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表板除霜除雾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5:02:30|181|起点商标网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仪表板除霜除雾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而汽车的除霜除雾性能是国家法规,在寒冷地区或在某地区的冬季此性能对于消费者至关重要,除霜除雾效果不佳将影响驾驶人员的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但轻卡车型受成本和技术的限制,除霜除雾系统风道多为吹塑成型,风道自身容易变形,使得除霜除雾的风向和风量发生变化,影响除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表板除霜除雾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除霜除雾系统风道容易变形等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仪表板除霜除雾结构,包括仪表板本体、前除霜风道和凸柱,所述前除霜风道设置在仪表板本体上,所述凸柱设置在前除霜风道靠近出风口位置,所述凸柱限制出风口位置的前除霜风道变形。
[0005]
进一步地,所述凸柱是由前除霜风道两侧内壁向中部凸起形成,凸柱的两个凸起端部相互接触。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凸柱和前除霜风道一体成型。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前除霜风道内设置有用于对流过的风进行分流的多个分风槽。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前除霜风道靠近其出风口处向外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仪表板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海绵固定在第一翻边上,所述第一翻边压紧第一海绵。
[0009]
进一步地,所述仪表板本体上固定有中央吹面风道,所述前除霜风道的出风口朝向车外,所述中央吹面风道的出风口朝向车内。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前除霜风道的进风口位置和中央吹面风道的进风口位置均向内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上均固定有第二海绵,所述空调出风口压紧前除霜风道和中央吹面风道上的第二海绵。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前除霜风道的出风方向与前挡风玻璃和驾驶室两侧后视镜的冲击线平行。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前除霜风道和冲击线平行部分长度大于60mm。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厚度为5-7mm,且两者压缩量均为3-4mm。
[0014]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仪表板除霜除雾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前除霜风道内有风通过,根据伯努利原理可知,其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使得前除霜风道容易变形。而凸柱的设置能够防止前除霜风道的出风口变形,也就保证了除霜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仪表板除霜除雾结构的正视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仪表板除霜除雾结构的又一正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除霜风道和中央吹面风道的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除霜风道的正视图。
[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除霜风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仪表板本体 1、前除霜风道 2、分风槽 3、加强格栅 4、中央吹面风道 6、凸柱 7、第一进风口 8、第二进风口 9、第一出风口 10、第二海绵 11、第一翻边 12、第一海绵 13。
[0022]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3]
实施例
[0024]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仪表板除霜除雾结构,包括:仪表板本体1,仪表板本体1顶部设置有加强格栅4,用于加强仪表板本体1强度。仪表板本体1上通过自攻螺钉固定有前除霜风道2,前除霜风道2内设置有多个分风槽3,分风槽3将前除霜风道2内流过的风进行分流,使得前除霜风道2内通过的风能够均匀的吹到前挡风玻璃上。
[0025]
前除霜风道2顶部为其出风口,称为第一出风口10,前除霜风道2靠近第一出风口10处向外设置有第一翻边12,第一翻边12和仪表板本体1之间间隙为2mm,且第一翻边12和仪表板本体1之间固定有第一海绵13,第一海绵13固定在第一翻边12上,第一海绵13厚度优选5mm,其与前除霜风道2侧壁之间的压缩量为3-4mm。第一海绵13的厚度除了可以选择5mm外,还可以选择6mm、7mm,只要保证其被压缩量达到其厚度的50%即可。前除霜风道2的出风方向以前挡风玻璃和驾驶室两侧外后视镜的冲击线定义,即前除霜风道2与冲击线平行且平行长度大于60mm。本方案中通过除霜除雾方向与冲击线方向一致来提高除霜除雾的性能。
[0026]
前除霜风道2各部位之间圆角过渡,且靠近第一出风口10位置设置有凸柱7,本实施例中凸柱7共设置有四个,凸柱7是由前除霜风道2两侧侧壁向内凸起形成,凸柱7的两个凸起的端部抵靠,凸柱7和前除霜风道2由磨具吹塑一体成型,在前除霜风道2内风流量较大时,凸柱7中相互抵靠的两个凸起可以分离,以便于更多的风通过。前除霜风道2底端连通设置有中央吹面风道6,前除霜风道2和中央吹面风道6之间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且中央吹面风道6与车身管梁连接。中央吹面风道6和前除霜风道2连接处为两者的进风口,称前除霜风道2的进风口为第一进风口8,称中央吹面风道6的进风口为第二进风口9。
[0027]
中央吹面风道6和车内连通,且其出风口称为第二出风口。即第一出风口10和第二出风口错位设置,可以防止两者出风错位,有效减少风量损失,提升除霜能力。
[0028]
前除霜风道2和中央吹面风道6的进风口处通过空调进风,前除霜风道2的进风口位置和中央吹面风道6的进风口位置均向内设置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上均固定有第二海绵11,空调出风口压紧前除霜风道2和中央吹面风道6上的第二海绵11。第二海绵11的厚度
以及压缩量与第一海绵13一致。
[0029]
具体实施时,空调出风从前除霜风道2和中央吹面风道6的进风口进入到前除霜风道2和中央吹面风道6内,通过分风槽3将风进行分流,然后分流后的风分别从第一出风口10和第二出风口出去。第一出风口10出去的风起到除霜除雾的作用,第二出风口出去的风吹向车内乘客。
[0030]
由于前除霜风道2内有风通过,根据伯努利原理可知,其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使得前除霜风道容易变形。而凸柱7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出风口10变形,也就保证了除霜性能的稳定性。
[0031]
第一海绵13和第二海绵11的设置,一方面起到密封作用,还具有吸音降噪功能,在受到前除霜风道2挤压后不会轻易脱落或偏离原有位置,增加了前除霜风道2的密封性,减少了漏风量,有利于提升除霜除雾性能。且减少漏风量将减少噪音来源,减少异响发生。
[0032]
另外,本方案中的凸柱除了可以由前除霜风道2两侧侧壁凸起形成外,还可以只由前除霜风道2一侧侧壁凸起抵靠另一侧侧壁。
[0033]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