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上车扶手机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8:02:00|243|起点商标网
上车扶手机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上车扶手机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针对于外观尺寸高大的车辆(例如越野车、货车等),为了便于乘客上下车,一般在车门侧围安装有上车扶手。

相关技术中,上车扶手的两端均固定于车辆侧围钣金件上,占用了车内通道,导致车内通道宽度减小,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车扶手机构,该上车扶手机构能够兼顾自身的功能的同时不占用车内空间。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较大的车内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上车扶手机构,所述上车扶手机构包括相对于车身活动地设置的扶手本体和能够将所述扶手本体相对于所述车身锁定锁止装置,所述扶手本体能够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扶手本体的握持部分从所述车身向前伸出,在所述闲置位置,所述握持部分相对于所述车身向后收回,其中,所述扶手本体通过所述锁止装置保持在所述闲置位置和所述使用位置。

可选地,所述上车扶手机构还包括适于固定于所述车身的扶手支撑件,该扶手支撑件设置有引导结构,以引导所述扶手本体的所述移动。

可选地,所述扶手支撑件构造为套管,所述扶手本体容纳在所述套管中。

可选地,所述锁止装置包括锁销,所述扶手本体设置有供所述锁销插入的锁孔,所述锁销相对于所述扶手本体能够移动,以插入所述锁孔而锁止所述扶手本体相对于所述车身的移动、从所述锁孔中退出以使得所述扶手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身自由移动。

可选地,所述锁孔包括第一锁孔和第二锁孔,所述第一锁孔设置为:当所述锁销插入所述第一锁孔时,所述扶手本体位于所述闲置位置;所述第二锁孔设置为:当所述锁销插入所述第二锁孔时,所述扶手本体位于所述使用位置。

可选地,所述锁止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车身的电磁阀,所述锁销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电磁阀驱动所述锁销移动以插入所述锁孔、从所述锁孔中退出。

可选地,所述上车扶手机构还包括适于固定于所述车身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扶手本体在所述闲置位置和所述使用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构造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有齿轮,所述扶手本体设置有齿条结构,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结构相互啮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上车扶手机构。

可选地,所述扶手本体设置在立柱护板和立柱之间,所述立柱护板设置有避让口,其中,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握持部分从所述避让口伸出而暴露,在所述闲置位置,所述扶手本体全部位于在所述立柱护板和所述立柱之间的空间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上车扶手机构通过将扶手本体活动地设置于车身,从而在使用时扶手本体的握持部分能够从车身向前伸出而供用户握持,在不使用时握持部分能够相对于车身向后收回而避让车内通道,即不占用空间,这样,在设置上车扶手机构时无需避让车辆中其它部件,降低了设计难度,同时开发周期缩短。其中,扶手本体通过锁止装置保持使用状态、隐藏状态,以使得扶手本体稳定可靠地保持位置,避免因不期望的外力而发生位置意外改变的现象。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扶手机构中的扶手本体在使用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上车扶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扶手机构中的扶手本体在闲置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上车扶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沿c-c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图6沿d-d线剖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扶手本体,11-握持凹槽,12-第一锁孔,13-第二锁孔,14-齿条结构,15-第一端,16-第二端,17-挡板,2-扶手支撑件,21-开槽,31-锁销,32-电磁阀,4-驱动装置,5-齿轮,6-支架,100-立柱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方位词“内、外”是相对于对应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此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上车扶手机构,该上车扶手机构包括活动地设置在车辆立柱中的扶手本体1和设置在立柱中的锁止装置,扶手本体1能够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在闲置位置,扶手本体1全部位于立柱中,在使用位置,扶手本体1的一部分从立柱伸出,其中,扶手本体1通过锁止装置保持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在此需要解释的是,“相对于车身向前伸出”和“相对于车身向后收回”中的方位词“前”和“后”是以车身表面轮廓为参考标准进行定义的,在整车中,通过车身表面轮廓限定有车内空间(包括对应于车门安装位置处等的通道空间),以此为基础,“相对于车身向前伸出”意为侵占更多的车内空间,相反的,“相对于车身向后收回”意为减少所侵占的车内空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上车扶手机构通过将扶手本体1活动地设置于车身,从而在使用时扶手本体1的握持部分能够从车身向前伸出而供用户握持,在不使用时握持部分能够相对于车身向后收回而避让车内通道,即不占用空间,这样,在设置上车扶手机构时无需避让车辆中其它部件,降低了设计难度,同时开发周期缩短。其中,扶手本体1通过锁止装置保持使用状态、隐藏状态,以使得扶手本体1能够稳定可靠地保持位置,避免因不期望的外力而发生位置意外改变的现象。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扶手本体1可以相对于车身的立柱活动地设置,其中,立柱可以为车辆中的前柱(a柱)、中柱(b柱)和后柱(c柱)中的任一者或多者,对此,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8中所示,上车扶手机构还包括适于固定于车身的扶手支撑件2,用于向扶手本体1提供支撑,避免扶手本体1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偏离所设定的移动轨迹,保证扶手本体1能够顺利地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扶手支撑件2可以设置有引导结构,以引导扶手本体1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扶手支撑件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扶手支撑件2可以构造为套管,套管相对于车身,扶手本体1容纳在套管中,通过套管将扶手本体1支撑于车身。其中,该套管的形状可以构造成与扶手本体1的形状相同,并且扶手本体1在套管中能够相对于车身移动,由此,套管提供的通道可以作为上述的引导结构,以引导扶手本体1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套管也可以设置有另外的引导结构,以引导扶手本体1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公开提供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扶手支撑件2可以以不同于套管的其它方式进行构造,例如可以构造为支撑架,对应的,引导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在一种实施例中,引导结构可以构造为设置在扶手支撑件2中的导轨,扶手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与导轨相配合的滑槽,通过导轨和滑槽的相互配合以引导扶手本体1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沿所设定的移动轨迹移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引导结构可以构造为设置在扶手支撑件2的内壁的滑槽,扶手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条形凸起,条形凸起在滑槽中滑动,以引导扶手本体1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对此,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

此外,扶手支撑件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固定于车身。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以及图5至图7中所示,扶手支撑件2可以通过支架6固定于车身,其中,扶手支撑件2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合适的方式固定于支架6,支架6可以通过紧固件安装于车身。另外,扶手支撑件2也可以与支架6一体成型。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扶手支撑件2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合适的方式直接固定于车身。对此,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扶手本体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扶手本体1可以构造为弧形把手,以便于扶手本体1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的移动。参考图1、图3、图6以及图7中所示,弧形把手的端部设置有挡板17,该挡板17沿弧形把手的径向延伸,避免扶手本体在从使用位置朝向闲置位置移动时移动过度而越过闲置位置。另外,在使用位置时,挡板17可以与立柱护板100(如下文所述)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从而与立柱护板100形成开环结构,可供用户悬挂物品,能够增强扶手本体1的实用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该弧形把手的表面可以设置有握持凹槽11,通过握持凹槽11以增加用户的手部与扶手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握持舒适性。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锁止装置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在一种实施例中,锁止装置可以包括锁销31,扶手本体1设置有供锁销31插入的锁孔,锁销31相对于扶手本体1能够移动,以插入锁孔而锁止扶手本体1相对于车身的移动、从锁孔中退出以使得扶手本体1能够相对于车身自由移动。当扶手本体1从闲置位置移动到使用位置时,锁销31相对于扶手本体1移动以从锁孔中退出使得扶手本体1能够从闲置位置移动到使用位置,当扶手本体1的握持部分从车身向前伸出到位时,锁销31相对于扶手本体1移动以插入到锁孔中,从而锁止扶手本体1相对于车身的移动,将扶手本体1保持在使用位置。相反地,当扶手本体1从使用位置移动到闲置位置时,锁销31相对于车身移动以从锁孔中退出使得扶手本体1能够从使用位置移动到闲置位置,当扶手本体1的握持部分相对于车身向后收回到位时,锁销31相对于扶手本体1移动以插入到锁孔中,从而锁止扶手本体1相对于车身的移动,将扶手本体1保持在闲置位置。

其中,参考图3和图7中所示,锁孔可以包括第一锁孔12和第二锁孔13,第一锁孔12和第二锁孔13分别设置在扶手本体1的相对的第一端15和第二端16。其中,第一锁孔12设置为:当锁销31插入第一锁孔12时,扶手本体1位于闲置位置;第二锁孔13设置为:当锁销31插入第二锁孔13时,扶手本体1位于使用位置。当扶手本体1从闲置位置移动到使用位置时,即扶手本体1从图7所示状态改变为图3所示状态,锁销31从第一锁孔12中退出,以使得扶手本体1能够相对于车身移动,扶手本体1移动到使用位置到位时,锁销31插入到第二锁孔13中以锁止第二端16,将扶手本体1保持在使用位置。当扶手本体1从使用位置移动到闲置位置时,即扶手本体1从图3所示状态改变为图7所示状态,锁销31从第二锁孔13中退出,以使得扶手本体1能够相对于车身移动,扶手本体1移动到闲置位置到位时,锁销31插入到第一锁孔12中以锁止第一端15,将扶手本体1保持在闲置位置。

其中,参考图3、图6和图7中所示,扶手支撑件2的一端部设置有通孔,且该端部沿扶手本体1的径向向外凸出,以增加该端部的壁厚从而加强该端部的强度,从而在锁销31穿过通孔插入到第一锁孔12、第二锁孔13时,避免因锁止力过大而导致扶手支撑件2损坏的现象。

此外,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锁止装置还可以包括驱动锁销移动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能够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致动器构造为固定于车身的电磁阀32,锁销31由金属材料制成,电磁阀32驱动锁销31移动以插入锁孔、从锁孔中退出。在电磁阀32通电时,电流通过电磁阀32中的线圈而产生电磁力以致动锁销31从锁孔中退出,从而使得扶手本体1能够相对于车身自由移动;在电磁阀32断电时,锁销31通过锁销31与电磁阀32之间设置的弹簧的弹力插入到锁孔中,从而锁止扶手本体1相对于车身的移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锁销31可以由磁性材料制成,在电磁阀32中的线圈通过正向的电流,线圈产生与锁销31磁极相反的磁场时,锁销31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从锁孔中退出,从而使得扶手本体1能够相对于车身自由移动;在电磁阀32中的线圈通过反向的电流时,线圈产生与锁销31磁极相同的磁场,锁销31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插入到锁孔中,从而锁止扶手本体1相对于车身的移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锁销31也可以在电磁阀32中的线圈通过反向电流时插入锁孔中,在电磁阀32中线圈通过正向电流时从锁孔中退出,对此,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车扶手机构还包括适于固定于车身的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扶手本体1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车辆中的仪表板集成有用于控制驱动装置4和电磁阀32的按钮,按下按钮电磁阀32通电后驱动锁销31从锁孔中退出,同时驱动装置4开始工作,驱动扶手本体1从闲置位置向使用位置移动,当扶手本体1移动到使用位置到位时,控制驱动装置4断电的同时,控制电磁阀32断电驱动锁销31插入到锁孔中,以将扶手本体1锁止在使用位置。再次按下按钮时,电磁阀32通电后驱动锁销31从锁孔中退出,同时驱动装置4开始工作,驱动扶手本体1从使用位置向闲置位置移动,当扶手本体1缩回到闲置位置到位时,控制驱动装置4断电的同时,控制电磁阀32断电驱动锁销31插入到锁孔中,以将扶手本体1锁止在闲置位置。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4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可以构造为直线运动装置,例如线性电机、气缸等,通过直线运动装置驱动扶手本体1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可以构造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有齿轮5,扶手本体1设置有齿条结构14,齿轮5与齿条结构14相互啮合,电机驱动齿轮5以带动齿条结构14,从而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扶手本体1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的移动。

其中,为了使得齿轮5与齿条结构14能够相互啮合从而带动扶手本体1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参考图4和图8中所示,扶手支撑件2的表面设置由开槽21,使得齿条结构14的一部分能够裸露于扶手支撑件2以使得齿条结构14与齿轮5相互啮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由上述上车扶手机构。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扶手本体1可以设置在车身的任意合适的位置上。可选择地,扶手本体1可以设置在立柱护板100和立柱之间,立柱护板100设置有避让口,其中,在使用位置,握持部分从所述避让口伸出而暴露,在闲置位置,扶手本体1全部位于在立柱护板100和立柱之间的空间中。扶手本体1的相对的第一端15和第二端16均能够相对于立柱移动,在使用位置时,仅扶手本体1的第一端15从立柱护板100和立柱之间的空间中伸出,相应地,立柱护板100仅需设置一个避让孔供扶手本体1伸出,因而,减少了扶手本体1与立柱护板100之间的配合边界,使得车辆整体内饰设计协调性更高,外观更加美观。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整体内饰设计协调性,扶手本体1的第一端15设置有挡板17,该挡板17与立柱护板100上的避让孔相配合,在闲置位置时,挡板17能够遮蔽避让孔,避免灰尘等脏污进入立柱中,同时进一步满足用户的视觉要求。此外,挡板17和避让孔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结构,以密封避让孔。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