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液发热结构、雾化仓和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液体进行加热雾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液发热结构和具有这种导液发热结构的雾化仓以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雾化器的核心部件为对例如烟油、药液的液体进行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的雾化仓,并且雾化器的功能实现主要是基于设置在雾化仓中的导液发热结构。这种导液发热结构通常具有用于吸取和传导液体的多孔体、以及设置于多孔体上用于对多孔体吸取和传导的液体进行加热雾化的发热元件。
其中,多孔体是一个自身内部具有毛细微孔的部件,可以通过内部的微孔进行液体的浸润吸收和传导;并且,发热元件具有用于发热的发热部、以及导电引脚部分,发热部用于对由多孔体传导来的液体进行加热蒸发,形成供吸食的气溶胶。
目前市面上雾化器的多孔体主要分陶瓷芯和棉芯两大类。然而,经研究发现,采用陶瓷芯的雾化器所产生的气雾的雾化颗粒粒度不均匀,使得气雾的口感较差,并且陶瓷芯由于反复热循环和液体侵蚀而容易粉化并造成掉粉,这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采用棉芯的雾化器所产生的气雾的雾化颗粒粒度也不均匀,而且雾化颗粒比较大,并且还容易漏油,甚至还容易烧焦棉芯而造成糊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导液发热结构和一种具有上述导液发热结构的雾化仓以及雾化器,以至少解决目前导液发热结构加热雾化所产生的雾化颗粒的粒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液发热结构,其包括:气雾分配件,所述气雾分配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并且具有贯通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气雾分配通孔;发热件,所述发热件邻近所述第一表面设置,并且用于在通电时发热;吸液件,所述吸液件设置在所述发热件上,并且用于吸收液体以及将所吸收的液体输送至所述发热件附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雾分配件为致密陶瓷体,所述气雾分配通孔为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通孔;和/或,所述吸液件为多间隙体,所述多间隙体中具有多个液体输送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雾分配件为氧化锆片,所述气雾分配通孔为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通孔;和/或,所述吸液件为吸液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雾分配件为片状体;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片;并且,所述导液发热结构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压在所述吸液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液发热结构还包括收容壳,所述收容壳具有收容腔;所述气雾分配件、发热件、吸液件和压板依次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并且所述气雾分配件的第二表面经由所述收容腔的第一开口露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雾分配件还具有两个引线插孔,所述发热件还包括两根引线,所述两根引线分别插过所述两个引线插孔,并且伸出所述收容腔的第一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壳内具有限定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止挡部,所述气雾分配件抵靠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并且,所述收容壳内还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压板抵靠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腔包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收容所述气雾分配件、发热件和吸液件,所述第二空间用于容纳液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雾分配通孔的孔径为5μm至100μm;和/或,所述多个气雾分配通孔均匀分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仓,其包括壳体组件以及根据任一上述的导液发热结构,所述壳体组件限定雾化通道,并且所述导液发热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雾化通道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器,其包括电源部件以及根据上述的雾化仓,所述电源部件用于为所述雾化仓供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导液发热结构通过采用依次设置的气雾分配件、发热件和吸液件,并且在气雾分配件上设置多个气雾分配通孔,从而在发热件通电时发热将吸液件输送的液体加热雾化后,将气雾从这些气雾分配通孔以受控制的方式散发出来,借此设置可以使雾化后的烟雾颗粒均匀、细腻。此外,当气雾分配件采用氧化锆片,并且吸液件采用吸液棉时,可以避免单一采用陶瓷芯或棉芯所导致的掉粉、糊芯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液发热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导液发热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导液发热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仓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平面示意图。
部件清单:雾化器400、电源部件300、雾化仓200、导液发热结构100、气雾分配件10、气雾分配件11、第二表面12、气雾分配通孔13、引线插孔14、发热件20、引线21、吸液件30、压板40、通液孔41、收容壳50、收容腔51、第一开口52、第一止挡部53、第二止挡部54、第一空间55、第二空间56、第二开口57、壳体组件70、雾化通道71、雾化腔72、储液腔73、硅胶座74、端盖75、导液孔76、进气口7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液发热结构100。所述导液发热结构100主要可包括气雾分配件10、发热件20和吸液件30。
所述气雾分配件10具有第一表面11和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背的第二表面12,并且具有贯通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表面12的多个气雾分配通孔13;也就是说,所述多个气雾分配通孔13从所述第一表面11至所述第二表面12贯穿所述气雾分配件10。所述发热件20邻近所述第一表面11设置,并且用于在通电时发热;例如,所述发热件20可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接触或相贴合地设置,也可使所述发热件20与所述第一表面11具有一定间隔,只要是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的一侧即可。所述吸液件30设置在所述发热件20上,并且用于吸收液体以及将所吸收的液体输送至所述发热件20附近。所述吸液件30可对液体具有较好的浸润特性,并可通过例如毛细作用使得液体均匀地分布在吸液件30的孔隙中,从而具有液体吸收能力;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吸液件30中的液体倾向于均匀分布,因此当所述吸液件30的靠近所述发热件20的部分中的液体被雾化消耗后,所述吸液件30中其它部分中的液体可朝向所述发热件20附近进行输送。所述液体可为例如烟油、药液等可加热雾化的液体。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发热结构100通过采用依次设置的气雾分配件10、发热件20和吸液件30,并且在气雾分配件10上设置多个气雾分配通孔13,从而在发热件20通电时发热将吸液件30输送的液体加热雾化后,将气雾从这些气雾分配通孔13以受控制的方式散发出来,借此设置可以使雾化后的烟雾颗粒均匀、细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雾分配件10可为致密陶瓷体,并且所述气雾分配通孔13为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通孔。致密陶瓷体可采用碳化硅、氮化铝或氧化铝等材料制成。由于采用致密陶瓷材料,因此所述气雾分配件10需要设置通孔来透过气雾,而致密陶瓷体除了这些通孔之外的部分不会渗漏气体或液体。这些气雾分配通孔13可为机械钻孔、激光打孔等方式制成,也可随着气雾分配件10一体模制成型或3d打印成型。另外,所述吸液件30可为多间隙体,所述多间隙体中具有多个液体输送间隙。例如,所述吸液件30可为多孔陶瓷或玻纤材料,这样可借由多孔陶瓷或玻纤材料的内部孔结构来产生毛细现象,从而实现液体的吸收和输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雾分配件10可为氧化锆片,例如高密度氧化锆片;所述气雾分配通孔13为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通孔。氧化锆属于致密性陶瓷材料,本实施例中即采用片状的氧化锆制成气雾分配件10;类似地这些气雾分配通孔13可为机械钻孔、激光打孔等方式制成,也可随着气雾分配件10一体模制成型或3d打印成型。另外,所述吸液件30可为吸液棉;例如,所述吸液件30可为片状的棉花或棉布等,其对液体具有较好的浸润特性,并可通过毛细作用使得液体均匀地分布在吸液件30的孔隙中。通过采用吸液棉和氧化锆片的组合,可有效解决单纯采用陶瓷芯导致的口感较差、易掉粉末、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问题,也可有效解决单纯采用棉芯导致的雾化颗粒大、易漏油、易糊芯的问题。
此实施例中,通过将氧化锆片、片式发热件和吸液棉重叠布局,对用于收容氧化锆片、片式发热件和吸液棉的壳体的支撑要求不高,而且不会受形状限制,这便于产品结构设计,例如可使得产品的体积较小,便于提高产品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雾分配件10为片状体,并且所述发热件20可包括发热片,从而便于将片状的气雾分配件10与发热件20的发热片贴合设置。在此指出,本文所述的发热片指的是发热件20的发热线路可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例如所述发热片可为曲折设置的发热线路、网格状设置的发热线路等等。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导液发热结构100还可包括压板40,所述压板40压在所述吸液件30上。例如,当采用吸液棉时,采用压板40可将吸液棉、发热件20和气雾分配件10压制牢固,避免吸液棉过于蓬松而导致的松动现象。容易明白的是,所述压板40可采用能够压制吸液件30的任何结构,并且其还可具有通液孔41,以将液体经所述通液孔41输送给所述吸液件3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压板40的中间部分挖空形成通液孔41。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导液发热结构100还可包括收容壳50,所述收容壳50可为筒状并具有收容腔51。所述收容腔51可具有第一开口52和相对的第二开口57。所述气雾分配件10、发热件20、吸液件30和压板40依次设置在所述收容腔51内,并且所述气雾分配件10的第二表面12经由所述收容腔51的第一开口52露出。由于所述气雾分配件10的第二表面12经由所述第一开口52露出,因此在发热件20通电时发热将吸液件30输送的液体加热雾化后,所生成的气雾能够从这些气雾分配通孔13经所述第一开口52散发出来,以便于进一步传送给用户吸取。另外,通过采用收容壳50把气雾分配件10、发热件20、吸液件30和压板40装入其内,使得结构简单且紧凑,筒状收容壳50的一端设置为进液端,另一端设置为雾化端,气道和待雾化的液体相互分离,雾化后的烟雾携带彻底;另一方面,片式的发热件20与液体由吸液件30隔离,使得热量扩散小,热量利用率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气雾分配件10还可具有两个引线插孔14。所述发热件20还包括两根引线21;组装时,可先将所述气雾分配件10安装在所述收容壳50内,再将所述两根引线21分别对准所述两个引线插孔14而插过所述两个引线插孔14,并且伸出所述收容腔51的第一开口52。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收容壳50内具有限定所述第一开口52的第一止挡部53,所述气雾分配件10可抵靠所述第一止挡部53设置;并且,所述收容壳50内还可具有第二止挡部54,所述压板40可抵靠所述第二止挡部54设置。所述第一止挡部53可为朝向所述第一开口52延伸的台阶或平台,以便能够承接所述气雾分配件10而限制其向下移动;类似地,所述第二止挡部54可为朝向所述收容壳50内部延伸的台阶或平台,以便能够承接所述压板40而限制其向下移动。通过设置第一止挡部53与第二止挡部54,更便于所述气雾分配件10、发热件20、吸液件30和压板40的组装。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收容腔51可包括第一空间55和第二空间56。其中,所述第一空间55可用于收容所述气雾分配件10、发热件20和吸液件30以及所述压板40,所述第二空间56可用于容纳液体。换句话说,所述收容腔51中收容所述气雾分配件10、发热件20和吸液件30以及所述压板40的部分为所述第一空间55,而除了所述第一空间55之外的部分即为所述第二空间56。当所述收容腔51具有所述第二空间56时,能够储存更多的液体,从而当所述吸液件30中吸收的液体被消耗时,可由所述第二空间56内的液体向所述吸液件30进行补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雾分配通孔13的孔径可为5μm至100μm范围内的任何数值,例如可为5μm、、5.5μm、6μm、10μm、15μm、30μm、50μm、60μm、90μm、100μm等等;所述多个气雾分配通孔13的孔径可为相同的,也可稍有不同。另外,所述多个气雾分配通孔13可均匀分布,例如可呈矩阵形式分布。由于所述多个气雾分配通孔13为微孔,当发热件20加热把例如烟油的液体雾化后,烟雾会通过气雾分配件10上的微孔蒸发出来,这样可以使雾化后的烟雾颗粒非常细腻,而且不会出现炸油问题。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雾化仓200,其可包括壳体组件70以及根据任一以上所述的导液发热结构100。所述壳体组件70限定雾化通道71,并且所述导液发热结构10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雾化通道7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70可为中空外壳体,并且其下端可为敞口,所述壳体组件70内的雾化通道71可沿壳体组件70的轴向设置。所述雾化通道71可包括雾化腔72,也就是收容导液发热结构100的那一部分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71的上端用于与吸嘴连通,从而将内部的导液发热结构100产生的气溶胶输出至壳体组件70上端的吸嘴而供吸食。所述雾化通道71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组件70内壁之间可进一步形成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腔73。所述壳体组件70内还可安装有位于储液腔73下端的硅胶座74,该硅胶座74主要是用于封闭储液腔73防止液体泄漏,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载体提供导液发热结构100安装的基座。所述壳体组件70的敞口端还可设置有一端盖75,所述端盖75与硅胶座74之间形成所述雾化腔72,所述雾化腔72被配置为用于安装导液发热结构100后进行液体雾化的空间。所述硅胶座74内可开设有用于将液体从储液腔73传导至导液发热结构100的导液孔76,所述导液孔76一端与储液腔73连接、另一端与导液发热结构100的第二空间56连通。同时,导液发热结构100的两根引线21可穿过端盖75作为电极柱或者是与端盖75内的电极柱电连接,从而能够为导液发热结构100供电。
再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雾化器400,其可包括电源部件300以及根据以上所述的雾化仓200,所述电源部件300用于为所述雾化仓200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仓200的下端可通过插拔设置而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电源部件300的上端。例如,所述雾化仓200的下端可设置为插入部,所述电源部件300的上端可开设插口,从而可将插入部插在插口中而形成雾化器400。进一步地,在雾化仓200的下端可包括磁体,所述电源部件200的插口内也可相应设置磁体,使得雾化仓200与电源部件300之间可采用磁吸方式进行组装。在其它实施例中,雾化仓200与电源部件300之间也可采用卡合、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组装,这也能使得两者可进行拆卸。
结合图4和图5所示,雾化器400工作时,电源部件300将电流输送给导液发热结构100的发热件20,使得发热件20的发热线路升温;液体从储液腔73通过导液孔76传输至导液发热结构100的第二空间56,进一步通过吸液件30的微孔传导至发热件20上,被雾化生成气溶胶后经气雾分配件10逸出至雾化腔72内;气流循环过程则为,用户吸食雾化通道71上端的吸嘴产生的负压,从而带动外部气流从雾化通道71下端的进气口77进入至雾化腔72、再携带雾化腔72内的气溶胶一同输出至雾化通道71上端的吸嘴处被吸食,形成完整的气流循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