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与流程

2021-01-30 18:01:50|306|起点商标网
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已知将氢取入至人体内的方法对于将成为引起病变、功能障碍的原因的活性氧除去较为有效。因此,提出了如下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即,能够使饱和蒸气产生氢气并将该氢气取入至人体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140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然而,关于利用当前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获得的氢气,并未证实其能够有效地实现增进健康。
[0005]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就是鉴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增进健康能够发挥良好效果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
[0006]
(1)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利用具有对还原促进部件进行收纳的加热管、以及对该加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的加热部的装置,具有第1工序以及第2工序。在第1工序中,使原水流入至所述加热管并对其进行加热而产生水蒸气,将产生的水蒸气进一步加热至500~800℃,并且使其接触与所述原水一起加热的所述还原促进部件对该水蒸气进行还原而产生氢气。在第2工序中,对所述第1工序中产生的氢气进行稀释而获得500~20000ppm的浓度的氢混合气体。
[0007]
(2)另外,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在上述(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具有卷绕于所述加热管的周围的线圈加热器。
[0008]
(3)另外,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在上述(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具有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0009]
(4)另外,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工序中获得的所述氢混合气体的氢气的浓度设为1000~3000ppm。
[0010]
(5)另外,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促进部件具有:第1金属部件,其由不锈钢形成,具有棒体分别从两端延伸的筒状部;以及第2金属部件,其由钢铁件形成,以捆扎多根的状态收纳于所述筒状部内。
[0011]
(6)另外,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在上述(5)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金属部件的从所述筒状部延伸的所述棒体的长度规定为使得所述筒状部不与所述原水接触的长度。
[0012]
发明的效果
[0013]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更有效地生成能实现增进健康的氢混合气体。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0015]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示意说明图。
[0016]
图3是通过主视的方式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的结构例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0017]
图4是通过俯视的方式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的结构例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0018]
图5是通过侧视的方式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的结构例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0019]
图6是表示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取入部的加热管的主视图。
[0020]
图7a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还原促进部件的主视图。
[0021]
图7b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还原促进部件的俯视图。
[0022]
图8a是图7a中的a-a线的放大剖面图。
[0023]
图8b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还原促进部件的剖视说明图。
[0024]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促进了吸入氢混合气体之后的血清中产生el的情况的曲线图。
[0025]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促进了吸入氢混合气体之后的血清中产生硝酸根离子的情况的曲线图。
[0026]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抑制了吸入氢混合气体之后的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的曲线图。
[0027]
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的蒸气加热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公开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本发明并不由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限定。
[0029]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于生成氢混合气体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的结构的概要、以及利用该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实施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示意说明图。
[003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能够生成含有蒸气和氢气(h
2
)的氢混合气体,使氢浓度达到适当的浓度而取入至人体内。如图1所示,使用者可以将从外壳1延伸的气体吸入管30的前端佩戴于鼻部而从鼻腔摄取所生成的氢混合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设为一人,气体吸入管30的连接部133设置多个,或者使气体吸入管30分支出多根,由此还能够由大于或等于2人的使用者使用。此外,作为气体吸入管30,例如可以适当地使用套管等。
[0031]
如图1所示,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的外壳1由底壁16、顶壁11、以及4个周壁12、13、14、15(参照图4)形成为矩形箱状,在底壁16的4角安装球状的脚轮20。
[0032]
另外,上述外壳1由适当厚度的不锈钢或钢板形成。如图1所示,在顶壁11形成有占
据其大部分面积的上部检修口110,上述上部检修口110由盖体111以自由拆装的方式覆盖。而且,在盖体111的前侧设置有电源开关112、以及作为操作部而起作用的触摸面板113。
[0033]
另外,在外壳1的作为1个周壁的前壁12形成有占据其大部分面积的前部检修口120。具有把手122的前表面门121经由未图示的铰链而以自由开闭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前部检修口120。
[0034]
并且,在外壳1的周壁之一的左侧壁13也形成有占据其大部分面积的侧部检修口130,该侧部检修口130由盖体131以自由拆装的方式覆盖。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可以从侧部检修口130对后述的控制单元101(参照图3及图4)进行维护。在侧部检修口130的上方、上缘部附近位置形成有多个通气口132、132。在上述通气口132、132的前方位置设置有气体吸入管30的连接部133。
[0035]
此外,在构成外壳1的周壁的右侧壁14、后壁15的上缘部附近位置也形成有多个通气口132、132。
[0036]
在外壳1的内部收纳有氢混合气体生成单元100。如图2所示,氢混合气体生成单元100具有供水部2、蒸气加热部3、气体取出部5以及冷却部6。而且,在第1工序中,利用蒸气加热部3对从供水部2供给的原水进行加热而生成蒸气,并且进一步在500~800℃之间、更优选以650~750℃对该加热蒸气进行加热而生成含有氢气的高温的蒸气混合气体。接下来,作为第2工序,使第1工序中产生的氢气与取入至系统内的二次空气混合而冷却,且将其稀释至1000~3000ppm(0.1~0.3vol%)的浓度,由此能够获得适合于取入至人体的温度的氢混合气体。
[0037]
图3是通过主视的方式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的结构例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4是通过俯视的方式示出上述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的结构例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5是通过侧视的方式示出上述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的结构例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另外,图6是表示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取入部的加热管的主视图。其中,在图3及图5中,标号19表示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的设置面。另外,不仅在图2中,在任何附图中都为了易于理解而适当地实施简化。
[0038]
对氢混合气体生成单元100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如图2~图5所示,供水部2具有:供水容器21,其用于贮存原水500;以及调整容器22,其对供给至蒸气加热部3的原水500的液面进行调整。在供水容器21内配置有对原水500的水量进行检测的液位开关210,如图3及图5所示,在调整容器22设置有供水液位仪221。
[0039]
在调整容器22经由排水阀222而安装有排水软管220,能够将调整容器22内的水排出。经由电磁阀23并利用供水管40将上述供水容器21和调整容器22连通。利用控制单元101(图4),根据供水液位仪221的值而对电磁阀23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此外,在图3及图4中,标号410表示供水管40的接头。另外,在图3及图5中,标号219表示供水液位仪221所具有的浮子。
[0040]
蒸气加热部3具有供来自调整容器22的原水500流入的加热管31以及加热装置。这里,作为加热装置,具有遍及加热管31的大致全长而卷绕于周围的线圈加热器7。即,蒸气加热部3利用线圈加热器7对从供水部2经由连通管50供给至加热管31的原水500进行加热而产生蒸气,进一步将该蒸气加热至650℃~750℃。此外,线圈加热器7的周围由具有规定厚度的隔热材料32覆盖。
[0041]
利用调整容器22将向加热管31供给的原水500的量保持恒定。即,如图5所示,调整容器22的液面501和加热管31内的液面501为相同水平。
[0042]
如图5所示,供原水500流入的加热管31经由隔热用套筒47而安装于连接有与供水部2连通的连通管50的筒状体330的上端部。在上述加热管31内收纳有用于促进氢气的产生的还原促进部件4(参照图6)。上述还原促进部件4具有:第1金属部件,其由不锈钢形成,具有棒体分别从两端延伸的筒状部43;以及第2金属部件,其由钢铁材料形成,以捆扎多根的状态收纳于筒状部43内。在图5中,标号331所示的空间是在与加热管31连接的筒状体330中形成的贮水部。
[0043]
通过设置上述还原促进部件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能够高效地使加热的蒸气还原而提高氢气的生成效率,能够稳定地生成满足需要的量的氢气。此外,后文中对还原促进部件4进行详细叙述。
[0044]
如图6所示,加热管31内的比液面501更靠上部的位置是将产生的蒸气加热至650℃~750℃而变为过热蒸气的过热区域300。即,混合有氢气和过热蒸气的氢混合气体以高温状态存在于加热管31的内部。上述氢混合气体从设置于加热管31的上部的排气筒340向散热管80输送(箭头700)。另外,该工序中产生的氢气的浓度为4.2%(42000ppm)。在后续的工序中,为了使氢气的浓度收敛于1000~3000ppm的范围,优选该工序中的氢气的浓度小于或等于4.2%。
[0045]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管31的内径约为30mm,全长为345mm,形成于内部的过热区域300为60~80mm左右。此外,有时还根据外壳1的大小而将加热管31的全长设定于100~700mm之间,在该情况下,过热区域300的范围为20~430mm左右。
[0046]
通过设置上述过热区域300并与后述的二次空气混合而变为适合于吸入的温度,并且即使在常压下也能够将氢气(h
2
)稀释至适合于人体的浓度的1000~3000ppm(大致为0.1~0.3%)的蒸气混合气体取出。
[0047]
如图2~图5所示,气体取出部5具有散热管80、气体送出箱8以及气体吸入管30。即,在一端与加热管31的上部连通的散热管80的另一端连接有气体送出箱8,气体吸入管30经由导出管33而与该气体送出箱8连通。
[0048]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供原水500流入的加热管31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将二次空气取入至混合有氢气和过热蒸气的高温的氢混合气体的气体取入部55。即,盖体400经由密封件450而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加热管31的上端开口,形成于上述盖体400的小孔设为气体取入部55。
[0049]
小孔的直径由为了使氢气的浓度收敛于1000~3000ppm的范围而取入至系统内的二次空气的量规定。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可知在前述的加热管31内,通过加热至650℃~750℃的水蒸气和还原促进部件4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的氢气的浓度为42000ppm,为了使其收敛于1000~3000ppm的范围,流入系统内的二次空气的所需量为0.2~1.0升/分钟。因此,小孔的直径需要设为小于5mm。其中,优选设定为1.0~2.0mm左右。
[0050]
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空气的所需量设定为0.4~0.5升/分钟,因此与此相应地将小孔的直径设为1.2m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中,流入系统内的二次空气的量的实际测量结果约为0.4升/分钟。
[0051]
通过设置上述气体取入部55,如图3及图5所示,通过设置于气体送出箱8内的送气风扇81的工作,将外部空气吸入至加热管31内并经由散热管80而将其和蒸气混合气体一起向气体送出箱8输送,进而向气体吸入管30输送。
[0052]
这样,作为二次空气而将新鲜的外部空气适量地取入至含有氢气的蒸气混合气体,能够将氢混合气体稀释至1000~3000ppm的范围的浓度,并且能够冷却至能摄取至人体的适当温度。
[0053]
这样,对于向气体送出箱8内的送气风扇81的一次侧输送来的适当浓度的氢混合气体,利用送气风扇81并经由与该送气风扇81的二次侧连通的导出管33而向气体吸入管30送出(参照图3中的箭头f)。而且,在该期间充分冷却的氢混合气体从气体吸入管30(套管)顺畅地向系统外送出,从该气体吸入管30(套管)向使用者的鼻腔输送,并从鼻腔的粘膜向体内取入。
[0054]
如图2~图5所示,构成气体取出部5的一部分的散热管80构成为线圈状而容易散热,构成冷却部6的一部分。即,也可以说冷却部6包含于气体取出部5中。上述冷却部6具有:散热管80;以及冷却风扇62(参照图5),其配置为能够朝向散热管80送风。
[0055]
如图3~图5所示,形成为线圈状的散热管80配置为将蒸气加热部3的隔热材料32的周围包围。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利用外壳1的内部空间,通过防止外壳1的大型化而能够有助于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的小型化。
[0056]
另外,气体取入部55配置于加热管31的上端。因此,气体取入部55位于外壳1的内部的上部、且周围不存在障碍物等,因此维护作业也变得容易。
[0057]
此外,用于设置气体取入部55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加热管31的上端。只要是送气风扇81的上风侧、且处于对蒸气加热部3中生成的蒸气混合气体进行吸引的流路内,则可以是任何位置。
[0058]
另外,在气体取入部55设置有过滤器,能够从吸引的空气将杂质等去除,还能够利用清洁的空气将氢气稀释。
[0059]
但是,如图3及图5所示,以与形成于送气风扇81的一次侧的气体对流空间83连通的方式在气体送出箱8的底部形成有水滴排出口831。而且,将排泄管86的基端与该水滴排出口831连接,使前端面对调整容器22内。这样,在气体送出箱8中,顺畅地对蒸气混合气体进行输送,使未完全实现气液分离的蒸气滞留于气体对流空间83并返回,并使返回的水返回至调整容器22。
[0060]
如图5所示,冷却风扇62以规定角度倾斜地配置,能够使风向斜上方横穿散热管80而输送。因此,能够使风有效地与散热管80接触,并且,能够使从散热管80夺取了热量的温暖空气从形成于外壳1的侧壁的通气口132向外壳1的外部流出。
[0061]
接下来,参照图6~图8b对收纳于构成蒸气加热部3的加热管31内的还原促进部件4进行具体说明。图6是表示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体取入部55的加热管31的主视图。另外,图7a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还原促进部件4的主视图,图7b是表示上述还原促进部件4的俯视图。另外,图8a是图7a中的a-a线的放大剖面图。
[0062]
在供原水500流入的加热管31中收纳的还原促进部件4,例如由如铁等这种容易氧化的金属、换言之由容易生锈的金属构成。例如,容易变为li、k、ca、na、mg、al、zn、fe、ni、sn、pb、cu、hg等的阳离子,换言之,由容易氧化的金属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还原促进部件4
采用铁(fe)。
[0063]
即,如图7a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还原促进部件4具有:作为第1金属部件的保持部件411,其例如由不锈钢形成,具有棒体分别从两端延伸的筒状部43;以及作为第2金属部件的铁棒部件412,其例如捆扎多根棒状的钢铁件42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所示,以密集状态将铁棒部件412收纳于保持部件411的筒状部43内。上述铁棒部件412实质上承担促进还原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截面呈圆形的所谓圆钢的钢铁件42的直径设为4mm,作为材料而采用s45c。
[0064]
这样,无间隙而密集地对作为圆钢的钢铁件42进行捆扎,由此能够使热量高效地传导至筒状部43的内部。因此,能够使热量高效地传导至整个铁棒部件412,能够促进与蒸气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0065]
而且,如上所述,还原促进部件4构成为具有保持部件411和铁棒部件412的盒状,因此更换等维护变得容易。
[0066]
但是,如图7a所示,保持部件411的筒状部43形成为利用盖部件44将筒体的两端开口封闭的构造。而且,以能够使加热管31内的蒸气与收纳于内部的铁棒部件412充分接触的方式,在筒体的周面形成多个孔部43a,以与盖部件44相对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半圆状的连通孔44a。蒸气从上述孔部43a进入筒状部43中,在与铁棒部件412之间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0067]
在筒状部43具有的2根棒体中,在图7a中,一端与设置于筒体的上端部的盖部件44连接的第1棒体41a、和一端与设置于筒体的下端部的盖部件44连接的第2棒体41b的长度不同。即,如图6所示,使第2棒体41b形成为相对较长,筒状部43内的铁棒部件412绝对不会浸入原水500,并且位于加热管31内的设置于比液面501更靠上部的过热区域300。
[0068]
因此,利用线圈加热器7对供给至加热管31的原水500进行加热而变为蒸气,并且由线圈加热器7加热的过热蒸气与依然由线圈加热器7加热而提高了氧化能力的还原促进部件4的铁棒部件412有效地接触,促进还原反应,生成含有氢气的氢混合气体。
[0069]
此外,如图5及图6所示,保持部件411的至少第2棒体41b浸入原水500。因而,作为保持部件411,包含第2棒体41b,将所有材料设为sus304等不锈钢。通过使用不锈钢,能够防止保持部件411浸入水中而产生红锈,能够防止原水500变红变浑浊而使得外观受损的情况。
[0070]
收纳于保持部件411的筒状部43内的铁棒部件412在高温下的加热管31内暴露于过热蒸气中,因此引起活跃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过热蒸气夺取氧而还原,并且自身与氧发生反应而氧化。这样,在加热管31内引起上述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促进氢气的产生。此外,伴随着上述作用,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在铁棒部件412的表面会产生黑锈。
[0071]
但是,还原促进部件4还能够形成为图8b所示的结构。图8b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还原促进部件4的剖视说明图。如图所示,变形例所涉及的还原促进部件4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对多个作为棒状部件的钢铁件42进行捆扎的过程中,容易热变形的管部件46配置于其中央位置。即,对于收纳于保持部件411的筒状部43的铁棒部件412,与钢铁件42相同地将以s45c为材料的管部件46配置于中央,在该管部件46的周围对多个作为棒状部件的钢铁件42进行捆扎。
[0072]
此时,管部件46优选设为直径大于直径为4mm的钢铁件42。这里,管部件46的直径设为8mm。
[0073]
例如,如图8a所示的结构那样,如果无间隙而密集地将钢铁件42捆扎收纳于筒状部43,则各钢铁件42因热膨胀而产生变形。因此,将虽然是相同材料但更容易变形的大径的管部件46配置于铁棒部件412的中心部。根据上述结构,管部件46将钢铁件42因膨胀而要变形的力吸收,能够防止作为铁棒部件412的变形。
[0074]
此外,铁棒部件412的直径、长度等尺寸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可以考虑期望的氢混合气体的产生量、加热量等而综合且适当地决定。
[0075]
上述还原促进部件4能从加热管31的上端自由插拔。因此,仅通过从加热管31的上端开口插通,无论谁都能够简单地设定还原促进部件4。在将还原促进部件4收纳于加热管31内之后,可以将该加热管31的上端开口封闭。相反,为了对还原促进部件4等进行更换,在从加热管31取出的情况下,能够打开盖并抓住保持部件411的第1棒体41a而简单地将其拔出。此外,在图5中,标号402表示衬垫等密封部件。
[0076]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还原促进部件4进行了说明,当然,还原促进部件4的结构并不严格地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可以在构成第2金属部件的各钢铁件42的表面形成凹凸部(未图示)而增大表面积。另外,考虑到导热效率而将钢铁件42的形状设为棒状,并不局限于实心的棒体,也可以是空心的管状。另外,钢铁件42也可以不是棒状而是球状。
[0077]
在上述结构中,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如图4所示,蒸气加热部3配置为与由作为外壳1的第1侧壁的右侧壁14和作为第2侧壁的后壁15形成的角部17接近。
[0078]
即,由隔热材料32将线圈加热器7覆盖,但高温的蒸气加热部3配置于由右侧壁14和后壁15形成的角部17的附近。由此,例如,控制单元101(图3)配置于左侧壁13的附近而远离蒸气加热部3,能够避免热的影响。并且,将除了蒸气加热部3以外的其他氢混合气体生成单元100的要素有效地配置于从外壳1内的左侧壁13至前壁12侧而形成的空间,能够使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实现紧凑化。
[0079]
另外,如图4所示,在外壳1的底壁16设置有还有助于外壳1的轻量化的多个外部空气导入口161。并且,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如图4及图5所示,在外壳1内强制地产生上升气流600的风扇9设置为邻近在底壁16形成的外部空气导入口161。这里,风扇9配置为其一部分在俯视时与蒸气加热部3重叠。即,在多个外部空气导入口161中,风扇9设置为邻近在蒸气加热部3的附近设置的外部空气导入口161,一部分位于俯视时与蒸气加热部3重叠的位置。通过形成为上述结构,使外部空气沿着蒸气加热部3的周面上升而提高空冷效果。
[0080]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5所示,利用风扇9从外部空气导入口161引入的空气变为上升气流600,一边沿着蒸气加热部3的外表面、即隔热材料32的表面上升一边夺取热量。
[0081]
此外,如图3所示,在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监视传感器102,关于风扇9的驱动,还能够利用控制单元101根据温度监视传感器102的检测结果而进行控制。
[0082]
另外,如图5所示,在后壁15设置有接收来自蒸气加热部3的辐射热的受热板151,从而在受热板151与后壁15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使上升气流600通过而对受热板151进行空冷的上升风路152。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在右侧壁14也设置有受热板151以及上升风路152(参照图4)。
[0083]
这样,将高温的蒸气加热部3配置于四边形的底壁16的一个角部,并使其接近2个
侧壁(右侧壁14及后壁15),由此积极地将热向外壳1侧传导。因此,关于蒸气加热部3,与上升气流600的空冷相辅相成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0084]
沿蒸气加热部3的外表面流动的上升气流600、以及从上升风路152通过的上升气流600都从设置于侧壁的上部位置的通气口132向外部顺畅地流出,因此常温的外部空气始终流入至外壳1内。
[0085]
如上所述,摄取通过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的方法、即如下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获得的氢混合气体而能够大幅有助于增进健康,该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具有如下工序:第1工序,使原水500流入至加热管31并对其进行加热而产生水蒸气,将产生的水蒸气进一步加热至500~800℃,并且使其接触和原水500一起被加热的还原促进部件4并使该水蒸气还原而产生氢气;以及第2工序,使第1工序中产生的氢气与取入至系统内的二次空气混合而冷却,获得稀释至500~20000ppm(0.05~2.0vol%)的浓度的氢混合气体。
[0086]
例如,如表1所示可知,关于健康改善,从摄取了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方法获得的氢混合气体的试验者获得了大力支持。表1汇总了针对患有“恶性肿瘤”、“过敏症”、“其他”症状的多个试验者,访问作为摄取氢混合气体的结果的效果的“有”、“无”的问卷调查结果。
[0087]
如表1所示,特别是在罹患恶性肿瘤的20名试验者中,回答具有充分的效果的试验者为12名。而且,回答具有效果的试验者为7人,回答无效果的试验者仅为1名。同样地,可知患有“过敏症”、“其他”症状的试验者的回答也大致良好。
[0088]
【表1】
[0089][0090]
图9是表示促进吸入氢气后的血清中产生血管内皮脂肪酶(el:endothelial lipase)的曲线图。这里,血管内皮脂肪酶(el)是在血管内皮细胞经常发现的蛋白质。如果该el过度增加,则作为所谓胆固醇的高比重脂蛋白(hdl:high-density lipoprotein)减少,形成为对身体不良的状态。然而,如果是适当的、即生理范围内的增加,则变为对血管良性的刺激,能够期待使血管形成为柔软状态的功能。
[0091]
如图9所示,作为健康成人的试验者a~f吸入氢气90分钟后的血清中的血管内皮脂肪酶(下面,有时记作el)的浓度普遍上升。可以认为这是在统计学方面有意义的促进作用。
[0092]
吸入氢混合气体后的el的增加处于生理上的适当范围。因此,因吸入氢气而产生的el的促进作用可以称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上的活性作用,考察为用于激发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的触发作用。
[0093]
但是,可以认为,该触发作用作为对此后的作为一氧化氮的氧化分解产物的硝酸根离子(no
3-)的产生的促进、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的抑制作用、以及末梢血液的血流量的促进作用造成影响的一系列级联作用而有效。
[0094]
图10是表示促进了吸入氢混合气体后的血清中产生硝酸根离子的曲线图,图11是表示抑制了吸入氢气后的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的曲线图。
[0095]
如图10所示,试验者g~j吸入氢混合气体的90分钟后的血清中的硝酸根离子(no
3-)的浓度普遍上升。可以认为这是统计学方面的有意义的促进作用。
[0096]
血液中的硝酸根离子的诱导意味着产生生物体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nitric oxide synthase)。因此,可以认为其结果最终对平滑肌松弛作用以及血管的扩张作用、以及降低动脉硬化症、急性心肌梗塞症的风险的作用给出了启示。
[0097]
另外,观察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如图11所示,呈现出对试验者k及l吸入氢气90分钟后的血清中的ace的抑制作用的趋势。
[0098]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是与由肺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血压调整有关的酶。上述ace广泛分布于全身,但特别是大量存在于肺中。ace将作为非活性体的血管紧张素i变换为作为活性体的血管紧张素ii,并且对作为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的一种的速激肽实施非活性化。
[0099]
可以认为,在吸入氢气之后,在生理范围内抑制ace活性的趋势,与阻碍ace的药物相同地,间接地对基于一氧化氮(no)的增加的末梢血管的扩张作用以及降压作用给出了启示。另外,根据报告可知,ace活性的抑制作用还与肾脏的输出细动脉的扩张作用(降低系统球体内压引起的直接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作用。
[0100]
并且,根据报告可知,ace活性的抑制还与高龄者的肺炎防止作用(肺炎发生率降低)有关。即,高龄者的肺炎称为伴随着主要在大脑基底核产生的多巴胺的减少的物质p(贮存于感觉神经c纤维末端的神经肽的一种)的减少的下咽功能的障碍。即,可以认为其原因在于夜间唾液进入肺部而引发肺炎。
[0101]
与此相对,吸入氢气后的ace活性抑制作用因抑制物质p的分解而改善了降低的下咽功能,显示出通过防止夜间的非显性误咽而能够期待防止肺炎发作的作用的可能性。
[0102]
接下来,对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的蒸气加热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说明图。
[0103]
在上述例子中,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具有的蒸气加热部3形成为作为加热装置而具有卷绕于加热管31的周围的线圈加热器7的结构。然而,加热装置并不限定于线圈加热器7。例如,如图12所示,对于加热装置,可以采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利用所谓ih(induction heating)的加热装置。
[0104]
即,如图12所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具有的蒸气加热部3的加热装置,在收纳有具有由钢铁件形成的铁棒部件412的还原促进部件4的加热管31的周围配置有ih线圈301。而且,ih线圈301经由ih控制电路303而与商用电源304连接。在ih控制电路303例如设置有逆变电路、以及对该逆变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等。
[0105]
这样,在这里,因高频电流在ih线圈301中流通而通过电磁感应使得涡流电流在铁棒部件412中流通,对铁棒部件412进行加热。
[0106]
另外,在该其他实施方式中,经由设置于加热管31的周围的卷绕基材302而将ih线圈301配置于加热管31的周围,可以适当地设定ih线圈301的配置等。
[0107]
另外,作为产生涡流电流的金属,利用具有铁棒部件412的还原促进部件4,但也可以另外设置金属体。
[0108]
但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加热管31的盖体400形成有由小孔构成的气体取入部55,从该气体取入部55作为二次空气而取入外部空气,由此对混合有氢气和过热蒸气的高温的氢混合气体进行稀释。
[0109]
然而,从气体取入部55取入的也可以设为不含有o
2
(氧)的气体(下面称为“稀释用气体”。)而并非空气。作为稀释用气体,例如可以适当地采用氮气等。在该情况下,可以使填充有稀释用气体的容器(未图示)与气体取入部55连通连结。
[0110]
稀释用气体中不含有o
2
(氧),因此含有认为蒸气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自由基的氢原子不会与氧原子等反应。因此,能够尽量抑制对认为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极好的氢混合气体的功效造成的影响。
[0111]
这样,将稀释用气体取入至含有氢气的蒸气混合气体,由此将氢混合气体稀释至1000~3000ppm的范围的浓度,并且将其冷却至能够摄取至人体的适当温度。此外,在该情况下,也根据稀释用气体的所需量而设定气体取入部55的口径等。
[0112]
另外,例如如果通过送气风扇81的工作使稀释用气体与蒸气混合气体混合而向气体吸入管30输送,则无需设置上述结构的气体取入部55。
[0113]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下面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
[0114]
(1)一种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其利用具有对还原促进部件4进行收纳的加热管、以及对该加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的加热部的装置,其中,具有如下工序:第1工序,使原水500流入至加热管31并对其进行加热而产生水蒸气,将产生的水蒸气进一步加热至500~800℃,并且使其接触与原水500一起被加热的还原促进部件4,对该水蒸气进行还原而产生氢气;以及第2工序,使第1工序中产生的氢气与取入至系统内的二次空气混合而冷却,获得稀释至500~20000ppm的浓度的氢混合气体。此外,对产生的水蒸气进一步加热的温度范围优选为650~750℃。
[0115]
根据上述方法,能够高效地获得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极好的氢混合气体。
[0116]
(2)在上述(1)所述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的基础上,蒸气加热部3具有卷绕于加热管31的周围的线圈加热器7。
[0117]
(3)在上述(1)所述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的基础上,蒸气加热部3具有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0118]
如果对于蒸气加热部3使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则能够使整个装置实现紧凑化。
[0119]
(4)在上述(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的基础上,第2工序中获得的氢混合气体的氢气的浓度设为1000~3000ppm。
[0120]
根据上述方法,能够更可靠地获得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极好的氢混合气体。
[0121]
根据上述方法,对于此前阶段获得的浓度相对较高的氢气,能够容易地将氢气浓度稀释至对人体发挥效果的一定范围。
[0122]
(5)在上述(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的基础上,还原促进部件4具有:保持部件411,其由不锈钢形成,具有棒体41a、41b分别从两端延伸的筒状部43;以及铁棒部件412,其由钢铁件42形成,以捆扎多根的状态收纳于筒状部43内。
[0123]
根据上述方法,利用实现了活性化的还原促进部件能够有效地对高温的水蒸气进行还原而获得氢气,并且使得还原促进部件实现了盒装化,因此更换等维护也变得容易。
[0124]
(6)在上述(5)所述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的基础上,保持部件411的从筒状部
43延伸的棒体41a、41b的长度规定为使得筒状部43不与原水500接触的长度。
[0125]
(7)在上述(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氢混合气体的生成方法的基础上,使第1工序中产生的氢气和不含氧的稀释用气体混合而获得稀释至500~20000ppm的浓度的氢混合气体。
[0126]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10将氢混合气体生成单元100有效地收纳于矩形箱型的外壳1内而形成为紧凑的构造。而且,对高温的蒸气加热部3进行收纳、且精心设计其配置而实现能够进行有效的空冷的构造,因此能够防止外壳1也变为高温。并且,将作为还原促进部件的还原促进部件4收纳于蒸气加热部3的加热管31内,利用从1.0~2.0mm的小孔取入的二次空气进行稀释,由此能够稳定地产生1000~3000ppm(0.1~0.3vol%)的浓度的氢混合气体。
[0127]
另外,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在小孔的直径小于5mm的情况下,并且即使最终获得的氢混合气体的氢气浓度为500~20000ppm,也能够获得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极好的氢混合气体。
[0128]
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导出其他效果、变形例。因此,本发明的更广泛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上述方式表示且记述的特定的详细且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此,并未超出由后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定义的发明的总体概念或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129]
标号的说明
[0130]
3
ꢀꢀꢀꢀ
蒸气加热部(加热部)
[0131]
7
ꢀꢀꢀꢀ
线圈加热器
[0132]
10
ꢀꢀꢀ
氢混合气体生成装置
[0133]
31
ꢀꢀꢀ
加热管
[0134]
41a
ꢀꢀ
第1棒体
[0135]
41b
ꢀꢀ
第2棒体
[0136]
43
ꢀꢀꢀ
筒状部
[0137]
55
ꢀꢀꢀ
气体取入部
[0138]
411
ꢀꢀ
保持部件(第1金属部件)
[0139]
412
ꢀꢀ
铁棒部件(第2金属部件)
[0140]
500
ꢀꢀ
原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加热管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