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4:02:26|182|起点商标网
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0002]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因此可知现在的汽车充电桩虽然已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0003]
现有的汽车充电桩大都无法移动且不具有防触电结构,安全性较差,在对汽车进行充电时容易产生漏电的情况,实用性和易用性较差,因此亟需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汽车充电桩大都无法移动且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装置主体、充电头、充电套筒、导电块和车辆充电口,所述装置主体上插设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的左侧设置有充电套筒,且充电套筒插设在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充电头的内部设置有防触电机构,所述防触电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杆、第一弹簧、第一滑块、第一滑槽、活动杆、滑动板、导电片、活动插槽、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固定块、导线腔、绕线套、转动槽、导电线、导电极、扭簧、活动板、第三滑槽、导电插槽和套槽,所述充电头内部顶端的靠近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缠绕有第一弹簧,且固定杆左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部,且第一滑槽开设在套槽内部的两端,所述套槽开设在活动杆的内部,且活动杆内部套设有固定杆,所述活动杆的左侧穿透充电头延伸至充电头的外侧,且活动杆的左侧插设在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活动杆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的顶端,且滑动板的底端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三滑槽开设在活动板上,且活动板固定安装在充电头内部左侧的底端,所述滑动板远离中心位置处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导电片,且导电片的右侧穿透滑动板延伸至滑动板的外部,所述导电片的左侧插设在活动插槽的内部,且活动插槽开设在固定块内部的两端,所述导电片底端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部,且第二滑槽开设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第二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电线的一端,且导电线缠绕在绕线套的外侧,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绕线套的外侧,所述绕线套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
槽的内部套设有导电极,所述导电极的外侧缠绕有扭簧,且导电极的左侧与充电套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左侧的内部开设有导线腔,且导线腔的两端皆与第二滑槽连通,所述充电头内部的靠近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导电块,且导电块左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导电插槽。
[0006]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夹持腔、第一套杆、套杆槽、第二弹簧、第二套杆、夹持板、夹持垫和吸盘,所述充电套筒插设在夹持腔的内部,且夹持腔开设在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夹持腔左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夹持腔且第一套杆的内部开设有套杆槽,且套杆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套杆槽的内部套设有第二套杆,且第二套杆的底端与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外侧设置有夹持垫,所述充电头的左侧固定安装吸盘。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左侧焊接在活动杆的右侧,且第一弹簧的右侧焊接在固定板上。
[0008]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电片,且滑动板为塑料材质。
[0009]
优选的,所述扭簧的一端与导电极固定连接,且扭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槽的内部。
[0010]
优选的,所述导电片的右侧为阶梯状设计,且导电片的右侧与导电插槽相配合。
[0011]
优选的,所述夹持腔为“t”字型设计,且夹持腔开设在装置主体的内部。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套杆槽的每部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套杆固定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右侧为倾斜状设计,所述夹持垫胶粘在夹持板的外侧,且夹持垫为橡胶材质,所述夹持垫与充电套筒的外侧贴合。
[0014]
优选的,所述吸盘为塑料材质,且吸盘与装置主体的外侧紧密贴合。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该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置有防触电机构,通过固定板、固定杆、第一弹簧、第一滑块、第一滑槽、活动杆、滑动板、导电片、活动插槽、第二滑块、第二滑槽、固定块、导线腔、绕线套、转动槽、导电线、导电极、扭簧、活动板、第三滑槽、导电插槽和套槽的作用起到防止充电桩漏电对车主的人生安全造成威胁,实用性和易用性较现有的装置的得到了提升,当要对车辆进行充电时,首先充电头取下插入车辆的充电口,在将充电头进行插入时车辆的外侧对活动杆产生向右的推力,在向右的推力的作用下第一弹簧产生弹性形变活动杆向右侧移动带动滑动板向右移动,滑动板向右侧移动导电片也随之向右侧进行移动,导电片向右的移动带动第二滑块也随之向右侧滑动,第二滑块向右侧滑动对导电线产生向右侧的拉力,在拉力的作用下扭簧产生弹性形变绕线套产生转动,缠绕在绕线套外侧的导电线被拉出向右侧移动,当充电套筒完全插入到车辆充电口时导电片的右侧与导电插槽贴合使电路连通,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充电桩大都无法移动且不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问题;
[0017]
2、该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置有固定机构,通过夹持腔、第一套杆、套杆槽、第二弹簧、第二套杆、夹持板、夹持垫和吸盘的作用起到对充电头的固定的效果,防止充电头插设在装置主体上因产生松动而脱落,实用性和易用性较现有的装置得到了增强,当充电完毕后要将充电头重新放置到装置主体上时,首先将充电套筒对准夹持腔,然后将充电套筒插入到装置主体的内部,放充电套筒在进行插入时对两组夹持板分别产生向两侧的推力,在向两侧的推力的作用下第二弹簧产生弹性形变,两组夹持板分别向两侧移动,当充
电套筒插入打破极限后充电套筒不再对夹持板产生向两侧的挤压力,夹持板在还原力的作用下对充电套筒进行夹持起到对充电套筒的固定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对充电头的连接较松容易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的充电头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的充电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的图2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的局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发明的绕线套、转动槽、导电线、导电极和扭簧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1、装置主体;2、充电头;31、固定板;32、固定杆;33、第一弹簧;34、第一滑块;35、第一滑槽;36、活动杆;37、滑动板;38、导电片;39、活动插槽;310、第二滑块;311、第二滑槽;312、固定块;313、导线腔;314、绕线套;315、转动槽;316、导电线;317、导电极;318、扭簧;319、活动板;320、第三滑槽;321、导电插槽;322、套槽;4、充电套筒;5、导电块;6、车辆充电口;71、夹持腔;72、第一套杆;73、套杆槽;74、第二弹簧;75、第二套杆;76、夹持板;77、夹持垫;78、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实施例一
[0029]
请参阅图2、3、4、5、7和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装置主体1、充电头2、充电套筒4、导电块5和车辆充电口6,装置主体1上插设有充电头2,充电头2的左侧设置有充电套筒4,且充电套筒4插设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充电头2的内部设置有防触电机构,防触电机构包括固定板31、固定杆32、第一弹簧33、第一滑块34、第一滑槽35、活动杆36、滑动板37、导电片38、活动插槽39、第二滑块310、第二滑槽311、固定块312、导线腔313、绕线套314、转动槽315、导电线316、导电极317、扭簧318、活动板319、第三滑槽320、导电插槽321和套槽322,充电头2内部顶端的靠近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1,且固定板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2,固定杆32的外侧缠绕有第一弹簧33,且固定杆32左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34,第一滑块34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35的内部,且第一滑槽35开设在套槽322内部的两端,套槽322开设在活动杆36的内部,且活动杆36内部套设有固定杆32,活动杆36的左侧穿透充电头2延伸至充电头2的外侧,且活动杆36的左侧插设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活动杆36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37的顶端,且滑动板37的底端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320的内部,第三滑槽320开设在活动板319上,且活动板319固定
安装在充电头2内部左侧的底端,滑动板37远离中心位置处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导电片38,且导电片38的右侧穿透滑动板37延伸至滑动板37的外部,导电片38的左侧插设在活动插槽39的内部,且活动插槽39开设在固定块312内部的两端,导电片38底端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310,且第二滑块310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311的内部,且第二滑槽311开设在固定块312的内部,第二滑块3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电线316的一端,且导电线316缠绕在绕线套314的外侧,导电线3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绕线套314的外侧,绕线套314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315,且转动槽315的内部套设有导电极317,导电极317的外侧缠绕有扭簧318,且导电极317的左侧与充电套筒4的右侧固定连接,固定块312左侧的内部开设有导线腔313,且导线腔313的两端皆与第二滑槽311连通,充电头2内部的靠近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导电块5,且导电块5左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导电插槽321,通过防触电机构的作用起到在对车辆进行充电时防止漏电或误触充电端口的作用。
[0030]
第一弹簧33的左侧焊接在活动杆36的右侧,且第一弹簧33的右侧焊接在固定板31上,滑动板3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电片38,且滑动板37为塑料材质,扭簧318的一端与导电极317固定连接,且扭簧3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槽315的内部,导电片38的右侧为阶梯状设计,且导电片38的右侧与导电插槽321相配合,滑动板37为塑料材质,塑料材质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防止电流传出。
[0031]
实施例二
[0032]
请参阅图2、3和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固定机构包括夹持腔71、第一套杆72、套杆槽73、第二弹簧74、第二套杆75、夹持板76、夹持垫77和吸盘78,充电套筒4插设在夹持腔71的内部,且夹持腔71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夹持腔71左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夹持腔71且第一套杆72的内部开设有套杆槽73,且套杆槽7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74,套杆槽73的内部套设有第二套杆75,且第二套杆75的底端与夹持板76固定连接,夹持板76外侧设置有夹持垫77,充电头2的左侧固定安装吸盘78,通过固定机构的作用起到对充电头2的固定的作用,防止充电头2松动脱落。
[0033]
夹持腔71为“t”字型设计,且夹持腔71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第二弹簧74的一端与套杆槽73的每部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74的另一端与第二套杆75固定连接,夹持板76的右侧为倾斜状设计,夹持垫77胶粘在夹持板76的外侧,且夹持垫77为橡胶材质,夹持垫77与充电套筒4的外侧贴合,橡胶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橡胶材质的夹持垫77的作用起到对充电套筒4的保护的作用。
[0034]
吸盘78为塑料材质,且吸盘78与装置主体1的外侧紧密贴合,现有的吸盘78为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技术原理、所涉及到的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具体的连接关系等,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是公开透明的。
[0035]
工作原理:当要对车辆进行充电时,首先充电头2取下插入车辆的充电口,在将充电头2进行插入时车辆的外侧对活动杆36产生向右的推力,在向右的推力的作用下第一弹簧33产生弹性形变活动杆36向右侧移动带动滑动板37向右移动,滑动板37向右侧移动导电片38也随之向右侧进行移动,导电片38向右的移动带动第二滑块310也随之向右侧滑动,第二滑块310向右侧滑动对导电线316产生向右侧的拉力,在拉力的作用下扭簧318产生弹性形变绕线套314产生转动,缠绕在绕线套314外侧的导电线316被拉出向右侧移动,当充电套筒4完全插入到车辆充电口时导电片38的右侧与导电插槽321贴合使电路连通。
[0036]
当充电完毕后要将充电头2重新放置到装置主体1上时,首先将充电套筒4对准夹持腔71,然后将充电套筒4插入到装置主体1的内部,放充电套筒4在进行插入时对两组夹持板76分别产生向两侧的推力,在向两侧的推力的作用下第二弹簧74产生弹性形变,两组夹持板76分别向两侧移动,当充电套筒4插入打破极限后充电套筒4不再对夹持板76产生向两侧的挤压力,夹持板76在还原力的作用下对充电套筒4进行夹持起到对充电套筒4的固定的作用。
[003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汽车商标1新能源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