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6:02:15|302|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车辆座椅大多采用坐垫网簧和坐垫发泡配合来实现座椅的减振作用,从而减少汽车在动态行驶颠簸中使乘客产生的不适感,但传统车辆座椅的减振效果较差,且舒适性较差,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座椅,该座椅的减振稳定性更好,并且乘坐舒适性更好。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包括:坐垫本体以及减振框架,所述减振框架设置于所述坐垫本体,所述减振框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上下运动;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连接在所述减振框架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以向所述减振框架提供缓冲力。
[0006]
进一步,所述减振框架包括:运动部和固定部,所述运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能够上下运动。
[0007]
进一步,所述运动部的前端与所述固定部可运动地限位连接,所述运动部的后端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连接有所述缓冲结构。
[0008]
进一步,所述运动部的两侧与所述固定部之间连接有可转动地限位连接结构。
[0009]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配合结构,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运动部的前端的两侧,所述运动部的前端具有第二配合结构,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可运动的配合在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内。
[0010]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包括: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可滚动的配合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0011]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还包括:配合连接结构,所述配合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后端的两侧,所述限位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运动部的侧壁与所述配合连接结构之间。
[0012]
进一步,所述限位连接结构包括: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构造为“z”字形结构,所述转动支架的前端与所述运动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动支架的后端与所述配合连接结构可转动地连接。
[0013]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包括:左右两侧的固定板、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前端之间的前端支撑杆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后端之间的连接杆,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前端且与所述前端支撑杆连接,所述限位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座椅靠背的靠背骨架之间。
[001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具有以下优势:
[00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该座椅通过减振框架与缓冲结构的配合可实现有效的缓冲减振效果,可使减振稳定性更好,并且可有效提升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0016]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该车辆的座椅的减振稳定性更好,乘坐舒适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7]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100-座椅,1-靠背骨架,22-减振框架,3-缓冲结构,221-运动部,222-固定部,4-转动支架,2221-限位凹槽,2211-滚轮,2222-配合连接结构,2212-固定板,2213-前端支撑杆,221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00。
[0026]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00可以包括:座椅100靠背、座椅100坐垫和缓冲结构3。
[0027]
如图1和图2所示,座椅坐垫包括:坐垫本体(图中未示出)以及减振框架22,其中,坐垫本体为发泡或者海绵等结构,而减振框架22为金属框架结构,其设置于坐垫本体,例如,减振框架22设置在坐垫本体的下方以用于支撑坐垫本体。
[0028]
其中,减振框架2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上下运动,从而能够推动坐垫本体进行上下运动。
[0029]
进一步,缓冲结构3连接在减振框架22与座椅靠背之间,以向减振框架22提供缓冲力。也就是说,由于座椅靠背是不动的,因此将缓冲结构3连接在座椅靠背与减振框架22之间可通过缓冲结构3向减振框架22提供缓冲力(弹性力),以实现减振框架22稳定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座椅100较好的减振缓冲效果,以有效提升座椅100的乘坐舒适性。
[0030]
具体地,在乘客乘坐在座椅100上时,乘客会挤压座椅坐垫,进而挤压减振框架22,减振框架22会下移并拉动缓冲结构3,以使缓冲结构3产生缓冲弹性势能,而在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时,缓冲结构3因缓冲势能所产生的缓冲力或者说是回弹力会驱动减振框架22移动,以使减振框架22能够时刻贴合乘客,使乘客相对地面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以避免车辆行驶产生的颠簸震动力作用在乘客上而使乘客上下运动,进而起到了很好的减振缓冲作
用,实现了座椅100的动态减振调节,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座椅100的减振效果以及舒适性。
[0031]
并且,采用减振框架22配合缓冲结构3的减振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利用坐垫网簧进行减振的方式稳定性更好,并且不会出现坐垫网簧因锈蚀或者磨损而产生的摩擦以及碰撞异响,进而可有效提升车辆的nvh性能。
[003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00,该座椅100通过减振框架22与缓冲结构3的配合可实现有效的缓冲减振效果,可使减振稳定性更好,并且可有效提升座椅100的乘坐舒适性。
[0033]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减振框架22包括:运动部221和固定部222,其中,固定部222固定在座椅100的固定底座上,以便于稳定的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而运动部221相对于固定部222能够上下运动,以便于带动坐垫本体相对于车辆地板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缓冲减振的作用。
[0034]
进一步,运动部221的前端与固定部222可运动地限位连接,而运动部221的后端与座椅靠背之间连接有缓冲结构3。由于在运动部221的后端通过缓冲结构3相对于座椅靠背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运动部221的前端不可避免的会有相应的运动,以保证运动部221的后端上下移动的可行性,因此将运动部221的前端与固定部222可运动地限位连接。
[0035]
再进一步,运动部221的两侧与固定部222之间连接有可转动地限位连接结构,以通过限位连接结构限制运动部221相对固定部222上下运动的幅度,并将运动部221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运动,以避免运动部221脱离固定部222,从而保证运动部221上下运动的稳定性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座椅100缓冲减振的稳定性。
[0036]
也就是说,运动部221、固定部222以及限位连接结构共同构成了四连杆结构形式,从而使减振框架22的整体结构更紧凑,且使减振框架22的运行更稳定,进而提高了座椅100的减振舒适性。
[0037]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222包括:第一配合结构,第一配合结构为两个,两个第一配合结构分别设置在运动部221的前端的两侧,并且,运动部221的前端具有两个第二配合结构,两个第二配合结构可运动的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一配合结构内,从而实现了运动部221的前端与固定部222之间的可运动配合。
[0038]
进一步,参照图1-图4,第一配合结构包括:限位凹槽2221,限位凹槽2221可为金属件,并构造为“u”形结构,其中,限位凹槽2221的槽口朝向固定部222,以便于与第二配合结构配合,且两侧的限位凹槽2221适于通过前端的前横梁支撑板连接固定,以保证限位凹槽2221的设置稳定性,而第二配合结构包括:滚轮2211,滚轮2211可为塑料件,例如,尼龙滚轮2211,其中,两个滚轮2211分别设置在运动部221的前端的两侧,且两个滚轮2211可滚动的分别配合在两个对应的限位凹槽2221内,从而实现了运动部221的前端相对于固定部222的转动以及滑动。
[0039]
由于运动部221的后端通过限位连接结构与固定部222连接而限制了运动部221的上下运动位移,因此,在运动部221的后端相对固定部222移动时,运动部221的前端必然会相对于固定部222产生转动以及滑动,因此采用滚轮2211与限位凹槽2221配合,可使转动以及滑动的稳定性更好,以避免出现卡顿的现象而影响减振框架22的减振效果,并且有效的避免了卡顿噪音的产生。
[0040]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固定部222还包括:配合连接结构2222,配合连接结构
2222位于第一配合结构的后侧,配合连接结构2222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固定部222的后端的两侧,其中,限位连接结构连接在运动部221的侧壁与配合连接结构2222之间,以对运动部221的运动幅度起到有效的限制作用。
[0041]
其中,配合连接结构2222构造为“l”型板,“l”型板中的竖板与限位连接结构连接,而“l”型板中的横板与座椅100的固定底座紧固连接。
[0042]
参照图1、图2和图4,限位连接结构包括:转动支架4,转动支架4构造为“z”字形结构,其中,转动支架4的前端与运动部221通过铆钉铆接以实现可转动地连接,而转动支架4的后端与配合连接结构2222可转动地连接,从而通过转动支架4实现了运动部221相对于固定部222在一定范围内的上下运动,以实现减振框架22有效的减振作用。
[0043]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222包括:左右两侧的固定板2212、连接在两个固定板2212的前端之间的前端支撑杆2213以及连接在两个固定板2212的后端之间的连接杆2214,即固定板2212、前端支撑杆2213以及连接杆2214共同构成方向框架的运动部221,其中,固定板2212起到支撑运动部221的作用,而滚轮2211设置在固定板2212的前端的两侧且与前端支撑杆2213连接,因此,前端支撑杆2213不仅可起到支撑加强运动部221的作用,而且还为滚轮2211提供了安装点位,以保证滚轮2211能够稳定的连接在固定板2212上,且能够进行稳定的滚动以及滑动,从而保证了运动部221减振运动的稳定性。
[0044]
进一步,限位连接结构中的转动支架4连接在固定板2212与固定部222中的配合连接结构2222之间,以实现运动部221稳定的运动。缓冲结构3包括: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连接在连接杆2214与座椅靠背的靠背骨架1之间,即缓冲弹簧的一端与靠背骨架1的坐垫后横梁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2214连接,以稳定的向运动部221提供弹性力,从而实现座椅100稳定的减振作用。
[0045]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座椅100。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