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空调风分配箱的制作方法

2021-02-05 13:02:09|260|起点商标网
一种空调风分配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层动车组用空调风道,特别是一种空调风分配箱。



背景技术:

空调风道作为双层动车组的一个主要部件,影响着上下层客室内乘客的乘坐舒适性,空调风道的送风均匀性以及噪音的大小关系着动车组整车的质量与性能。

因双层动车组结构特殊,客室为上下层结构,各零部件之间相当拥挤,导致空调风道内装的干涉较多,空调风道设计难度很大。如何合理的设计空调风道结构,以保证在有限空间下,既能满足空调风道送风均匀性,又能降低空调机组与风道气动噪音的大小,是摆在研发设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空调风道结构的设计中,分配箱的设计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分配箱内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影响客室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双层动车组空调风道送风均匀性欠佳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尽可能减少噪音的空调风分配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风分配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送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所述送风口的下面直立设有多块隔板,且多块隔板将所述箱体的内腔分隔成至少三个区间,每个区间内均设置导流板,导流板的两侧或一侧设置扩压板,每个区间的顶部设置盖板,各区间的导流板、扩压板、盖板与隔板围设形成口径渐扩的气体流道,各气体流道分别连通所述出风口。

为满足双层动车组上、下客室及中层(过道)、门区风量需求,本实用新型分配箱通过在送风口的下面直立设有多块隔板,将分配箱的内腔根据和出风口连接风道的流量需求分隔成至少三个区间;考虑到分配箱内部结构复杂,为避免内部出现漩涡而产生涡流噪音,每个区间内部设置导流板,同时在导流板的两侧或一侧设置扩压板,使每个区间内形成口径渐扩的流线型的气体流道,空调风从送风口进入各气体流道后,呈流线型在气体流道中更为顺畅地流动,因而避免了漩涡出现,减小了涡流噪音,使客室噪音也大大减小,从而提升了客室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为进一步降低了空调机组传入噪音及气流噪音,所述区间内的非气体流道区设置为填满消音材料的消音腔。

所述消音腔的侧壁板采用微穿孔板结构。

所述导流板采用微穿孔板结构。

所述导流板的背风面贴有吸音棉。

所述导流板为弧形导流板,使所述气体流道形成流线型气体流道,实现了各气体流道从送风口往出风口的从上往下导流。

所述送风口上方安装空调机组,且所述空调机组内部安装有用于调节上、中、下层风道送风量的风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双层动车组用空调风分配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与导流板分配往上、下层客室与中层的风量;同时隔板与导流板为密集微穿孔板,且其背面贴有吸音棉,因而能降低空调及风道噪音,提升客室乘客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双层动车组空调风道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层风道的出风孔尺寸变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配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配箱去掉顶盖板的俯视结构图。

图中:1-上层上风道、2-分配箱、3-第一上送风道、4-第二上送风道、5-送风口、6-回风口、7-中送风道、8-中层风道、9-下送风道、10-上层下风道、11-下层上风道、12-下层下风道、13-第一门区风道、14-第二门区风道、111-第一出风孔、112-第二出风孔、113-第三出风孔、114-过渡风道、201-隔板、202-导流板、203-第一出风口、204-第二出风口、205-第三出风口、206-第四出风口、207-安装座、208-扩压板、209-盖板、211-消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层动车组用空调风道一实施例包括安装在上层客室的上层风道、安装在下层客室的下层风道、安装在过道区域的中层风道8、安装在门附近的门区风道。

所述上层风道包括上层上风道1和上层下风道10,所述下层风道包括下层上风道11和下层下风道12,所述门区风道包括设置的门框两侧的第一门区风道13和第二门区风道14,所述上层上风道1、上层下风道10、中层风道8、下层上风道11、下层下风道12、第一门区风道13和第二门区风道14分别经分配箱2连接空调机组的送风口。

所述上层上风道1、上层下风道10、中层风道8、下层上风道11、下层下风道12、第一门区风道13和第二门区风道14上均布出风孔111、112、113,所述出风孔的口径从风道进风口处向远离风道进风口处逐渐减小。比如,本实施例中,空调机组安装在动车组的两端,上层下风道10、下层上风道11、下层下风道12的出风孔口径不一,基本规律为风道两端出风孔面积大,越靠近风道中间位置出风孔面积越小,以保证风道送风均匀性,从而保证客室温度均匀性。

所述上层上风道1为组合风道,由动车组车体圆弧状的顶盖作为风道顶板,动车组内装的中顶板作为风道底板,以及两端的封板围成风道密封腔体;此外,风道顶板的下部贴有高性能保温棉,以免能量过度损耗。

所述上层上风道1内部均采用车体纵向加强筋以增加结构强度,且加强筋上开设通孔,以保证风道内部气体互相流通。所述通孔优选为腰型孔。为既保证客室送风的均匀性,又兼顾内装设计的美观性,所述风道底板为孔板结构。

为便于维护和检修,上层下风道10、下层上风道11、下层下风道12均由左、右两节风道构成,且通过过渡风道114进行连接。

所述分配箱2的顶部设有送风口5,四周设有第一、二、三、四出风口203、204、205、206。所述送风口5的下面直立设有多块隔板201,且多块隔板201将所述分配箱2的内腔分隔成三个区间,从而借助隔板201分配上、中、下三层风道送风量的配比。每个区间的底部设置导流板202,导流板202的两侧或一侧设置扩压板208,以使各区间的气流流动更顺畅,减小涡流噪音,且每个区间的顶部设置盖板209,各区间的导流板202、扩压板208、盖板209与对应的隔板201共同围设形成口径渐扩的气体流道,各气体流道分别与分配箱2上的第一、二、三、四出风口203、204、205、206连通。

此外,分配箱2内的各区间的非气体流道区设置为填满消音材料的消音腔211,各消音腔211的侧壁均采用密集微孔板结构,以促进气流及空调噪音的吸收。

分配箱2的第一出风口203、第二出风口204经第一上送风道3和第二上送风道4连接上层上风道1而为上层上风道1送风;第三出风口205经下送风道9连接上层下风道10、下层上风道11、下层下风道12、第一门区风道13和第二门区风道14;第四出风口206经中送风道7连接中层风道8。所述上层上风道1与上层下风道10为动车组的上层客室送风;所述的下层上风道11与下层下风道12为动车组的下层客室送风;所述的中层风道8为动车组过道处送风;所述的第一门区风道13与第二门区风道14为门区附近送风。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空调机组的送风通过安装在空调机组内的风阀及分配箱2分配至上层风道、下层风道及中层风道、门区风道,调节双层动车组上、下层客室的温度,并通过各风道上出风孔口径不一设计,保证客室温度均匀性,同时通过分配箱2内的降噪结构(导流板、扩压板、消音腔等)及各风道为客室提供一个低噪音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客室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导流板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