱离所述安装孔52;所述传送带32转动至空挂的吊板6从后向前插入所述安装孔52内,并且所述第一通孔53与所述第二通孔61相对应时,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停止,所述机械手100撤离,所述转接件542在所述弹性件5432的弹力下复位,如图6所示,所述销钉54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3、所述安装孔52和所述第二通孔61,从而将所述吊板6与所述支撑杆51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启动,所述传送带32对所述山地车1进行传送。
所述机械手100为现有机械手100,现有技术中能够推动所述转接件542沿垂直于所述支撑杆51的方向移动的机械手100,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机械手100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31上的第三电机101和机械臂102,所述第三电机101与所述机械臂102连接,并驱动所述机械臂102沿竖直平面转动;所述第二水平部5423位于所述机械臂102的旋转路径上;所述机械臂102与所述壳体5431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杆51的相反两侧。
如图7所示,所述传送带32上还设置有第一吊杆8和第二吊杆9,所述第一吊杆8和所述第二吊杆9相互对称并分别位于所述吊板6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一吊杆8、所述吊板6和所述第二吊杆9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吊杆8和所述第二吊杆9均与所述传送带32转动连接,且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竖直状态。所述第一吊杆8的上端与所述传送带32连接,下端连接吊绳10;所述第一吊杆8的长度小于所述吊板6的长度;所述吊绳10用于与所述山地车1连接,以提供所述山地车1与所述传送带32之间连接稳定性的保障。当所述山地车1被所述传送带32传送并吊离地面时,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吊杆8高于所述吊板6,所述吊板6高于所述第二吊杆9。
所述支架31上还设置有主控板500,如图8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所述缆车轨道3和所述机械手100均与所述主控板500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所述缆车轨道3和所述机械手100的启动、停止以及工作顺序均由所述主控板500进行控制。一具体实施例,所述主控板500采用dmc21x3系列芯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观景行车系统,其包括山地车,其还包括若干个地面轨道和若干个缆车轨道,所述地面轨道和所述缆车轨道依次交替布置;所述山地车上设置有驱动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山地车沿所述地面轨道行进;所述缆车轨道的两端均设置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用于将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缆车轨道连接或分离。游客乘坐所述山地车既可以在所述地面轨道行进,还可以沿所述缆车轨道行进,免去爬山旅途的劳累,中途无需换乘,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