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和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设备。
背景技术:
臭氧发生管主要由内电极、介电体及外电极三部分组成,介电体连接内电极,介电体与外电极之间需留有一定间隙。臭氧发生管工作原理是市电经电路变频升压后,得到5kv~15kv的高压,高压电分别连接在臭氧发生管的内电极与外电极两端,高压电击穿介电体放电,在介电体与外电极的间隙区域产生电晕,空气、氧气或富氧气体等气体通过电晕区,气体中的部分氧分子被高压电离成氧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产生臭氧气体。
为了使介电体与外电极之间的间隙均匀及固定内电极不晃动,目前常规做法是在介电体表面按一定方法人工缠绕绝缘胶带,通过绝缘胶带的缠绕层数来填充介电体与外电极之间的间隙。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因绝缘胶带厚度比较薄,厚度一般在0.1~0.2mm,如介电体与外电极之间的间隙比较大时,如大于1.0mm,则需要缠绕很多层绝缘胶带,缠绕的层数太多,生产效率较低;绝缘胶带太厚导致粘贴效果大幅降低,绝缘胶带容易脱落。
2、臭氧发生管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内电极、介电体及外电极上都会吸附气体中的粉尘颗粒及微量油污等,这时要拆开臭氧发生管对内电极、介电体及外电极进行保养清洁;当保养清洁时,介电体表面的绝缘胶带就会脱落;当保养清洁完后,又要重新缠绕绝缘胶带,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臭氧发生设备。
一种臭氧发生设备,包括电极组件、连接组件及支撑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介电体及第二电极;所述介电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围,所述第二电极套设于所述介电体的外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及沿周向分布于所述固定件外壁面的若干定位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介电体的外围,所述第二电极套设于各所述定位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及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外壳,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介电体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以固定所述第二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设备通过在介电体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连接组件,第一安装座固定第二电极,确保介电体与第二电极的距离均匀,省去重复缠绕胶带的工作;本臭氧发生设备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改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定位件均布于所述固定件的外壁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分别间隔连接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抵接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抵接面的第一防刮面、及连接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抵接面的第二防刮面,所述抵接面用于抵接所述第二电极的内壁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为多个,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间隔套设于所述介电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定位件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对应连接至少三个所述定位件,各所述定位件均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内壁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与所述介电体的一端平齐设置,所述介电体的一端凸设于所述第二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凸沿、面板、底盖及第二安装座,所述凸沿连接所述外壳的一端的外缘,所述面板连接所述凸沿,所述底盖连接所述外壳远离所述面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一端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平齐;所述介电体的一端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另一端抵接所述底盖,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连接件与连接所述连接件的限位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所述限位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介电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臭氧发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臭氧发生设备中电极组件及连接组件的局部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臭氧发生设备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臭氧发生设备中电极组件及连接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未表示;
图5为图1所示的臭氧发生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臭氧发生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臭氧发生设备100;
电极组件10、第一电极11、介电体12、第二电极13、连接件14、限位件15、连接组件20、固定件21、定位件22、第一侧面221、第二侧面222、抵接面223、第一防刮面224、第二防刮面225、支撑组件30、第一安装座31、外壳32、凸沿33、面板34、底盖35、第二安装座36、高压接入管37、进气管38、出气管3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臭氧发生设备100包括电极组件10、连接组件20及支撑组件30;电极组件10包括第一电极11、介电体12及第二电极13;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设备100通过在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之间设置连接组件20,支撑组件30固定第二电极13,省去重复缠绕胶带的工作,确保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的距离均匀。
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包括第一电极11、介电体12及第二电极13;可选地,介电体12套设于第一电极11的外围,第二电极13套设于介电体12的外围;进一步地,介电体12的内壁面抵接第一电极11的外壁面,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之间设有间隙,第一电极11、介电体12及第二电极13均同轴设置;第一电极11的一端与介电体12的一端平齐设置,介电体12的一端凸设于第二电极13。电极组件10还包括连接件14与连接连接件14的限位件15,连接件14连接第一电极11的一端,连接件14用于连接高压电线,限位件15用于固定第一电极11与介电体12;可选地,限位件15与连接件14螺纹连接;进一步地,连接件14为螺栓,限位件15的直径等于介电体12的外径。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螺母固定限位件15与连接件14。电极组件10为多个,各电极组件10均布于支撑组件30上。具体地,第一电极11为内电极,第二电极13为外电极;第一电极11为圆柱状或中空的圆管状,介电体12及第二电极13均为中空的圆管状。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连接组件20包括固定件21及沿周向分布于固定件21的若干定位件22。固定件21套设于介电体12的外围,第二电极13套设于各定位件22。可选地,固定件21抵接介电体12的外壁面,定位件22抵接第二电极13的内壁面,从而使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保持一定的距离;固定件21为中空的圆管状,固定件21的内径对应匹配介电体12的外径,以使固定件21与介电体12牢固连接。进一步地,固定件21对应连接至少三个定位件22,各定位件22均与第二电极13的内壁面抵接,各定位件22共同限定了一个外接圆,该外接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电极13的内径,以便安装有连接组件20的介电体12穿设第二电极13。为了牢固连接第二电极13,各定位件22均布于固定件21的外壁面上;外接圆的外径比第二电极13的内径小0.2mm,固定件21对应连接四个定位件。定位件22包括分别间隔连接固定件21的第一侧面221与第二侧面222、抵接面223、连接第一侧面221与抵接面222的第一防刮面224、及连接第二侧面222与抵接面223的第二防刮面225,抵接面223用于抵接第二电极13的内壁面。进一步地,抵接面223为弧面以增大与第二电极13的接触面积,确保牢固连接;第一防刮面224与第二防刮面225均为弧面以防刮伤作业人员。为了确保牢固度,固定件21与定位件22一体成型。
为了确保使用寿命,连接组件20为耐腐蚀抗氧化的材料;可选地,连接组件20采用特氟龙、氟橡胶、硅胶、不锈钢等其中一种材质制成,不容易脱落,使用寿命长,而且,生产方便、降低生产成本。为了确保连接牢固,连接组件20为多个,各连接组件20分别间隔套设于介电体12上;可选地,各介电体12的两端分别套设一个连接组件20以确保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连接牢固;连接组件20抵接于第二电极13距离端口10~30mm处。使用时,将连接组件20套设于介电体12上,再将安装有连接组件20的第一电极11放入第二电极13中,通过连接组件20连接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可以省去介电体12表面缠绕胶带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确保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之间的间隙均匀,改善质量。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支撑组件30包括第一安装座31及连接第一安装座31的外壳32,第一电极11与介电体12穿设第一安装座31,且各电极组件10均布于第一安装座31上,第一安装座31连接第二电极13的一端以固定第二电极13。可选地,第一安装座31内置于外壳32,第一安装座31设有通孔(图未标)以安装电极组件10与连接组件20;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31上均布有多个通孔而呈网状结构;第一安装座31与第二电极13的一端焊接,第一安装座31焊接于外壳32内。支撑组件30还包括凸沿33、面板34、底盖35及第二安装座36,凸沿33连接外壳32的一端的外缘,面板34连接凸沿33,底盖35连接外壳32远离面板34的一端;第二安装座36与第一安装座31分别间隔设置于外壳32内。可选地,面板34上设有观察口(图未标)以便观察外壳32内的电极工作情况;第一电极11一端凸设于第一安装座31,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36平齐;介电体12的一端凸设于第一安装座31,另一端抵接底盖35。进一步地,第二电极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安装座31与第二安装座36,以固定第二电极13;凸沿33与面板34通过螺栓固定,第二电极13的一端焊接于第二安装座36,凸沿33焊接于外壳32,底盖35焊接于外壳32,第二安装座36焊接于外壳32内。支撑组件30还包括密封件(图未标),密封件用于密封面板34的观察口,可选地,密封件为螺纹堵头。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0还包括高压接入管37、进气管38及出气管39,高压接入管37与进气管38分别连接外壳32靠近凸沿33的外壁面,且位于第一安装座31与凸沿33之间,出气管39连接底盖35;高压电缆包括高压极与地极,高压极通过高压接入管37连接第一电极11,地极连接外壳32,由于外壳32连接第二电极13,从而地极连接第二电极13,空气或氧气等富氧气体经进气管38进入外壳32,产生的臭氧经出气管39输出。
使用本臭氧发生设备100时,将第二电极13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一安装座31与第二安装座36后,将焊好的第二电极13、第一安装座31及第二安装座36套入外壳32内,并将第一安装座31与第二安装座36分别与外壳32焊接;接着,将介电体12套设于第一电极11后,介电体12与第一电极11平齐的一端通过限位件15固定,将两个连接组件20分别套设于介电体12上;再将安装有连接组件20的介电体12及第一电极11放入第二电极13中,直至介电体12抵接底盖35;高压极通过高压接入管37连接第一电极11,地极连接外壳32,空气或氧气等富氧气体经进气管38进入外壳32,产生的臭氧经出气管39输出。通过连接组件20连接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可以省去每支介电体12表面缠胶带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之间的间隙也比缠绕胶带方法均匀,改善质量。第一电极11、介电体12及第二电极13保养清洁时,省去了重复在介电体12表面缠绕胶带的工作,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设备100通过在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之间设置连接组件20,第一安装座31固定第二电极13,确保介电体12与第二电极13的距离均匀,省去重复缠绕胶带的工作;本臭氧发生设备100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改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