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货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2021-02-04 18:02:44|222|起点商标网
一种货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铁路运输中使用的货车车厢。



背景技术:

在铁路货车领域,普遍采用平车和苫布覆盖的方式运输一些货物。

如图1、图2所示,在采用平车1′和苫布2′运输货物时,首先将货物5′放置在平车1′上,图中所示的货物5′放置在平车1′的中部,若运输多个货物5′,也可以沿平车1′长度方向排列放置,然后采用苫布2′将货物5′罩住,再使用绳索3′将苫布固定,最后将绳索3′固定在绳栓4′上。

这种运输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其一,由于货物5′的大小和形状不统一,会使操作不方便。如果为了方便操作,需要准备多种不同规格尺寸的苫布2′,并配备多种不同长度的绳索3′;会造成苫布2′和绳索3′的浪费。

其二,由于苫布2′为柔性材料,只能防风、防雨,当运输货物5′时,对货物5′的防护效果不佳,如果有石块等异物落到货物5′上时,容易对货物5′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车车厢。该货车车厢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对货物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车车厢,包括底架和设于所述底架的移动式厢体,所述移动式厢体包括能够对合和分离的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分别设有驱动机构并分别通过导向装置安装于所述底架,以使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能够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相对的一端为敞口端,在对合状态下,两者的敞口端相对接,形成闭合的箱体,在分离状态下,两者的敞口端相互分离并具有间隔的距离,以在间隔的区域内取出或放入货物。

优选地,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相背的一端为封闭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的敞口端设有锁闭装置,以在对合状态下,锁闭将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分别包括外壳、用于支撑所述外壳的骨架、以及设于其相背端的端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的骨架分别包括位于相背端的端横梁、位于侧面的侧横梁、位于侧面下部的下侧梁、以及与其横断面形状相一致的多边形梁。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中下部设有通风结构。

优选地,所述通风结构包括百叶窗形状的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的下边缘处,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的每一侧各设有多组导向装置;每一组所述导向装置分别包括轮座、设于所述底架的导轨、以及设于所述轮座以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向轮。

优选地,所述导轨安装在底架上;所述导向轮包括与所述导轨的上导向面滚动配合的上导向轮、与所述导轨的下导向面滚动配合的下导向轮、以及与所述导轨的侧导向面滚动配合的侧导向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厢体的敞口端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厢体的敞口端尺寸,所述第二厢体的敞口端插入所述第一厢体的敞口端之后形成密闭的厢体;和/或

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相对端的宽度小于相背端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的横断面具有平顶部、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中部的第一侧平部、以及在高度方向上处于下部的第二侧平部,所述平顶部的两边与第一侧平部之间为弧形部,第一侧平部与第二侧平部之间为斜面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平部的宽度小于第一侧平部的宽度,所述弧形部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一侧平部和斜面部的高度之和,所述第一侧平部和斜面部的高度之和大于第二侧平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货车车厢设有能够对合和分离的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在装货时,操纵驱动机构可以使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向底架两端分开,将货物放置在底架上后,操纵驱动机构使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向底架中部移动,将货物收纳在所形成的闭合厢体的内部,在卸货时,操纵驱动机构使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向底架两端分开,将货物吊离底架后,操纵驱动机构使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向底架中部移动,移动到位后,重新形成空载的闭合厢体。由于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采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因此,与平车和苫布运输的技术方案相比,不仅操作更为方便,可节省苫布、绳索、以及使用费用,而且,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与苫布相比为硬质材料,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形状的货物,对运输的货物具有安全防护的作用,极大的降低了货物损坏的风险。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相对端的宽度小于相背端的宽度。这样,当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闭合后,所形成的闭合厢体的外形呈类似哑铃的形状,厢体中部的断面尺寸小于两端的断面尺寸,可以达到充分利用车辆限界的目的。

在另一种优选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的横断面设计为多边形,可充分利用车辆限界,尽可能的增大厢体的运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将货物放置在常规平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苫布和绳索覆盖货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货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货车车厢的俯视图;

图5为图3所示货车车厢的左视图;

图6为第一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第一厢体的俯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第一厢体的左视图;

图9为图8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第一箱体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骨架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骨架的左视图;

图13为第一箱体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外壳的左视图;

图15为第二箱体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外壳的右视图;

图17为货车车厢的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俯视图;

图19为将货物放置于货车车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

图1、图2中:

平车1′苫布2′绳索3′绳栓4′货物5′

图3至图20中:

1.货车车厢2.转向架3.底架4.钩缓装置5.第一厢体6.第二厢体7.驱动机构8.导向装置9.锁闭装置10.外壳11.端板12.骨架13.平顶部14.弧形部15.第一侧平部16.斜面部17.第二侧平部18.轮座19.上导向轮20.下导向轮21.侧导向轮22.导轨23.端横梁24.侧横梁25.下侧梁26.多边形梁27.通风孔28.货物29.限位挡30.凸起缓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请参考图3、图4、图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货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货车车厢的俯视图;图5为图3所示货车车厢的左视图。

如图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货车车厢1安装在转向架2上,车厢的底架3两端安装有钩缓装置4,车厢主要由第一厢体5、第二厢体6、驱动机构7、导向装置8、锁闭装置9和底架3等部分构成。

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以能够对合和分离的方式安装在底架3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分别设有驱动机构7并分别通过导向装置8安装于底架3,驱动机构7为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移动提供动力,使其能够自行移动,导向装置8对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进行引导,使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能够沿底架3的长度方向移动。

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相对的一端为敞口端,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相背的一端为封闭端,在对合状态下,两者的敞口端相对接,形成闭合的箱体,在分离状态下,两者的敞口端相互分离并具有间隔的距离,以在间隔的区域内取出或放入货物,也就是说,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可以打开或关闭。

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敞口端设有锁闭装置9,以便在对合状态下,将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锁闭,防止两者在运输过程中脱离。该锁闭装置9可以是货运车厢上经常使用的搭扣式锁闭装置,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锁闭装置。

请参考图6、图7、图8,图6为第一厢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第一厢体的俯视图;图8为图6所示第一厢体的左视图。

如图所示,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采用焊接结构,主要由外壳10、端板11、骨架12等组成。

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结构基本相同,两者大体对称布置,区别在于第一厢体5敞口端的开口大于第二厢体6敞口端的开口。这样,当二厢体6的敞口端可插入第一厢体5的敞口端,从而实现厢体的密闭。

以第一厢体5为例,第一厢体5主要由外壳10、端板11、和骨架12等组成,外壳10在横断面上呈多边形,骨架12用于从内部支撑外壳10,端板11设于第一厢体5与第二箱体相背的一端。

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相对端的宽度小于相背端的宽度。当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闭合后,所形成的闭合厢体的外形呈类似哑铃的形状,厢体中部的断面尺寸小于两端的断面尺寸,可以达到充分利用车辆限界的目的,有利于铁路货车通过车辆限界。

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横断面设计为多边形,其具有平顶部13,在高度方向上大体位于中部的第一侧平部15,以及在高度方向上大体处于下部的第二侧平部17,第二侧平部17的宽度小于第一侧平部15的宽度,平顶部13的两边与第一侧平部15之间为弧形部14,第一侧平部15与第二侧平部17之间为斜面部16,弧形部14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一侧平部15和斜面部16的高度之和,第一侧平部15和斜面部16的高度之和大于第二侧平部17的高度。这样的结构可充分利用车辆限界,尽可能的增大厢体的运载能力。

请一并参考图9,图9为图8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所示,导向装置8设于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下边缘处,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每一侧各设有三组导向装置8(共六组导向装置)。

具体地,导向装置8安装在厢体的下侧梁下部,每一组导向装置8主要由轮座18、上导向轮19、下导向轮20、侧导向轮21、导轨22等组成,导轨22安装在底架3上,具有上导向面、下导向面和侧导向面,上导向轮19、下导向轮20、侧导向轮21安装在轮座18上,上导向轮19与导轨22的上导向面滚动配合,下导向轮20与导轨22的下导向面滚动配合,侧导向轮21与导轨22的侧导向面滚动配合,在进行导向的同时,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对厢体的自由度进行限制,防止厢体相对于底架3在除移动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上发生偏移,使厢体更加稳定、可靠。

图中所示的驱动机构7位于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端部并位于端板11的底部位置,驱动机构7可以采用电机或液压马达作为动力源,由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行走轮转动,使行走轮能够在导轨22上滚动,从而带动厢体移动,或者,在导轨22的旁侧设置齿条机构,电机或液压马达设置在中间位置,通过减速器和联轴器驱动两侧的齿轮转动,齿轮通过与齿条的啮合在齿条上滚动,从而带动厢体移动,或者,进一步为每一个齿轮设置相应的手轮,手轮通过锥齿轮等传动部件与齿轮传动连接,转动手轮可以手动驱动厢体移动,等等。由于驱动机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在此就不再展开叙述。

请参考图10、图11、图12,图10为第一箱体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骨架的俯视图;图12为图10所示骨架的左视图。

如图所示,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骨架12主要由端横梁23、侧横梁24、下侧梁25以及多边形梁26等组成,其中,端横梁23位于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相背的一端的,一道大体位于中部,另一道位于偏下的位置;侧横梁24位于厢体的侧面,大体位于中部,下侧梁25位于侧面的底部,大体与侧横梁24相平行,多边形梁26沿厢体的横断面设置,其形状与厢体的横断面形状相一致,同一厢体可设置多个多边形梁26。

请参考图13至图16,图13为第一箱体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外壳的左视图;图15为第二箱体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外壳的右视图。

如图所示,外壳10的中下部设有通风结构,此通风结构可以是百叶窗形状的通风孔27。

由于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相对端的宽度小于相背端的宽度,导致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侧面具有过渡的台阶部位,因此,在前后方向上,通风孔27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前半段的侧面和后半段的侧面;同时,由于厢体横断面呈多边形,其侧面自上而下并非连续的平面,因此通风孔27在高度方向上又分为上通风孔、中间通风孔和下通风孔,其中,上通风孔位于厢体的第一侧平部15,中间通风孔位于斜面部16,下通风孔位于第二侧平部17。

通过设置通风孔27,有利于车厢内部的通风和散热,同时也可以防止雨水侵入车厢内部。

请参考图17至图20,图17为货车车厢的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俯视图;图19为将货物放置于货车车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在进行装货时,打开锁闭装置9,操纵驱动机构7使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向底架3两端分开,将货物28放置在底架3上后,操纵驱动机构7使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向底架3中部移动,移动到位后,锁闭锁闭装置9。

在进行卸货时,打开锁闭装置9,操纵驱动机构7使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向底架3两端分开,将货物28吊离底架3后,操纵驱动机构7使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向底架3中部移动,移动到位后,锁闭锁闭装置9。

图中所示的货物28虽然放置在车厢的中部,但可以理解,由于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能够前后移动,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还可以灵活的调整货物28的放置位置,例如偏向于前侧的位置或偏向于后侧的位置。

同时,为了防止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超出移动的极限位置,在底架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挡29,图中所示的限位挡29呈折弯成直角形状的板状结构,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驱动机构7上设有与限位挡29相对应的凸起缓冲部30。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第一厢体5和第二厢体6的相背端不进行封闭或只进行半封闭,或者,将厢体的横断面设计成其他形状,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该货车车厢与平车和苫布运输的技术方案相比,不仅操作更为方便,可节省苫布、绳索、以及使用费用,而且,第一厢体和第二厢体与苫布相比为硬质材料,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形状的货物,对运输的货物具有安全防护的作用,极大的降低了货物损坏的风险。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货车车厢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