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化炉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钢化玻璃的生产需要用到玻璃钢化炉,通常采用的生产方法是玻璃钢化炉对平板玻璃进行加热、再急冷处理,使得冷却后的玻璃因其内部应力发生变化,提高了玻璃的强度,在对加热玻璃冷却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冷却风栅。目前现有的钢化炉冷却风栅的冷却喷嘴均采用圆孔式,这种喷嘴对玻璃的冷却钢化效果较好,但圆孔式喷嘴容易出现冷却不均匀现象,从而产生较严重的应力斑,当玻璃通过时会在其表面留下条形风斑,影响玻璃的美观,还会导致玻璃表面应力不均匀,使钢化玻璃本身的性能受到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风栅喷嘴为用缝隙式出风口来替代圆孔结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冷却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并不能有效改善风斑。
所以如何保证冷却风栅吹出的风能够有效冷却钢化玻璃,钢化玻璃经过冷却后风斑减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通过设置风栅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形状以及结构使得风栅吹出的片状风保持一定挺度,提升玻璃的钢化冷却效果,同时避免产生风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包括:若干个风栅单元,每个风栅单元包括小风箱、吹风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吹风部上的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在吹风方向上,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平行设置或者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两侧壁相互倾斜,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的厚度为1-10mm;在垂直于吹风方向上,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出风侧的宽度为1-5mm;所述吹风部经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风层与玻璃接触面的厚度为1-20mm、挺度大于3的片状风。所述挺度为片状风内外风压的比值。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为一条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延伸的线形长条状出风口,所述线形长条状出风口的长度与所述风栅的长度相匹配。优选地,所述相匹配关系为出风口的长度略小于风栅的长度,既保证结构强度,又保证缝隙式出风口的长度不小于目前风栅所能容纳的最大玻璃的宽度。
进一步,在吹风方向上,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平行设置。
进一步,在吹风方向上,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在吹风方向上依次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靠近进风口的一端相互平行,靠近出风口一端的距离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的和收缩角均不大于40º。
进一步,每个风栅单元的吹风部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相邻两个风栅单元的两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间距不超过200mm。
进一步,至少一个风栅单元的吹风部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多个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沿玻璃的运动方向排列在所述吹风部上,同一个吹风部上相邻的两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间距不超过90mm;相邻两个风栅单元的两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间距不超过200mm。
进一步,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对称中心面均垂直于玻璃的上表面和玻璃运动方向时,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为直线形片状风。
进一步,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对称中心面垂直于玻璃的上表面,并且不垂直于玻璃运动的方向,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为斜线形片状风。
进一步,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对称中心面与玻璃上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为大于0°,且不超过40°,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为倾斜形片状风。
进一步,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为在所述风栅上呈v形的出风口,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为v形片状风。
进一步,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为在所述风栅上呈波浪形的出风口,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为波浪形片状风。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通过设置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厚度和宽度,使得从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内吹出的风为片状风,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在生产风栅时将缝隙式连续出风口设置为上述条件时,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能够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其中,挺度为片状风的边界厚度内风压与边界外风压之比。从这种风栅吹出的片状风能够覆盖玻璃表面,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冷却钢化玻璃的效果突出,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风能极大减少玻璃表面风斑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吹风部局部剖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片状风吹风方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片状风吹风方向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片状风吹风方向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片状风吹风方向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片状风覆盖玻璃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片状风覆盖玻璃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片状风覆盖玻璃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片状风覆盖玻璃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吹风部局部剖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示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示例,而不是全部的示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的使用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包括:若干个风栅单元,每个风栅单元包括吹风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吹风部上的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在吹风方向上,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平行设置或者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两侧壁相互倾斜,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的厚度为1-10mm;在垂直于吹风方向上,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出风侧的宽度为1-5mm;所述吹风部经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风层与玻璃接触面的厚度为1-20mm、挺度大于3的片状风。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通过设置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厚度和宽度,使得从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内吹出的风为片状风,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在生产风栅时将缝隙式连续出风口设置为上述条件时,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能够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其中,挺度为片状风的边界厚度内风压与边界外风压之比。从这种风栅吹出的片状风能够覆盖玻璃表面,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冷却钢化玻璃的效果突出,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风能极大减少玻璃表面风斑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6、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包括:若干个风栅单元,每个风栅单元包括吹风部1以及设置在所述吹风部1上的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在吹风方向上,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的两侧壁平行设置,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的两侧壁的厚度a为5mm;在垂直于吹风方向上,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的宽度b为2mm;所述吹风部1经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吹出风层与玻璃接触面的厚度为10mm、挺度为5的片状风。
参见图6、图10,本实施例中,吹风部1的端面开设有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的左侧壁2-1和右侧壁2-2平行设置,且两侧壁所在平面垂直于玻璃3的上表面,该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吹出的片状风为均匀厚度,其中,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为在风栅上沿垂直于玻璃传输方向延伸的线形出风口,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吹出的片状风为直线形片状风,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吹出的片状风在被冷却的玻璃的宽度上覆盖玻璃表面,片状风的对称中心面均垂直于玻璃的上表面和玻璃运动方向。
上述示例中,每个风栅单元上开设有一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的延伸方向和玻璃运动方向垂直,相邻两个风栅单元的相邻两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之间的距离为100mm,相邻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相互平行。
上述示例中,通过设置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厚度和宽度,使得从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内吹出的风为片状风,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在生产风栅时将缝隙式连续出风口设置为上述条件时,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能够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其中,挺度为片状风的边界厚度内风压与边界外风压之比。从这种风栅吹出的片状风能够覆盖玻璃表面,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冷却钢化玻璃的效果突出,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风能极大减少玻璃表面风斑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实施例二
如图1、图3、图7、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包括:若干个风栅单元,每个风栅单元包括吹风部1以及设置在吹风部1上的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在吹风方向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的两侧壁相互倾斜设置,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的厚度为5mm;风栅在吹风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栅的出风口的宽度为3mm;所述吹风部经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风层与玻璃接触面的厚度为8mm、挺度为7的片状风。
本实施例中,吹风部的端面开设有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在吹风方向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剖面如图3所示,风栅的吹风部的端部形状为喇叭口式扩张的缝隙式连续出风口,所述出风侧的宽度为两侧壁距离最大处的宽度,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以中心面为轴相互对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的扩张角c为20°
如图7所示,其中,该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为靠近玻璃处较厚,远离玻璃处较薄的不均匀片状风。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对称中心面垂直于玻璃的上表面,并且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对称中心面与玻璃传输方向夹角为锐角,如图7中所示夹角为75°,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为斜线形片状风,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覆盖被冷却的玻璃的宽度。
在待钢化玻璃上方等距布设多个风栅单元上,在每个风栅单元上开设有一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如图11所示,缝隙式连续出风口2向下的延伸方向和玻璃运动方向成锐角夹角,相邻两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为130mm,相邻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相互平行。
上述示例中,通过设置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厚度和宽度,使得从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内吹出的风为片状风,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在生产风栅时将缝隙式连续出风口设置为上述条件时,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能够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其中,挺度为片状风的边界厚度内风压与边界外风压之比。从这种风栅吹出的片状风能够覆盖玻璃表面,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冷却钢化玻璃的效果突出,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风能极大减少玻璃表面风斑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实施例三
如图1、图4、图8、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包括:若干个风栅单元,每个风栅单元包括吹风部以及设置在吹风部上的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在吹风方向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相互倾斜设置,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的厚度为8mm;风栅在吹风方向上依次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出风侧的宽度为3mm;吹风部经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风层与玻璃接触面的厚度为5mm、挺度为10的片状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区别之处在于,在吹风方向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呈收口型缝隙式连续出风口,所述出风侧的宽度为两侧壁距离最小处的宽度,本实施例中吹出的片状风为靠近玻璃处较薄,远离玻璃处较厚的不均匀片状风。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的收缩角d为20°
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每个风栅单元上的吹风部的端面开设有一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在风栅上呈v形结构,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为v形片状风,v形片状风垂直于待冷却的玻璃上表面。相邻两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为80mm,相邻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相互平行。
上述示例中,通过设置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厚度和宽度,使得从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内吹出的风为片状风,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在生产风栅时将缝隙式连续出风口设置为上述条件时,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能够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其中,挺度为片状风的边界厚度内风压与边界外风压之比。从这种风栅吹出的片状风能够覆盖玻璃表面,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冷却钢化玻璃的效果突出,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风能极大减少玻璃表面风斑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实施例四
如图5、图9、图13、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化用片状风风栅,包括:若干风栅单元,所述风栅单元包括吹风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吹风部上的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在吹风方向上,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平行设置,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的厚度为10mm;在垂直于吹风方向上,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出风侧的宽度为1;所述吹风部经所述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风层与玻璃接触面的厚度为2mm、挺度为20的片状风。本实施例中,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两侧壁对称中心面所在平面与待冷却玻璃的上表面的法线呈锐角夹角,夹角范围为大于0°,且不超过40°。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为均匀厚度,在本实施例中该加夹角为30°。缝隙式连续出风口为在风栅上沿垂直于玻璃传输方向延伸的波浪形出风口。至少有一个风栅单元的吹风部端面上等距开设有两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同一个吹风部上相邻两个缝隙式连续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为30mm。相邻两个吹风部的两条相邻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间距为110mm。
上述示例中,通过设置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的厚度和宽度,使得从风栅上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内吹出的风为片状风,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在生产风栅时将缝隙式连续出风口设置为上述条件时,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片状风能够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其中,挺度为片状风的边界厚度内风压与边界外风压之比。从这种风栅吹出的片状风能够覆盖玻璃表面,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风层厚度和挺度,冷却钢化玻璃的效果突出,缝隙式连续出风口吹出的风能极大减少玻璃表面风斑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给出的具体示例之外,其中的一些结构可有不同选择。如,风栅的吹风部端面上开设的缝隙式出风口为连续或者不连续的,需要保证缝隙式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覆盖玻璃的宽度方向上的上表面即可;等等。而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其基本技能即可做出的,故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最后,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