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音除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噪音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音除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噪音污染认知的不断提升,目前在公共场所存在较为明显的噪音污染,因此,会在公共场所加装吸音装置,但是,目前的吸音装置往往是利用表面的吸音材料对声波进行吸音,尤其是对于一些低频声波,由于其声波波长较长,因此仅利用吸音装置的表面的吸音材料是无法实现有效消声的,即传统的吸音装置吸音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吸音除噪装置,能够提高对噪音的吸音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音除噪装置,包括:吸音本体、安装座与支撑件,所述吸音本体内部设有吸音腔,且所述吸音本体的侧部设有用于吸收噪音的吸音孔,所述吸音本体通过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座相连,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吸音本体之间留有过音间隔,所述过音间隔与所述吸音腔相连通。
上述吸音除噪装置在使用时,首先确定公共空间或室内空间产生噪音的声源,或噪音在公共空间或室内空间较为明显的区域。此时,将吸音除噪装置放置在相应的噪音明显区域,噪音在进行传播时会经过吸音本体,一部分噪音会经过吸音孔进入到吸音腔内部,或者是一些传播能量较弱的噪音传播到吸音本体表面后即可以直接被吸音本体吸收。另外,对于低频噪音,一部分低频噪音会先经过过音间隔然后导入吸音腔,此时低频噪音会在吸音腔内部进行多次不规则的反射,从而实现了对低频噪音的打散或消耗。即上述吸音除噪装置通过过音间隔将室内的低频噪音导入到吸音腔内部,从而实现了对低频噪音的充分吸收,即提高了对于噪音的吸音效果。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所述吸音本体包括第一安装盘、第二安装盘、多个连接件与多个吸音板,所述第一安装盘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安装盘上设有第二开口,多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安装盘的周向与所述第一安装盘相连,多个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安装盘的周向与所述第二安装盘相连,相邻两个连接件之间留有安装间隔,多个所述吸音板沿所述第一安装盘或所述第二安装盘的周向一一对应的装入所述安装间隔。
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件,所述第一安装盘与所述第二安装盘均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
第一安装盘、第二安装盘、多个所述连接件与多个所述吸音板围成所述吸音腔,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吸音腔相连通。
所述支撑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安装座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多个所述支撑件均与所述第一安装盘相连,所述第一安装盘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留有所述过音间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过音间隔相连通。
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导音件,所述导音件位于所述吸音腔内部,且所述导音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盘相连,且所述导音件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
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吸音布,所述吸音布套设在所述吸音本体的外部,且所述吸音布与所述吸音本体的表面相互贴合。
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黏贴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装配槽,所述黏贴件装入所述装配槽,且所述黏贴件与所述吸音布黏贴配合。
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盘上,且所述盖板用于封盖所述第二开口。
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装配盘,所述装配盘与所述第一安装盘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一面相互贴合,且所述装配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三开口,所述吸音布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贴合,所述吸音布的另一端与所述装配盘相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吸音除噪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吸音除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吸音本体,110、第一安装盘,111、第一开口,120、第二安装盘,121、第二开口,130、连接件,131、第一卡槽,132、第二卡槽,133、黏贴件,134、装配槽,140、吸音板,150、支撑件,160、吸音布,170、盖板,180、装配盘,181、第三开口,200、安装座,300、吸音腔,310、导音件,400、过音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吸音除噪装置,包括:吸音本体100、安装座200与支撑件150,所述吸音本体100内部设有吸音腔300,且所述吸音本体100的侧部设有用于吸收噪音的吸音孔,所述吸音本体100通过所述支撑件150与所述安装座200相连,且所述安装座200与所述吸音本体100之间留有过音间隔400,所述过音间隔400与所述吸音腔300相连通。
上述吸音除噪装置在使用时,首先确定公共空间或室内空间产生噪音的声源,或噪音在公共空间或室内空间较为明显的区域。此时,将吸音除噪装置放置在相应的噪音明显区域,噪音在进行传播时会经过吸音本体100,一部分噪音会经过吸音孔进入到吸音腔300内部,或者是一些传播能量较弱的噪音传播到吸音本体100表面后即可以直接被吸音本体100吸收。另外,对于低频噪音,一部分低频噪音会先经过过音间隔400然后导入吸音腔300,此时低频噪音会在吸音腔300内部进行多次不规则的反射,从而实现了对低频噪音的打散或消耗。即上述吸音除噪装置通过过音间隔400将室内的低频噪音导入到吸音腔300内部,从而实现了对低频噪音的充分吸收,即提高了对于噪音的吸音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本体100包括第一安装盘110、第二安装盘120、多个连接件130与多个吸音板140,所述第一安装盘110上设有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二安装盘120上设有第二开口121,多个所述连接件130的一端沿所述第一安装盘110的周向与所述第一安装盘110相连,多个所述连接件130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安装盘120的周向与所述第二安装盘120相连,相邻两个连接件130之间留有安装间隔,多个所述吸音板140沿所述第一安装盘110或所述第二安装盘120的周向一一对应的装入所述安装间隔。
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盘110与所述第二安装盘120可以为圆盘、方形板或多边形盘,即吸音除噪装置可以根据室内的空间环境或装修风格确定安装盘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盘110与所述第二安装盘120为多边形盘,且所述第一安装盘110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安装盘120的表面积。例如:所述第一安装盘110与所述第二安装盘120均为八边形,吸音板140用于与第一安装盘110相连的一端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安装盘110的其中一条边的长度相一致,吸音板140用于与第一安装盘110相连的另一端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安装盘120的其中一条边的长度相一致,此时便能够保证多个吸音板140在拼装时,相邻两个吸音板140的侧边能够相互贴合,从而提高了第一安装盘110、第二安装盘120与多个吸音板140之间的安装密封性。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件。所述第一安装盘110与所述第二安装盘120均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件130固定。具体地,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或螺丝。所述连接件130为杆体或柱体。在本实施中,所述连接件130为铝质连接件130。第一安装盘110开设有与所述固定件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安装盘120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件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固定件经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连接件13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经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连接件1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30其中一侧设有第一卡槽131,所述连接件130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槽132,所述第一卡槽131与所述第二卡槽132均用于与所述吸音板140卡接配合。具体地,待所述连接件130与所述第一安装盘110及第二安装盘120相连后,所述吸音板140的两条侧边分别可以卡入到相邻两个吸音板140的卡槽(第一卡槽131或第二卡槽132)中,从而实现对吸音板140的对位固定。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盘110、第二安装盘120、多个所述连接件130与多个所述吸音板140围成所述吸音腔300,且所述第一开口111与所述第二开口121均与所述吸音腔300相连通。进一步地,当多个吸音板140与第一安装盘110及第二安装盘120相互拼接形成圆台状的吸音除噪装置,同时,可以根据室内的需要对吸音板140的长度或第一安装盘110(第二安装盘120)的面积大小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吸音腔300内空间的改变。另外,外界的噪音声波除了可以经过吸音孔从吸音本体100的侧部进入吸音腔300,还可以经过第一开口111或第二开口121直接导入吸音腔300,从而提高了吸音除噪装置对噪音的处理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50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150沿所述安装座20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00上,且多个所述支撑件150均与所述第一安装盘110相连,所述第一安装盘110与所述安装座200之间留有所述过音间隔400,所述第一开口111与所述过音间隔400相连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件150可以一一对应的装设在所述安装座200的端部,从而使得支撑件150对于吸音本体100的支撑更加稳定。另外,可以根据所在室内声波的频率或波长,确定所述支撑件150的长度,即通过改变支撑件150的长度改变所述吸音本体100与所述安装座200之间的过音间隔400。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导音件310。所述导音件310位于所述吸音腔300内部,且所述导音件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盘110相连,且所述导音件310与所述第一开口111相连通。具体地,所述导音件310为导音管或导音筒。考虑到噪音声波直接经过第一开口111进入吸音腔300,有时噪音声波容易在第一开口111附近进行声波反射,一方面使得吸音除噪装置无法充分利用吸音腔300内部的空间对噪音声波进行降噪,另一方面若噪音声波一直在第一开口111附近进行反射也会阻碍到后续噪音声波进入吸音腔300,从而大大影响了吸音除噪装置的使用效果。因此,将所述导音件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111相连通,所述导音件310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安装盘120(或第二开口121)。此时,噪音声波在经过第一开口111进入吸音腔300时,噪音声波会首先通过导音件310进行导向,即使得噪音可以朝向第二安装盘120的方向进行传播,从而使得噪音声波在进入到吸音腔300后能够充分利用吸音腔300的空间进行降噪。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吸音布160。所述吸音布160套设在所述吸音本体100的外部,且所述吸音布160与所述吸音本体100的表面相互贴合。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黏贴件133。所述连接件130上设有装配槽134,所述黏贴件133装入所述装配槽134,且所述黏贴件133与所述吸音布160黏贴配合。具体地,所述黏贴件133为胶条或双面胶带。将黏贴件133卡入所述装配槽134进行固定,同时,黏贴件133能够对吸音布160进行黏贴固定,避免吸音布160从吸音本体上脱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盖板170。所述盖板170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盘120上,且所述盖板170用于封盖所述第二开口121。具体地,将盖板170装设在第二安装盘120上,可以避免外部杂质直接掉落进吸音腔300内部,保证了吸音腔300的吸音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音除噪装置还包括装配盘180。所述装配盘180与所述第一安装盘110朝向所述安装座200的一面相互贴合,且所述装配盘18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111对应的第三开口181,所述吸音布160的一端与所述盖板170相贴合,所述吸音布160的另一端与所述装配盘180相贴合。具体地,考虑到所述第一安装盘110需要同时与多个吸音盘与多个连接件130进行安装固定,因此,将装配盘180与第一安装盘110进行贴合固定,从而实现了对第一安装盘110的加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