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公共服务
2021-01-22 15:01:40|369|起点商标网
知识产权只有在利用和流转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知识产权只有进入市场、实现商业利用才能保值、增值。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服务旨在推动知识产权的商用化和产业化,帮助市场主体构建知识产权运用体系。
(1)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以有效服务于我国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与实施,加速我国专利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和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截至2016年6月,全国已设立41家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1000多个各级专利交易市场。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通过构建专业的专利技术转让交易服务平台形成了完善的多功能服务体系,能够开展各种专利技术的展示、推介和交易活动;中心提供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及专利技术投融资、评估、咨询、培训等服务,实现专利技术与资本市场对接,促进专利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367586项,成交金额为13424.22亿元,同比增长14.71%和17.68%。全国技术市场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势头。其中涉及各类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153040项,成交额为5550.67亿元,同比增长9.78%,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41.35%。上海、天津等地专门设立知识产权交易所,为知识产权持有人、意向方和投资方提供知识产权展示推介、知识产权交易转让、资产评估和质押融资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服务。2014年11月,由国家科技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揭牌成立,中心主要包括技术转移成果展示区、技术交易平台区、技术交易服务区、成果产业化基地等。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在线技术交易平台。设立技术转移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区域内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主要投资于处于种子期、成长期等初创期企业,促进优质创业资本、技术和人才集聚。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技术转移全链条服务,旨在为技术转移的合作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而形成技术转移完整的服务链条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非物理空间集聚式的技术转移大市场,实现资源集聚与服务共享。2015年4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落户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杨浦园区,中心致力于提供技术交易、科技金融、产业孵化全链条服务,打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间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构建平台化、国际化、市场化、资本化、专业化的第四方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体系,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2016年5月,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在武汉中国光谷正式运行,包括知识产权交易大平台、科技金融服务转化平台等。中心建设成技术转移机制完善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构造技术交易、科技金融等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和实体平台,成为我国中部国际创新资源交流交易的“航母级”集散地和主要门户,促进中部地区技术市场的开放共享和高度融合,实现创新资源的空间聚集。截至目前,我国共建立北京、郑州、深圳、上海、武汉五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全国技术转移体系初步形成。
为了进一步推动专利运用及其产业化,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打造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和西安、珠海特色试点平台投入运行。其中国家平台共整合专利数据1700万条,审查过程数据2.5亿条,费用数据9000万条。国家平台共进驻企业、服务机构452家,西安、珠海试点平台累计挂牌专利近2万件,这也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基本建成。
(2)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集约融合
从2008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确立了第一批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2010年8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价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协同工作机制。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版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东南海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试验区”,使其成为知识产权、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南海区政府将给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企业贴息35%,并全额补贴中介服务费用。除此之外,政府还设立知识产权投融资专项资金用于融资风险补偿、投资奖励、投资引导、创业扶持以及人才激励。为了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有关战略部署,加快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旨在深化和拓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创业投资等各类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资源有效对接,加快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切实落实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扶持政策,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有力保障。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国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专利保险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业务开展范围至少覆盖50个中心城市和园区;全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现普遍化、常态化和规模化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组建“1+2+20+N”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并陆续投入使用,有力地加快了知识产权的交易流转、质押融资。2014年至2018年5年间,全国专利质押融资总额达到2057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33%。
在国家层面推动同时,各个地方也在不断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新形式,目前涌现出北京、上海浦东、武汉三种典型模式。北京模式是政府引导的“银行+知识产权”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该模式完全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借助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政府主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对符合要求的企业给予贴息支持。2016年,中关村发展集团、海淀区财政局、北京智慧财富集团出资4000万元设立智融宝风险池,首年撬动合作银行10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额度。智融宝突出特点是以知识产权质押为唯一担保方式,不捆绑企业其他资产和信用。截至2018年10月底,智融宝决策项目128个,拟贷金额超过6亿元。这为知识产权金融从理念到制度再到市场交易运营打通了全链条。上海浦东模式是政府主导的“银行+政府基金担保+知识产权反担保”间接质押融资模式。浦东新区在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设立2000万元担保专项资金,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企业以自有知识产权反担保质押给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然后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武汉模式是政府引导的一种“银行+科技担保公司+知识产权反担保”的混合模式。既减轻间接模式中政府的负担,又一定程度上分解了银行风险。首个成功案例是武汉中新化工有限公司以1件发明专利权质押贷款100万元。
近年来,知识产权与金融不断创新结合,除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外,投资基金、融资租赁、证券化、信托等新型知识产权金融形态在各地涌现。一是一批知识产权投资基金相继设立,例如国知智慧知识产权股权基金、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广东省粤科国联知识产权投资运营基金、上海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湖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河南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这些基金有效帮助国内中小企业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有效获取核心技术专利,建立高价值专利组合,为企业在未来行业发展格局中获取主导权。二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改革创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证监会、海南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和地方金融管理局、海南证券局密切配合下,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实施一系列知识产权证券化动作,实现了重大改革创新。比如,聚焦知识产权证券化和信用担保机制举办五指山论坛,形成《知识产权运营支撑海南自贸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海南共识》。在此基础上,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单知识产权供应链金融资产专项计划,奇艺世纪供应链ABS基础资产债权的交易标的物全部为知识产权,评级机构对全部“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ABS”优先级证券评级为AAA。三是独创的知识产权银行模式。2017年厦门推动设立国内首家“知识产权特色支行”即厦门农商银行“知识产权特色支行”,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资本供给,在国内率先建设知识产权银行业务体系,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厦门还在积极寻求国家对知识产权银行设立的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向社会和市场普遍开放的知识产权银行,探索知识产权股权投资、知识产权收储与运营、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期权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新模式,努力构建覆盖知识产权市场化全价值链的知识产权金融和运营综合服务平台。
国家知识产权局还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险。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分阶段推出了专利执行保险、专利代理人职业责任保险和专利侵权保险三款专利保险系列产品,并在北京中关村、辽宁省大连市、广东省广州市等27个地区开展了专利保险试点。迄今为止,人保财险已经在行业内推出了7款专利保险专属产品。以专利保险为纽带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形成了“产品体系完善、保障范围广泛、金融服务综合”的基本格局。2014年初,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对佛山市玉玄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专利保险赔付,成为我国第一宗专利保险赔付案例。2014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知识产权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知识产权保险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险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市场培育,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和综合管理水平;建立知识产权保险风险控制和分散机制,探索完善知识产权保险市场化运作模式等。截至2017年底,人保财险已累计为6780家企业的近14000件专利提供风险保障167.78亿元,并以专利质押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超1.55亿元,其中300万元由险资直接投放。一些地区也积极探索保险与知识产权融合,开拓出新的合作模式。例如广东中山在专利质押融资业务中,引入“政府+保险+银行+评估公司”的风险共担“政银保”融资模式。江苏苏州以“政府+保险投资基金+评估公司”风险共担的“政融保”模式,推出“保险+融资”联动机制。上述创新性操作模式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社会资本流向创新领域,有利于广大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1)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以有效服务于我国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与实施,加速我国专利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和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截至2016年6月,全国已设立41家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1000多个各级专利交易市场。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通过构建专业的专利技术转让交易服务平台形成了完善的多功能服务体系,能够开展各种专利技术的展示、推介和交易活动;中心提供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及专利技术投融资、评估、咨询、培训等服务,实现专利技术与资本市场对接,促进专利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367586项,成交金额为13424.22亿元,同比增长14.71%和17.68%。全国技术市场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势头。其中涉及各类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153040项,成交额为5550.67亿元,同比增长9.78%,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41.35%。上海、天津等地专门设立知识产权交易所,为知识产权持有人、意向方和投资方提供知识产权展示推介、知识产权交易转让、资产评估和质押融资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服务。2014年11月,由国家科技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揭牌成立,中心主要包括技术转移成果展示区、技术交易平台区、技术交易服务区、成果产业化基地等。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在线技术交易平台。设立技术转移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区域内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主要投资于处于种子期、成长期等初创期企业,促进优质创业资本、技术和人才集聚。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技术转移全链条服务,旨在为技术转移的合作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而形成技术转移完整的服务链条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非物理空间集聚式的技术转移大市场,实现资源集聚与服务共享。2015年4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落户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杨浦园区,中心致力于提供技术交易、科技金融、产业孵化全链条服务,打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间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构建平台化、国际化、市场化、资本化、专业化的第四方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体系,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2016年5月,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在武汉中国光谷正式运行,包括知识产权交易大平台、科技金融服务转化平台等。中心建设成技术转移机制完善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构造技术交易、科技金融等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和实体平台,成为我国中部国际创新资源交流交易的“航母级”集散地和主要门户,促进中部地区技术市场的开放共享和高度融合,实现创新资源的空间聚集。截至目前,我国共建立北京、郑州、深圳、上海、武汉五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全国技术转移体系初步形成。
为了进一步推动专利运用及其产业化,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打造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和西安、珠海特色试点平台投入运行。其中国家平台共整合专利数据1700万条,审查过程数据2.5亿条,费用数据9000万条。国家平台共进驻企业、服务机构452家,西安、珠海试点平台累计挂牌专利近2万件,这也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基本建成。
(2)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集约融合
从2008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确立了第一批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2010年8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价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协同工作机制。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版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东南海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试验区”,使其成为知识产权、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南海区政府将给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企业贴息35%,并全额补贴中介服务费用。除此之外,政府还设立知识产权投融资专项资金用于融资风险补偿、投资奖励、投资引导、创业扶持以及人才激励。为了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有关战略部署,加快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旨在深化和拓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创业投资等各类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资源有效对接,加快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切实落实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扶持政策,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有力保障。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国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专利保险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业务开展范围至少覆盖50个中心城市和园区;全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现普遍化、常态化和规模化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组建“1+2+20+N”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并陆续投入使用,有力地加快了知识产权的交易流转、质押融资。2014年至2018年5年间,全国专利质押融资总额达到2057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33%。
在国家层面推动同时,各个地方也在不断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新形式,目前涌现出北京、上海浦东、武汉三种典型模式。北京模式是政府引导的“银行+知识产权”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该模式完全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借助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政府主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对符合要求的企业给予贴息支持。2016年,中关村发展集团、海淀区财政局、北京智慧财富集团出资4000万元设立智融宝风险池,首年撬动合作银行10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额度。智融宝突出特点是以知识产权质押为唯一担保方式,不捆绑企业其他资产和信用。截至2018年10月底,智融宝决策项目128个,拟贷金额超过6亿元。这为知识产权金融从理念到制度再到市场交易运营打通了全链条。上海浦东模式是政府主导的“银行+政府基金担保+知识产权反担保”间接质押融资模式。浦东新区在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设立2000万元担保专项资金,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企业以自有知识产权反担保质押给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然后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武汉模式是政府引导的一种“银行+科技担保公司+知识产权反担保”的混合模式。既减轻间接模式中政府的负担,又一定程度上分解了银行风险。首个成功案例是武汉中新化工有限公司以1件发明专利权质押贷款100万元。
近年来,知识产权与金融不断创新结合,除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外,投资基金、融资租赁、证券化、信托等新型知识产权金融形态在各地涌现。一是一批知识产权投资基金相继设立,例如国知智慧知识产权股权基金、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广东省粤科国联知识产权投资运营基金、上海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湖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河南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这些基金有效帮助国内中小企业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有效获取核心技术专利,建立高价值专利组合,为企业在未来行业发展格局中获取主导权。二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改革创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证监会、海南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和地方金融管理局、海南证券局密切配合下,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实施一系列知识产权证券化动作,实现了重大改革创新。比如,聚焦知识产权证券化和信用担保机制举办五指山论坛,形成《知识产权运营支撑海南自贸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海南共识》。在此基础上,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单知识产权供应链金融资产专项计划,奇艺世纪供应链ABS基础资产债权的交易标的物全部为知识产权,评级机构对全部“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ABS”优先级证券评级为AAA。三是独创的知识产权银行模式。2017年厦门推动设立国内首家“知识产权特色支行”即厦门农商银行“知识产权特色支行”,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资本供给,在国内率先建设知识产权银行业务体系,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厦门还在积极寻求国家对知识产权银行设立的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向社会和市场普遍开放的知识产权银行,探索知识产权股权投资、知识产权收储与运营、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期权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新模式,努力构建覆盖知识产权市场化全价值链的知识产权金融和运营综合服务平台。
国家知识产权局还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险。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分阶段推出了专利执行保险、专利代理人职业责任保险和专利侵权保险三款专利保险系列产品,并在北京中关村、辽宁省大连市、广东省广州市等27个地区开展了专利保险试点。迄今为止,人保财险已经在行业内推出了7款专利保险专属产品。以专利保险为纽带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形成了“产品体系完善、保障范围广泛、金融服务综合”的基本格局。2014年初,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对佛山市玉玄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专利保险赔付,成为我国第一宗专利保险赔付案例。2014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知识产权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知识产权保险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险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市场培育,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和综合管理水平;建立知识产权保险风险控制和分散机制,探索完善知识产权保险市场化运作模式等。截至2017年底,人保财险已累计为6780家企业的近14000件专利提供风险保障167.78亿元,并以专利质押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超1.55亿元,其中300万元由险资直接投放。一些地区也积极探索保险与知识产权融合,开拓出新的合作模式。例如广东中山在专利质押融资业务中,引入“政府+保险+银行+评估公司”的风险共担“政银保”融资模式。江苏苏州以“政府+保险投资基金+评估公司”风险共担的“政融保”模式,推出“保险+融资”联动机制。上述创新性操作模式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社会资本流向创新领域,有利于广大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咨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