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以2018年3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45637号为基础申请,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本说明书中的公开,涉及一种产生警示音的车辆用报警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喇叭。在车辆用喇叭的壳体上形成有贯通筒孔,该贯通筒孔外嵌有形成在线圈绕线管上的安装孔。该贯通筒孔兼用作通气孔。在位于壳体内部的贯通筒孔的弯曲片部,以密封贯通筒孔的方式设置有具有防水功能的过滤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185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喇叭中,当壳体从外部遇水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有时会在贯通筒孔上形成水膜。而如果水膜在贯通筒孔上形成,则会阻碍壳体内外的空气的出入,存在贯通筒孔不能作为通气孔发挥功能的问题。
本说明书的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水膜在连通外壳内外的通气孔上形成的车辆用报警器。
公开的一种车辆用报警器,包括:外壳,其具有开口部;线圈,其容纳于外壳、并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固定铁芯,其容纳于外壳;可动铁芯,其借助向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磁吸引力沿轴向朝向固定铁芯位移;振动板,其以覆盖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外壳和可动铁芯,并随着可动铁芯的轴向位移而振动、从而使空气振动;以及过滤器,其从外部覆盖贯通振动板的通气孔而设置在振动板上。
根据该车辆用报警器,通过在振动板上设置从外部覆盖贯通振动板的通气孔的过滤器的结构,当水从外部接触到通气孔时,过滤器能够抑制水向通气孔内的侵入。这样,由于水不容易侵入到通气孔内,因此可以抑制通气孔内的水因表面张力而形成水膜。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水膜在连通外壳内外的通气孔上形成的车辆用报警器。
公开的一种车辆用报警器,包括:外壳,其具有开口部;线圈,其容纳于外壳、并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固定铁芯,其容纳于外壳;可动铁芯,其借助向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磁吸引力沿轴向朝向固定铁芯位移;振动板,其以覆盖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外壳和可动铁芯,并随着可动铁芯的轴向位移而振动、从而使空气振动;以及过滤器,其以在整个轴向上填埋贯通振动板的通气孔的方式设置在振动板上。
根据该车辆用报警器,通过在振动板上设置的、在整个轴向上填埋振动板的通气孔内的过滤器的结构,当水从外部接触到通气孔时,能够通过过滤器阻止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在整个通气孔上。这样,由于在通气孔内不能形成由水的表面张力造成的水膜,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水膜在连通外壳内外的通气孔上形成的车辆用报警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报警器的结构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从后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报警器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了设置在振动板上的通气孔和过滤器的局部纵向截面图。
图4是振动板的形状与应力分布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振动板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示出了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振动板上的过滤器的局部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对与在先方式中说明过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有时使用同一参照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时,关于结构的其它部分可采用之前说明过的其它实施方式。在各实施方式中,不只具体指明能够进行组合的部分之间可以组合,只要不对组合产生特别妨碍,即使未指明也能够对实施方式之间进行部分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报警器1进行说明。例如,其为搭载于汽车、摩托车等车辆而对外部产生警告音的装置,也被称为电磁式喇叭。车辆用报警器1在车辆中的预定操作部被操作时,向车外发出警示音。预定操作部是由驾驶员操作的、例如设置在转向装置或方向盘上的喇叭开关。车辆用报警器1,是产生与输出电压对应的警示音的电磁式警报器。
如图1所示,车辆用报警器1通过支架5安装在车辆的前部,例如安装在散热器的前部等车辆侧构件上。车辆用报警器1,以使可动铁芯4比固定铁芯22位于更前方、且使可动铁芯4以及固定铁芯22的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的状态安装在车辆上。车辆用报警器1包括:有底筒状的外壳11、以及被容纳并固定在外壳11内的中央附近的电磁线圈部2。车辆用报警器1为板状构件,其具有以覆盖构成外部轮廓的外壳11的开口部的方式固定在外壳11上的振动板3。振动板3也被称为振膜。振动板3随着可动铁芯4的轴向位移而振动,通过该振动使空气振动。电磁线圈部2,包括线圈20、绕线管21和固定铁芯22。线圈20,通过在树脂制成的绕线管21上卷绕卷线而构成。
车辆用报警器1,包括:可动铁芯4,其固定在振动板3的中央附近,并与固定铁芯22相对配置;以及支架5,其固定在外壳11的底部,并安装在车辆等上。电磁线圈部2设置在外壳11的轴心周围。为了构成电磁线圈部2的磁路的一部分,外壳11、振动板3通过将铁系的磁性体材料的板材冲压成形为凹形状而形成。在位于可动铁芯4前部的小径部41上,振动板3的中心孔部3a与共鸣板9的中心孔部嵌合,可动铁芯4与振动板3及共鸣板9铆接固定为一体。
外壳11具有:位于后端的圆盘状的底部110、从底部110的周缘筒状立起所形成的前端部呈圆盘状突出的中间平坦部111、以及位于前端的外周缘部112,并形成为一体。外周缘部112,是从中间平坦部111的周缘向前方筒状立起所形成的前端部突出而形成的。振动板3的外周缘部以卷附于外周缘部112的方式卷附铆接,从而固定在外壳11上。
如图1~图3所示,在振动板3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通气孔30。通气孔30构成使车辆用报警器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通道。在振动板3的前方、即外侧,设有覆盖通气孔30的过滤器6。过滤器6以在前方完全覆盖通气孔30的状态、通过粘合剂6a一体地固定在振动板3的通气孔30的周围面上。
过滤器6,例如抑制尘埃、灰尘、沙子等从外壳11的外部进入内部。过滤器6具有通气性和拨水性。过滤器6的表面,实施过拨水处理。拨水处理,例如通过涂敷氟树脂、涂敷硅树脂来提供。当振动板3遇水时,过滤器6起到弹开流向通气孔30的水、或阻止水向通气孔30内渗入的作用。通气孔30和过滤器6允许空气在外壳11的内外的进出。空气的进出,如后所述,会在外壳11的内压因随着可动铁芯4的轴向位移的振动板3的振动而变动等时产生。
如图1、图4所示,振动板3通过将与可动铁芯4接触的固定部31a、比固定部31a更靠近径向外侧的内侧平板部31b、比内侧平板部31b更靠近径向外侧的外侧平板部31d、以及中间弯曲部31c设置为一体而形成。并且,振动板3还设置有位于最外周缘侧的外周缘侧弯曲部31e。因此,振动板3为从中心轴朝向径向外侧按照固定部31a、内侧平板部31b、中间弯曲部31c、外侧平板部31d、外周缘侧弯曲部31e和振动板3的外周缘部的顺序一体形成的板状构件。径向外侧是指,比振动板3的中心轴更接近外周缘的方向或更接近外周缘的一侧。
固定部31a,通过夹持在被铆接的小径部41和可动铁芯4的比小径部41更靠近后方侧的部位之间而固定于可动铁芯4。固定部31a,是与共鸣板9的中心孔部的周围部位一起一体固定于可动铁芯4的圆盘状部。固定部31a,是借由可动铁芯4的轴向位移而与可动铁芯4一体变动的部分。因此,固定部31a,与内侧平板部31b、中间弯曲部31c、外侧平板部31d等相比,是因可动铁芯4的振动而产生的应力较小的部分。
内侧平板部31b,是在振动板3中靠近固定部31a处、设置在固定部31a的周围的环状的平板部分。即,内侧平板部31b,是振动板3中比外周缘部更靠近固定部31a或中心轴的位置的平板部分。内侧平板部31b,在设置于振动板3的平板部分中,是位于比外侧平板部31d更靠近径向内侧处的平板部分。径向内侧是指,与径向外侧相反的一侧,是比振动板3的外周缘更接近中心轴的方向或更接近中心轴的一侧。
内侧平板部31b具有这样的纵向截面形状,即其径向内侧的部位比径向外侧的部位更靠近车辆用报警器1的前方或更靠近共鸣板9侧。纵向截面形状是指,以沿着可动铁芯4的轴向的面切断振动板3时的形状。内侧平板部31b是这样的形状,即从固定部31a侧起、越朝向外周缘侧越位于后方或越位于固定铁芯22侧。
图4示出了振动板3的形状和所产生的应力分布之间的关系。图4所包含的应力分布图中的实线,是可动铁芯4接近固定铁芯22的吸引时的应力值的分布,而虚线是可动铁芯4远离固定铁芯22的排斥时的应力值的分布。如图4所示,在内侧平板部31b中,越靠近固定部31a的部位,应力越高,在固定部31a的附近应力急剧上升。中间弯曲部31c,是连结内侧平板部31b与外侧平板部31d的部分。在内侧平板部31b中,越靠近中间弯曲部31c的部位,应力越高,在中间弯曲部31c的附近应力急剧上升。在整个振动板3中,中间弯曲部31c在吸引时和排斥时应力均最大。如此,振动板3中具有这样的倾向,即越靠近相邻平板部的倾斜度发生变化的变化部即弯曲部、或弯折的弯折部,应力越高。
在内侧平板部31b中,具有固定部31a侧的应力比中间弯曲部31c侧的应力小的倾向。这是因为,固定部31a是与可动铁芯4一体变动的部位,因此与容易自由变动的中间弯曲部31c相比,应力变小。因此,从确保振动板3的强度的观点出发,通气孔30和过滤器6优选设置在内侧平板部31b中、比中间弯曲部31c侧更靠近固定部31a侧处。此外,通气孔30和过滤器6优选设置在内侧平板部31b中、图4所示的应力向下凸出的中间弯曲部31c与固定部31a的中间的部位。以上所说的各部位与应力的关系,可以说是适用于吸引时和排斥时这两种情况。
外侧平板部31d,是在振动板3中比固定部31a更靠近外周缘处、设置于内侧平板部31b周围的环状的平板部分。外侧平板部31d,在设置于振动板3的平板部分中,是位于比内侧平板部31b更靠近径向外侧处的平板部分。外侧平板部31d,是在沿着轴向的振动板3的纵向截面中、径向长度最长的最长平板部。外侧平板部31d在前述的纵向截面中,径向长度比内侧平板部31b长。根据此结构,如图4所示,作用于外侧平板部31d的应力,与作用于内侧平板部31b的应力相比相对较小。外侧平板部31d具有这样的形状,即从中间弯曲部31c侧起、越朝向外周缘侧越位于前方或越位于共鸣板9侧。
在外侧平板部31d中,对于吸引时和排斥时这两种情况,越接近中间弯曲部31c的部位应力越高,并且从中间弯曲部31c向径向外侧前进,则应力急剧减少。外侧平板部31d的应力的最小值,小于内侧平板部31b的应力的最小值。这样,通气孔30和过滤器6,优选设置在振动板3中、位于比内侧平板部31b更靠近径向外侧处的外侧平板部31d上。
在外侧平板部31d中,具有外周缘侧弯曲部31e侧的应力比中间弯曲部31c侧的应力小的倾向。这是因为外周缘侧弯曲部31e是靠近固定到外壳11的外周缘部112的振动板3的外周缘部的部位,因此其变动小,与容易自由变动的中间弯曲部31c相比应力小。因此,从确保振动板3的强度的观点出发,通气孔30和过滤器6优选设置在外侧平板部31d中、比中间弯曲部31c侧更靠近外周缘侧弯曲部31e侧处。此外,通气孔30和过滤器6,优选设置在外侧平板部31d中、中间弯曲部31c与外周缘侧弯曲部31e的中间的部位,如图4所示,排斥时的应力和吸引时的应力在该中间的部位发生逆转。
绕线管21具有筒状部210、从筒状部210的振动板3侧的端部呈圆盘状突出的凸缘部211、从凸缘部211向外侧突出的第一被固定部212、第二被固定部等,并形成为一体。筒状部21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卷绕卷线而形成的线圈20。在筒状部210的内侧,与绕线管21和线圈20同心状地设有固定铁芯22。在绕线管21中,凸缘部211形成从筒状部210的前端部向周围扩展的端面。凸缘部211,是覆盖线圈20的前端部和振动板3侧的端部的部分。
在外壳11的底部110的前方侧,设置有具有固定铁芯22和线圈20的绕线管21。固定铁芯22的前端面,面向可动铁芯4的前端面。固定铁芯22,存在于绕线管21的筒状部210的内侧。换言之,固定铁芯22的侧面被筒状部210包围。
在未向线圈20通电时,在固定铁芯22的前端面、和与前端面相对的可动铁芯4的前端面之间形成有预定距离的间隙、即所谓的气隙。因此,在未向线圈20通电时,固定铁芯22的前端面与可动铁芯4的前端面是分离的。
在外壳11的中间平坦部111上,层叠有第一被固定部212、由具有弹性的金属弹簧材料形成的可动触点支承板7、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固定触点支承板8。可动触点支承板7与固定触点支承板8之间,存在有绝缘构件。这些层叠的构件,通过固定于中间平坦部111的金属制的第一铆钉91,铆接固定为一体。从线圈20延伸的卷线的一个末端部,在覆盖导体的绝缘膜被剥离的状态下、设置在可动触点支承板7与第一被固定部212之间,并随着第一铆钉91的铆接固定而被第一铆钉91的头部压接。这样,卷线的一个末端部与可动触点支承板7导通。
在中间平坦部111的其他部位,层叠有第二被固定部。第二被固定部借由固定在中间平坦部111上的金属制的第二铆钉而铆接固定于外壳11。再者,电磁线圈部2中从线圈20延伸的卷线的另一个末端部,在覆盖导体的绝缘膜被剥离的状态下、沿着第二铆钉的轴部的周边而设置,并随着第二铆钉的铆接固定而压接于第二铆钉的头部。如此,通过卷线的另一个末端部被压接于第二铆接的头部,卷线的末端部处的导体与第二铆钉导通。这里,卷线的导体由铜线或铜线以外的导电性材质、或者将不同的导电性物质组合而成的材质构成。绕线管21,在第一铆钉91、第二铆钉这两处固定于外壳11。
而且,第二铆钉通过绝缘构件与外壳11绝缘。第二铆钉与连接器13内部的连接器端子导通。电池的正电位经由喇叭开关引导至连接器端子。因此,第二铆钉在电磁线圈部2中是位于电流输入侧的铆钉。车辆用报警器1还可以设有连接器端子,该连接器端子与通过第一铆钉91的铆接固定而压接在可动触点支承板7上的卷线的末端部导通。
可动触点支承板7上,设置有向固定触点支承板8突出的可动触点部。固定触点支承板8上,与可动触点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向可动触点支承板7突出的固定触点部。可动触点部与固定触点部设置成在轴向彼此相对。可动触点部,在未向线圈20通电时,通过可动触点支承板7具有的弹簧力而被推压向固定触点支承板8侧,从而构成与固定触点部接触的常闭型触点。
在可动铁芯4的外周面的整周上,形成有比其他部位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大径部42。例如,大径部42通过冷锻加工等方式一体成形。通过线圈20通电时被磁化的固定铁芯22吸引可动铁芯4,大径部42向后方、即固定铁芯22侧位移。因此,大径部42构成与可动触点支承板7的靠近喇叭中心部的被按压部接触并将其向后方、即固定铁芯22侧按压的按压部。通过大径部42将被按压部向固定铁芯22侧按压,使得固定触点部80与可动触点部70分离,从而解除两者的接触状态。
可动铁芯4的前部的小径部41以插入振动板3的中心部的状态被铆接,由此可动铁芯4被固定于振动板3。固定铁芯22,使用铆接等固定方式与外壳11的底部110的中心部一起固定在安装用的支架5上。固定铁芯22也可以使用螺母紧固等方法与外壳11的底部110的中心部一起固定在支架5上。
接着,对车辆用报警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接通喇叭开关,来自车载电源的电流从连接端子依次流过第二铆钉、卷线的另一个末端部、线圈20。进而,电流依次流过卷线的一个末端部、可动触点支承板7、可动触点部、固定触点部、固定触点支承板8、第一铆钉91、外壳11、固定铁芯22、支架5、车体(接地)。
在车辆用报警器1中,卷线的另一个末端部与第二铆钉导通,卷线的一个末端部与可动触点支承板7导通。由此,电磁线圈部2的电磁力作用于可动铁芯4与固定铁芯22的间隙,可动铁芯4被固定铁芯22吸引。当可动铁芯4由于固定铁芯22产生的磁吸引力而轴向移动时,振动板3在周缘部被固定的状态下、中心部与可动铁芯4一体地移动而变形。通过可动铁芯4的这种位移,可动铁芯4的大径部42按压可动触点支承板7的被按压部,使可动触点部离开固定触点部。其结果,由于向电磁线圈部2的通电被切断、电磁力消失,因此可动铁芯4借由振动板3的弹力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由此,可动触点部与固定触点部的闭合状态恢复。而且,若对线圈20通电的电压增加,可动铁芯4因来自固定铁芯22的磁吸引力而接近固定铁芯22。通过重复这些动作,可动铁芯4与固定铁芯22反复碰撞,振动板3及共鸣板9以高频振动,声波向前方发射。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报警器1所带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车辆用报警器1包括:具有开口部112a的外壳11、容纳于外壳11并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的线圈20、以及容纳于外壳11的固定铁芯22。车辆用报警器1还包括:可动铁芯4,其通过由对线圈20通电所产生的磁吸引力沿轴向朝向固定铁芯22位移;以及振动板3,其以覆盖开口部112a的方式固定于外壳11和可动铁芯4。其中,振动板3是随着可动铁芯4的轴向位移而振动、从而使空气振动的构件。车辆用报警器1还具有过滤器6,其以从外部覆盖贯通振动板3的通气孔30的方式设置在振动板3上。
根据该车辆用报警器1,通过在振动板3上设置从外部覆盖振动板3的通气孔30的过滤器6的结构,当水从外部接触到通气孔30时,能够通过过滤器6抑制水向通气孔内的侵入。这样,由于水难以侵入到通气孔30内,因此会形成在通气孔30内、水的表面张力难以起作用的情况。由此,可以阻碍在通气孔30内形成水膜。根据该车辆用报警器1,由于能够抑制水膜在连通外壳11的内外的通气孔30上的形成,因此可以提供发挥所期望的通气性的通气孔30和过滤器6。进一步地,在过滤器6具有拨水性的情况下,由于水被过滤器6弹开,因此能够进一步阻碍经过过滤器6而要向通气孔30内侵入的水的流动。
振动板3是至少具有内侧平板部31b、外侧平板部31d以及中间弯曲部31c的形状,其中,该内侧平板部31b,设置在靠近与可动铁芯4接触的固定部31a处,该外侧平板部31d设置在比内侧平板部31b更靠近径向外侧处,该中间弯曲部31c连结内侧平板部31b与外侧平板部31d。通气孔30和过滤器6设置在外侧平板部31d上。根据该结构,由于通气孔30及过滤器6设置在远离沿轴向变动的可动铁芯4的外侧平板部31d上,因此就被设置在了与内侧平板部31b相比位移幅度较小且应力受到抑制的部位处。因此,根据该结构,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形成通气孔30而导致的强度降低的振动板3。
通气孔30和过滤器6设置在外侧平板部31d中、比中间弯曲部31c更靠近外侧平板部31d的外周缘的位置。根据该结构,通气孔30及过滤器6设置在远离应力变大的中间弯曲部31c的外周缘侧处的外侧平板部31d上,因此设置在外侧平板部31d中应力受到抑制的部位处。因此,根据该结构,可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形成通气孔30而导致的强度降低的振动板3。
通气孔30和过滤器6设置在振动板3中、比与可动铁芯4接触的固定部31a更靠近位于最外周缘侧的外周缘侧弯曲部31e处。根据该结构,由于通气孔30和过滤器6设置在比沿轴向变动的可动铁芯4更靠近振动板3的外周缘侧弯曲部31e处,因此就被设置在了与固定部31a侧相比位移幅度较小且应力受到抑制的部位处。因此,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应力被抑制的部位形成通气孔30,能够提供抑制强度降低的振动板3。
通气孔30和过滤器6设置在沿着轴向的振动板3的纵向截面中、径向长度最长的最长平板部上。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可以确保与振动板3中的应力大的弯曲部或弯折部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处设置通气孔30。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兼顾振动板3的强度和抑制通气不良的振动板3。
设置有通气孔30及过滤器6的外侧平板部31d,是在沿着轴向的振动板3的纵向截面中、径向长度最长的最长平板部。根据该结构,由于外侧平板部31d是径向长度最长的平板部,因此能够在可以确保与振动板3的弯曲部或弯折部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处设置通气孔30。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兼顾振动板3的强度和抑制通气不良的振动板3。
车辆用报警器1,具备使可动铁芯4与固定铁芯22碰撞时产生的声音放大的共鸣板9。过滤器6,与共鸣板9的外周缘部90相比更靠近径向内侧。根据该结构,过滤器6的前面被共鸣板9覆盖。由此,即使有外力作用在过滤器6上,也能通过共鸣板9保护过滤器6,因此能够抑制过滤器6的剥离、破损等。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方式的振动板103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图5中标注的是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以下,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振动板103通过将固定部31a、比固定部31a更靠近径向外侧的内侧平板部131b、比内侧平板部131b更靠近径向外侧的外侧平板部131d、以及中间弯曲部131c设置为一体而形成。因此,振动板103为从中心轴朝向径向外侧,按照固定部31a、内侧平板部131b、中间弯曲部131c、外侧平板部131d、外周缘侧弯曲部31e和振动板103的外周缘部的顺序一体形成的板状构件。固定部31a是,与内侧平板部131b、中间弯曲部131c、外侧平板部131d等相比,因可动铁芯4的振动而产生的应力较小的部分。
在内侧平板部131b中,越靠近固定部31a的部位,应力越高,且在固定部31a的附近应力急剧上升。中间弯曲部131c是连结内侧平板部131b与外侧平板部131d的部分。在内侧平板部131b中,越靠近中间弯曲部131c的部位,应力越高,且在中间弯曲部131c的附近应力急剧上升。在整个振动板103中,中间弯曲部131c在吸引时和排斥时应力均最大。如此,在振动板103中也具有这样的倾向:越靠近相邻平板部的倾斜度发生变化的变化部即弯曲部、或弯折的弯折部,应力越高。
在内侧平板部131b中,具有固定部31a侧的应力比中间弯曲部131c侧的应力小的倾向。因此,从确保振动板103的强度的观点出发,通气孔30和过滤器6优选设置在内侧平板部131b中、比中间弯曲部131c侧更靠近固定部31a侧处。
内侧平板部131b是在沿着轴向的振动板103的纵向截面中、径向长度最长的最长平板部。内侧平板部131b在前述的纵向截面中,径向长度比外侧平板部131d长。根据此结构,作用于内侧平板部131b的应力,与作用于外侧平板部131d的应力相比相对较小。由于内侧平板部131b是径向长度最长的最长平板部,因此通气孔30及过滤器6位于振动板103中、比位于从中心轴到外周缘侧弯曲部31e的正中间的径向中央部131f更靠近固定部31a处。
外侧平板部131d,是在振动板103中比固定部31a更靠近外周缘处、设置于内侧平板部131b的周围的环状的平板部分。外侧平板部131d,在设置于振动板103的平板部分中,是位于比内侧平板部131b更靠近径向外侧处的平板部分。外侧平板部131d具有这样的形状,即从中间弯曲部131c侧起、越朝向外周缘侧越位于前方或越位于共鸣板9侧。
外侧平板部131d中,在吸引时和排斥时这两种情况下,越接近中间弯曲部131c的部位应力越高,并且从中间弯曲部131c向径向外侧前进,则应力急剧减少。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报警器所带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通气孔30和过滤器6设置在,沿着轴向的振动板103的纵向截面中、径向长度最长的最长平板部上。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可以确保与振动板103中的应力大的弯曲部或弯折部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处设置通气孔30。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兼顾振动板103的强度和抑制通气不良的振动板103。
振动板103是至少具有内侧平板部131b、外侧平板部131d以及中间弯曲部131c的形状,其中,该内侧平板部131b设置在靠近固定部31a处,该外侧平板部131d设置在比内侧平板部131b更靠近径向外侧处,该中间弯曲部131c连结内侧平板部131b与外侧平板部131d。内侧平板部131b为最长平板部。根据该结构,由于内侧平板部131b是径向长度最长的平板部,因此能够在振动板103中最能确保与应力大的中间弯曲部131c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处设置通气孔30。
通气孔30和过滤器6,设置在内侧平板部131b中、比中间弯曲部131c更靠近固定部31a处。根据该结构,通气孔30和过滤器6设置在比振动板103中应力容易达到最大的中间弯曲部131c更靠近固定部31a处,因此就被设置在了位移幅度小且应力受到抑制的部位。因此,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应力被抑制的部位形成通气孔30,能够提供抑制强度降低的振动板103。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其他方式的过滤器106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图5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有关设置于振动板203的过滤器106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6不同。关于振动板203的各部分的结构、纵向截面形状、作用效果,援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记载。
如图6所示,过滤器106在振动板203上设置成占有通气孔30的内部。过滤器106在占有整个通气孔30内的范围内,通过熔敷接合或通过粘合剂一体地固定在形成有通气孔30的振动板203的内周缘。
过滤器106,例如可抑制尘埃、灰尘、沙子等从外壳11的外部进入通气孔30内。过滤器106与过滤器6相同,具有通气性和拨水性。过滤器106的表面,实施了与过滤器6相同的拨水处理。过滤器106在振动板203遇水时,起到在水侵入通气孔30内之前将水弹开的作用、或形成水滴而阻止水向通气孔30内浸透的作用。过滤器106在阻止通气孔30内的横截面充满水、阻止形成水膜的同时,允许空气在外壳11的内外的出入。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报警器所带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报警器具有过滤器106,该过滤器106以在整个轴向上填埋贯通振动板3的通气孔30的方式设置在振动板上。
根据该车辆用报警器,由于过滤器106是在整个轴向上将振动板203的通气孔30内填埋的结构,因此当水从外部接触到通气孔30时,能够通过过滤器106使通气孔30内不被水充满。由于过滤器106不会让水容易地侵入通气孔30内,因此会形成在通气孔30内、水的表面张力难以起作用的情况。由此,可以阻碍在通气孔30内形成水膜。根据该车辆用报警器,由于能够抑制水膜在连通外壳11的内外的通气孔30内的形成,因此可以提供发挥所期望的通气性的通气孔30和过滤器106。此外,在过滤器106具有拨水性的情况下,由于水被过滤器106弹开,因此能够进一步阻碍试图通过过滤器106向通气孔30内侵入的水的流动。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并不限于列举出的实施方式。发明内容包括被列举出的实施方式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它们而得到的变形实施方式。例如,发明内容并不限于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部件、要素的组合,可通过多种变形来实施。发明内容可通过多种组合来实施。发明内容还可具有可追加到实施方式中的追加部分。发明内容包含实施方式中部件、要素被省略的实施方式。发明内容包含一个实施方式与其他实施方式之间部件、要素的置换或组合。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实施方式的记载。所公开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范围的记载来表示,还应理解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具有同等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绕线管21的第一被固定部212、第二被固定部等通过铆钉固定于外壳11,但是绕线管21固定于外壳11的部位,并不限定于这些个数或部位。
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目的的车辆报警器,也可以具备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振动板3、103的纵向截面形状的振动板。例如,车辆报警器所具备的振动板,也可以是不具有平板部的纵向截面形状。
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目的的车辆报警器所具备的振动板,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平板部的个数和中间弯曲部的个数。例如,平板部的个数可以是3个以上,也可以是1个。例如,中间弯曲部的个数可以是2个以上,也可以是0个。
尽管已经参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理解为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和结构。本发明还包括各种变形例、以及等效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以外,尽管已经以各种组合和形式示出了本公开的各种要素,但是与之相比包括更多要素、或更少要素、或仅其中之一要素的其他组合或形式,亦涵盖在本发明的范畴和思想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