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弹及其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弹及其电子烟。
背景技术:
烟弹作为电子烟的重要部分,用于存储烟液并将烟液进行加热雾化供用户吸食。烟弹由储液腔、发热丝和导液棉或导液绳组成,其中发热丝作为加热件,导液棉或导液绳作为导液件。发热丝的发热面积较小,发热区域单一,加之电子烟中进气系统单一,使得电子烟在使用过程中烟雾发生量少,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热面积大且进气多样化的烟弹。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烟弹的电子烟。
一种烟弹,包括
烟弹壳体,其内形成有烟雾通道;以及
雾化结构,装配于所述烟弹壳体内且具有雾化面;
其中,所述烟弹壳体上相对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及第二进气孔,所述雾化结构上开设有过气孔,所述雾化面包括位于所述过气孔相对两侧的第一发热区域及第二发热区域;
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过气孔以及所述烟雾通道形成途经所述第一发热区域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过气孔以及所述烟雾通道形成途经所述第二发热区域的第二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弹壳体包括底座及上盖,所述上盖配接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共同围合形成内腔;所述雾化结构构造为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之间并将所述内腔分隔形成储液腔与雾化腔,所述雾化面面向所述雾化腔,所述雾化结构还包括面向所述储液腔的吸液面,所述过气孔贯穿所述雾化面和所述吸液面,所述烟雾通道隔离设置于所述储液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弹还包括密封件及通气管,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主体、中空的第一密封部以及中空的第二密封部;
所述密封主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雾化结构构造为装配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面向所述雾化腔的表面,且插设于所述过气孔内并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所述第二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面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所述通气管的一端构造为连接所述上盖,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构造为插设于所述第二密封部内并与所述第一密封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周壁以及盖板,所述周壁在靠近所述底板外缘处朝所述上盖的方向延伸形成,并与所述底板围合呈中空结构;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周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并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盖板和所述雾化面之间的空间为所述雾化腔,所述盖板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孔,每个所述开孔均连通所述底座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雾化腔,所述底座的内部空间构成收集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分隔肋,所述分隔肋包括第一分隔段及第二分隔段,所述第一分隔段与所述第二分隔段均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并将所述底座的内部空间隔离形成第一腔、第二腔以及第三腔;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三腔之间并作为一个与所述过气孔连通的所述收集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正对且作为一个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连通的所述收集腔,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正对作为一个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连通的所述收集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导流孔及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导流孔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三腔;
所述第一导流孔及所述第二导流孔远离所述雾化结构的一端均水平定位成高于所述收集腔的腔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段面向所述第一腔的表面形成将气流由所述第一导流孔导流至所述过气孔的第一导流斜面,所述第二分隔段面向所述第三腔的表面形成将气流由所述第二导流孔导流至所述过气孔的第二导流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结构还包括具有所述雾化面的多孔体及形成于所述雾化面上的发热件,所述多孔体包括本体及加强部,所述本体上开设所述过气孔,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本体位于所述过气孔径向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结构包括具有所述吸液面与所述雾化面和所述吸液面的多孔体及形成于所述雾化面上的发热件,所述多孔体中所述吸液面对应所述第一发热区域和所述第二发热区域分别开设有吸液凹槽。
一种电子烟,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供电装置以及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的烟弹,所述烟弹为上述任一所述的烟弹。
本发明的烟弹及电子烟中,具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双气道结构,同时还具有第一发热区域和第二发热区域的双发热区域,实现电子烟在吸过程中的大气流量,实现大烟雾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烟中烟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烟中烟弹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烟中烟弹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烟弹中雾化结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烟弹中雾化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烟弹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看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烟包括储存有烟液的烟弹100、与所述烟弹100电性连接的供电装置(图未示)以及烟嘴(图未示)。烟弹100在供电装置提供的电能驱动下,将吸附的烟液加热雾化形成烟雾,烟雾在抽吸力作用下经烟嘴流出以供用户吸食。其中,烟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直接一体形成于烟弹100上;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亦可分体固定或可拆卸地配接于烟弹100上,只需实现将烟弹100内形成的烟雾导流至用户口腔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看图2及图3,烟弹100包括烟弹壳体10及雾化结构30。其中,烟弹壳体10中空形成内腔11,且内腔11被分隔形成储液腔110与雾化腔112。同时,烟弹壳体10内形成有烟雾通道114,烟雾通道114与储液腔110隔离并与雾化腔112连通,且烟雾通道114还与烟嘴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烟雾通道114隔离设置于储液腔110内。雾化结构30装配于烟弹壳体10内,雾化结构30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且雾化结构30与储液腔110、雾化腔112均连通,雾化结构30用于吸附存储于储液腔110内的烟液并加热形成烟雾,烟雾流入雾化腔112内,填充于雾化腔112内的烟雾在用户的抽吸作用下与流入雾化腔112内的外部空气混合后,经烟雾通道114、烟嘴流出至用户口腔。
烟弹壳体10包括上盖12及底座13。底座13用于为各零部件的安装提供基础,上盖12配接于底座13上并与底座13共同围合形成内腔11。雾化结构30构造为位于上盖12与底座13之间并将内腔11分隔形成储液腔110与雾化腔112。
具体地,上盖12包括顶壁121及与顶壁121连接的侧壁123,侧壁123由顶壁121的外缘朝底座13的方向延伸形成,且两者共同构造形成开口朝向底座13的中空结构(即上盖12的结构)。底座13配接于上盖12呈开口的一端,且包括底板130及与底板130连接的周壁132。底板130封堵于上盖12呈开口的一端,周壁132在靠近底板130外缘处朝上盖12的方向延伸形成,并与底板130共同围合形成开口朝向上盖12的中空结构。底座13还包括盖板133,盖板133连接于周壁132远离底板130的一端并与底板130相对设置。
当雾化结构30配接于上盖12与底座13之间时,雾化结构30面向上盖12的表面与上盖12的内部共同界定形成储液腔110,雾化结构30面向底座13的表面与底座13的周壁132、盖板133共同界定形成雾化腔112。也就是说,雾化结构30自身具有吸液及雾化功能的同时,还与上盖12及底座13配合将内腔11分隔形成储液腔110与雾化腔112。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侧壁123沿雾化结构30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引流口1230及第二引流口1232,第一引流口1230及第二引流口1232均连通于外部与上盖12的内部之间。周壁132沿雾化结构30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流孔1323及第二导流孔1325,第一导流孔1323及第二导流孔1325均连通于外部与雾化腔112之间。
当底座13配接于上盖12上时,第一引流口1230与第一导流孔1323连通,以作为烟弹壳体10上连通外部与雾化腔112之间的第一进气孔14;对应地,第二引流口1232与第二导流孔1325连通,以作为烟弹壳体10上连通外部与雾化腔112之间的第二进气孔15。也就是说,烟弹壳体10为具有连通外部与雾化腔112的双进气结构,保证有充足的外部空气进入电子烟内,从而保证电子烟产生的烟雾能够被外部空气充分带出。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底座13的周壁132上贯穿开设有卡槽134,对应地上盖12面向周壁132的表面凸出形成有卡扣124,以保证底座13与上盖12通过卡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配接。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卡槽134与卡扣124的设置可以互换,或者上盖12与底座13之间通过滑动、磁吸、插接等其它结构配合亦可,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其它另一些实施例中,上盖12亦可直接与底座13的周壁132远离底板130的末端对接,此时即可省略上盖12上的第一引流口1230和第二引流口1232,直接使周壁132上的第一导流孔1323和第二导流孔1325外露,并充当第一进气孔14和第二进气孔15即可,在此不作限定。也就是说,第一进气孔14和第二进气孔15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只需要实现在用户抽吸力作用下引导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112内与烟雾混合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看图4及图5,雾化结构30包括多孔体31及发热件33。其中,多孔体31配接于上盖12与底座13之间,且具有面向储液腔110的吸液面310及面向雾化腔112的雾化面312,还具有位于吸液面310和雾化面312之间的主体部(图未标),吸液面310与储液腔110连通,雾化面312与雾化腔112连通,吸液面310用于吸附储液腔110内的烟液,且吸液面310吸附的烟液通过主体部传导至雾化面312。发热件33形成于雾化面112上,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在供电装置的电驱动下加热传导至雾化面312上的烟液。
具体地,多孔体31上开设过气孔314,过气孔314为贯穿吸液面310与雾化面312的通孔。同时,烟弹100包括通气管50,上盖12的顶壁121上开设有过烟孔1210(如图3所示)。通气管50的一端连接顶壁121并经过烟孔1210与烟嘴连通,通气管50的另一端连接多孔体31并经过气孔314与雾化腔112连通。此时,通气管50的内腔即作为连通于雾化腔112与烟嘴之间的烟雾通道114。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通气管50与上盖12一体成型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通气管50可与上盖12分体设置,其在装配过程中与上盖12保持固定连接即可,在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烟嘴可以省略,用户直接通过过烟孔1210抽吸。
电子烟在使用过程中,在用户抽吸作用下,外部空气分别经第一进气孔14与第二进气孔15进入雾化腔112与烟雾混合,烟雾和空气的混合物经过气孔314汇集到烟雾通道114中,最后通过过烟孔1210、烟嘴流出至用户口腔。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烟弹100具有由第一进气孔14、过气孔314以及烟雾通道114形成的第一气道(如图3中左侧箭头所示),及第二进气孔15、过气孔314以及烟雾通道114形成的第二气道(如图3中右侧箭头所示);通过双气道的设计结构,电子烟在抽吸过程中,可以引入充足的空气,将烟雾充分带出,从而实现大烟雾量的效果。
此外,本申请烟弹100中,外部空气由第一进气孔14与第二进气孔15进入雾化腔112后,只需经设置于多孔体31上的过气孔314便可直接进入烟雾通道114内并最终流入用户口腔,气路短且整个气道结构的设计简单,从而有效解决了用户需要大力抽吸才能吸出烟雾的问题,抽吸更加方便且省力,同时,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装配也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发热件33围绕过气孔314设置于雾化面312上,过气孔314将雾化面312划分形成分别位于过气孔314相对两侧的第一发热区域s1及第二发热区域s2。其中,第一发热区域s1设置于过气孔314靠近第一进气孔14的一侧,用于加热对应一侧吸液面310吸附的烟液。第二发热区域s2设置于过气孔314靠近第二进气孔15的一侧,用于加热对应一侧吸液面310吸附的烟液。也就是说,吸液面310吸附的烟液可在第一发热区域s1及第二发热区域s2被同时加热雾化,加热雾化面积大。
对应地,第一进气孔14、过气孔314以及烟雾通道114可形成途经第一发热区域s1的第一气道(如图3中左侧箭头所示),且第二进气孔15、过气孔314以及烟雾通道114可形成途经第二发热区域s2的第二气道(如图3中右侧箭头所示)。在抽吸过程中,经第一进气孔14和第二进气孔15进入雾化腔112内的空气,分别途经第一发热区域s1和第二发热区域s2,带走第一发热区域s1和第二发热区域s2产生的烟雾,然后通过过气孔314汇集到烟雾通道114并共同流出至用户口腔,气流及烟雾量大,用户体验度进一步提高。
上述多孔体31是指一个自身内部具有多孔结构的部件,可以通过内部的多孔结构进行烟液的浸润吸收和传导;通常有多孔纤维、多孔陶瓷、发泡金属等等。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多孔体31为长方形块状设置的多孔陶瓷,其包括长方形块状的本体316及加强部318,本体316的中部开设过气孔314,加强部318沿本体316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本体316位于过气孔314径向的两侧,以加强本体316对应位置的强度,有利于提高多孔体31的成品率,且有利于延长多孔体3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多孔体31中吸液面310对应第一发热区域s1和第二发热区域s2分别开设有吸液凹槽3101,存储于储液腔110内的烟液从吸液凹槽3101的底壁到雾化面312的最短传导距离小于烟液从吸液面310到雾化面312的最短传导距离,缩短烟液的传导距离,减小烟液传输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提高多孔体31的导液效率。同时,相较于吸液面310上未开设吸液凹槽3101的方案,本申请的多孔体31与烟液的接触面积增大,且有利于增大储液腔110的体积,增加烟液的储存量。
请一并参看图2和图4,此外,本具体实施例中发热件33为贴合设置在雾化面312上的发热片。具体地,发热片包括加热段330及位于加热段330首尾两端的引脚段332。加热段330以曲折的方式遍布整个第一发热区域s1和第二发热区域s2,延长发热路径且充分利用整个雾化面112的有效面积。引脚段332布置于第一发热区域s1和第二发热区域s2相互远离的两端。对应地,烟弹100包括正极接触件70及负极接触件90,底板130上贯穿开设有两个装配孔1301。正极接触件70的一端与负极接触件90的一端均嵌设于对应的装配孔1301内,正极接触件70的另一端与负极接触件90的另一端均伸入雾化腔112内并与发热件33两端的引脚段33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正极接触件70、负极接触件90伸入雾化腔112内后与对应的引脚段332相抵持即可实现与对应的引脚段332的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地,烟弹100加热烟液时,雾化结构30加热烟液形成的烟雾的温度较高,当较高温度的烟雾经过较低温度的烟雾通道114时,由于热传递的缘故,使得烟雾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得烟雾在烟雾通道114的通道壁上快速冷却凝结成细小的液滴,长时间使用后,液滴凝结成较大的液滴;或者,当烟弹100停止加热烟液后,来不及被雾化的烟液残留在雾化结构30内;或者,储液腔内的烟液通过密封性较差的部位泄漏至雾化结构30内。烟雾的冷凝液、残留的烟液以及泄漏的烟液可能会通过与雾化结构30连通的烟雾通道114、第一进气孔14以及第二进气孔15泄漏至电子烟外部,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
请参看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33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孔1330,每个开孔1330连通底座130的内部空间与雾化腔112,使得底座130的内部空间通过开孔1330形成与雾化腔112连通的收集腔136。在电子烟较长时间放置的过程中,冷凝烟液、残留的烟液以及泄漏的烟液能够因自身重力滴落并积累在收集腔136中。
具体地,底座13还包括分隔肋138,分隔肋138包括第一分隔段1381及第二分隔段1383,第一分隔段1381与第二分隔段1383沿底座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分隔段1381与第二分隔段1383均沿竖直方向连接于底板130与盖板133之间,以将底座13的内部空间(即前述提及的底板130与周壁132围合形成的中空空间)隔离形成第一腔1321a、第二腔1321b以及第三腔1321c,第一腔1321a、第二腔1321b以及第三腔1321c的开口均为对应的开孔1330。第二腔1321b位于第一腔1321a与第三腔1321c之间并作为一个与过气孔314连通的收集腔136;第一腔1321a与第一发热区域s1正对且作为一个与第一发热区域s1连通的收集腔136;第三腔1321c与第二发热区域s2正对且作为一个与第二发热区域s2连通的收集腔136。也就是说,本申请烟弹100中,底座13形成有三个位于雾化结构30下方的收集腔136,用于收集因自身重力滴落的冷凝烟液、残留的烟液以及泄漏的烟液等。可以理解地,在其它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收集腔136的个数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处不做限制。
其中,一个装配孔1301贯穿开设于底板130位于第一腔1321a内的部分,正极接触件70与负极接触件90中一者的一端嵌设于该装配孔1301内,另一端穿过第一腔1321a并伸入雾化腔112内,以与发热件33对应端的引脚段332电性连接。另一个装配孔1301贯穿开设于底板130位于第三腔1321c内的部分,正极接触件70与负极接触件90中另一者的一端嵌设于该装配孔1301内,另一端穿过第三腔1321c并伸入雾化腔112内,以与发热件33对应端的引脚段332电性连接。正极接触件70、负极接触件90与对应的装配孔1301紧密配合,防止烟液从装配孔1301泄漏。
进一步地,分隔肋138相对底板130的高度低于周壁132相对底板130的高度,从而使得当底座13配接于上盖12时,分隔肋138与雾化结构30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即为雾化腔112,保证第一进气孔14、过气孔314以及烟雾通道114形成的途经第一发热区域s1的第一气道、以及第二进气孔15、过气孔314以及烟雾通道114形成的途经第二发热区域s2的第二气道的通畅。
再进一步地,第一导流孔1323连通外部与第一腔1321a,第二导流孔1325连通外部与第三腔1321c,且第一导流孔1323及第二导流孔1325远离雾化结构30的一端均水平定位成高于收集腔136的腔底部。也就是说,当电子烟处于未使用而竖直静置的状态时,积累在收集腔136中的烟液无法通过第一导流孔1323或第二导流孔1325泄露至外界,防止漏液。进一步地,当上盖12上设置有第一引流口1230和第二引流口1232时,第一引流口1230远离雾化结构30的一端水平定位成高于或等于第一导流孔1323远离雾化结构30的一端,且第二引流口1232远离雾化结构30的一端水平定位成高于或等于第二导流孔1325远离雾化结构30的一端。如此,即便在意外情况下积累于收集腔136中的烟液泄露至第一导流孔1323与第二导流孔1325内时,烟液亦不能轻易的通过第一引流口1230和第二引流口1232泄露至外界。
更进一步地,第一分隔段1381面向第一腔1321a的表面形成将气流由第一导流孔1323导流至过气孔314的第一导流斜面1381a,第二分隔段1383面向第三腔1321c的表面形成将气流由第二导流孔1325导流至过气孔314的第二导流斜面1381b。也就是说,分隔肋138大体呈金字塔状,使得外部空气由第一导流孔1323和第二导流孔1325进入第一腔1321a、第三腔1321c内时,可在第一导流斜面1381a和第二导流斜面1381b的导流作用下向过气孔314汇集,抽吸更加方便且省力。
再进一步地,底板130位于第二腔1321b内的部分上形成有中空的导气管135,且底板130背向上盖12的表面凹陷形成有安装腔室1303。导气管135连通于雾化腔112与安装腔室1303之间,传感器(图未示)装配于安装腔室1303内或者装配在与安装腔室1303连通的安装空间(图未示出)内,用于检测气压或气流,且在检测到气压或气流发生变化时,产生触发信号,电子烟根据触发信号启动工作。同时,导气管135连通雾化腔112的一端高于第二腔室1321b的底壁,防止第二腔室1321b内的烟液进入传感器所在的安装腔室1303或安装空间内。
电子烟在使用时,部分空气在吸力作用下依次经第一引流口1230及第一导流孔1323进入第一腔1321a内,另一部分空气在吸力作用下依次经第二引流口1232及第二导流孔1325进入第三腔1321c内;进入第一腔1321a与第三腔1321c内的空气在吸力的作用下进入雾化腔112内与烟雾混合,烟雾与空气的混合物继续在吸力作用下在第二腔1321b的上方汇合后进入过气孔314并经烟雾通道114流出。
其中,空气由第一腔1321a与第三腔1321c进入雾化腔112的过程中,流动的空气打破收集腔136(例如,第一腔1321a与第三腔1321c)内烟液的重力和表面张力之间的平衡,积累在收集腔136中的烟液在吸力的作用下离开收集腔136并被引导至雾化腔112中和/或第一发热区域s1与第二发热区域s2上被雾化,这样可以消耗掉收集腔136内的烟液,避免造成浪费;且还能够实现自行清理收集腔136内的烟液。同时,由于收集腔136直接形成于底座13上,在长时间使用而需要人工清理时,用户只需将底座13由上盖12拆下即可;无需对其它部件(例如雾化结构30)等进行重新拆装,方便对收集腔136定期(如每次注液/抽一定的口数/一定的天数)进行清理。此外,第一导流斜面1381a和第二导流斜面1381b有利于将烟液引导至雾化腔112中和/或第一发热区域s1与第二发热区域s2上。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收集腔136的形状及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只需实现对烟雾通道114的通道壁上的冷凝烟液、残留的烟液以及泄漏的烟液等收集即可,例如,收集腔136可设置为具有引导烟雾流出作用的上窄下宽的倒漏斗状,在此均不作限定。
请参看图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烟弹100还包括密封件99,密封件99包括密封主体990、中空的第一密封部992以及中空的第二密封部994。密封主体990上开设有容置槽9901,雾化结构30构造为密封装配于容置槽9901内。第一密封部992大体呈中空柱状,其设置于密封主体990面向雾化腔112的表面,且插设于过气孔314内并与雾化腔11连通。第二密封部994设置于密封主体990面向储液腔110的表面,通气管50的一端构造为连接上盖12,通气管50的另一端构造为插设于第二密封部994内并与第一密封部992的内腔连通,从而保证底座13与上盖12、通气管50与雾化结构30之间的密封性能。
请参看图3,同时,密封主体990面向储液腔110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连通容置槽9901与储液腔110的连通孔9903,使得储液腔110与吸液面310连通,保证雾化结构30的吸液功能。
在本发明中,烟弹100具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双气道结构,同时还具有第一发热区域s1和第二发热区域s2的双发热区域,实现电子烟在抽吸过程中的大气流量,实现大烟雾量的效果。同时,外部空气由第一进气孔14与第二进气孔15进入雾化腔112后,只需经设置于多孔体31上的过气孔314便可直接进入烟雾通道114内并最终流入用户口腔,气路短且整个气道结构的设计简单,从而有效解决了用户需要大力抽吸才能吸出烟雾的问题,抽吸更加方便且省力。此外,底座13中增加收集腔136,因长时间使用后附着在烟雾通道114内壁上的冷凝烟液将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沿着烟雾通道114内壁流下,进而流入到收集腔136内,避免造成漏液。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烟,因其具有上述烟弹100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具有与上述烟弹100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