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7:02:46|237|起点商标网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公共汽车、大巴等作为主流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城市、乡镇交通中,公交、大巴、地铁也成为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乘客身上可能会携带有细菌或病毒,而某些病毒或细菌可能会通过空气传播,会造成车内乘客间的交叉感染。对于公交大巴车这种人员相对密集的交通方式来说,避免人员交叉感染,人们除了佩戴口罩外,保证车内空气清新以及车内空气及时排出车外极为重要。而现有公交大巴的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不具有进出分明的开式单一风道,为了避免人们交叉感染,需要对公共交通工具中的空调系统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所述汽车内设置有舱室,所述舱室设置有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所述汽车舱室内设置有上风道、下风道,其中:

所述上风道,设置在舱室座位的上方,所述上风道设有对应于所述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的上风道子风口;

所述下风道,设置在舱室座位的下方,所述下风道设有对应于所述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的下风道子风口;

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中的一个作为送风道,另一个作为回风道,所述回风道和进风道被设计为与外界环境连通;

上风道、下风道通过所述上风道子风口和下风道子风口形成上出下回或上回下出的布风方式,所述布风方式使所述每个或每排或每列座位获得其预定范围内的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的独立气流。

进一步可选的,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新风风道、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

所述送风风机,其入口与所述新风风道的出口连通,出口与所述上风道或所述下风道连通;

所述上风道设有上风道总风口和多个上风道子风口;所述下风道设有下风道总风口和多个下风道子风口,其中:

当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上风道连通时,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上风道总风口连通,所述上风道子风口用于与所述汽车内部连通,所述下风道子风口用于与所述汽车内部连通,所述下风道总风口与所述排风风机的入口连通,所述排风风机的出口用于与汽车外部连通;当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下风道连通时,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下风道总风口连通,所述下风道子风口用于与所述汽车内部连通,所述上风道子风口用于与所述汽车内部连通,所述上风道总风口与所述排风风机的入口连通,所述排风风机的出口用于与汽车外部连通。

进一步可选的,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排风扇,

其中:当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上风道连通时,所述排风扇设置在所述下风道中且与所述下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当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下风道连通时,所述排风扇设置在所述上风道中且与所述上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

进一步可选的,

所述上风道子风口朝向下方设置;所述下风道子风口朝向上方设置,

其中所述上风道子风口与所述下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

进一步可选的,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与所述新风风道之间的新风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新风处理模块用于对进入送风风机前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处理。

进一步可选的,

所述新风处理模块包括过滤网和杀菌模块,

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送风风机之间,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

所述杀菌模块,设置在所述过滤网与所述送风风机之间,用于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杀菌。

进一步可选的,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废风处理模块,用于对经排风风机排出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其中所述废风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排风风机的出口后侧或设置在所述排风风机的入口前侧。

进一步可选的,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蒸发器,用于与送风风机送出的空气进行换热,

其中:当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上风道连通时,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上风道总风口之间;当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下风道连通时,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下风道总风口之间。

进一步可选的,

所述上风道与所述下风道上下设置,其中:

所述上风道为两个,包括左右设置的左上风道和右上风道,多个所述上风道子风口分别沿所述左上风道和右上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

所述下风道为两个,包括左右设置的左下风道和右下风道,多个所述下风道子风口分别沿所述左下风道和右下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

所述左上风道的上风道子风口与所述左下风道的下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所述右上风道的上风道子风口与所述右下风道的下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进一步可选的,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采用后置式,其中:汽车空调系统中的新风风道的入口设置在汽车后部、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设置在汽车后部,所述上风道从汽车后部延伸至汽车前部,所述下风道从汽车后部延伸至汽车前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汽车的空调系统进行改进,使用上下双风道布局结构,实现了上风道进新风、下风道排出车内空调,或下风道进风、上风道排风,并形成单一风道,使空气进入车内后,只流经就近乘客后立即排出,避免空气流经诸多乘客带来的交叉感染问题。合理的风道设计,使得各风道排风口处产生合理压强,有助于气流循环顺畅。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上送风下排风时的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送风风机安装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排风风机安装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上送风下排风时的空调系统侧视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下送风上排风时的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下送风上排风时的空调系统侧视图。

图中:1-车体;2a-右上风道;21a-右上风道的上风道总风口;2b-右下风道;21b-右下风道的下风道总风口;3a-左上风道;31a-左上风道的上风道总风口;3b-左下风道;31b-左下风道的下风道总风口;4-新风风道;41-新风风道的入口;42-新风风道的出口;5a-右侧排风风机;5b-左侧排风风机;6-过滤网;7-送风风机;8-蒸发器;9-排风扇;s1-上出风至下排风时空气的流路;s2-上风道中空气流路;s3-下风道中空气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目前公交大巴车内空气往往存在交叉出风等情况,导致排出不畅,对于长时间车内风循环使用,当乘客中有人携带细菌或病毒时,易造成交叉感染问题,进一步的,若无新风补入,车内空气经流诸多乘客也会增加病毒感染风险。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上下双风道结构,实现了下风道出风、上风道排风,或者上风道出风、下风道排风;此外空调新风进风口从汽车尾部后侧管道引进,使新风不断引入,与上下风道配合形成的单一风道实现了车内开式单一外循环;利用在上风道或下风道的风口布置排风扇,有效产生负压,实现车内气流从出风到排风单一路线,避免空气交叉流动;下风道总风口或上风道总风口处安装离心排风风机,有效将下风道内气体顺利排入大气,实现高效开式空气流动。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结合图1-7,提供如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汽车内设置有舱室,舱室设置有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汽车舱室内设置有上风道、下风道,其中:上风道设置在舱室座位的上方,上风道设有对应于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的上风道子风口。下风道设置在舱室座位的下方,下风道设有对应于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的下风道子风口。优选地,该舱室具有一定容纳空间,在容纳空间上部设有顶棚、下部设有地板,中部为人员活动或落座区域,将上风道设置在汽车的顶棚与舱室顶部之间,上风道子风口能经顶棚通入舱室内部,下风道位于舱室的底部与底板之间,下风道子风口能经底板通入舱室内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是指沿车前至车后依次排布的座位,横向为排、竖向为列。

上风道和下风道中的一个作为送风道,另一个作为回风道,回风道和进风道被设计为与外界环境连通;上风道、下风道通过上风道子风口和下风道子风口形成上出下回或上回下出的布风方式,布风方式使每个或每排或每列座位均获得其预定范围内的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的独立气流。需要说明的是,该独立气流为风口之间形成的相互影响很小的流路,为相对现有的空调送回风口之间的混合交错而言,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独立。通过上风道子风口与下风道子风口配合形成包围每一个座位或每一列座位或每一排座位的气流,防止空气在舱室环境内的扩散。

该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新风风道4、送风风机7和排风风机。具体的,新风风道的入口41与汽车外部连通,新风风道的出口42与送风风机7连通;送风风机的入口与新风风道的出口42连通,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上风道或下风道连通;上风道设有上风道总风口和多个上风道子风口;下风道设有下风道总风口和多个下风道子风口。其中,优选:送风风机7采用离心风机。

当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上风道连通时,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上风道总风口连通,上风道子风口与汽车内部连通,下风道子风口与汽车内部连通,下风道总风口与排风风机的入口连通,排风风机的出口与汽车外部连通;当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下风道连通时,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下风道总风口连通,下风道子风口与汽车内部连通,上风道子风口与汽车内部连通,上风道总风口与排风风机的入口连通,排风风机的出口与汽车外部连通。通过改进为上下布置的风道结构,如:在当采用上风道进新风(外界引入的空气)、下风道排出废气(在车内流通过的空气)时,保证了空气进入车内后,只流经就近乘客后立即排出,避免了空气流经诸多乘客带来的交叉感染的问题。安装的排风风机,能有效将下风道内气体顺利排入大气,实现高效开式空气流动。排风风机可以是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等。优选:排风风机采用离心风机。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排风扇9。当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上风道连通时,排风扇9设置在下风道中且与下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当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下风道连通时,排风扇9设置在上风道中且与上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利用车内的子风口布置排风扇9,有效产生负压,实现车内气流从送风到排风具有单一路线,避免空气交叉流动。

优选的,上风道子风口朝向下方设置;下风道子风口朝向上方设置,其中上风道子风口与下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送风风机7与新风风道之间的新风处理模块。该新风处理模块能够对进入送风风机7前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处理。优选:新风处理模块包括过滤网6和杀菌模块。具体的,过滤网6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送风风机7之间,能对空气进行过滤;杀菌模块,在过滤网6与送风风机7之间,能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杀菌。

进一步的,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废风处理模块。该废风处理模块能对经排风风机排出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该废风处理模块设置在排风风机的出口后侧或设置在排风风机的入口前侧。该废风处理模块保证排出到大气中的空气也是经过杀菌处理过的,避免了细菌病毒在对车外环境造成污染。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汽车空调系统安装到汽车上时采用后置式,其中:新风风道的入口设置在汽车的后部;上风道为两个,包括设置在汽车顶部两侧的左上风道3a和右上风道2a,左上风道3a和右上风道2a分别沿汽车的后部延伸至汽车的前部;下风道为两个,包括设置在汽车底部两侧的左下风道3b和右下风道2b,左下风道和右下风道2b分别沿汽车的后部延伸至汽车的前部。优选地,对应两个上风道或两个下风道各设置一个排风风机。

相应的,当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上风道连接时:送风风机的出口分为送风风机第一出口和送风风机第二出口,送风风机第一出口与左上风道的上风道总风口31a连接,送风风机第二出口与右上风道的上风道总风口21a连接,左下风道的下风道总风口31b连接左侧排风风机5b,右下风道的下风道总风口21b连接右侧排风风机5a。当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下风道连接时:送风风机的出口分为送风风机第一出口和送风风机第二出口,送风风机第一出口与左下风道的下风道总风口31b连接,送风风机第二出口与右下风道的下风道总风口21b连接,左上风道的上风道总风口31a连接左侧排风风机5b,右上风道的上风道总风口21a连接右侧排风风机5a。

多个上风道子风口分别沿左上风道3a和右上风道2a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下风道子风口分别沿左下风道和右下风道2b的延伸方向设置。相应的,左上风道的上风道子风口与所述左下风道的下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所述右上风道的上风道子风口与所述右下风道的下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改进风道结构,合理设置进出风口(上风道子风口和下风道子风口),保证该空调系统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车体1外的大自然环境中吸入新风,并且气流只为单一开式流动,形成如图3中所示的上风道中的空气流路s2、上出风至下排风时空气的流路s1、下风道中的空气流路s3,整个送风出风形成的流路无闭合交叉。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蒸发器8。该蒸发器8用于与送风风机7送出的空气进行换热,其中:当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上风道连通时,蒸发器8设置在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上风道总风口之间;当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下风道连通时,蒸发器8设置在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下风道总风口之间。

在一些其他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送风风机7、上风道总风口和下风道总风口之间加设相应的三通和风门,通过风门切换实现送风风机的出口与上风道总风口连接或与下风道总风口连接。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采用上述实施例1中任意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其中上风道子风口位于汽车内座位的上方;相应的,下风道子风口位于汽车内座位的下方。通过采用后置式空调系统布局方案,进风口(新风风道入口)位置位于汽车后面,蒸发器、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均位于汽车后部,整体气流从车尾部进入汽车空调后经冷凝蒸发后从两侧风道口进入汽车风道,后经车内出风口处流经乘客后,从汽车下风道排出车外,实现汽车外循环;合理的风道设计,使得汽车内各风道排风口(上风道子风口或下风道子风口)处产生合理压强,有助于气流循环顺畅。优选地,两个排风风机分别设置在汽车后部的两侧,新风风道的入口位于汽车正后方。

基于该汽车的上下双风道模式以及利用差压理论进行风结构设计,保持车内空气清新且使得空气经流座椅处乘客后,立即通过下风道排出车体1,实现空气开式单一流向。使用该汽车时,特别在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公共交通中乘客交叉感染系数。

现以采用上风道送风、下风道排风的方式结合图1-7进一步对汽车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首先采用双风道布局,实现一风道出风,另一风道进行排风的合理配合,保证开式单一气流的实现前提。汽车中的空调系统位于汽车的车体1尾部,外界空气经过新风管道4进入汽车的送风风机7,在经过空调蒸发及冷凝器进行制冷换热后,经过上风道的上风道子风口进入汽车内,后气流流经方向如图5所示,从上风道子风口流出后,因排风风机运转,在车内产生的相应负压,引导气流经过乘客后立即从下风道进行排出,在此过程无进行过多车内气流扩散,极大避免因空气传播的人员交叉感染问题。

下风道排风口处安装的排风扇9,有效使得座位附近的空气由高压(上风道子风口)至低压(下风道子风口)流动,如图3和图5所示,气流经流乘客后进入入排气下风道。如图4及图5所示,通过排风风机产生的负压使的下风道内的空气被及时吸引经下风道至排风风机出口后排出,该汽车空调形成了新风从车外进入再到排出车外的单一流线,流线如图5所示。上风道子风口与下风道子风口相互对应,从而使得空气的流线走向易于可控。

综上,从新风流入至空气排出车内的整个过程中,汽车的上下风道利用互相对应的上风道子风口和下风道子风口,且对应座椅处人体舒适位置,保证气体流经乘客后及时从相应风口排出,避免流经乘客后的气体长时间停留车内而产生交叉感染。这种有新风引入至排出的过程中,实现了车内空气开式单一外循环,使得空气源源不断从外界吸进,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以及正常情况下,保证了车内气体的清新度。

替代实施方案:如图6所示,更改或切换下风道为新风进入车内的通道,上风道为空气排出车外的风道,其中排风风机位于上风道总风口处。具体空气流向如图7所示,根据人体在寒冷的情况下,脚部温度的快速提升,能够极大的提高人体整体温度以及在暑热情况下,人体上半部舒适性影响较大,故空调制冷制热不同工况下,可采用制热工况,采用下风道进风上风道排风;制冷工况,采用上风道进风下风道排风,以此提高汽车舒适性。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汽车空调排风扇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