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铁路小平板车的制作方法

2021-02-05 02:02:18|279|起点商标网
铁路小平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小平板车。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由于空间有限,隧道中的物料运输尤为不便,传统的铁路小平板运输需要人在车辆后方推动或者在前方拉动,刹车时需要人力固定平板车的把手,使平板车停止下来,人车分离后,平板车不易受控制,容易出现溜逸伤人的事故。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对平板小车做刹车改进时加装了控制系统、液压或者电动刹车组件,但这种改进不仅结构复杂,成本也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铁路小平板车,包括推杆、平板,所述推杆为u字型结构,所述推杆设置在平板前端,所述平板前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设置有活动接杆,所述活动接杆的直径略小于限位环的直径,所述推杆u字型结构的支腿与活动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刹车架,所述刹车架为v字型结构,所述刹车架的尖端部焊接在活动接杆上,刹车架支腿的端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壁面附着有砂质材料形成的摩擦层。刹车时,凹槽内壁面的摩擦层与车轮相接触,凹槽形状的设置使摩擦层与车轮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刹车效果更好。

推动推杆,可直接带动活动接杆在限位环内转动,进而带动刹车架摆动,使刹车架作用于行车轮上完成刹车,并且,推杆、活动接杆与刹车架形成一个杠杆结构,活动接杆设置在限位环内作为支点,推杆的长度大于刹车架的长度,操纵推杆使小平板车刹车更省力。

所述平板前端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止推杆,所述止推杆一端固定在平板上,另一端朝向推杆倾斜设置,所述止推杆另一端端部与推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述止推杆是中空的,其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平板,另一端连接推杆。推动推杆朝向平板后端所在的方向运动一定距离时,推杆与止推杆倾斜的端部相接触,刹车架朝向平板前端所在的方向摆动,该止推杆的设置起到了支撑和限位的作用。并且,推杆不受作用力时,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状态。

平板上还对称设置有两组行车轮,两个行车轮为一组,所述两个行车轮包括设置于平板前端两侧的第一行车轮和设置于平台后端的第二行车轮。所述第一行车轮上设置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为l型结构,所述连接螺杆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行车轮。所述平台前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螺栓孔,两个螺栓孔为一组。所述两个螺栓孔包括设置于刹车架一侧的靠近平台前端端部的第一螺栓孔和设置于刹车架另一侧的第二螺栓孔,所述连接螺杆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螺栓孔或者第二螺栓孔。

第一行车轮的位置是可调节的,拉动推杆朝向平板前端所在的方向运动时,将第一行车轮调整至第一螺栓孔处,复位弹簧拉伸,凹槽与第一行车轮分离,推杆不受作用力时,复位弹簧带动推杆复位至原来状态,凹槽与第一行车轮相接触,平板小车处于刹车状态;拉动推杆朝向平板前端所在的方向运动时,将第一行车轮调整至第二螺栓孔处,复位弹簧被压缩,推杆与止推杆倾斜的端部相接触,凹槽与第一行车轮分离,推杆不受作用力时,复位弹簧带动推杆复位至原来状态,凹槽与第一行车轮相接触,平板小车处于刹车状态。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的设置使平板小车在两个方向运动时均可实现人车分离后自动刹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刹车架作为推杆、活动接杆和刹车架所形成的杠杆结构的一端,推动推杆即可实现刹车架与第一行车轮的接触或分离,推杆的长度大于刹车架的长度,活动接杆设置在限位环内作为支点,操纵推杆使小平板车刹车更省力,结构更简单,使用成本较低。

2,本实用新型中,刹车架支腿的端部开设的凹槽内壁面附着有砂质材料形成的摩擦层。刹车时,凹槽内壁面的摩擦层与车轮相接触,并且,凹槽形状的设置使摩擦层与车轮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刹车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行车轮的位置是可调节的,拉动推杆朝向平板前端所在的方向运动时,将第一行车轮调整至第一螺栓孔处,复位弹簧拉伸,凹槽与第一行车轮分离,推杆不受作用力时,复位弹簧带动推杆复位至原来状态,凹槽与第一行车轮相接触,平板小车处于刹车状态;拉动推杆朝向平板前端所在的方向运动时,将第一行车轮调整至第二螺栓孔处,复位弹簧被压缩,推杆与止推杆倾斜的端部相接触,凹槽与第一行车轮分离,推杆不受作用力时,复位弹簧带动推杆复位至原来状态,凹槽与第一行车轮相接触,平板小车处于刹车状态。第一螺栓孔与d的设置使平板小车在两个方向运动时均可实现人车分离后自动刹车的目的,有效避免平板小车不易受控制发生溜逸伤人的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小平板车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小平板车整体结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铁路小平板车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位活动接杆与平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位第一行走轮与刹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c部位活动接杆与刹车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推杆,2-平板,3-限位环,4-活动连杆,5-刹车架,6-凹槽,7-止推杆,8-复位弹簧,9-连接螺杆,10-第一行走轮,11-第二行走轮,12-第一螺栓孔,13-第二螺栓孔。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铁路小平板车,包括推杆1、平板2,推杆1为u字型结构,推杆1设置在平板前端,平板前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位环3,限位环3内设置有活动接杆4,活动接杆4的直径略小于限位环3的直径,推杆u字型结构的支腿与活动接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动接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v字型结构的刹车架5,刹车架5的尖端部焊接在活动接杆4上,刹车架支腿的端部开设有凹槽6,凹槽6内壁面附着有砂质材料形成的摩擦层。刹车时,凹槽6内壁面的摩擦层与第一行车轮相接触,凹槽形状的设置使摩擦层与第一行车轮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刹车效果更好。

推动推杆1,可直接带动活动接杆4在限位环3内转动,进而带动刹车架5摆动,使凹槽6作用于第一行车轮上完成刹车,并且,推杆1、活动接杆4与刹车架5形成一个杠杆结构,活动接杆4设置在限位环3内作为支点,推杆1的长度大于刹车架5的长度,操纵推杆1使小平板车刹车更省力,并且结构更简单,使用成本较低。

平板1前端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止推杆7,止推杆7一端固定在平板2上,另一端朝向推杆1倾斜设置,止推杆7另一端端部与推杆1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止推杆7是中空的,其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一端连接平板2,另一端连接推杆1。推动推杆1朝向平板后端所在的方向运动一定距离时,推杆1与止推杆7倾斜的端部相接触,刹车架5朝向平板前端所在的方向摆动,该止推杆7的设置起到了支撑和限位的作用。并且,推杆1不受作用力时,其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状态。

平板2上还对称设置有两组行车轮,两个行车轮为一组,两个行车轮包括设置于平板前端两侧的第一行车轮和设置于平台后端的第二行车轮。第一行车轮上设置有连接螺杆9,连接螺杆9为l型结构,连接螺杆9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行车轮。平台前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螺栓孔,两个螺栓孔为一组。两个螺栓孔包括设置于刹车架一侧的靠近平台前端端部的第一螺栓孔和设置于刹车架另一侧的第二螺栓孔,连接螺杆9另一端固定于第一螺栓孔或者第二螺栓孔。第一行车轮的位置是可调节的,拉动推杆1朝向平板前端所在的方向运动时,将第一行车轮调整至第一螺栓孔处,复位弹簧8拉伸,凹槽6与第一行车轮分离,推杆1不受作用力时,复位弹簧8带动推杆1复位至原来状态,凹槽6与第一行车轮相接触,平板小车处于刹车状态;

拉动推杆1朝向平板前端所在的方向运动时,将第一行车轮调整至第二螺栓孔处,复位弹簧8被压缩,推杆1与止推杆7倾斜的端部相接触,凹槽6与第一行车轮分离,推杆1不受作用力时,复位弹簧8带动推杆复位至原来状态,凹槽6与第一行车轮相接触,平板小车处于刹车状态。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的设置使平板小车在两个方向运动时均可实现人车分离后自动刹车的目的,有效避免平板小车不易受控制,发生溜逸伤人的事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平板车平板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