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和雾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和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雾化单元通常包括发热体,通过发热体加热液体产生气雾,但是进入气道中的液体或者气道中产生冷凝液容易漏出来,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和雾化组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构造一种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包括:
底座,其底面设有第一气孔,顶面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
外罩,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罩上设有第三气孔;
导液体,设在所述外罩中,其上设有连通两侧的容纳腔;
支撑体,设在所述容纳腔中,其外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气孔朝向所述支撑体底面;
以及,发热体,设在所述容纳腔中,位于所述导液体和所述支撑体之间,所述支撑体支撑所述发热体贴合在所述导液体内侧,以供所述导液体将液体传导到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覆盖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凹槽,以使所述凹槽与所述发热体界定出通气道,所述通气道与所述第三气孔连通;
所述支撑体的至少部分底面与所述底座界定出通气空间,所述通气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气孔和所述通气道,以供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气孔、所述第二气孔、所述通气空间、所述通气道和所述第三气孔。
优选地,所述外罩上设有从外侧通向所述导液体的进液孔,在所述外罩内,所述进液孔与所述通气道、所述通气空间隔开,以供所述外罩外的液体与所述导液体接触,进而经所述导液体传导到所述发热体。
优选地,所述进液孔设在所述导液体与所述外罩接触的位置,所述进液孔设在所述第三气孔外围的。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气孔设在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和/或侧面。
优选地,所述支撑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凹位,所述凹位与所述凸起部之间有间距,以供气流通过。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纵向的,从所述支撑体的底面通向顶面。
优选地,所述支撑体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散热槽。
优选地,所述外罩包括立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上缘连接的向内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周向包围所述导液体的侧面,所述第二部分盖住所述导液体的顶面,所述第三气孔设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进液孔设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上。
优选地,所述外罩包括围绕所述第三气孔的立在所述第二部分上的第三部分。
优选地,所述导液体呈环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构造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壳体、上盖以及上述的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所述上盖中设有储液腔和出气道,所述上盖上设有第四气孔,上盖盖住所述第三气孔,所述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与所述上盖设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四气孔与所述出气道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进液孔连通,以供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气孔、所述第二气孔、所述通气空间、所述第三气孔、所述第四气孔和所述出气道。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和雾化组件将导液体、支撑体和发热体集成在外罩中,第一气孔、第二气孔、通气空间、通气道和第三气孔组成迂回的气流通道,能够防止气道中形成的冷凝液或其它液体漏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雾化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雾化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雾化单元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雾化单元在图2的a-a位置的剖视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雾化单元的外罩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雾化单元在图2的a-a位置的剖视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雾化单元的外罩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雾化单元在图2的a-a位置的剖视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雾化单元的外罩的立体图。
图10是图1的雾化单元的支撑体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雾化单元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雾化单元的爆炸图。
图13是图11的雾化单元在c-c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雾化单元的支撑体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雾化组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中b-b位置的剖视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图中的标号表示: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1;
外罩11;
第一部分111;
第二部分112;
第三部分113;
第三气孔11a;
进液孔11b;
底座12;
第一气孔12a;
第二气孔12b;
凸起部121;
导液体13;
容纳腔131;
支撑体14;
凹槽141;
凹位142;
散热槽143;
通气道14b;
通气空间14a;
发热体15;
壳体2;
出气道2a;
储液腔2b;
上盖3;
第四气孔3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以下描述中如果出现“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以下描述中如果出现“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以下描述中如果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参见图1-5,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包括:
底座12,其底面设有第一气孔12a,顶面设有第二气孔12b,第一气孔12a与第二气孔12b连通;
外罩11,设在底座12上,外罩11上设有第三气孔11a;
导液体13,设在外罩11中,其上设有纵向的连通上下两侧的容纳腔131;
支撑体14,设在容纳腔131中,其外侧设有纵向的凹槽141,第二气孔12b朝向支撑体14底面;
以及,发热体15,设在容纳腔131中,位于导液体13和支撑体14之间,发热体15优选为片状的,支撑体14支撑发热体15贴合在导液体13内侧,以供导液体13将液体传导到发热体15;发热体15覆盖支撑体14的凹槽141,以使凹槽141与发热体15界定出通气道14b,通气道14b与第三气孔11a连通;
支撑体14的至少部分底面与底座12分离,或者说保持一端距离,以界定出通气空间14a,通气空间14a连通第二气孔12b和通气道14b,以供气流依次经过第一气孔12a、第二气孔12b、通气空间14a、通气道14b和第三气孔11a,以供气流将发热体15加热产生的气雾带出。
该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将导液体13、支撑体14和发热体15集成在外罩11中,第一气孔12a、第二气孔12b、通气空间14a、通气道14b和第三气孔11a组成迂回的气流通道,能够防止气道中形成的冷凝液或其它液体漏出。
外罩11上设有从外侧通向导液体13的进液孔11b,在外罩11内,进液孔11b与通气道14b、通气空间14a隔开,以供外罩11外的液体与导液体13接触,进而经导液体13传导到发热体15。进液孔11b设在导液体13与外罩11接触的位置,进液孔11b设在第三气孔11a外围的。外罩11用处是固定住多孔导液材料,进液口控制进液量的大小,防止液体过多易漏出或者液体过少容易温度过高而烧糊。液体由外罩11的进液口进入,经过多孔导液体13传导到发热体15上,当发热体15接通电源后,发热体15开始发热,将和发热片贴合的导液体13上的液体雾化蒸发成为气雾,气流由底座12的第一气孔12a进入,经过迂回的气流通道,将气雾带出。
底座12的顶面设有凸起部121,可以是圆台、棱台、圆柱或棱柱状,第二气孔12b设在凸起部121的顶面和/或侧面,数量为至少一个;在图1-5的实施例中,第二气孔12b有多个,沿凸起部121的侧面周向分布,凸起部121为圆台状。凸起部121能更有效地防止气道中形成的冷凝液或其它液体漏出。
支撑体14的底面设有与凸起部121对应的凹位142,凹位142与凸起部121之间有间距,以供气流通过。凹槽141为纵向的,从支撑体14的底面通向顶面。凹槽14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沿周向分布,支撑体14侧面的凸出部分是和发热体15接触的支撑部分,使得支撑体14呈齿轮状。导液体13可以是多孔材质的导液体13,例如多孔陶瓷材质的。支撑体14优选地由耐温在200度以上的绝缘材质制成。发热片由支撑体14支撑起来,不会因为高温或者其他原因翘曲与导液体13接触不良。
参见图11-14,支持体14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散热槽143,以助于发热体15散热,散热槽14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也可以至少两个散热槽143沿轴向排列分布。
外罩11包括立在底座12上的第一部分111以及与第一部分111上缘连接的横向向内延伸的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沿周向包围导液体13的侧面,第二部分112盖住导液体13的顶面,第三气孔11a设在第二部分112上,导液体13的至少部分外侧面贴合外罩11的第一部分111的内侧面,导液体13的至少部分顶面贴合外罩11的第二部分112的内侧面;进液孔11b设在第一部分111和/或第二部分112上;在图6-7的实施例中,设进液孔11b在第一部分111上,在图1-5的实施例中,进液孔11b设在第二部分112上;在图8-9的实施例中,进液孔11b设在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上。
外罩11包括围绕第三气孔11a的立在第二部分112上的第三部分113,优选地,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和/或第三部分113呈环形。
导液体13呈环状,外罩11是固定住导液体13,是完全包裹住导液体13的。
参见图15-16,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雾化组件,包括壳体2、上盖3以及上述的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1,上盖3中设有储液腔2b和出气道2a,上盖3上设有第四气孔3a,上盖3与雾化单元连接并盖住第三气孔11a,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1与上盖3设在壳体2中,第四气孔3a与出气道2a连通,储液腔2b与进液孔11b连通,以供储液腔2b中的液体经进液孔11b与导液体13接触,经导液体13传导到发热体15,发热体15将液体加热雾化,并且气流依次经过第一气孔12a、第二气孔12b、通气空间14a、第三气孔11a、第四气孔3a和出气道2a,将发热体15加热产生的气雾带出。优选地,上盖3的下端开口与外罩11的第三部分113对接,在图9-10的实施例中,对接方式可以是插接。
该雾化组件由于采用上述的迂回气道的雾化单元1,第一气孔12a、第二气孔12b、通气空间14a、通气道14b和第三气孔11a组成迂回的气流通道,所以能够防止气道中形成的冷凝液或其它液体漏出。当该雾化组件应用于电子烟上时,储液腔2b中存储的是烟液,该雾化组件加热烟液产生烟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