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防爬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碰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防爬器。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碰撞领域,一般会在驾驶室前方的吸能装置的前端设置防爬装置。
例如专利cn201310602896.7公开了一种防爬器。所述防爬器包括与车体底架固定连接的地板,该地板的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根底架边梁,所述地板的前端与设置在车辆端部的防爬梁固定连接,且该防爬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应的底架边梁上;所述车体底架与防爬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三根压溃梁,所述防爬梁的外侧具有横向设置的齿,该防爬梁的齿在两辆车辆碰撞时与另一车辆防爬器的防爬梁上的齿相啮合。该实用新型解决了车辆头车车体底架前端防爬器安装空间限制问题,在两列车碰撞过程中起防爬作用的同时,通过选定区域的受控变形防止车体主体结构破坏,碰撞能(动能)以确保乘客和列车乘务员有足够生存空间的方式转化为受控变形。
专利cn201420759041.4提供一种城轨车辆车头防爬吸能装置,由防爬板单元(1)和吸能单元(2)焊接而成,该防爬板单元包括内部设有防爬板加强筋(1c)的防爬横梁(1d),该防爬横梁的前、后端分别焊接第一防爬立板(1b)和第二防爬立板(1e),且第一防爬立板、第二防爬立板与防爬板加强筋一起形成第一箱型结构,第一防爬立板的前端焊接有通过激光切割成形的防爬齿(1a),该防爬横梁的两端位置与车辆的底架边梁相连,该第二防爬立板后端与吸能单元(2)相接。该吸能单元是由两根u型吸能梁(2a)焊接而成的第二箱型结构,该吸能梁上设有诱导变形的通孔(2c),两根吸能梁后部与车辆底架端部结构相连处焊接有加强筋(2b)。
专利cn201510061847.5提供一种铝合金防爬吸能装置及该高速动车组防爬车系统,包括防爬齿、导向装置、多孔吸能型材件、吸能型材第一、第二端板。具备能量吸收作用和防偏防爬作用。防爬齿、导向装置采用碳钢,导向装置穿过多孔吸能型材的多孔间隙与防爬齿固连,多孔吸能型材件位于两端板之间,第二端板采用铝合金,与多孔吸能型材件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导向装置采用两个工字梁贯穿;多孔吸能型材件优选为9孔一次拉制成型,孔间由横筋连接的结构;组焊好的吸能型材件通过螺栓与防爬齿进行连接。以上结构的稳定有序变形保证了列车在发生碰撞时可以吸收巨大的冲击动能,保证司乘空间的安全,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列车在碰撞中爬车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防爬器即防爬齿的结构即图1中的标记1。
上述防爬器的结构功能都基本类似,但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这样的防爬器在用于碰撞防爬时,其功能和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防爬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防爬器,所述防爬器包括基板(11)和设置在基板上的防爬齿,所述防爬齿包括左侧防爬齿(12)和右侧防爬齿(13),且所述左侧防爬齿(12)和右侧防爬齿(13)的设置高度不同。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防爬齿(12)和右侧防爬齿(13)的长度方向均水平设置,且其左右长度均为300~700mm,上下高度均为15~60mm,在列车运行的前后方向上,其从基板(11)上凸出的厚度均为10~30mm。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的左右长度为600~1400mm,上下高度为125~300mm,基板的厚度为10~30mm。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左侧防爬齿(12)中的每个第一防爬齿(121)和右侧防爬齿(13)中的每个第二防爬齿(131)间隔排列,优选所述第一防爬齿(121)的个数比第二防爬齿的个数多一个,且分别有两个第一防爬齿位于所述基板的前表面的上下方向的顶部和底部,而第二防爬齿位于所述基板的前表面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防爬齿(12)包括上下排列的两个第一防爬齿(121),所述右侧防爬齿(13)包括一个第二防爬齿(13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防爬齿(12)包括上下排列的三个第一防爬齿(121),所述右侧防爬齿(13)包括上下排列的两个第二防爬齿(131);或者所述左侧防爬齿(12)包括上下排列的四个第一防爬齿(121),所述右侧防爬齿(13)包括上下排列的三个第二防爬齿(13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防爬齿(12)的上下高度小于所述右侧防爬齿(13)的上下高度,且左侧防爬齿(12)的上下高度小于每个第一防爬齿(121)与其上下相邻的第二防爬齿(131)的上下间距。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防爬齿(12)的右端与所述右侧防爬齿(13)的左端竖向对齐。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左侧防爬齿(12)的右端和每个右侧防爬齿(13)的左端均设置有斜坡面(14)。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斜坡面与基板表面呈15~80°角,优选呈30~60°角;优选所述第一防爬齿(121)和第二防爬齿(131)在上下方向即高度方向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倾斜面,使得防爬齿的远离基板的前顶面的高度小于所述防爬齿与基板接合的后结合面的高度。
本发明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防爬器可同时起到自动对心、上下防爬、左右防偏的作用。在列车碰撞过程中,这对于列车碰撞轨迹的保持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防爬器的结构及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位本发明中的防爬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防爬器,所述防爬器包括基板(11)和设置在基板上的防爬齿,所述防爬齿包括左侧防爬齿(12)和右侧防爬齿(13),且所述左侧防爬齿和右侧防爬齿(13)的设置高度不同。所述左侧防爬齿和右侧防爬齿的长度方向均水平设置,且其左右长度均为300~700mm,上下高度均为15~60mm,在列车运行的前后方向上,其从基板上凸出的厚度均为10~30mm。所述基板的左右长度为600~1400mm,上下高度为125~300mm,基板的厚度为10~30mm。所述左侧防爬齿(12)中的每个第一防爬齿(121)和右侧防爬齿(13)中的每个第二防爬齿(131)间隔排列,优选所述第一防爬齿(121)的个数比第二防爬齿的个数多一个,且分别有两个第一防爬齿位于所述基板的前表面的上下方向的顶部和底部,而第二防爬齿位于所述基板的前表面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左侧防爬齿(12)包括上下排列的两个第一防爬齿(121),所述右侧防爬齿(13)包括一个第二防爬齿(131)。所述左侧防爬齿(12)的上下高度小于所述右侧防爬齿(13)的上下高度,且左侧防爬齿(12)的上下高度小于每个第一防爬齿(121)与其上下相邻的第二防爬齿(131)的上下间距。所述左侧防爬齿(12)的右端与所述右侧防爬齿(13)的左端竖向对齐。每个左侧防爬齿(12)的右端和每个右侧防爬齿(13)的左端均设置有斜坡面(14)。所述斜坡面与基板表面呈15~80°角,优选呈30~60°角;优选所述第一防爬齿(121)和第二防爬齿(131)在上下方向即高度方向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倾斜面,使得防爬齿的远离基板的前顶面的高度小于所述防爬齿与基板接合的后结合面的高度。
本发明中,所述左侧防爬齿和右侧防爬齿的左右之分可以是读者视角,也可以是轨道车辆的驾驶员视角,这在本发明中不受限制。
本发明图2所示实施例中,司机室防爬齿器选用铝合金材料。防爬器宽(上下方向)×长(左右方向)×厚(左右方向)的尺寸为170mm×1000mm×40mm,其中防爬齿高20mm,长500mm,上下错位间距40mm。其中,两个第一防爬齿的上下高度均为25mm,第二防爬齿的上下高度为40mm。
本发明所述防爬器与轨道车辆驾驶室底架的前端盾体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安装。目前既有防爬器仅能起到上下防爬功能。而本发明所述的防爬器可同时起到自动对心、上下防爬、左右防偏的作用。在列车碰撞过程中,这对于列车碰撞轨迹的保持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作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