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磁悬浮铁路折返站的制作方法

2021-02-05 21:02:54|226|起点商标网
一种磁悬浮铁路折返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悬浮铁路折返站平面布置结构和磁悬浮列车折返调度领域,尤其是一种磁悬浮铁路折返站。



背景技术:

磁悬浮铁路是依靠磁力将列车悬浮于导轨上,因轨道与列车无机械接触带来一系列优良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特征,促进在交通技术领域引领开启了许多新的探索,但是,因其各种技术指标都与轮轨铁路有很大区别,磁悬浮铁路折返站的设计影响磁悬浮列车的调度效率,成为磁悬浮列车领域关注的焦点。

现有轮轨铁路或轨道交通折返站通常采用站前站后折返模式,站前站后折返主要是利用车站两端布置的渡线进行上行列车折返,如图1所示,a为上行正线,b为下行正线,c为上行到发线,d为下行到发线,ⅰ、ⅱ、ⅲ、ⅳ均为折返渡线,f、g为站台,列车自a方向到达车站,停在上行正线a或上行到发线c后,待乘客下车后,列车利用上行正线a和渡线ⅲ,或者利用ⅳ和下行正线b迂回折返切换到下行正线b或下行到发线d,待乘客上车后,列车发往a方向;同理,列车自b方向到达车站,停在下行正线b或下行到发线d后,待乘客下车后,列车利用渡线ⅰ和上行正线a或者利用下行正线b和渡线ⅱ迂回折返切换到上行正线a或上行到发线c,待乘客上车后,列车发往b方向。上述列车的折返调度方式虽然在车站建设工程费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折返能力和折返效率较低,例如,当从a方向驶来的上行列车正在b端向下行方向进行切换,此时,由b方向驶来的下行列车需要等待从a方向驶来的上行列车完成线路的切换后,才能进站,同理,当从b方向驶来的下行列车正在a端向上行方向进行切换,此时,由a方向驶来的上行列车需要等待从b方向驶来的下行列车完成线路的切换后,才能进站。可见,上、下行列车的这种切换运行方向的方式会对彼此的行驶造成影响,这种折返站造成线路通过能力的瓶颈,存在营安全隐患,降低上行正线a和下行正线b运行高峰小时列车通过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悬浮铁路折返站,使上行和下行方向的列车在折返时互不影响,提高列车的折返效率和折返能力,同时,提高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上列车的通过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悬浮铁路折返站,包括:上行正线,下行正线,与所述上行正线邻近的上行到发线,与所述下行正线邻近的下行到发线;所述上行到发线的首端和末端分别通过第一渡线和第二渡线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所述下行到发线的首端和末端分别通过第三渡线和第四渡线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所述上行到发线和所述下行到发线设置在所述上行正线和所述下行正线之间;在所述上行到发线的末端和所述下行到发线的末端分别设置上行折返线和下行折返线;邻近所述上行到发线的末端,所述上行到发线和所述下行到发线之间设置第五渡线,所述第五渡线与所述第二渡线平行;邻近所述下行到发线的末端,所述下行到发线与所述上行到发线之间设置第六渡线,所述第六渡线与所述第四渡线平行。

进一步,在所述上行到发线的首端,延长所述第一渡线形成连接所述上行到发线和所述下行到发线的第七渡线;在所述下行到发线的首端,延长所述第三渡线形成连接所述下行到发线和所述上行到发线的第八渡线。

进一步,所述上行折返线和所述下行折返线分别是延长所述上行到发线和所述下行到发线得到的。

进一步,所述上行正线和所述上行到发线之间、所述上行到发线和所述下行到发线之间以及所述下行到发线和所述下行正线之间均设置站台。

本实用新型的磁悬浮铁路折返站,适应磁浮列车在折返站进行“之”字形折返;从折返站的相向方向驶来的列车能够同时进行折返作业,提高列车的折返效率和折返能力,提高列车高峰小时列车通过能力;避免长短交路列车近路交叉干扰,不影响在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同时通过正在运行的列车,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折返站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磁悬浮铁路折返站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磁悬浮铁路折返站的示意图;

图中:

1、上行正线;2、下行正线;3、上行到发线;4、下行到发线;5、上行折返线;6、下行折返线;7、第一渡线;8、第二渡线;9、第三渡线;10、第四渡线;11、第五渡线;12、第六渡线;13、第七渡线;14、第八渡线;15、站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示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示例,而不是全部的示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中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的使用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本实施例方式中的“首端”是指列车按其行进方向首先经过相应线路的一端,“末端”是指列车后经过相应线路的另一端。

为了更加清晰的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磁悬浮铁路折返站的第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磁悬浮铁路折返站,包括:上行正线1,下行正线2,与上行正线1邻近的上行到发线3,与下行正线2邻近的下行到发线4;上行到发线3的首端和末端分别通过第一渡线7和第二渡线8与上行正线1连接,下行到发线4的首端和末端分别通过第三渡线9和第四渡线10与下行正线2连接;上行到发线3和下行到发线4设置在上行正线1和下行正线2之间。

在上行到发线3的末端和下行到发线4的末端分别设置上行折返线5和下行折返线6;在本实施例中,上行折返线5和下行折返线6分别是延长上行到发线3和下行到发线4得到的,这样的设置,在建设上行折返线5和下行折返线6时,便于施工。

邻近上行到发线3的末端,上行到发线3和下行到发线4之间设置第五渡线11,第五渡线11与第二渡线8平行;邻近下行到发线4的末端,下行到发线4与上行到发线3之间设置第六渡线12,第六渡线12与第四渡线10平行。

如图1所示,上行正线1和上行到发线3之间、上行到发线3和下行到发线之间4以及下行到发线4和下行正线2之间均设置站台15,不同线路之间的站台15长度可以相等。

本实施例中的上行正线1和下行正线2将上行到发线3、上行折返线5和下行到发线4、下行折返线6以及三座岛式站台15包在中间,形成“3台4线”平面布置格局。

当有列车沿上行方向从a方向驶来,列车进入折返站,通过第一渡线7,停在上行到发线3上,此时,不需要进入该折返站的列车可以正常通过上行正线1,待乘客通过站台15下车后,列车可以行驶到上行折返线5上,然后通过第五渡线11,“之”字形行驶到下行到发线4上,然后,通过第四渡线10行驶到下行正线2上,列车开往a方向,因此,列车切换到下行正线2上并不会过多占用其他列车在下行正线2上的行驶时间。同理,当有列车沿上行方向从b方向驶来,列车进入折返站,通过第三渡线9,停在下行到发线4上,此时,不需要进入该折返站的列车可以正常通过下行正线2,待乘客通过站台15下车后,列车可以行驶到下行折返线6上,然后通过第六渡线12,“之”字形行驶到上行到发线3上,然后,通过第二渡线8行驶到上行正线1上,列车开往b方向,因此,列车切换到上行正线1上并不会过多占用其他列车在上行正线1上的行驶时间。通过上述列车的通过情况可知,当有两辆列车同时从a、b两个方向开到该折返站时,也可以同时进行折返,彼此不会发生干涉,因此,该折返站的设置提高了列车的折返效率和折返能力,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本实施例中的磁悬浮铁路折返站能够实现立即折返,丰富和完善了磁悬浮铁路折返站站型,适应磁浮列车在折返站进行“之”字形折返;从折返站的相向方向驶来的列车能够同时进行折返作业,提高列车的折返效率和折返能力,提高列车高峰小时列车通过能力;避免长短交路列车近路交叉干扰,不影响在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同时通过正在运行的列车,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同时,能够实现同站台换乘的功能,方便有换乘需要的乘客,为磁悬浮铁路设计和建设创造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撑,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如图2所示,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磁悬浮铁路折返站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折返站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七渡线13和第八渡线14,在上行到发线3的首端,延长第一渡线7形成连接上行到发线3和下行到发线4的第七渡线13;在下行到发线4的首端,延长第三渡线9形成连接下行到发线4和上行到发线3的第八渡线14。

当仅有较少数量的列车运行时,列车的折返可以通过第七渡线13和第八渡线14进行。当有列车沿上行方向从a方向驶来,列车进入折返站,可通过第一渡线7和第七渡线13后,直接停在下行到发线4上,列车可通过第四渡线10进行“之”字形折返,行驶到下行正线2上,列车开往a方向;同理,当有列车沿上行方向从b方向驶来,列车进入折返站,可通过第三渡线9和第八渡线14后,直接停在上行到发线3上,列车可通过第二渡线8进行“之”字形折返,行驶到上行正线1上,列车开往b方向。通过增设第七渡线13和第八渡线14,当仅有较少数量的列车运行时,能够节省了列车折返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给出的具体示例之外,其中的一些结构可有不同选择。而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其基本技能即可做出的,故在此不再一一例举。最后,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