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卧式粉料炒制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2021-01-07 10:01:42|309|起点商标网
一种卧式粉料炒制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粉料炒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式粉料炒制搅拌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食品行业中有许多产品都是粉料状的,比如油茶、芝麻糊等,在将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粉末状的原料进行过炒制成熟才能进行下一步加工,已达到即食的目的。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86246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鳕鱼裹料用粉糠炒制机,包括炒制筒体、电动机、搅拌装置和加热控制器,所述炒制筒体的上方设有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上连接所述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伸入所述炒制筒体的内部,所述炒制筒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炒制筒体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的顶面并且伸入内部,在所述炒制筒体的内部底面设有电加热底盘,所述电加热底盘的圆周边缘套设空心冷却环,所述空心冷却环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空心冷却环上设有通水管,并且所述通水管伸出至所述底座的外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中心转轴、搅拌底板和搅拌竖杆,所述中心转轴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搅拌底板,所述搅拌底板的顶面设有等距排列的所述搅拌竖杆,所述底座的顶面两端边缘处设有第一支撑竖板、第二支撑竖板,所述第一支撑竖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竖板内侧面上端固定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的中心位置设有所述电动机。

将需要炒制的原料加入炒制筒体中,启动搅拌装置和加热,一边加热一边搅拌,保证受热均匀。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炒制筒体为竖直方向,且中心转轴的轴线方形平行与竖直方向,带动搅拌竖杆转动对原料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搅拌,不能对原料形成翻炒,使原料在炒制过程中搅拌不够充分,容易可能会出现炒糊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粉料炒制搅拌机,其具有提高搅拌效果,减小被炒糊的原料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卧式粉料炒制搅拌机,包括卧式搅拌筒,所述卧式搅拌筒包括截面为半圆形的盛料筒和盛料筒上方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顶壁上设有加料口,所述盛料筒最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卧式搅拌筒侧壁外侧围绕有加热丝,所述卧式搅拌筒侧壁上设有包裹加热丝的防护层,所述卧式搅拌筒内设有水平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与盛料筒的轴心对应,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垂直于搅拌轴轴线方向的搅拌杆,所述卧式搅拌筒的一端设有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丝通电后可以对卧式搅拌筒进行加热,卧式搅拌筒和水平的方向的搅拌轴相互配合,水平方向的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杆在绕搅拌轴在竖直方向转动,竖直方向转动的搅拌杆可以带着原料从卧式搅拌筒的最低端翻转至防护罩的位置,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卧式搅拌筒的底部,搅拌杆的转动对原来料形成翻炒,原料在翻转过程中,使原料不断的与卧式搅拌筒远离和靠近,原料不断被分散和聚集,减小持续接触卧式搅拌筒内壁的原料,减小原料出现被炒糊的情况。而且原料不断的分散和聚集,而不是长时间聚集在一起,使原料之间的水分更容易散发出去,提高炒制的效率。同时较快的去除原料中的水分,也可以减小原料的沾壁现象,减小被炒糊的原料,提高产品质量。防护罩的设置可以减小在翻炒过程中,原料洒出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卧式搅拌筒轴线方向的两端面为半球面,所述半球面的凹面朝向卧式搅拌筒的内侧,所述半球面的球心与搅拌轴的轴心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面变为半球面,减小卧式搅拌筒内的内角,减少原料积攒在内角中的量,使原料均能轻易的随搅拌杆的转动而移动,减少积攒原料的死角,死角中的原料由于难以被搅动,会持续被加热容易被炒糊,因此原料死角的减少,可以减少被炒糊的原料,提高炒制质量。同时死角的减少也方便清理卧式搅拌桶,方便放料,减小卧式搅拌筒中原料的残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搅拌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叶的设置扩大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在搅拌杆的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更多的原料进行翻转,使更多的原料不断分散和聚集,进一步减小被炒糊的原料,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卧式搅拌筒内设有与盛料筒的侧壁或卧式搅拌筒的端面的内壁贴合的第二搅拌叶,与所述盛料筒的侧壁对应的第二搅拌叶与搅拌杆远离搅拌轴的一端连接且与盛料筒轴线方向的长度对应,与所述卧式搅拌筒的端面对应的第二搅拌叶上设有与搅拌轴连接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搅拌叶的设置与盛料筒的内壁和卧式搅拌筒的端面贴合,随着搅拌轴的转动,搅拌杆带动第二搅拌叶对盛料筒的内壁进行刮除,减小粘在盛料筒内壁的原料;连接杆带动第二搅拌叶对卧式搅拌筒的端面进行刮除,减小粘在卧式搅拌桶端面的原料。通过对卧式搅拌筒的内壁上的原料进行刮除,减小被持续加热的原料,使原料可以被充分的搅动翻转、分散和聚集,减小被炒糊的原料,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第二搅拌叶的转动进一步加大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在搅拌杆的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更多的原料进行翻转,使更多的原料不断分散和聚集,进一步减小被炒糊的原料,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搅拌叶与搅拌杆或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搅拌叶的转动范围在5度至10度之间,所述盛料筒的侧壁对应的第二搅拌叶与搅拌杆朝向搅拌杆转动方向的一侧的夹角在100度到170度之间,所述卧式搅拌筒的端面对应的第二搅拌叶与卧式搅拌筒的端面朝向转动方向的一侧的夹角在100度到170度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情况下,人工很难调节第二搅拌叶边沿与卧式搅拌筒内壁之间的距离,使第二搅拌叶达到既能贴合又不会有较大摩擦力的状态,为了保证第二搅拌叶能转动会选择在第二搅拌叶和卧式搅拌筒的内壁留有一定的缝隙,这样会降低刮除卧式搅拌筒内壁原料的效果。而在一定范围转动的第二搅叶可以使第二搅拌叶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从而使第二搅拌叶自身根于与卧式搅拌筒的内壁之间的作用力来处在一个合适的角度,既能保证与卧式搅拌筒的内壁贴合又不会有很大的摩擦力。使第二搅拌叶既能正常转动又能与卧式搅拌筒的内壁贴合,减小第二搅拌叶与卧式搅拌筒内壁之间的缝隙,提高刮除内壁原料的效果,减小被持续加热的原料,使原料可以被充分的搅动翻转、分散和聚集,减小被炒糊的原料,提高产品质量。第二搅拌叶和搅拌杆朝向搅拌杆转动方向的夹角设置在100度到170度之间可以使第二搅拌叶朝向搅拌杆转动的方向,使第二搅拌叶的边沿能稳定对卧式搅拌筒的内壁形成推力。如果夹角过大会导致第二搅拌叶拖拉在卧式搅拌筒的内壁上,不能对卧式搅拌筒的内壁形成推力。如果夹角过小,会导致第二搅拌叶过于宽大,原料不容易从第二搅拌叶分离掉落,影响原料的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杆或连接杆远离搅拌轴的一端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设有弧形块,所述套筒内设有供弧形块沿套筒内壁周向滑移的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的圆心角减去弧形块的圆心在5度到10度之间,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套筒与第二搅拌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与连接杆或搅拌杆连接,转轴与第二搅拌叶连接,转轴绕套筒的转动带动第二搅拌叶转动,转轴转动的过程弧形块沿弧形滑槽滑移,由于弧形滑槽的圆心角减去弧形块的圆心在5度到10度之间,因此弧形块转动的范围就在5度到10度之间,从而使转轴和第二搅拌叶的转动范围在5度到1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包括与套筒内壁转动连接的转动部、转动部两端与第二搅拌叶连接的多边形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端面位于转动部的端面之内,所述第二搅拌叶上设有沿固定轴轴线方向滑移的滑套,所述固定轴远离转动部的端侧设有限制滑套从固定轴上脱离的限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边形的固定轴通过滑套与第二搅拌叶连接,且固定轴的端面位于转动部的端面之内,使固定轴可以沿滑套滑移也可以穿过套筒,将转轴与滑套和套筒分离即可将第二搅拌叶与拆卸,多边形固定轴的设置,稳定固定轴和滑套的连接,减小固定轴和滑套之间的转动,减小第二搅拌叶转动的随意转动。限位装置的设置减小转轴随意与滑套和套筒分离的情况,减小第二搅拌叶片随意掉落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任一固定轴远离转动部端侧的限位块以及穿过另一固定轴远离转动部端侧的开口销,所述固定轴上设有供开口销穿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和开口销将两个滑套相背离的端侧进行限位,稳定转轴与第二搅拌叶的连接。将开口销拔掉后,可以从限位块的一端将转轴与滑套和套筒分离,方便在需要使拆卸转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搅拌叶包括与搅拌杆或连接杆连接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上设有与卧式搅拌筒贴合的刮板,所述刮板背离安装片的一侧设有与刮板抵接的夹片,所述夹片上设有穿过夹片、刮板以及安装片的螺栓,所述螺栓上连接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炒制原料的过程中,与卧式搅拌筒内壁之间接触的部分更容易损坏变黑,因此将直接与卧式搅拌筒接触的刮板与安装片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刮板。刮板通过螺栓加紧在安装片和夹片之间,在更换刮板时,不用重新拆卸整个第二搅拌叶,只需拆卸螺栓,将夹片与安装片分离,就可以拆下刮板,提高更换刮板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盛料筒对应的第二搅拌叶包括若干个分段搅拌叶,所述分段搅拌叶通过搅拌杆与搅拌轴连接,所述分段搅拌叶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与盛料筒对应的第二搅拌叶片分段且交错设置,在搅拌过程中,原料可以从相邻分段搅拌叶之间的空隙滑落,有利于原料的分散。同时盛料筒中不同部分、不同高度均有第二搅拌叶对原料进行搅动翻转,而不是同一对原料进行翻转,提高原料搅拌过程的分散性,提高搅拌的均匀性,在搅拌杆的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更多的原料进行翻转,使更多的原料不断分散和聚集,进一步减小被炒糊的原料,提高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的搅拌杆带动原料翻转,使原料不断的与卧式搅拌筒远离和靠近,原料不断被分散和聚集,减小原料出现被炒糊的情况;

2.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的设置在搅拌杆的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更多的原料进行翻,进一步减小被炒糊的原料,提高产品质量;

3.铰接的第二搅拌叶使第二搅拌叶既能正常转动又能与卧式搅拌筒的内壁贴合,减小第二搅拌叶与卧式搅拌筒内壁之间的缝隙,提高刮除内壁原料的效果,减小被炒糊的原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搅拌叶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搅拌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卧式搅拌筒;11、盛料筒;12、防护罩;13、加料口;14、封闭盖;15、抽风管;16、防护层;17、加热丝;18、半球面;19、出料口;2、搅拌轴;21、搅拌杆;22、驱动装置;23、第一搅拌叶;3、第二搅拌叶;31、连接杆;32、安装板;33、刮板;34、夹片;35、螺栓;36、螺母;4、转轴;41、套筒;42、弧形块;421、弧形滑槽;43、固定轴;44、转动部;45、滑套;46、限位装置;47、限位块;48、开口销;4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卧式粉料炒制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搅拌筒1,卧式搅拌筒1包括截面为半圆形的盛料筒11和盛料筒11上方的防护罩12,盛料筒11与防护罩1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防护罩12的截面为矩形防护罩12的顶壁上设有加料口13,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加料口13,三个加料口13上均设设有封闭盖14,盛料筒11最底端设有出料口19,卧式搅拌筒1侧壁外侧围绕有加热丝17,卧式搅拌筒1侧壁上设有包裹加热丝17的防护层16,防护罩12上设有抽风管15以及时排出炒制过程的水分和其他气体。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炒制过程中原料的分散效果,减小被炒糊的原料,卧式搅拌筒1内设有水平搅拌轴2,搅拌轴2与盛料筒11的轴心对应,搅拌轴2上固定有若干垂直于搅拌轴2轴线方向的搅拌杆21,本实施例中,搅拌杆21与搅拌轴2通过螺栓35固定在一起,卧式搅拌筒1的一端设有驱动水平搅拌轴2转动的驱动装置22,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2为设置在防护层16上且与搅拌轴2一端连接的电机。卧式搅拌筒1轴线方向的两端面为半球面18,半球面18的凹面朝向卧式搅拌筒1的内侧,半球面18的球心与搅拌轴2的轴心对应。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为了提高搅拌过程带动翻转的原料,述搅拌杆2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搅拌叶23,卧式搅拌筒1内设有与盛料筒11的侧壁或卧式搅拌筒1的端面的内壁贴合的第二搅拌叶3,与盛料筒11的侧壁对应的第二搅拌叶3与搅拌杆21远离搅拌轴2的一端连接且与盛料筒11轴线方向的长度对应,与卧式搅拌筒1的端面对应的第二搅拌叶3上设有与搅拌轴2连接的连接杆31。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搅拌叶3包括与搅拌杆21或连接杆31连接的安装片,安装片上设有与卧式搅拌筒1贴合的刮板33,刮板33背离安装片的一侧设有与刮板33抵接的夹片34,夹片34上设有穿过夹片34、刮板33以及安装片的螺栓35,螺栓35上连接有螺母36。在炒制原料的过程中,与卧式搅拌筒1内壁之间接触的部分更容易损坏变黑,因此将直接与卧式搅拌筒1接触的刮板33与安装片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刮板33。

如图2所示,进一步为了使盛料筒11中不同部分、不同高度均有第二搅拌叶3对原料进行搅动翻转,提高搅拌效果。盛料筒11对应的第二搅拌叶3包括若干个分段搅拌叶,分段搅拌叶通过搅拌杆21与搅拌轴2连接,分段搅拌叶交错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为了提高第二搅拌叶3刮除粘在卧式搅拌筒1内壁上原料的效果,第二搅拌叶3与搅拌杆21或连接杆31铰接,第二搅拌叶3的转动范围在5度至10度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搅拌叶3的转动范围为5度。盛料筒11的侧壁对应的第二搅拌叶3与搅拌杆21朝向搅拌杆21转动方向的一侧的夹角在100度到170度之间,卧式搅拌筒1的端面对应的第二搅拌叶3与卧式搅拌筒1的端面朝向转动方向的一侧的夹角在100度到170度之间,本实施例中,盛料筒11的侧壁对应的第二搅拌叶3与搅拌杆21朝向搅拌杆21转动方向的一侧的夹角为120度,卧式搅拌筒1的端面对应的第二搅拌叶3与卧式搅拌筒1的端面朝向转动方向的一侧的夹角为120度。

如图3和图4所示,搅拌杆21或连接杆31远离搅拌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41,套筒41内设有转轴4,转轴4上设有一体设有弧形块42,套筒41内设有供弧形块42沿套筒41内壁周向滑移的弧形滑槽421,弧形滑槽421的圆心角减去弧形块42的圆心在5度到10度之间,转轴4的两端伸出套筒41与第二搅拌叶3连接。套筒41与连接杆31或搅拌杆21连接,转轴4与第二搅拌叶3连接,转轴4绕套筒41的转动带动第二搅拌叶3转动,转轴4转动的过程弧形块42沿弧形滑槽421滑移,由于弧形滑槽421的圆心角减去弧形块42的圆心在5度到10度之间,因此弧形块42转动的范围就在5度到10度之间,从而使转轴4和第二搅拌叶3的转动范围在5度到10度之间。本市实施例中,弧形滑槽421的圆心角减去弧形块42的圆心等与5度。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为了方便拆卸第二搅拌叶3,转轴4包括与套筒41内壁转动连接的转动部44、转动部44两端与第二搅拌叶3固定连接的多边形固定轴43,本实施例中,固定轴43与安装板32固定连接。固定轴43的端面位于转动部44的端面之内,第二搅拌叶3上设有沿固定轴43轴线方向滑移的滑套45,固定轴43远离转动部44的端侧设有限制滑套45从固定轴43上脱离的限位装置46。限位装置46包括设置在任一固定轴43远离转动部44端侧的限位块47以及穿过另一固定轴43远离转动部44端侧的开口销48,固定轴43上设有供开口销48穿过的通孔49。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加热丝17通电后可以对卧式搅拌筒1进行加热,卧式搅拌筒1和水平的方向的搅拌轴2相互配合,水平方向的搅拌轴2转动带动搅拌杆21在绕搅拌轴2在竖直方向转动,搅拌杆21带动第一搅拌叶23和第二搅拌叶3转动,竖直方向转动的搅拌杆21、第一搅拌叶23和第二搅拌叶3可以带着原料从卧式搅拌筒1的最低端翻转至防护罩12的位置,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卧式搅拌筒1的底部,搅拌杆21的转动对原来料形成翻炒,原料在翻转过程中,使原料不断的与卧式搅拌筒1远离和靠近,原料不断被分散和聚集,减小持续接触卧式搅拌筒1内壁的原料,减小原料出现被炒糊的情况。而且原料不断的分散和聚集,而不是长时间聚集在一起,使原料之间的水分更容易散发出去,提高炒制的效率。同时较快的去除原料中的水分,也可以减小原料的沾壁现象,减小被炒糊的原料,提高产品质量。第二搅拌叶3与盛料筒11的内壁和卧式搅拌筒1的端面贴合的同时第二搅拌叶3与搅拌杆21或连接杆31的铰接,使第二搅拌叶3既能正常转动又能与卧式搅拌筒1的内壁贴合,减小第二搅拌叶3与卧式搅拌筒1内壁之间的缝隙,提高刮除内壁原料的效果,减小被持续加热的原料。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卧式搅拌机
tips