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车载空调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1-02-03 13:02:51|230|起点商标网
车载空调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载空调和交通运输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车载空调是大型客车、公交车等必不可少的装备,以实现对大型客车、公交车等的内部进行温度调节,以满足乘客乘坐的舒适性。但是,车载空调的结构需要紧凑,进而对风道的结构布置造成了很大的限制。风道结构的出风口的面积过小、出风速度过高等导致风道的阻力过大,局部阻力损失严重,影响送风量。
[0003]
如图1至3所示,现有的车载空调通常包括从前到后依次布置的蒸发段101、压缩机段102以及冷凝段103,蒸发段101包括四个蒸发风机1011、两个蒸发器1012和一个回风口1013,回风口1013位于两个蒸发器1012的中间,蒸发风机1011和回风口1013分别位于蒸发器1012相对的两侧,蒸发器1012沿着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位于回风口1013同侧的两个蒸发风机1011沿着蒸发器1012的长度方向l1布置。压缩机段102包括压缩机仓1021和电器仓1022,冷凝段103包括冷凝风机1031和冷凝器1032。现有的车载空调的蒸发器1012通常包括四排管路10121,图3中虚线框内为一排管路,由于蒸发器1012在风移动方向c上的管路较密集,会增加蒸发器1012的风阻,因此蒸发风机1011吹出的风经过蒸发器1012吹向出风口1014时,风量会大幅降低。另外,由于蒸发器平行于回风口1013的延伸方向设置,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车载空调。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车载空调的交通运输工具。
[0006]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蒸发风机、蒸发器组件和回风口,蒸发器组件在靠近回风口一侧半包围蒸发风机,蒸发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分别位于蒸发器组件相对的两侧,第二折弯部位于蒸发风机与回风口之间。
[0007]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延长蒸发器组件的长度,通过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的设置,使得蒸发器组件半包围蒸发风机,以增大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0008]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折弯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0009]
由此可见,蒸发器组件呈u型布置,可以使得从回风口进入车载空间内部的气流充分与蒸发器组件接触,从而提高制冷效率,比现有的蒸发器组件的换热面积增大2倍。
[0010]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折弯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呈钝角设置,第三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呈钝角设置。
[0011]
由此可见,蒸发器组件呈出口扩张的u型,可以保证进风的均匀性。
[0012]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和第
二蒸发器沿着第二方向布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0013]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折弯部位于第一蒸发器上,第三折弯部位于第二蒸发器上。第二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第一折弯段位于第一蒸发器上,第二折弯部位于第二蒸发器上,第一折弯段的端部与第二折弯段的端部邻接,第一折弯段与第二折弯段呈钝角设置。
[0014]
由此可见,比现有的蒸发器组件的换热面积增加接近2倍,提高了换热效率。
[0015]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蒸发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蒸发器组件分别设置在回风口相对的两侧并以回风口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蒸发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蒸发风机分别设置在回风口相对的两侧并以回风口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布置。
[0016]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中,相邻的两个折弯部通过弧形过渡。
[0017]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蒸发器组件包括一排管路。
[0018]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蒸发器组件包括两排或三排管路,多排管路沿着第一方向布置。
[0019]
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蒸发器组件设置成少于四排的管路,以减小蒸发器组件的厚度,从而减小蒸发器组件的风阻,提高送风量。
[0020]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回风口沿着第一方向的投影与蒸发组件沿着第一方向的投影重叠,第一折弯部上远离蒸发风机一侧具有第一侧壁,第三折弯部上远离蒸发风机一侧具有第二侧壁,回风口的长度略小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
[0021]
由此可见,保证从回风口进入的气流能够充分与蒸发器组件接触,从而保证车载空调的换热效果。
[0022]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车载空调还包括壳体组件和扩压部,回风口位于壳体组件上,壳体组件上还开设有出风口,蒸发风机和蒸发器组件均位于壳体组件内,扩压部用于对经过的气流增压,扩压部的第一端与蒸发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扩压部的第二端与出风口连接。
[0023]
由此可见,在蒸发风机上增加扩压部,扩压部能够增加出风端中气流的压力。壳体组件中的气流通过蒸发风机与扩压段增速增压后从出风口送出。蒸发风机能够对气流进行增压与增速,在通过扩压部对气流进行进一步增压,能够将气流的动压有效的转化成静压,同时,扩压部还能够降低气流的出风速度,大幅降低扩压段中的风阻,以减小出风口处的局部阻力损失,提高蒸发风机的出风量和送风余压,降低蒸发风机的功耗,提高车载空调整机的能效比。
[0024]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组件包括安装板、外壳及底壳,底壳与外壳相对设置,底壳与外壳围成容置腔室。扩压部和安装板均倾斜设置于容置腔室中,安装板用于安装蒸发风机,以将蒸发风机支离底壳,安装板上与蒸发风机相对的侧壁相对于底壳呈锐角设置。
[0025]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扩压部与底壳一体成型。
[0026]
由此可见,一体成型可提高装配效率。
[0027]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包括上述的车载空调。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现有的车载空调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0029]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0030]
图3是现有的车载空调中蒸发器组件的剖视图。
[0031]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载空调第一实施例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0032]
图5是图4中b-b处的剖视图。
[0033]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0034]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载空调第二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5]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车载空调第三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6]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车载空调和交通运输工具第一实施例
[0038]
参见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交通运输工具为客车,客车包括车箱和车载空调,车载空调设置在车箱的顶部。
[0039]
车载空调包括壳体组件14、两个蒸发风机11和两个蒸发器组件12。两个蒸发风机11和两个蒸发器组件12均位于壳体组件14内,壳体组件14上开设有回风口13和两个出风口16。如图5所示,出风口16、蒸发风机11、蒸发器组件12、回风口13、蒸发器组件12、蒸发风机11和出风口16沿着第一方向w(即客车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
[0040]
如图6所示,蒸发器组件12包括两排管路120,两排管路120沿着第一方向w布置。图中虚线框内为一排管路120,本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为翅片盘管式蒸发器组件,其管路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41]
如图4所示,蒸发器组件12的横截面呈曲线段,蒸发器组件12在靠近回风口13一侧半包围蒸发风机11。两个蒸发器组件12分别设置在回风口13相对的两侧并以回风口13的中心线l3为中心呈对称布置。两个蒸发风机11分别设置在回风口13相对的两侧并以回风口13的中心线l3为中心呈对称布置。
[0042]
蒸发器组件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部121、第二折弯部122和第三折弯部123,相邻两个折弯部通过弧形过渡。第一折弯部121和第三折弯部123分别位于蒸发器组件12相对的两侧,第二折弯部122位于蒸发风机11与回风口13之间。第一折弯部121和第三折弯部123均沿着第一方向w延伸,第二折弯部122沿着第二方向l2(即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
[0043]
回风口13沿着第一方向w的投影与蒸发组件12沿着第一方向w的投影重叠,第一折弯部121上远离蒸发风机11一侧具有第一侧壁1211,第三折弯部123上远离蒸发风机11一侧具有第二侧壁1231,回风口13的长度l4略小于第一侧壁1211与第二侧壁1231之间的距离d1。
[0044]
参见图6,蒸发风机11包括蜗壳111以及设置在蜗壳111中的风叶112。通过风叶112的转动增加蜗壳111中的气流的速度和压力,以保证气流能够从出风口16送出。蜗壳111具有进风端1111及与进风端1111相对设置的出风端1112,从蒸发器组件12中换热后的气流通过进风端1111进入所述蜗壳111中,由风叶112增速后从出风端1112送出。
[0045]
本实施例的蒸发风机11采用本申请人公开号为cn110566503b的专利文献中的高性能蒸发风机,采用两个高性能蒸发风机替代现有的四个普通的蒸发风机,蒸发风机数量减小一半,单个蒸发风机的重量保持不变,相同静压下单个高性能蒸发风机的风量为现有
蒸发风机的两倍,即单个高性能蒸发风机的性能提升两倍,满足整机性能的同时,整机成本降低5%至7.5%,重量降低5%,可以有效提升整车的续航里程。
[0046]
另外,为了降低出风口16处的局部压力损失,在蒸发风机11的出风端1112设置了扩压部15,扩压部15用于对经过的气流增压,扩压部15的第一端151与蒸发风机11的出风端1112连接,扩压部15的第二端152与出风口16连接。通过扩压部15使得经过蒸发风机11增压增速后的气流通过扩压部15进一步增压,以减小出风口16处的局部阻力损失,提高蒸发风机11的出风量和送风余压,降低蒸发风机11的功耗,提高车载空调整机的能效比。
[0047]
壳体组件14包括安装板141、外壳142及底壳143,底壳143与外壳142相对设置,扩压部15与底壳143一体成型。底壳143与外壳142围成容置腔室144。扩压部15和安装板141均倾斜设置于容置腔室144中,安装板141用于安装蒸发风机11,安装板141能够将蒸发风机11支离底壳143,这样有效的节省蜗壳121安装扩压部15后占用的空间,避免增加车载空调的长度尺寸。安装板141上与蒸发风机11相对的侧壁1411相对于底壳143呈锐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将客车的顶部作为底壳143。
[0048]
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蒸发器组件设置成两排管路,以减小蒸发器组件的厚度,从而减小蒸发器组件的风阻,出风阻力仅为现有的56%。另外,通过延长蒸发器组件的长度,使蒸发器组件半包围蒸发风机,以增大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通过在蒸发风机的出风端设置扩压部,出风面积增大为现有的2.26倍,出风风速为现有的75%。
[0049]
车载空调第二实施例
[0050]
作为本实用新型车载空调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车载空调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0051]
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弯部222沿着第二方向l2延伸,第一折弯部221与第二折弯部222呈钝角设置,第三折弯部223与第二折弯部222呈钝角设置。
[0052]
车载空调第三实施例
[0053]
作为本实用新型车载空调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车载空调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0054]
参见图8,蒸发器组件325包括第一蒸发器321和第二蒸发器322,第一蒸发器321和第二蒸发器322沿着第二方向l2布置。第一折弯部3211位于第一蒸发器321上,第三折弯部3221位于第二蒸发器322上。
[0055]
第二折弯部323包括第一折弯段3212和第二折弯段3222,第一折弯段3212位于第一蒸发器321上,第二折弯部3222位于第二蒸发器322上,第一折弯段3212的端部与第二折弯段3222的端部邻接,第一折弯段3212与第二折弯段3222呈钝角设置。
[0056]
此外,扩压部也可以与底壳分体成型,即采用固定件将扩压部与底壳固定连接。蒸发器组件也可以包括一排或者三排管路。车载空调还可以用于房车或者公共汽车的顶部。上述改变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57]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蒸发器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