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遮阳帘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全景天窗的前后遮阳帘只能同时开启或者同时关闭,因此车内前排和后排的乘客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则无法同时满足前后排乘客的期望,例如,后排乘客想要打开遮阳帘,而前排乘客不想打开遮阳帘,但是现有全景天窗的前后遮阳帘又只能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如此不能同时满足前后排乘客的期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解决现有全景天窗的前后遮阳帘只能同时开启或者同时关闭而无法满足前后排乘客期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其包括:承载架;驱动组件,设置于承载架;第一连动件,活动设置于承载架,并且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连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第一遮阳帘组件,设置于承载架,第一遮阳帘组件的一端第一连动件连接,其中第一连动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连动件带动第一遮阳帘组件关闭,第一遮阳帘组件的一端的运行距离为第一行程;第二连动件,活动设置于承载架,并且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设置为驱动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同时往相反方向移动;第二遮阳帘组件,设置于承载架,其中第二连动件能够抵接第二遮阳帘组件的一端而带动第二遮阳帘组件关闭,第二遮阳帘组件的一端的运行距离为第二行程,第一行程大于第二行程;其中第一连动件带动第一遮阳帘组件关闭过程中,第一遮阳帘组件的一端运行至其剩余距离与第二行程相同时,第二连动件抵接第二遮阳帘组件的一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软轴,驱动软轴设置于承载架,驱动软轴与第一连动件和第二连动件连接,而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位于承载架的相对两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于承载架,并且与驱动软轴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至其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的任意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分别为软轴包塑。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遮阳帘组件和第二遮阳帘组件分别包括收卷件和遮阳帘,收卷件设置于承载架,遮阳帘的一端与收卷件连接,收卷件设置为收卷遮阳帘。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收卷件包括收卷架、收卷轴、连动轴和弹簧,收卷架设置于承载架,收卷轴活动设置于收卷架,遮阳帘的一端与收卷轴连接,连动轴设置于收卷轴内,弹簧设置于连动轴内,弹簧的一端与收卷架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收卷轴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遮阳帘组件和第二遮阳帘组件还分别包括遮阳帘横梁,遮阳帘的另一端与遮阳帘横梁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遮阳帘组件和第二遮阳帘组件还分别包括拉杆,遮阳帘横梁上具有与拉杆对应的卡槽,遮阳帘的另一端缠绕在拉杆上,而拉杆设置在卡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遮阳帘组件还包括滑块,滑块与第二遮阳帘组件的遮阳帘横梁连接,并且与第二连动件对应设置于承载架,第一连动件与第一遮阳帘组件的遮阳帘横梁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承载架具有与第一连动件和第二连动件对应的滑槽。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本申请的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在控制第一遮阳帘组件与第二遮阳帘组件关闭时,驱动组件先通过第一连动件带动行程较长的第一遮阳帘组件运行,再通过第二连动件带动行程较短的第二遮阳帘组件与第一遮阳帘组件一同运行,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单驱动组件控制第一遮阳帘组件与第二遮阳帘组件,还能够使第一遮阳帘组件与第二遮阳帘组件关闭不同的宽度,如此可以满足前后排乘客不同的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关闭时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驱动软轴与第一连动件和第二连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收卷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收卷件的分解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遮阳帘横梁与拉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
请参阅图1与图2,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的立体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1包括承载架2、驱动组件3、第一连动件4、第一遮阳帘组件5、第二连动件6和第二遮阳帘组件7,驱动组件3、第一遮阳帘组件5和第二遮阳帘组件7设置于承载架2,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架2具有第一框架201和第二框架202,第一框架201与第二框架202是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框架201与第二框架202也可以是对接组接在一起。第一框架201的长度大于第二框架202的长度,第一遮阳帘组件5设置于第一框架201与第二框架202邻接的一侧,第二框架202设置于第二框架202与第一框架201邻接的一侧。
第一连动件4和第二连动件6活动设置于承载架2,此处活动设置是指第一连动件4和第二连动件6可以沿着承载架2的长度方向滑动,也即如图2中黑色箭头所示方向。复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架2具有与第一连动件4和第二连动件6对应的滑槽21,滑槽21由承载架2的左侧延伸至右侧,而第一连动件4和第二连动件6位于滑槽21内。第一连动件4和第二连动件6分别与驱动组件3连接,驱动组件3设置为驱动第一连动件4与第二连动件6同时往相反方向移动,而驱动组件3能够驱动第一连动件4在第一位置a1与第二位置a2之间往复移动,如图2所示,第一位置a1位于第一框架201左侧靠近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位置,第二位置a2位于第一框架201右侧靠近边缘位置。
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一端第一连动件4连接。第一连动件4由第一位置a1往移动第二位置a2时,也即第一连动件4由第一框架201的左侧往右侧移动时,第一连动件4带动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一端往第一框架201远离第二框架202的一侧移动。请一并参阅图3,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关闭时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在第一连动件4由第一位置a1移动至第二位置a2时,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一端抵接于第一框架201远离第二框架202的一侧,也即抵接于第二框架202的右侧,使第一遮阳帘组件5关闭,而此时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一端的运行距离为第一行程,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遮挡面积为s1。
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由于第一连动件4与第二连动件6是同时往相反方向移动的,因而第一连动件4由第一位置a1往移动第二位置a2时,第二连动件6往相反方向移动,也即第二连动件6往左侧移动,而在第二连动件6抵接第二遮阳帘组件7的一端之后,带动第二遮阳帘组件7的一端随着其一同往左侧移动,使第二遮阳帘组件7的一端抵接于第二框架202远离第一框架201的一侧,从而使第二遮阳帘组件7关闭,而此时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一端的运行距离为第二行程,第二遮阳帘组件7的遮挡面积为s2,第一行程大于第二行程,s1>s2。具体的,第一连动件4带动第一遮阳帘组件5关闭过程中,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一端运行至其剩余距离与第二行程相同时,第二连动件6抵接第二遮阳帘组件7的一端,此时第一遮阳帘组件5与第二遮阳帘组件7一起执行关闭动作。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1在使用时,通过承载架2安装在汽车天窗对应位置上,而驱动组件3控制第一遮阳帘组件5与第二遮阳帘组件7关闭时,驱动组件3先通过第一连动件4带动行程较长的第一遮阳帘组件5运行,再通过第二连动件6带动行程较短的第二遮阳帘组件7与第一遮阳帘组件5一同运行,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单驱动组件3控制第一遮阳帘组件5与第二遮阳帘组件7,还能够使第一遮阳帘组件5与第二遮阳帘组件7关闭不同的宽度,如此可以满足前后排乘客不同的需求。当然,第一遮阳帘组件5与第二遮阳帘组件7在打开时,驱动组件3通过第一连动件4与第二连动件6带动第一遮阳帘组件5与第二遮阳帘组件7同时打开,而行程较短的第二遮阳帘组件7先全部打开,行程较长的第一遮阳帘组件5后全部打开。
下述详细说明驱动组件3、第一遮阳帘组件5和第二遮阳帘组件7的结构。请参阅图4且同时参阅图1,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驱动软轴与第一连动件和第二连动件的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软轴31,驱动软轴31设置于承载架2,驱动软轴31的一端与第一连动件4连接,驱动软轴3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动件6连接,而第一连动件4与第二连动件6位于承载架2的相对两侧,如此驱动软轴31可以带动第一连动件4与第二连动件6同时往相反方向移动。第一连动件4与第二连动件6分别为软轴包塑,但不以此为限。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软轴31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第一连动件4与第二连动件6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一连动件4与两个第二连动件6位于承载架2的相对两侧,但不以此为限。驱动组件3还包括驱动电机32,驱动电机32设置于承载架2,并且与驱动软轴31连接,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3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框架202的左侧中部,驱动电机32与两个驱动软轴31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复参阅图3,第一遮阳帘组件5和第二遮阳帘组件7分别包括收卷件51和遮阳帘52,收卷件51设置于承载架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阳帘组件5与第二遮阳帘组件7的承载架2分别位于第一框架201与第二框架202邻接的端部。遮阳帘52的一端与收卷件51连接,收卷件51设置为收卷遮阳帘52。请一并参阅图2,第一遮阳帘组件5与第二遮阳帘组件7在打开时,第一连动件4与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收卷件51配合而打开其遮阳帘52,第二遮阳帘组件7的遮阳帘52通过其收卷件51收卷而打开。具体的,如图2与图3所示,第一连动件4由第二位置a2往移动第一位置a1时,也即第一连动件4由第一框架201的右侧往左侧移动时,第一连动件4带动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一端往第一框架201靠近第二框架202的一侧移动,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收卷件51同时收卷其遮阳帘52而使第一遮阳帘组件5打开,而与此同时,第二连动件6往右侧移动,第二遮阳帘组件7的收卷件51收卷其遮阳帘52而使第二遮阳帘组件7打开。
请参阅图5与图6,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收卷件的立体图与分解图;如图所示,收卷件51包括收卷架511、收卷轴512、连动轴513和弹簧514,收卷架511设置于承载架2,收卷轴512活动设置于收卷架511,此处活动设置是指收卷轴512可以自由转动。遮阳帘52的一端与收卷轴512连接,具体的,遮阳帘52可以通过双面胶粘结在收卷轴512上,但不以此为限。连动轴513设置于收卷轴512内,弹簧514设置于连动轴513内,弹簧514的一端与收卷架511固定连接,弹簧514的另一端与收卷轴512连接,收卷轴512在转动时会带动弹簧514扭转,从而使收卷轴512具有回转趋势,这样遮阳帘52因外力在展开时,其会带动收卷轴512转动,使弹簧514扭转,而收卷轴512会因弹簧514扭转而产生回转趋势,在外力消失或者减退时,收卷轴512会因回转而收卷遮阳帘52。
请参阅图7且同时参阅图3,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遮阳帘横梁与拉杆的立体图;如图所示,第一遮阳帘组件5和第二遮阳帘组件7还分别包括遮阳帘横梁53,遮阳帘52的另一端与遮阳帘横梁53连接。第一遮阳帘组件5和第二遮阳帘组件7还分别包括拉杆54,遮阳帘横梁53上具有与拉杆54对应的卡槽531,遮阳帘52的另一端缠绕在拉杆54上,而拉杆54设置在卡槽531内,具体的,遮阳帘52的另一端缝纫后穿入拉杆54,拉杆54再穿入遮阳帘横梁53的卡槽531内,但不以此为限。复参阅图2与图3,第一连动件4与第一遮阳帘组件5的遮阳帘横梁53连接,第一连动件4通过带动遮阳帘横梁53移动而带动遮阳帘52的一端移动。第二遮阳帘组件7还包括滑块71,滑块71与第二遮阳帘组件7的遮阳帘横梁53连接,并且与第二连动件6对应设置于承载架2,如图3所示,第二连动件6在抵接于滑块71时,其通过滑块71带动遮阳帘横梁53移动而带动遮阳帘52的一端移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马达双遮阳帘控制装置,在控制第一遮阳帘组件与第二遮阳帘组件关闭时,驱动组件先通过第一连动件带动行程较长的第一遮阳帘组件运行,再通过第二连动件带动行程较短的第二遮阳帘组件与第一遮阳帘组件一同运行,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单驱动组件控制第一遮阳帘组件与第二遮阳帘组件,还能够使第一遮阳帘组件与第二遮阳帘组件关闭不同的宽度,如此可以满足前后排乘客不同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